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村:zzj对经济增长前景更趋乐观
野村· 2025-08-05 11: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4][6][7][8][9] 核心观点 - 政治局对短期经济增长前景持更乐观态度 相比4月会议 对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担忧有所减弱 [1][2] - 政治局认为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和韧性 [2] -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 双方可能将暂停24%互征关税的措施延长90天至8月12日后 [2] - 政策重点将从推出增量政策转向现有政策的详细落实 包括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效率 [4][6] - 货币政策方面 未提及降息或降准 可能不是下半年主要关注点 [6] 政策方向 -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以充分释放政策效果 [4] - 强调用好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4月提出的建立新政策性融资工具未再提及 [6]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化解来解决 强调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7] - 相比4月会议 未提及消费以旧换新计划 显示该领域可能不会获得额外资金支持 [7] 行业监管 - "反内卷"运动措辞略有缓和 未直接提及价格竞争 仅一般性要求依法规范企业无序竞争 [3] - 强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调控 但未像中央财经委会议那样明确要求淘汰"落后或过时"产能 [3] 市场领域 - 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支持政策紧迫性降低 重点转向城中村改造而非直接支持措施 [7] - 出口领域支持力度减弱 更强调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和自贸区发展 [7] - 股市重点在于巩固和改善市场稳定势头 [7] 利率策略 - 维持做多5年期利率互换 但解除2s5s曲线陡峭化交易 因长期利率大幅上升可能性降低 [8][9] - 1年期远期利率回落至1.5%以下 前端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9]
摩根士丹利:稳定币,香港能做什么
摩根· 2025-08-05 11:20
行业投资评级 - 香港成为中国稳定币发展的战略性试验田,即将生效的《稳定币条例》将加强稳定币的可靠性与透明度 [1][11] - 稳定币发行方、券商及金融科技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传统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的转型则是渐进式的 [1][2] - 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受限于资本管制及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不足(约1万亿人民币),初期发展或较缓慢 [2][11] 核心观点 香港的战略定位 - 香港作为中国稳定币发展的离岸试验田,正在完善监管框架与交易设施 [1][11]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强调稳定币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如跨境支付、零售交易等 [19][20] - 香港金管局对稳定币发行人提出较高要求,包括资本充足、合规性强等 [20] 受益领域与公司 - 稳定币发行方、券商及金融科技公司(如富途控股、众安在线、港交所)将率先受益,收入来源包括发行、交易和托管服务费 [2][32] - 富途控股凭借加密资产交易平台有望增收,众安在线通过旗下众安银行为稳定币发行人提供服务,港交所将获益于新的流动性 [35] - 传统银行与电商平台的转型较慢,稳定币对银行业务的替代有限 [2][30] 人民币稳定币的挑战 - 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较小(约1万亿人民币),市场流动性不足,网络效应薄弱 [2][25] - 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受限于内地资本管制及政策不确定性,预计正式推出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 [25] - 数字人民币是中央推动人民币数字化的首选工具,私人发行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能起补充作用 [25] 全球稳定币立法趋势 - 美国《GENIUS法案》要求支付型稳定币必须100%由储备资产支持,欧盟、新加坡及日本也已出台相关监管制度 [13] - 监管趋同可能削弱稳定币的优势,如强制的KYC/AML流程和资本金要求 [14] -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接近2,500亿美元,其中约99%为美元稳定币 [13] 目录总结 香港稳定币条例 - 《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已缴股本不少于2,500万港元或未偿稳定币总额的1%,储备资产需由独立账户托管 [19] - 条例未限定特定币种,为人民币稳定币发行提供制度基础 [19] 稳定币的定义与现状 - 稳定币是法币的代币化形式,全球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美元,主要吸引力在于低交易成本、即时结算能力等 [13] - 稳定币尚未满足货币体系的核心原则,如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 [13] 投资机会与风险 - 稳定币的广泛应用可能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投资,但需关注监管合规、市场流动性等风险 [29] - 稳定币与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的连接程度是衡量其渗透速度的重要指标 [30]
全球跨资产策略-摩根士丹利研究关键预测-Global Cross-Asset Strategy_ Morgan Stanley Research_ Key Forecasts
摩根· 2025-08-05 11:19
宏观经济展望 -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024年的3.5%放缓至2025年的2.5% 美国实际GDP增速预计从2024年的2.5%降至2025年的0.8%和2026年的1.1% [2] - 通胀压力显现 预计3Q25达到季度峰值 商品通胀将在未来几个月加剧 核心观点为"缓慢增长+顽固通胀+无衰退"的基本情景 [2] - 欧元区GDP增长预测为2025年0.8% 日本0.4% 新兴市场3.9% [9][12] 资产配置策略 - 股票配置为等权重 核心固定收益超配 其他固定收益低配 建议在增长和关税风险下聚焦优质资产 [4] - 美国市场仍保持规模和流动性优势 但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可能导致外资增加外汇对冲比例 对美元构成压力 [4] - 大宗商品领域偏好黄金、白银和COMEX铜 中国供给侧改革提振铁矿石、焦煤和锂等商品 [19] 区域股票观点 - 美股偏好优质周期股、大盘股和低杠杆防御股 标普500目标位6500点 对应2025年EPS增长7% [5][6][7] - 日股关注国内再通胀和国防安全相关支出受益股 预计Topix指数2025年EPS增长1% [6][7] - 欧股超配国防、银行、软件和电信板块 MSCI欧洲指数2025年EPS预计下降1% [6][7] - 新兴市场超配金融和盈利能力领先企业 侧重内需型而非出口导向型企业 [6] 固定收益与外汇 - 预计美联储2026年降息175bp 10年期美债收益率2025年底目标4% 欧央行和英央行分别降息75bp和100bp [15] - 美元指数(DXY)看跌至91 欧元/美元看涨至1.20 美元/日元看跌至140 [15][16] - 信用债建议通过CDX对冲保护 投资级表现将优于高收益 预计美国投资级利差基情景为90bp [24][25] 大宗商品展望 - 原油市场预计2026年过剩130万桶/日 布伦特油价支撑位60美元/桶 非OPEC国家年供应增长约100万桶 [17] - 欧洲天然气(TTF)和亚洲LNG(JKM)价格存在边际上行空间 受热浪需求和供应竞争影响 [18] - 金属领域受美元走弱支撑 但关税影响需求 中国基建项目提振相关商品价格 [19] 央行政策预期 - 美联储预计维持利率4.375%至2025年底 欧央行9月和12月可能降息 日央行料维持0.5%利率 [21][22] - 美国PCE通胀预计6月环比增长0.3% 欧元区7月HICP通胀预测2.0%(整体)/2.3%(核心) [14] - 美国7月非农就业预计增加10万人 失业率维持在4.2% [14]
美银:The Flow Show-Different Gravy
美银· 2025-08-05 11:16
行业投资评级 - 黄金投资评级24.4%,比特币23.7%,股票11.9%,高收益债券7.1%,投资级债券7.0%,政府债券5.3%,大宗商品4.5%,现金2.5%,石油-3.2%,美元-7.9%年初至今表现 [1] 核心观点 - 美国铁路股在1881年曾占美国市值63%,类比当前"壮丽七股"占美国市值35% [1] - 科技股相对标普500指数处于100年高位 [1] - 7月最大"痛苦交易"是美元反弹3%,上半年下跌11% [2] - 美国收益率曲线在7月平坦化20个基点,预计将进一步平坦化 [3] 市场表现 - 希腊股市年初至今表现最佳,上涨69.2% [81] - 欧洲股市上涨22.9%,英国股市上涨20.9% [81] - 新兴市场股市上涨18.8%,美国股市上涨9.1% [81] - 黄金上涨24.8%,比特币上涨25.0% [81] - 美元指数下跌8.0% [81] 资金流向 - 股票流入196亿美元,债券流入192亿美元,加密货币流入19亿美元,黄金流入5亿美元 [12] - 投资级债券流入102亿美元,创历史第二高 [13] - 美国大盘股流入140亿美元,创历史第二高 [19] - 美国小盘股流出80亿美元,创纪录 [19] 行业集中度 - 1881年美国铁路股占市值63%,为历史上最具主导性的创新行业 [4][21] - 1972年"漂亮50"占标普500指数40% [1] - 1989年日本股市占全球市值45% [1] - 2000年科技股占标普500指数40% [1] 技术分析 - 科技股相对标普500指数价格比处于+2标准差位置 [26] - 全球周期性股票相对防御性股票突破 [33] - 美国实际国内销售增长1.1%,为2022年三季度以来最慢 [42]
彭博:全球经济图表:美国就业市场波动为美联储提供信号
彭博· 2025-08-05 11:16
美国劳动力市场 - 过去三个月美国劳动力市场急剧放缓 5月和6月数据下调近26万个就业岗位 7月失业率上升[3][5] - 非农就业人数月均增长仅3.5万 为疫情以来最低水平[4] - 40%美国制造商报告裁员 制造业就业指标跌至五年最低[12][13][14] 宏观经济表现 - 美国第二季度GDP年化增长率3% 但私人国内需求增速创2022年底以来新低[11] - 欧元区Q2经济增长0.1% 德国和意大利出现萎缩 法国西班牙超预期[15][16][17] - 墨西哥Q2季调后GDP环比增长0.7% 制造业服务业表现强劲[36][38] 国际贸易动态 -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升至15% 达二战以来最高水平[39][41] - 欧盟需大幅增加从美能源进口 新贸易协议执行面临困难[18][19][20] - 印度对美出口中 珠宝(35亿美元)和药品(130亿美元)占比最高[29][30]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 美联储因就业疲软考虑9月降息 美债收益率维持低位[3] - 日本央行维持0.5%利率 通胀预期高于民间预测[21][22][24] - 新兴市场债务基金2025年净流入400亿美元 资金从美元资产分流[32][33][34] 全球制造业格局 - 中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30% 欧盟和美国份额持续下降[25][27] - 智利6月经济活动环比下降0.4% 采矿业暴跌9.3%拖累经济[35] - IMF上调2025全球增长预测至3% 但仍低于贸易战前水平[42][43][44]
野村东方国际 固态电池:产业新周期的起点
野村· 2025-08-05 11:16
行业投资评级 - 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目标价上调至260元,对应2026年PE为15倍左右 [7] - 材料方面优先选择三元有明显优势的容百科技 [7] - 设备环节建议关注具备整线交付能力且客户结构优质的企业 [8]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发展延续液态锂电池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规律,中国企业有望复刻优势,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难以被颠覆 [1] - 全固态电池成本在未来五至十年可能仍高于液态锂电池,初期应用场景限定于高端新能源车、低空经济和远洋船舶 [1][6] - 固态电池未来渗透率预计约10%,液态电池仍将主导市场 [1][18] - 中国政府自2024年起推行固态电池重大专项政策,初期投入6亿元支持核心企业,目标在2027年实现1,000辆电动车全固态电池示范装车 [1][16] 技术路线 - 聚合物技术已实现小规模量产,但室温导率低且能量密度天花板不足 [9] - 硫化物路线近期市场乐观定价,具有较好潜力,但面临生产工艺难度和成本问题 [9][10] - 氧化物路线处于探索阶段,车载动力电池领域尚未看到明显突破 [11] - 丰田正从聚合物技术转向硫化物技术,计划2026年底小规模量产全固态电池,初步规划产能2-3GWh [10][14] 材料发展 - 三元正极高镍材料在全固态领域有放量潜力,中国头部企业如容百科技已获海外客户认可 [3][24] -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在消费电子、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中占比将逐步提高,长续航飞行器硅占比可达30% [3][25]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当前价格每吨超过400万元,预计十年后降至30万元左右 [12] 设备环节 - 全固态单线投资额度可能达到5亿元每G瓦时,液态锂电池仅为1.5亿至2亿元 [5] - 设备增量主要来自前道和中道工艺,前道设备如干法工艺、球磨机滚压机,中道主要是等静压设备 [5][28] - 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的公司包括先导智能、力源亨等,已开始提供小批量全固态电池整线交付 [30] 全球市场 - 海外初创企业目前不具备大规模量产固态电池的能力,主要依靠股东支持运营 [13] - 中国预计到2030年全固态电池规模将达到200GWh,连续性的产业政策将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 [15] - 日韩成熟液态锂电池企业布局固态电池,但面临政策变化和需求端预期下调等挑战 [13]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在25~27年的优势包括规模优势、供应链设备材料采购优势及持续新品推广能力 [21] - 贝特瑞在半固态电池领域采用气象CVD法,全固态方面探索硅氧碳材料 [26] - 锂电池负极市场前十位出货量和装机量均由中国企业占据,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 [27]
中金公司 小盘优势能否延续
中金· 2025-08-05 11:16
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市场评级中性 商品市场评级乐观 债券市场评级谨慎 [1] - 宽基指数显示股市有支撑 未来可能上行 [1][3] 核心观点 - 8月行业轮动模型推荐综合、综合金融、传媒、农林牧渔、通信、轻工制造 综合行业动量和流动性领先 综合金融调研和动量有优势 传媒与农林牧渔流动性得分高 [1][4] - 四象限风格轮动模型分析显示小盘成长风格预计延续 大小盘维度小盘强势 成长价值维度成长强势 中国波指、新增投资者数量等数据支持 M2与M1增速差及期限利差利好成长 [1][5][6] - 7月次新股策略收益率达11.3% 显著优于中证2000和国证2000 跑赢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景气成长策略中成长趋势共振选股策略收益率7.9% XG Boost成长优选策略单月收益率5.8% 年初至今收益率接近30% [1][8][9] - 稳定型价值股策略表现较弱 略跑赢中证红利指数 但整体收益不及次新股和景气成长策略 [10] - 8月推荐关注小盘组合配置 次优选择红利优选组合 不推荐景气成长组合 [11][12] 量化模型表现 - 深度学习模型在中证1000指数范围内选股跑赢等权股票池2.6个百分点 今年累计跑赢基准24.3个百分点 [2][14] - 强化序轮动周度行业配置模型7月涨幅2.4% 但跑输基准等权1.4个百分点 今年整体组合收益16.7% 超额-3.2个百分点 [14]
摩根士丹利:对市场的看法美国主导地位的减弱如何影响收益率
摩根· 2025-08-05 11:1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美国家庭和股票市场财务状况良好 但高收益市场中约5%的公司资本结构不适应当前利率环境 面临债务重组或资本结构调整风险 [1][2] - 货币刺激和超低利率导致系统重要银行业监管加强 影子银行和私人信贷市场快速增长 可能造成资本配置不当和过度风险承担 [1][2] - 公共与私营信贷市场界限模糊 科技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收益特征趋近投资级别贷款 扩大了市场范围并创造新投资机会 [1][3] - 科技行业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 预计到2028年将接近3万亿美元 为信贷市场特别是私人信贷市场带来机遇和风险 [1][2] - 跨资产相关性变化环境下需关注美元资产配置及股票对利率反应 标普500指数可能对利率上升反应更大 [1][4] - 债券多元化效果减弱但仍将在某些动态中发挥作用 构建多元化跨资产组合时应关注估值和预期收益 [1][4] - 股票与债券负相关性减弱但固定收益部分仍重要 5到10年期固定收益资产对长期财富客户至关重要 股票估值相对更高 [1][5][6] 市场分化与信贷机会 - 美国联邦政府运营巨额赤字但私营部门整体财务状况良好 美国家庭资产水平相对于债务水平创新高 [2] - 信贷市场可能出现优势 如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企业信贷市场可获得较少发行量 [2] - 高收益市场中约5%公司资本结构为低利率环境设计 若联邦基金利率达3%-4%将需要债务重组或资本结构调整 [1][2] 私人信贷市场动态 - 影子银行和私人信贷市场爆炸式增长 可能导致资本配置不当和过度风险承担 [1][2] - 科技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收益特征趋近投资级别贷款 使不同类型贷款界限模糊并创造新投资机会 [1][3] - 数据中心建设到2028年预计接近3万亿美元 为私人信贷市场带来融资机会和风险 [1][2] 资产配置策略 - 需关注美元作为重要资产及全球其他地区重新配置问题 [4] - 标普500指数对利率上升反应更大 经济衰退会严重影响股票表现 [4] - 60/40组合中固定收益部分仍重要 5-10年期固定收益资产对长期投资者关键 [5][6] - 较低波动性固定收益资产回报率在6%-7% 适合长期财富客户 [5][6] - 股票估值高于债券估值 固定收益部分仍具独特价值 [5][6]
摩根士丹利:美元熊市已经结束了吗
摩根· 2025-08-05 11:1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欧盟贸易协议涉及超过6000亿美元投资和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采购 大额美元交易显著影响外汇市场 市场预期美中及欧盟贸易紧张局势升级风险[1] - 美联储对通胀证据持谨慎态度 关注劳动力市场报告 若失业率未如预期上升 美元存在反弹风险 中期看为维持中性立场2026年或需进一步降息 与欧洲央行政策存在分歧[1]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率呈正值 若不确定性降低 美元或将上涨至收益率差异暗示水平 关税负面影响将在第四季度显现 美联储可能需在2026年大幅降息以应对经济放缓[1] - 若各国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将给全球石油市场带来压力 推高油价 对石油进口型新兴市场货币产生负面影响 并可能推迟美联储加息 对美元产生一定支撑[1] - 通常美元指数走强 新兴市场货币相应贬值 若下周各国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并推高油价 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可能走弱 美国施压俄罗斯谈判乌克兰和平或加剧此趋势[1] 美联储政策与美元走势 - 本周美元涨势迅猛 主要得益于美国强劲经济数据及美联储鹰派立场 美中持续谈判新动态和美欧达成协议降低贸易紧张升级预期 欧盟协议涉及6000亿美元投资和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显著影响外汇市场[3] - 美联储近期政策立场谨慎 关注通胀证据及劳动力市场报告 若失业率未如预期上升 美元反弹风险加大 2026年或需进一步降息以维持中性立场 与欧洲央行政策分歧[4][5] - 预计到2026年底前美联储将进行两到三次降息[5] 贸易政策影响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化率呈正值 若不确定性降低 美元或上涨至收益率差异暗示水平 关税负面影响将在第四季度显现 美联储可能需在2026年大幅降息应对经济放缓[6] 石油价格与新兴市场货币 - 若各国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将推高油价 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从每桶68-69美元上涨至72美元以上 对石油进口型新兴市场货币产生压力 或推迟美联储加息 对美元形成支撑[7] - 美元指数走强通常导致新兴市场货币贬值 若油价因减少俄石油进口而上涨 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可能走弱 美国施压俄罗斯谈判乌克兰和平或加剧此趋势[8][9]
摩根大通:中国 - 反内卷 = 长期博弈,三方面原因说明供应约束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可能带来积极惊喜-JPM _ CHINA - Anti-Involution = The long game. 3x reasons magnitude & duration of supply-discipline could positively surprise
摩根· 2025-08-05 11: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4] 核心观点 - 中国正处于政策转向的早期阶段 聚焦于(1)增长质量而非数量 (2)限制供应端过剩和极端竞争 (3)提振消费 市场反应积极 MSCI中国指数过去1个月美元计价上涨8%(MXEF+3%) [1][2] - 反内卷政策需实现三重目标:(1)重振私人资本支出和长期就业活力 (2)支持可持续的股市上升周期从而促进消费 (3)缓解近年工业制造大推进的两大初始驱动力 [4] - 中国家庭储蓄率超30% 但当前需要降低储蓄增加消费 而股市盈利增长是关键驱动力 MSCI中国EPS在2015-24年复合增长率仅1%(本币) 远低于MXAP+3.5%或标普500+8% [13][14] 私人部门资本支出 - 中国私人部门资本支出过去三年零增长 净利率5-6%为亚洲最低(日本/韩国/台湾8-11% 印度/澳洲/马来西亚13-14%) 供应端削减是恢复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的前提 [8] - 需要通过创造性破坏淘汰低效产能 反内卷政策将促进私人部门投资回归并带动增长创新 [9] 消费与股市联动 - 中国资本存量与GDP之比已高 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低 经济需要家庭增加消费 而股市盈利复合增长是核心条件 [13] - 房地产低迷和低利率环境下 家庭需通过股市获取回报 但系统性投资需以盈利增长为基础 这又依赖供应端纪律 [14] 供应端驱动因素演变 - 中国近年工业过度建设的两大驱动力正在减弱:(1)特朗普时期推动的供应链自主需求 (2)房地产下滑需要制造业增长对冲 但当前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已取得突破 房地产库存降至18.5个月(峰值21.5个月)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降至6倍 [18][19] 中国股市主题 - 消费升级领域看好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快手、蒙牛、华润啤酒、安踏等 [25] - 盈利上升周期受益者包括中国人寿(市盈率<7倍)等保险公司 [25] - 私营创新企业如药明系公司、信达生物等将获政策支持 [25] - 供应端整合受益行业包括太阳能和钢铁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