极氪(ZK)
搜索文档
盘前必读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第一财经· 2025-05-08 07:46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以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4]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改革 包括降低投资者成本 改革绩效考核机制 强化薪酬与业绩挂钩 [4] - 中国4月末黄金储备环比增加7万盎司至7377万盎司 外汇储备环比增加409.97亿美元至32816.62亿美元 [6] - 美联储连续第三次维持利率在4.25%-4.50%区间 鲍威尔称降息需经济数据支持但警惕关税对通胀的持久影响 [6][7] 资本市场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道指涨0.7%至41113.97点 纳指涨0.27%至17738.16点 谷歌大跌7% 英伟达涨3%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34% 百度跌5% 阿里巴巴跌3% [3] - 广东省提出拓展财产性收入渠道 鼓励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 强化国企市值管理 [6] 行业与公司公告 - 吉利汽车拟以每股2.57美元私有化极氪 较纽交所收盘价溢价13.6% 完成后极氪将退市 [9] - 贵州茅台4月回购93.48万股 支付14.4亿元 累计回购金额达30.39亿元 [10] - 青岛啤酒拟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 拓展发酵酒类产品线 [15] - 贝肯能源拟向董事长陈东定增募资3.56亿元 发行后控股股东变更为陈东 [14] 市场异动与监管 - 华胜天成提示非理性炒作风险 近3日累计涨幅29.11% 单日最高换手率达16.62% [11] - 昊海生科控股股东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 公司称不影响日常经营 [12] - 中超控股实控人杨飞在股价三连板期间减持153万股 占总股本0.11% [13] 机构观点 - 东方证券认为货币宽松提前 建议关注科技自主可控及半导体板块 [16] - 银河证券指出政策加码下A股韧性增强 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作用凸显 [16]
吉利汽车宣布大动作:私有化极氪!
DT新材料· 2025-05-08 00:03
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 - 吉利汽车于2025年5月7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价格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1] - 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1] - 吉利汽车表示此举旨在"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 [2] 极氪发展历程与财务表现 - 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先后完成5亿美元Pre-A轮融资和7.5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哔哩哔哩、宁德时代等 [2] - 2021年8月Pre-A轮融资后估值达90亿美元,2023年2月A轮融资后估值升至130亿美元(超900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极氪全年经营总收入759.13亿元人民币(104亿美元),同比增长46.9%,第四季度营收227.78亿元,同比增长39.2% [2] - 2024年整车销售毛利率提升至15.6%(第四季度达17.3%),全年净亏损57.91亿元,同比减少29.9% [2] 私有化战略意图 - 私有化旨在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 - 合并后各品牌将保持独特定位和差异化技术规划,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独特消费体验 [3] - 此举是落实《台州宣言》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3] - 吉利汽车旗下品牌定位明确:极氪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为全球主流品牌 [3] 吉利汽车业务调整 - 2024年4月30日吉利汽车附属公司出售吉利欣旺达41.5%和28.5%股权,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吉利欣旺达任何权益 [4] - 该交易同样出于"聚焦汽车主业"的战略考虑 [4]
极氪将私有化退市 与吉利合并或酝酿大动作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22:29
极氪私有化及吉利汽车战略整合 - 极氪将于2025年5月7日启动私有化退市,吉利汽车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收购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1] -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65.7%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 [1] - 私有化消息刺激极氪美股盘前大涨,开盘后涨幅一度超10%,5月6日收盘价为22.59美元,总市值57.42亿美元 [4] 吉利汽车战略背景与目标 - 私有化是落实《台州宣言》战略的关键步骤,旨在聚焦汽车主业,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布局 [4] - 通过整合极氪资源,公司将减少重复投入,提升研发效率,降低20%以上单辆费用,改善盈利能力 [6] - 2025年一季度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达33.9万辆,国内渗透率超50%,极氪与领克协同实现销量11.4万辆(同比增21%) [6] 品牌定位与市场布局 - 合并后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主打新能源高端市场,吉利银河覆盖主流市场,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7] - 极氪与领克在国际市场已实现渠道、售后及仓储物流共享 [6] - 吉利汽车港股5月7日收盘价16.78港元,总市值1691亿港元 [4] 历史发展与未来规划 - 2024年9月《台州宣言》提出五大战略举措,推动吉利汽车进入转型阶段 [6] - 2020年吉利汽车曾尝试科创板上市未果,当前新能源占比大幅提升至50%,合并极氪后科技属性增强,或重启A股计划 [7]
吉利抛出大计划:私有化极氪
新华网财经· 2025-05-07 20:17
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 - 吉利汽车于2025年5月7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1][6] - 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0% [6] - 截至公布日期,吉利汽车持有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约65.7%,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于纽交所退市 [6][11] 极氪发展历程与财务表现 - 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先后完成5亿美元Pre-A轮融资和7.5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哔哩哔哩、宁德时代等 [6] - 2021年8月完成Pre-A轮融资后估值约90亿美元,2023年2月完成A轮融资后估值大幅上升至130亿美元(超过900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5月10日极氪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ZK",2024年全年经营总收入759.13亿元人民币(104亿美元),同比增长46.9% [8] - 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227.78亿元,同比增长39.2%,全年整车销售毛利率提升至15.6%,第四季度达17.3% [8] - 2024年全年净亏损57.91亿元,同比减少29.9%,第四季度净亏损8.21亿元,同比减少72.1%,环比减少28.0% [8] 吉利汽车战略调整 - 吉利汽车表示私有化极氪是为了"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11][12] - 私有化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1] - 合并后各品牌保持独特清晰的定位、差异化的技术规划和产品组合,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 [11] - 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 [12] 极氪未来规划 -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未来两年集团将着力成长为年销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品牌 [13] - 新车型Zeekr 7X和Zeekr 007GT的上市预计将驱动持续增长 [8] - 极氪面临将良好口碑快速转化为销量的挑战,以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 [13]
突发!知名车企拟从美股退市
第一财经· 2025-05-07 18:42
极氪私有化交易概述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其尚未持有的极氪全部股份,实现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完全合并及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 [1] -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 [1] - 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3] 交易定价与市场反应 - 私有化价格较极氪美国存托股票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溢价约13.6% [3] - 私有化价格较极氪美国存托股票最后30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 [3] - 受交易消息影响,极氪美股盘前大涨超11%至25.1美元,接近私有化作价 [4]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图 - 此次交易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旨在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及深化品牌协同 [1] - 交易发生在极氪于2024年5月10日纽交所挂牌上市后不到一年 [4] - 整合动作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复杂经济环境,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的一部分 [4] 品牌整合与协同效应 - 极氪并入后,吉利汽车旗下将拥有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中国星四大品牌,定位分别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和全球主流品牌 [5] - 各品牌将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及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以提高技术创新实力并激发规模效应 [5] - 此前吉利已进行一系列整合,包括吉利几何、翼真和雷达并入吉利银河,领克并入极氪成立极氪科技集团,以及电池业务整合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 [5] 中概股回流行业背景 - 极氪私有化是市场热议中概股回流话题后的“第一股”,背景是中美关税摩擦 [1][7]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1][7] - 高盛推算有27家中概股符合回流香港上市要求,总市值达1.4万亿港元,其中包括极氪 [8]
突发!极氪拟从美股退市,中概股回流潮或开启
第一财经· 2025-05-07 18:29
交易核心条款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其尚未持有的极氪全部股份,实现完全合并,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私有化 [1] - 收购对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2] - 收购价较极氪最后交易日纽交所收市价溢价约13.6%,较最后30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20% [2] - 私有化资金来源包括吉利汽车拟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 [3]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图 - 此次合并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旨在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深化品牌协同 [1] - 公司表示将审时度势,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同时保持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沟通 [3] - 极氪于2024年5月10日在纽交所上市,此次私有化距离其上市时间不到一年 [3] 品牌与业务整合 - 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旗下将拥有极氪、领克、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四大品牌 [4] - 各品牌定位清晰,极氪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为全球主流品牌 [4] - 公司计划在各品牌间强化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及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协同,以提高创新实力和激发规模效应 [4] - 自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公司整合动作频频,涉及多个子品牌和电池业务的整合 [3]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此次私有化发生在中美关税摩擦的背景下,是市场热议中概股回流话题后的"第一股" [1][5]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1][6] - 高盛推算有27家中概股符合回流香港上市要求,总市值达1.4万亿港元,极氪位列其中 [6]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已指示相关部门做好准备,让香港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 [5]
深化《台州宣言》落地,吉利控股推动乘用车业务回归“一个吉利”
新浪科技· 2025-05-07 16:41
公司动态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全部股份 实现完全合并 [1] - 合并后公司将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 提升研发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1] - 2025年一季度吉利汽车销量达70 4万台 同比增长48% 其中新能源销量33 9万台 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50% [2] - 极氪和领克整合后一季度销量11 4万台 同比增长21% 单台费用降低20%以上 [2] 战略布局 - 此次合并是落实《台州宣言》战略的重要步骤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 [1] - 吉利控股集团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举措 [2] - 合并后各品牌保持独立运营 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 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 吉利银河覆盖主流市场 [3] - 七大领域将深化协同 包括整车机械架构 电子电气架构 智能驾驶等 [3] 行业趋势 - 全球汽车产业处于深刻转型期 战略整合成为行业趋势 [2] - 新能源与智能化竞争加速 公司通过合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4] - 国际市场上极氪和领克已实现渠道 售后服务 仓储物流共享 [2] 用户价值 - 极氪先进技术将向旗下所有品牌开放 如浩瀚架构支持全品牌产品 [4] - 统一补能体系覆盖全场景充电需求 降低用户补能焦虑 [4] - 维修网点共享将提供更标准化 更便捷的售后服务体验 [4]
Zeekr Group Announces April 2025 Delivery Update
Prnewswire· 2025-05-01 13:30
交付数据 - 2025年4月公司总交付量达41,316辆 环比增长1.5% 其中Zeekr品牌交付13,727辆 Lynk & Co品牌交付27,589辆 [2] - 累计用户数量突破190万 [2] 新产品发布 - Zeekr 7GT于4月15日在中国上市 搭载碳化硅电驱系统 滚动起步条件下0-100km/h加速仅需2.95秒 [3] - 旗舰豪华SUV Zeekr 9X在上海车展亮相 是品牌首款混动车型 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发布 [4] - Lynk & Co 900大型六座SUV于4月28日启动交付 基于SPA Evo平台打造 顶配版配备NVIDIA DRIVE AGX Thor计算平台(算力700 TOPS) 自去年12月发布以来已获超4万份预订 [5] 公司背景 - 总部位于中国浙江 是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新能源车集团 拥有Zeekr和Lynk & Co两大品牌 [6] - 正在自主研发软件系统 电驱动总成及电动车供应链 [6] - 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 [6]
中概退市:这次“狼真会来”?别怕,不是末日!
海豚投研· 2025-04-24 17:56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概股风险 -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超过100%,贸易摩擦有向其他领域扩散的风险 [1] - 美国可能采取强制中概股退市或限制美资投资中国资产作为谈判筹码 [1] - 2020-2022年HFCAA法案曾导致中移动等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国石油等选择主动退市 [1] 中概股现状分析 - 拼多多、滴滴等纯美股上市公司风险最高,美资持股比例达53% [3] - 网易、京东等港股交易占比提升至34%,但对美股流动性依赖仍达2倍 [20] - 百度、阿里等涉及AI、自动驾驶等敏感领域的公司被禁投风险较高 [42] 历史退市危机回顾 - 2020-2022年退市危机导致跟踪的19家中概公司平均下跌60% [11] - 7家公司在退市恐慌高点创出5年最低价 [11] - 危机后多家公司加速回港上市,降低对美股依赖 [12] 禁投风险分析 - NS-CMIC清单主要针对军工相关企业,但也包含华为等民企 [15] - 中海油被禁投案例显示,外资持股12%的公司股价短期下跌25% [34] - 当前跟踪的中概公司美资平均持股达40%,远高于中海油水平 [37] 潜在影响评估 - 极氪、滴滴等无法立即转港股主要上市的公司风险最大 [25] - 港股成交占比<30%的公司受退市冲击更大 [41] - 净现金占比高的公司(如百度58%)防御性较强 [3] 行业敏感度分析 - 半导体、AI、量子技术等被列为重点审查领域 [17] - 涉及自动驾驶、芯片半导体的公司被禁投概率较高 [42] - 美团、泡泡玛特等非敏感行业公司风险最低 [42]
中概退市:这次“狼真会来”?别怕,不是末日!
海豚投研· 2025-04-24 17:56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概股风险 -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达100%以上,贸易摩擦有向其他领域扩散风险 [3]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可能以中概股强制退市作为谈判筹码 [3] - 白宫发布"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备忘录提及限制美资投资中国公司的可能性 [3] 历史中概股退市危机回顾 - 2020-2022年美国政府以HFCAA法案为由推进中概股退市,最终中美达成审计监管协议化解危机 [9] - 危机期间150家中概公司被纳入"预摘牌清单",跟踪的19家公司股价平均下跌60% [12] - 中国移动等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国石油等公司在危机缓解后仍主动选择退市 [3] 当前中概股市场状况 - 27家跟踪的中概公司美资平均持股比例达39.9%,纯美股上市公司美资持股比例更高 [26] - 两地上市中概公司港股成交额占比从2022年3月的10%升至34%,但美股流动性仍是港股2倍 [18] - 拼多多、滴滴、瑞幸等仅美股上市公司受影响最大,腾讯、美团等港股为主公司受影响最小 [18][19] 潜在退市影响分析 - 极氪、滴滴、瑞幸因不满足上市年限要求无法立即取得港股主要上市地位 [24] - 已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可将在美股份直接转化为港股股份继续交易 [22] - 非主要上市公司需在被退市前完成港股主要上市地位转换 [22] 美资禁投风险分析 - NS-CMIC清单主要针对军工相关企业,但也包含华为、商汤等民营科技公司 [14] - 被纳入NS-CMIC清单的中芯国际等公司外资持股近乎清零 [26] - 中海油案例显示被禁投公司在外资密集抛售期股价下跌约25%,但中长期影响有限 [30][31][32] 行业敏感度分析 - AI、芯片半导体、自动驾驶、量子技术等领域公司被禁投风险较高 [16][38] - 百度、阿里、比亚迪等涉及敏感技术且美资持股高的公司风险最大 [38] - 美团、泡泡玛特、网易等公司风险相对较低 [38] 应对策略建议 - 仅退市情况下优质资产可承受短期流动性冲击 [40] - 被禁投情况下建议先清仓避险,待价格触底后再抄底优质资产 [40] - 净现金占比超过市值60%的公司防御性较强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