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小幅修复-20250704
国信证券· 2025-07-04 19:15
周度观察 - 截至2025年6月28日当周,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2,指数B为50.8,较上期有所修复[1][10] 高技术制造业跟踪 - 6 - 氨基青霉烷酸价格180元/千克,较上周降40元/千克;丙烯腈价格8200元/吨,较上周升50元/吨;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1.4180美元,较上周升0.027美元;晶圆价格2.68美元/片,较上周降0.01美元/片;六氟磷酸锂价格5.17万元/吨,与上周持平;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液晶显示器)报91.04,与上周持平[2][12] - 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印发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支持创新药全链条发展[2][12] - 7月1日,英特尔新任CEO考虑调整芯片代工业务战略,新客户跳过18A工艺,直接采用14A工艺以争取大客户[2][12]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或致指标失灵;经济和产业政策干预;经济增速下滑[3][23]
贸易专题分析报告:美国“对等关税”谈判进展如何?
国金证券· 2025-07-04 19:15
美国关税博弈诉求 - 扩大美国商品出口,集中在能源和农产品领域,近五年两者占美国出口总额年均比例约28%,通过维持10%基线关税和附加关税谈判,避免过度刺激贸易伙伴[7][8] - 减少美国海外支出,将贸易政策与军费问题挂钩,北约增加国防开支为美国军工企业创造商机,2020 - 2024年欧洲占美国武器出口35%,首次超越中东[12][13] - 促进制造业回流,增强供应链韧性,吸引本土和外国企业投资,如日本制铁141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等[16][17] - 为跨国美企减负,反对数字服务税,与G7成员国协议未来十年为美企节省约1000亿美元境外税负[19] 7月9日可能情况 - 印度、巴基斯坦、瑞士有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或框架协议,印度或分三阶段达成协议[21][22] - 欧盟和日本谈判前景不确定,核心分歧在数字服务税和行业关税;东盟国家有诚意,可能达成类似美越协议;韩国寻求延长谈判期[24][25] - 部分主动性不足国家可能收到加征关税信函,税率20% - 30%,7月9日关税全面覆盖,税率60% - 70%到10% - 20%[26] 风险提示 - 美国为达成贸易协定放松谈判条件,非美国家答应美国诉求,特朗普政府对未达成协定国家拉高关税[3][30]
全景东盟双周报(2025年第5期):黄金签证助力制度型开放实践-20250704
银河证券· 2025-07-04 18:47
贸易 - 美国“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临近,东南亚超30%平均加征税率将生效,区域内国家多线应对[5][7] - 3月起东盟主要国家对美出口爆发式增长,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分别增长48.3%、40.2%和36.86%[9] - 5月越南对美出口额增长至57.14亿美元,占总出口份额27.5%;泰国4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约15.6%;马来西亚5月对美出口额同比提升45.6%[13][20][22] 政策 - 印尼发布15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泰国通过1570亿泰铢刺激计划,越南推出“传统增长+创新突破”双重战略[25][32] - 越南与美达成“对等关税”减半协议,对美出口商品征20%关税,转口商品征40%关税,承诺对美“全面开放市场”[26] - 柬埔寨与美推进自贸协定谈判,马来西亚称对美关税协商进展顺利[25][28] 资本市场 - 泰国“通话门”致政局动荡,泰股月内跌超7%,年内表现全球垫底[5][36] - 6月菲律宾比索兑美元贬值1.78%,央行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25%[43] 对华合作 - 6月中国向东盟十国和东帝汶签发“东盟签证”,降低商务成本,拓展贸易投资空间[52] - 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数字贸易、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场景铺开,中小企业与文化产业受益[51][55]
“反内卷”信号释放,美国非农又超预期
西南证券· 2025-07-04 18:41
国内市场 - 6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4,高于上月2.1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分项数据分化[10][11] - 中央财经委六次会议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后续“反内卷”力度或加大,建议关注深海相关行业[12][13]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下半年或成内需提升重要支撑[14] 海外市场 - 美国贸易谈判冲刺,欧盟愿接受10%普遍关税,日本谈判陷入僵局,美越达成贸易协议[17][18] -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预计拉动经济但推高债务水平,十年内GDP平均增长1.0%,长期增加1.2%[20] - 香港金管局买入200.2亿港元,港股市场波动或增大[22] - 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4.7万人,失业率降至4.1%,市场对7月降息预期降低[23] 高频数据 - 上游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周环比下降2.13%,铁矿石、阴极铜价格上升[26] - 中游螺纹钢、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上升,水泥价格下降[32] - 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下降5.75%,6月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同比增长[42]
2025年6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政府就业回升不可持续,美国非农弱势渐显
光大证券· 2025-07-04 17:43
非农数据概况 - 2025年6月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预期11.0万人,前值修正为14.4万人;失业率4.1%,预期4.3%,前值4.2%;平均时薪同比升3.7%,预期升3.9%,前值修正为升3.8%[1][11] 就业结构分析 - 6月政府就业贡献新增就业近一半,新增7.3万人,占比49.7%,远超季节性趋势,持续性存疑[13][15][19] - 6月私人部门就业转弱,服务业新增就业从前值14.1万人降至6.8万人,金融等行业就业转弱[13][18][23] 行业就业表现 - 6月专业和商业服务、金融活动、休闲酒店行业新增就业分别为 -0.7万人、+0.3万人、+2.0万人,低于前值[3] - 6月零售业新增就业+0.2万人,较前值 -0.7万人转正,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60.7,后续消费数据有望企稳[3][24] 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 - 6月劳动参与率为62.3%,低于前值62.4%,青年群体就业意愿显著转弱[4][27] - 6月U3失业率降至4.1%,U6失业率降至7.7%,失业人口减少22.2万人,永久性和临时性失业人数回落[4][32] 降息预期 - 考虑非农数据转弱风险,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概率较大,仍有2次左右降息空间[2][5][13][20] - 市场预期2025年美联储首次降息在9月,概率超6成,7月降息概率仅5.2%[5][20][22]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超预期回落;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形势超预期演变[5][43]
宏观专题研究:黄金价格波动的底层逻辑
国海证券· 2025-07-04 17:33
黄金需求 - 2024 年黄金投资需求占 25.7%、央行购金占 23.6%、金饰占 43.7%、科技用金占 7.1%[4] - 2010 - 2024 年金饰和科技用金合计 2500 吨/年左右,金饰平均占比 49.6%[4] - 2024 年全球央行与投资者占总需求比重达 49.2%,2025 年一季度投资需求占比 42.1%,央行购金占比 18.6%[4] 估值体系 - 2013 - 2025 年一季度矿产金、再生金和生产商净避险占总供给比重均值为 74.3%、25.6%和 0.1%,2020 - 2024 年生产成本升 45%,金价涨 32%[6] - 2022 - 2023 年美联储 11 次加息 525BP,2022 - 2023 年金价从 2050 降至 1820 美元/盎司,2024 年中期后因预期降息突破 2500 美元/盎司[7] - 2020 年疫情量化宽松使金价突破 2000 美元/盎司,流动性收紧金价承压[8] 价格走势视角 - 1973 - 1974 年石油危机金价从 70 涨至近 170 美元/盎司,1979 - 1980 年涨近 300%[9] - 2008 - 2011 年全球债务攀升使金价从 860 涨至近 1800 美元/盎司,2024 年增 7 万亿,2025 年一季度增 7.5 万亿[10] - 2025 年 6 月 95%受访央行认为未来 12 个月增持黄金,较 2024 年升 17 个百分点[11] - 2024 年二季度以来黄金投资需求环比增 30.9%、36.5%、60.1%,金价从 2070 涨至 2860 美元/盎司[12] 风险提示 - 存在美国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全球宏观经济、美国债务、全球经贸摩擦等风险[12]
6月美国非农数据解读:失业率意外下降,细节暗藏隐忧
中邮证券· 2025-07-04 17:21
就业数据情况 - 6月美国新增就业14.7万人,高于预期的11万人,4、5月合计上修1.6万人[1][10] - 6月失业率小幅回落至4.1%,强于市场预期的4.3%[1][10] 劳动力市场隐忧 - 劳动参与率下降,年轻人参与率下滑是主要拖累因素,25 - 54岁壮年群体劳动参与率不降反升[2][10] - 美国平均每周工时和薪资增速放缓,平均时薪环比仅增长0.2%,不及预期[2][10] - 6月就业增长主要由州政府及医疗保健部门驱动,政府就业人数增加7.3万人,私营部门增加7.4万人,教育领域增加4万人[2][10] - 移民政策收紧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美国国外出生的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下降[2][10] - 4月以来每周续请失业金人数持续上升,反映企业招聘活动放缓,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增加,劳动力需求降温[2][11] 美联储政策判断 - 维持美联储将于9月开启降息、年内降息三次的判断[3][18] 风险提示 - 关税政策变动及通胀超预期回升可能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4][20]
6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点评:就业超预期韧性,美联储更为从容
长江证券· 2025-07-04 17:12
就业数据情况 - 2025年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预期10.6万人,前值上修至14.4万人;季调失业率4.1%,预期4.3%,前值4.2%[5] - 6月非农私人部门时薪环比增速降至0.2%,同比增速降至3.7%,均低于预期[6] 就业市场分析 - 非农就业超预期主因政府部门就业增长,私人部门就业整体低于预期;商品生产部门新增就业小幅回升,服务提供部门大幅回落,政府部门新增就业增加6.6万人,但联邦政府部门减少0.7万个岗位[6] - 失业率低于预期,但U1上升、U4 - U5持平、U2 - U3和U6下降,长期失业问题加剧;再进入者大幅下降,劳动参与率延续回落[6] - 各行业时薪环比增速多数下降,商品生产行业薪资环比增速回落至0.1%,服务业薪资环比增速降至0.2%,核心服务通胀压力降温[6] 美联储决策及市场反应 - 数据公布后,市场降息预期回落,7月不降息概率由前一天的76.2%升至95.3%,年内累计降息幅度由75BP降至50BP;10Y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指数短线上升后回落,美股走强[6] 未来展望 - 短期内,美国就业韧性让美联储7月维持“按兵不动”概率较高[2][6] - 中期,“对等关税”暂停期满,实质关税落地规模及对经济的影响是决定后续货币政策的关键[2][6] 风险提示 - 美国通胀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未来关税落地规模不确定,通胀反弹将增加美国陷入滞胀的概率,阻碍美联储降息[6][29]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704
华宝证券· 2025-07-04 16:32
股票要约收购 - 济川药业要约申报期为2025年6月18日至2025年7月17日[1] - *ST亚振要约申报期为2025年6月10日至2025年7月9日[1] 股票退市相关 - 中程退、退市锦港、退市锦B距最后交易日剩余10个交易日[1] - 恒立退距最后交易日剩余7个交易日[1] - 退市九有距最后交易日剩余6个交易日[1] - 工智退距最后交易日剩余4个交易日[1] - 退市海越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4日[1] 基金与债券相关 - 银行ETF份额拆分日为2025年7月4日[5] - 东方红睿轩定开转型选择期为2025年6月20日至2025年7月17日[5] - 安克转债、电化转债上市日为2025年7月4日[5] 债券转股价格调整 - 旺能转债、濮耐转债等多只债券转股价格调整生效日期在2025年7月4 - 11日不等[5] 债券赎回与回售 - 22淮建投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8月29日[5] - 荣23转债回售申报期为2025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8日[7]
怎么看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
广发证券· 2025-07-04 16:20
就业数据整体情况 - 6月新增非农14.7万人,高于预期10.6万人,过去3个月平均增幅15万人;失业率回落至4.1%,低于预期4.3%和前值4.2%;前两月数据共上修1.6万人[3] 就业结构情况 - 私人部门新增就业7.4万人,低于预期10万人;州和地方政府部门、医疗保健、休闲和酒店业占总新增的96%;制造业、批发贸易、联邦政府就业为拖累项[3] - 医疗保健、休闲和酒店业新增就业放缓,反映服务消费保持韧性中放缓;DOGE裁员致联邦政府就业新增人数减少趋势或延续[4] 失业率情况 - 6月失业率(U3)从前值4.24%回落至4.12%,永久失业率从1.12%回落至1.11%;初请失业金人数本周回落4千人至23.3万人,续请失业金人数保持在196.4万人[4] 就业扩散与劳动参与率情况 - 就业扩散指数从51.8回落至49.6,为2024年8月以来第二次回到50以下;私人部门新增就业较前3月平均显著回落;服务业就业普遍放缓[6] - 今年以来就业人口比例从年初60.1%回落至59.7%;6月劳动参与率62.3%,低于预期和前值[7] 薪资增速情况 - 6月时薪同比增3.7%,预期增3.8%,环比增0.2%,预期增0.3%;工资总额指数6月同比4.5%,低于前值4.9%但高于24年月均同比4.8%[7] 美联储降息预期情况 - 倾向认为美联储7月大概率不降息,下一次降息可能在9月;Fed Watch数据显示7月不降息,9月降息概率为63.8%,前值71.9%;彭博期货市场隐含全年降息次数为2.0次,前值2.6次[8] 市场表现情况 - 7月3日,非农数据超预期缓解市场担忧,特朗普“美丽大法案”众议院投票通过提升风险偏好,美股三大股指均涨,美债收益率回升,美元走强[8] 风险提示情况 - 美国经济或因美联储快速收紧流动性陷入深度衰退,导致超预期降息或提前结束缩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升级,导致美债收益率暴跌;俄乌局势升级,引发全球通胀再度升温;欧美银行储蓄转移加速导致信贷收缩幅度超预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