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月全球PMI:关税拖累开始显现
华泰证券· 2025-05-12 15:25
全球市场 - 4月全球综合PMI下行1.2pp至50.8,制造业PMI下降0.5pp至49.8,服务业PMI下行1.8pp至50.8[4][9] - 全球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回落1pp至49.8,新出口订单大幅走弱,下降2.8pp至47.2[5] - 全球制造业产成品库存上升0.3pp至48.8,原材料库存下降0.7pp至48.9[6] 发达国家 - 美国Markit制造业PMI持平于50.2,ISM制造业PMI下行0.3pp至48.7;Markit服务业PMI从54.4降至50.8,ISM服务业PMI上行0.8pp至51.6[9] - 欧元区制造业PMI从48.6上行至49,服务业PMI下行0.9pp至50.1[9] 新兴市场 - 新兴市场制造业PMI从51.3回落0.8pp至50.5,服务业PMI大多回落,巴西明显走弱[9] - 亚洲除中国外综合PMI上行,制造业PMI下行,服务业PMI景气度回升[84] 中国市场 - 4月中国综合PMI下行,制造业PMI下行1.5pp至49,服务业PMI下行0.4pp至50.4[78] 拉美市场 - 拉美Markit制造业PMI边际回落,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有所下降[98] 风险提示 - 全球贸易需求超预期走弱,地缘政治冲突升级[8]
宏观周报:中美经贸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风偏有望改善
铜冠金源期货· 2025-05-12 15:15
海外宏观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5月12日将发布联合声明;美英达成有限贸易协议,保留对英10%基准关税等[2] - 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按兵不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4.50%,市场6月降息预期被消化,年内三次降息预期仍存[2][4] 国内宏观 - 5月7日金融三部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落实新一轮国内稳增长政策,降准50BP,政策利率降息10BP等[3] - 4月CPI同比录得-0.1%,PPI同比录得-2.7%,物价水平再度回落[6] - 4月出口同比录得8.1%,进口同比录得-0.2%,贸易顺差录得961.8亿美元,出口超预期[13] 大类资产表现 - A股多数指数上周上涨,如万得全A上周涨跌幅2.32%;港股恒生指数上周涨1.61%;海外股市表现不一[17] - 国内债券收益率多数下行,如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跌4.12BP;海外债券收益率有升有降[20] - 商品市场南华商品指数上周跌0.84%,CRB商品指数上周涨1.66%等[21] - 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现价7.2461,上周跌0.24%[24] 本周关注 - 关注美国4月CPI、零售数据,中国4月金融数据、中美贸易谈判成果细节[2][3] - 本周重要经济数据及事件包括中国4月货币供应数据、美国4月CPI等[38]
中美关税战或进入拉锯战阶段,沿政策发力方向布局会
中航证券· 2025-05-12 15:15
市场表现 - 本周上证指数涨1.92%、深证成指涨2.29%、沪深300涨2.00%、创业板指涨3.27%、中证500涨1.60%、中证1000涨2.22%,科创50跌0.60%[7] - 本周金融风格涨2.79%,申万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通信、电力设备分别涨6.33%、4.96%、4.02%[7] - 本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13534.26亿元,较上周增加2495.56亿元,A股整体市盈率18.92倍,较上周上涨2.17%[7] 汇率与资金流向 - 美国滥用关税政策后美元震荡走弱,上周后半周至本周初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港币升值,触发香港联系汇率机制强方兑换保证,截至5月6日,香港金管局卖出1166亿港元买入美元[2][8] - 复盘显示港币升值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期间,A股和港股均上涨,港币是否继续触发是观测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多空观点的指标[2][8] 政策与经济 - 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或因美国对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对等关税”,转出口缓冲了对中国出口的影响[2][10] -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后,货币政策宽松、两新政策扩围等或只是既定政策提速的开始,二季度扩内需政策提速或支撑A股业绩,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维护流动性与风险偏好[2][13] 市场趋势与投资建议 - 中美关税战最差阶段已过,但或进入“边打边谈”拉锯战阶段,二季度市场震荡整理[2][21] - 5月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科技板块催化事件多,前期回调利空缓解,有望迎来阶段性机会[20] - 建议沿政策发力方向布局,红利、内需消费和自主可控有望贡献超额收益[21]
环球市场动态:关税对内地PPI的影响开始显现
中信证券· 2025-05-12 14:43
股票市场 - 中国A股周五震荡走低,沪指跌0.3%报3342点,深证成指跌0.69%,创业板指跌0.87%,全市场超4000股下跌[3][16] - 港股三大指数周五涨跌不一,恒指涨0.4%,国企指数微涨0.1%,恒科指跌0.93%失守5200点[11] - 美股小幅下跌,道指挫0.29%,标指跌0.07%,纳指基本持平,金龙指数跌0.45%[3][9] - 欧洲股市周五收盘上涨,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涨0.44%,德国DAX指数涨0.56%创历史新高,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46%,法国CAC 40指数涨0.7%[9] - 亚太股市涨多跌少,台股领涨升1.8%,日本股市涨幅居前,日经指数升1.6%,印度股市跑输跌1.1%[21] 外汇/商品市场 - 市场憧憬中美贸易谈判及中东局势紧张,油价上周五造好,纽约期油升1.85%报61.02美元/桶,布伦特期油升1.70%报63.91美元/桶[4][27] - 中美贸易谈判前夕美元指数回落,加上中国实金需求良好,金价上涨,美元指数跌0.30%至100.339,纽约期金升1.15%报3344美元/盎斯[4][27] 固定收益市场 - 上周五美国国债变动不大,今日开盘下跌,2年期国债收益率涨1.7个基点报3.89%,10年期基本持平报4.38%,30年期下跌0.9个基点报4.83%[5][30] - 上周五亚洲债券市场延续风险偏好情绪,投资级债券利差普遍收窄2 - 3个基点,中国投资级债券表现突出,利差收窄2 - 4个基点[5][30] 物价情况 - 2025年4月物价延续偏弱,PPI同比增速回落至 - 2.7%,出口链行业PPI环比 - 0.17%、同比 - 2.2%,内需消费链行业PPI环比 - 0.17%、同比 - 1.8%,国内综合物价指数同比增速约为 - 0.96%[6]
投资策略:财报过后,供给出清、出口链与高股息再梳理
国盛证券· 2025-05-12 14:23
策略专题 - 25Q1供给出清行业有塑料、通用设备等,强势扩张行业有其他电子、休闲食品等[2][15][17] - 全球出口链重点行业包括其他家电、消费电子等,对美收入占比较高行业短期有不确定性[3][20][23] - 高股息重点行业有煤炭开采、油气开采等,交运与消费部分行业股息率明显抬升[4][26] 策略观点 - A股变盘未结束,需关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结果,建议控制仓位[5][29] - 配置上均衡应对,关注科技题材、高景气行业和红利资产[5][30] 市场表现 - A股本周稳中有升,微盘股和北证50表现居前,申万行业全面收涨[8][34][41] - 全球权益市场涨跌不一,A股表现居前,美股窄幅震荡小幅收跌[9][56][59] - 大类资产中金价冲高回落,人民币升值,商品价格多数上涨[10][61] 政策事件 - 国内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4月出口增速超预期,CPI、PPI连续3月同时为负[11][71]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印巴冲突升级后同意停火,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举行[11][71] - 产业动态包括丹佛斯中国业务预增、特朗普计划取消芯片出口限制等[11][71]
新动能驱动“科特估”为资本市场“排头兵”
东吴证券· 2025-05-12 14:06
新旧动能转换与内需扩张 - 关税战是持久战,抑制全球投资与消费需求,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因关税战减少1.5%[1][14][15] - 2024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0%,2022年中国KTI制造业全球份额从2012年的22%增至34%[2] - 2024年我国从美进口总额约165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6.4%,“出口转内销”通道逐步打通[24][28] 科技赋能内需扩张路径 - 算力发展指数每增长1%,国家数字经济GDP将增长1.06‰,区域GDP将增长0.97‰,2024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35][36] - 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累计申请量达6618件,2024年Q4中国手机品牌全球出货量占比达56%,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占全球74%[41][42] - 2024年我国科技及耐用消费品市场预计营业额达22406亿元,同比增长约5%,个人消费电子场景营业额增速达10%[44] 资本市场机制与价值发现 - 外资机构增加中国股票持仓并给予超配,对A股科技公司调研热情升温[5][6][48] - “科特估”估值逻辑从“渗透率驱动”转向“市占率与国产化率支撑”,需多维度筛选企业[7][50][51] 风险提示 - 科技产业发展效率提升不及预期[7][52]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高,中美关税谈判达成共识或需较长时间[7][52] - 科技产业对下游行业的辐射影响有限[7][52]
中国通胀数据快评:4月国内CPI同比延续企稳态势,PPI同比降幅继续走阔
国信证券· 2025-05-12 13:55
4月通胀数据情况 - 4月中国CPI同比为-0.1%,持平上月;PPI同比为-2.7%,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2] - 4月核心CPI当月同比为0.5%,持平上月;消费品CPI当月同比为-0.3%,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服务品CPI当月同比为0.3%,持平上月[4] - 4月食品CPI当月同比为-0.2%,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非食品CPI当月同比为零,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4] 4月通胀数据环比表现 - 4月CPI环比为0.1%,高于季节性水平约0.2个百分点;核心CPI环比为0.2%,基本持平季节性水平[6] - 4月食品环比为0.2%,高于季节性约1.3个百分点;非食品环比为0.1%,基本持平季节性[8] - 4月PPI环比为-0.4%,持平上月,仍低于历史同期均值;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环比均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1] 5月通胀数据预测 - 预计5月国内CPI食品价格环比约为-0.5%,非食品价格环比约为-0.2%,整体环比约为-0.3%,同比或回落至-0.3%[3] - 预计5月国内PPI环比约为-0.2%,同比或回落至-3.1%[3] 风险提示 - 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海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31]
2025年4月贸易数据点评:“抢转口”支撑出口韧性
西南证券· 2025-05-12 13:55
贸易总体情况 - 2025年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出口同比增长8.1%,进口同比下降0.2%,贸易顺差961.8亿美元[3] 出口情况 - 4月出口增速下滑受美国加征关税和外需波动影响,后续增速或延续下行,可通过东盟转口贸易部分对冲[3] - 1 - 4月我国对东盟贸易总值3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8.1%,占比16.8%;4月对美国出口同比由9.1%转降21%,对东盟出口同比升至20.8%[3] - 1 - 4月肥料等出口金额增速超10%,成品油等出口降幅超10%;4月集成电路、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升高[3][4] 进口情况 - 我国已对美实施关税反制,出口放缓或致进口走势偏弱,但政策落地有望支撑进口增速[3] - 1 - 4月粮食、大豆进口金额分别同比降41.2%、28.2%,食用植物油升6.8%;4月粮食、大豆进口数量和金额增速回升[5] - 4月铜矿砂及其精矿、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量价同升,成品油等进口量价同减[5] 风险提示 - 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关税政策变化超预期[6]
项目投资由基建地产转向科创:地方国企债券融资都去哪了?
东吴证券· 2025-05-12 13:42
地方国企投资背景 - 2024年我国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1][6] 地方国企公募信用债发行特征 - 2025年1 - 4月,地方国企累计发行公募信用债21203.51亿元,同比下降17.47%[1][7] - 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债券规模18661.92亿元,占比88.01%,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1][7] - 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债券规模619.10亿元,占比2.92%,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1][7] - 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的债券规模508.95亿元,占比2.40%,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1][7] 项目建设领域投向变化 - 2025年1 - 4月,地方国企新增债券用于股权或基金投资规模约298.46亿元,同比增长31.41%;用于基建或地产项目投资规模约131.56亿元,同比下降25.88%[1][15] - 2025年1 - 4月,用于“科创领域投资”的地方国企新增债券发行规模250.74亿元,占比近五成,同比增速16%[1][20] 债券融资变化影响 - 科创领域投资成最大投向或使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与建材、工程机械等高频数据指标趋势不一致[1][24] - 用于“股权投资或基金投资”的新增债券发行规模提高可能使“利息本金化”更隐蔽[1][26] 风险提示 - 地方国企公募信用债募集资金用途可能整理有误[1][27] - 部分债券未披露募集资金用途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失真[1][27] - 未统计地方国企私募债信息可能使结论不够准确[1][27]
信用债久期策略:信用债拉久期吗?
国金证券· 2025-05-12 12:35
货币政策 - 央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10bp至1.4%、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等[12][13] 中短债市场 - 中短债打开上涨空间,2年内信用债成交收益下行幅度均在5bp以上,大行二级资本债收益下行幅度接近10bp,但买入力度克制[3][13] - 3年内一般信用债成交收益低于估值收益幅度扩张,但不及4月上旬,3年以上一般信用债交易情绪寡淡[16] - 3年内城投债及产业债合计成交笔数占总成交笔数比例为50%,高于年内平均水平2%,低于去年11月的60%以上[21] 信用债久期策略 - 信用债久期策略处于尴尬期,交易偏离、换手率等指标未展现拉久期意愿,受收益来源切换及增量资金逻辑制约[4][35] - 存量信用债(不含地产债)收益在2.2%以下规模占总规模比例升至77%,距离1月高点不足5%;收益在2%以下占比推升至53%,较4月中旬增长16%[4] 二永债拉久期 - 5年附近活跃交易大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约1.93%,向下突破上沿后距下沿6bp,赔率不及4月底[5][46] 市场总体情况 - 降息降准超预期,收益率曲线牛陡,但未催化中短信用债抢配格局,债市进入新一轮博弈期[6][49] 策略建议 - 一般信用债久期策略需负债端稳定作为配置前提[6][50] - 负债端不稳定账户可在2年附近信用债适当下沉,关注隐含评级AA(2)优质城投债[6][50] - 银行次级债博弈难度提升,有浮盈可适当兑现,交易点位建议在10年国债加点30bp上沿[6][50] 风险提示 - 存在统计数据失真、信用事件冲击债市、政策预期不确定性风险[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