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西能源9.15亿清仓国海证券聚焦主业 扣非八年半亏7.66亿获注火电资产脱困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5
资产置换交易方案 - 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国海证券3.23%股权与广西能源集团持有的国能北海30%股权进行置换 [1][2] - 置出国海证券股权交易价格为9.15亿元 置入国能北海股权交易价格为9.94亿元 差价7940.31万元以现金支付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国海证券股票 直接持有国能北海30%股权 [1][2] 交易背景与关联关系 - 交易对手广西能源集团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8.52% 双方实控人均为广西投资集团 最终控制人为广西国资委 [3] - 国海证券控股股东为广西投资集团直接持股23.33% 前十大股东中多家广西国资企业 [3] - 此次资产置换属于同一控制下国有资产结构调整 [3] 资产置换战略目的 - 剥离证券类非主业资产 聚焦电力主业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1][3] - 消除国海证券公允价值变动对财务报表影响 2025年上半年该损益为-3295.63万元 [3] - 通过参股火电公司提升权益装机容量 增强主业竞争力 [1][8]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17年以来连续八年半扣非净利润亏损 累计亏损7.66亿元 [1][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36亿元同比下降14.75% 净利润亏损7090.78万元同比下降719.96% [6] - 截至2025年6月末控制电源总装机容量234.33万千瓦 其中水电85.86万千瓦 火电70万千瓦 新能源78.47万千瓦 [5] 置入资产国能北海经营表现 - 2023年完成发电量91.55亿千瓦时 净利润4.93亿元 [7] - 2024年完成发电量51.44亿千瓦时 净利润6037万元 [1][7] - 2025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7.02亿元 净利润亏损3283.08万元 [4][8]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由上年末31.87%增长至2025年6月末33.50% [5]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6.45亿千瓦时 [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印山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容量5.57万千瓦 [5] 业绩展望 - 公司认为国能北海2025年上半年亏损系水电风电发电高峰、机组检修及二期建设等临时因素导致 [8] - 预期国能北海盈利能力将持续修复 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1][8] - 此次资产置换将提升公司权益装机容量 增强主业竞争力 [1][8]
京山轻机再获锂电龙头10亿订单 持续深化头部合作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5
核心订单动态 - 全资子公司三协精密与锂电龙头企业客户签署锂电设备生产线订单 总金额10.05亿元(含税)[1][2] - 2025年2月三协精密曾签署同类订单 金额达10.2亿元(含税)[1][3] - 新订单金额占京山轻机2024年度营收11.52% 占三协精密2024年度营收201.45%[2] - 前期订单金额占公司2023年度营收14.14% 占三协精密2023年度营收271.51%[3] - 订单预计对2025年度或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47亿元 归母净利润2.06亿元[1] - 光伏装备业务上半年营收25.15亿元 包装装备业务营收4.17亿元[5] - 客户复购率保持高位增长 订单与生产交付节奏匹配[1] - 核心客户合作稳定 新拓展订单逐步落地[1]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95亿元 2022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13.7亿元[6] - 拥有国际PCT专利颁证6项、登记7项、受理18项[6] - 有效发明专利220项 实用新型专利989项 外观设计专利32项 软件著作权222项[6] - 65项发明专利处实质审查阶段 192项专利处受理登记阶段[6] 主营业务与客户体系 - 战略聚焦光伏设备与包装设备两大核心主业 同时布局锂电池设备及汽车零部件铸造业务[2] - 光伏领域客户包括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国内企业及印度信实、韩国现代等国际企业[6] - 瓦楞包装设备业务覆盖北美、欧洲、亚洲市场 客户含Smurfit Kappa集团、Pratt Industries等国际巨头[7] - 国内包装设备客户包括合兴包装、山鹰国际、吉宏股份等上市公司[7] 行业环境与应对 - 光伏行业新增装机节奏放缓 组件价格下行 下游投资决策趋谨慎[5] - 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应对市场调整 优化项目管理与交付模式提升经营韧性[5] - 包装设备行业处于调整期 核心业务展现较强韧性[5]
派林生物浆站数量38个居行业前三 中国生物拟47亿入主巩固龙头地位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5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胜帮英豪拟向中国生物转让21.03%股份 交易完成后中国生物成为控股股东 国药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 [1][2] - 股份转让总价款约47亿元 对应每股价格23.51元 较公告日收盘价17.84元溢价31.78% [1][3] - 中国生物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以巩固控制权 [4] 交易背景与历史 - 胜帮英豪于2023年3月通过受让20.99%股权及获得2.02%表决权委托入主派林生物 2023年10月完成董事会控制 [3] - 此次控制权变更后 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陕西省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 [2][3] 行业地位与资源整合 - 派林生物拥有38个浆站 位居行业前三 2024年采浆量超1400吨 属千吨级血液制品第一梯队 [1][7] - 中国生物2024年通过天坛生物采集血浆2781吨 收购完成后血浆资源占比将达30%以上 合计拥有9个血液制品生产牌照 [1][6][7] - 收购旨在加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扩大采浆规模 发挥规模效应 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1][6][8]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 同比下降13.18% 净利润2.36亿元 同比下降27.89% [7] - 业绩下滑主要因子公司产能扩增导致产品供应量下降 派斯菲科二期产能于2025年3月投产 广东双林于2025年6月完成扩产 [7]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 同比增长约11% 总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7] 收购方背景 - 中国生物直接及间接控制天坛生物50.12%股权 间接持有卫光生物7.25%股权 [6] - 国药集团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 拥有大健康全产业链 旗下多家上市公司 [6]
海澜之家拟赴港上市加速“出海” 多元发展半年海外收入增27.42%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5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前期筹备工作 [2][3] - 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拓宽融资渠道 增强资本实力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海外市场拓展能力 [2][3]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门店数量达111家(截至2025年6月末) 较2024年末增加10家 [2][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 同比增长27.42% [2][4] - 推行"扎根东南亚、辐射亚太、着眼全球"战略 2025年下半年计划布局中亚、中东、非洲市场 并开设澳大利亚首店 [3][4] - 采用本土化产品设计策略 优化海外产品组合 并通过国际质感门店设计及跨界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5.66亿元 同比增长1.73% [6][7] - 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同比下降3.42% 扣非净利润15.66亿元 同比增长3.83% [6][7] - 经营现金流净额27.18亿元 同比增长36.1% [7] - 综合毛利率46.35% 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 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 且连续四年半保持增长 [7][8] 业务结构与品牌布局 - 旗下品牌涵盖男装(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女装(OVV)、潮流服饰(黑鲸)、婴童(英氏)及职业装定制业务 [5][7] - 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收入83.95亿元(2025年上半年) 同比下滑5.86% 但毛利率提升2.2%至48.32% [7] - 团购定制业务收入13.43亿元 同比增长23.7% [7] - 其他品牌(女装、童装等)收入15.00亿元 同比增长65.57% [7] - 与奥地利运动品牌HEAD合作 获得中国区服饰授权 并推出京东奥莱业务拓展全渠道 [5][6] 渠道与运营策略 - 线上销售收入占比20.54% 收入23.08亿元(2025年上半年) 同比增长4.36% 毛利率50% [7] - 线下销售收入占比79.46% 收入89.29亿元 同比增长2.67% 毛利率46.82% [7] - 门店总数超7200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其中直营门店2099家(占比29.12%) [3]
华友钴业“减仓”BCM公司获利4.7亿 半年赚27亿投资净收益4.45亿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5
股权转让交易 - 公司拟转让参股公司BCM 25%股权给丰田通商 交易对价1.21亿美元(约8.61亿元人民币)[1][4] -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49%降至24% 预计产生投资收益约4.73亿元[1][4] - 转让原因为满足美国《大而美法案》及欧盟CRMA法案要求 同时引入战略股东增强BCM在美国市场竞争力[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2亿元 同比增长23.78% 归母净利润27亿元 同比增长62.26%[2][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1.55亿元 2020-2024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8] - 投资净收益显著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3.62亿元和4.45亿元[2]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 同比增长17.68% 其中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超60%[8] -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 因产品结构优化主动减少低盈利产品[8] - 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 同比增长83.91% 钴产品出货量2.08万吨 同比下降9.89%[8] 国际市场布局 - 境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达241.93亿元 占总收入65.04%[9] - 与LG新能源、三星SDI、松下等国际客户达成合作 进入亿纬-宝马、远景AESC-雷诺等国际产业链[7] - 2024年镍中间品出货量近23万金属吨 同比增长50% 保障下游原料供应[7] 投资背景与资产状况 - BCM公司主要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生产 2021年11月成立 2024年1月正式投产[4][6] - 公司2022年通过子公司投资BCM 总投资额4371亿韩元(约23.37亿元) 其中出资1285亿韩元(约6.87亿元)[5] - 截至2025年8月末 对BCM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6.94亿元 2024年末应收账款1.25亿元[4][5] 战略合作保留 - 保留24%股权继续维持锂电材料业务合作 通过引入丰田通商增强BCM全球市场拓展能力[6] - 财务费用呈下降趋势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9.12亿元 同比减少14.80%[3]
双主业齐遇冷,天宜新材近亿贷款诉讼雪上加霜
36氪· 2025-09-11 08:05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流动性紧张 巨额亏损 行业下行及近亿元贷款诉讼等多重挑战 正通过资产出售和估值提升计划自救 [1][2][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63亿元同比暴跌63.85% 归母净利润亏损14.95亿元同比减少1138.31%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17.26% 净利润亏损2.09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减亏57.52% [2] - 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累计被冻结金额达8757.92万元 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2.39% 占2025年第一季度末货币资金39.35% [2] 诉讼纠纷 - 子公司天力新陶未能偿还江油农商行9995.43万元本金及利息罚息 银行要求清偿本息并拍卖18处抵押房产 [1] - 公司作为连带保证人可能承担清偿责任及诉讼费 保全费等实现债权费用 [1] 业务困境 - 轨道交通业务受国铁集团集采低价中标政策冲击 竞争加剧 [2][3] - 光伏新能源业务遭遇全行业寒冬 2025年6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14.36GW同比下降38.45%环比下降84.55% [3] - 光伏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31.52%暴跌至2024年-85.41% 其中碳碳复材产品毛利率从14.58%降至-49.23% 石英坩埚产品毛利率从41.23%降至-156.38% [3] 应对措施 - 拟以5140万元出售子公司资产 较账面净值9141.66万元折价43.77%以回笼资金 [4] - 发布七大估值提升计划 包括优化资产结构 调整业务模式 资产剥离及引进新投资者 [5] - 努力降本增效并调整业务模式以提升各板块抵御经营风险能力 [5] 市场表现 - 股票连续12个月每日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 触发估值提升计划情形 [5] - 截至2025年9月8日每股报收6.86元 总市值38.57亿元 长期破净反映市场对盈利能力悲观 [5]
上市十年来首次减持,拓普集团实控人一出手就套现8个多亿
第一财经· 2025-09-11 08:04
股东减持 - 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四家股东在8月29日至9月10日减持1343万股股份 套现总额约8.8亿元 [1][2][5] - 减持股东包括邬建树 邬好年 宁波筑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派舍置业 均为一致行动人 其中宁波筑悦和派舍置业为清仓式减持 [2][10] - 减持价格区间在66元左右 减持期间股价累计涨幅接近30% 9月10日盘中触及阶段高点73.37元 [3][9] 持股变动历史 - 此次减持为公司上市十余年来实际控制人方面第一次减持 此前多次增持 累计动用资金超过3.4亿元 [1][8] - 减持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0.29亿股 持股比例59.25%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10.16亿股 持股比例降至58.482% [4][10]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65.1亿元增长至266亿元 累计增长近3.1倍 净利润从6.28亿元增长至30亿元 累计增长3.7倍 [11][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3亿元 同比增长5.83% 净利润14.57亿元 同比下降13.84% [1][1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研发产销 包括NVH减震 内外饰 热管理 底盘等八大系统 [11] - 机器人相关业务2024年收入1342万元 毛利率59% 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766万元 同比增长22.12% 但毛利率降至30.56% 同比下降21.76个百分点 [13] - 机器人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不到0.1% [1][13] 股价表现 - 2019年至2025年股价累计上涨接近11倍 2022年7月达到后复权137元高位后经历两年下跌 2024年一度跌至70元以下 累计跌幅50%左右 [8][12] - 从2024年9月开始股价反转 2025年9月10日盘中最高价后复权接近159元 为上市后第二高点 [9][12] 客户与合作 - 国内市场与华为-赛力斯 小米 吉利 比亚迪 奇瑞 理想 蔚来 长城 小鹏等车企合作 单车配套金额及订单量持续提升 [12] - 国际市场与多家知名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各项目快速推进 [12]
天风证券:预计美国页岩油产量实现增长可能较为困难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03
美国页岩油公司资本开支及产量指引 - 美国页岩油公司在Q1季报中均纷纷下调全年的资本开支及产量指引 [1] - Q2大体延续Q1时给的全年指引 [1] 美国页岩油产量前景 - 预计美国页岩油产量实现增长可能较为困难 [1] - 若WTI维持在60美金/桶 页岩油产量可能略有下降 [1] - 若WTI低于60美金/桶 页岩油产量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1]
中通客车大型车8月销量增61% 海外营收半年涨50%占近七成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1
产销数据 - 公司8月销售量达1052辆 同比增长10.5% 前8月销售量达7904辆 同比增长2.21% [3][6] - 大型车8月销售666辆 同比增长61.26% 前8月销售4976辆 同比增长7.1% 中型车前8月销售2464辆 同比增长3.27% 轻型及物流车前8月销售464辆 同比下降33.81% [4][6] - 行业6米以上客车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约5.59万辆 同比增长6.58%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41亿元 同比增长43.02% 净利润1.9亿元 同比增长71.61% [4][10] - 国内营业收入11.84亿元 同比增长29.16% 国外营业收入27.57亿元 同比增长49.94% 国外收入占比达69.96% 较上年同期提升3.23个百分点 [4][5][10][11] - 国外毛利率达17.25% 高于同期国内的11.03% [12] 市场战略 - 海外市场成为业绩增长重要支撑 依托山东重工集团协同资源在新能源客车出口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6][7] - 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立近900家专业服务网点实现全方位服务网络布局 [12] - 公司通过优化销售结构实现国内旅团市场份额逆势提升 公交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10]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25亿元 同比增长44.68% 主要投入新能源 智能化 网联化等领域技术研究 [1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拥有有效专利502项 其中发明专利152项 上半年获得授权专利22项 [14] 股份回购 - 公司确定回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 截至8月底累计回购成交金额约7000万元 [14][15] - 自首次回购起公司股价上涨约9.3% [16] 行业动态 - 出口市场表现较佳 国内旅团市场呈现调整态势 公交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增速明显 [8] - 中国客车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新能源与常规客车领域获得国际客户广泛认可 [8]
中兰环保投5275万募资项目或延期 净利连降三年半孔熊君套现5172万
长江商报· 2025-09-11 08:01
实际控制人及股东减持 - 实际控制人孔熊君减持299.95万股套现约5172万元 [1][5] - 股东刘青松减持141万股套现约2473万元 [6] - 股东深圳市中兰福通投资合伙企业减持84.18万股套现约1451万元 [7] 公司治理变动 - 法定代表人由葛芳变更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广庆 [7] - 王广庆直接持有公司30万股股份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3亿元、8.36亿元和6.46亿元,同比变化3.43%、15.65%和-22.75% [9]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812万元、2050.02万元和1309.50万元,连续三年下滑幅度达-72.37%、-27.10%和-36.12%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下降3.68%,净利润562.80万元同比下降55.05% [9]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亏损436.8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1820.34万元) [9] 募投项目进展 - 原募投项目"工程试验中心"于2022年10月变更为"固废低碳关键技术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管理研究项目" [10]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新募投项目投资进度仅38.92%,远低于计划进度 [2][10] - 项目原定2025年10月31日完工,但可能延期 [2][11] 主营业务与公益行动 - 公司主营固废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及运营,业务涵盖污染隔离系统、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 [3]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工程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及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增加 [9] - 2025年9月以自有资金向公益基金会捐赠200万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