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

搜索文档
A股公告精选 | 大洋电机(002249.SZ)筹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20:17
合作与战略协议 -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签署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共同推进先进计算在太空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落地、产业发展 [1] - 正帆科技拟收购汉京半导体62.23%股权 汉京半导体拥有高精密石英和先进陶瓷材料制造技术 交易完成后将产生协同效应并提升公司在半导体核心零组件领域的竞争力 [7][8] - 太极实业控股子公司海太半导体与SK海力士完成四期后工序服务合同签署 继续以"全部成本+约定收益"模式提供半导体后工序服务 [11] 股东增减持 - 海信家电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海信通信计划增持693万股-1386万股 此前已增持479.30万股(占总股本0.35%) 增持后持股比例达1.35% [2] - 埃夫特股东安徽信惟基石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2.5%股份 股东上海鼎晖源霖拟减持不超过2.5%股份 合计减持不超过5% [3] - 严牌股份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增持1700万元至3400万元公司股份 [15] 资本运作与上市计划 - 大洋电机筹划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变更 [4] - 甬金股份实际控制人曹佩凤被取保候审 涉及个人内幕交易行为 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 [9] 医药研发进展 - 上海莱士SR604注射液进入Ⅱb期临床试验 用于血友病A/B及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治疗 全球尚无同靶点产品上市 [5] - 舒泰神STSA-1002注射液Ib/II期临床研究显示28天全因死亡率低剂量组(26.67%)和高剂量组(5.88%)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 [6] - 恒瑞医药子公司获SHR-2173注射液临床试验批准 该药物靶向免疫细胞改善原发性膜性肾病 累计研发投入约6407万元 [10] 专利与知识产权 - 永太科技澄清双氟磺酰亚胺锂制备方法专利仍在有效期 与网络报道的专利无效主张不符 [12] 中报业绩预告 - 豪鹏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8.03%-271.77%至9000万元-1.02亿元 [14] - 大金重工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3.32%-227.83%至5.1亿元-5.7亿元 [14] - 巨化股份预计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6%-155%至19.7亿元-21.3亿元 [14] 业务动态与订单 - 弘元绿能子公司签署《合作经营协议》 [15] - 普利特孙公司签署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采购合同 [15]
三一重工赴港上市,三年累计派息超70亿,依赖海外收入
格隆汇· 2025-07-08 18:54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受理IPO申请达168家,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1] - 赴港上市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行业龙头 [1] - 三一重工港股IPO有新进展,监管要求补充说明控股股东认定及募集资金用途 [1] 三一重工公司概况 - 总部位于北京昌平区,历史可追溯至1989年,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4] - 控股股东集团(包括三一集团及8名自然人)共同持有公司33.73%股份 [5] - 2024年收入超783亿元,为国内最大工程机械企业 [1] - 近三年累计派息超70亿元(2022年38亿元、2023年13.5亿元、2024年18.6亿元) [10][12] 管理层及股权变动 - 创始人梁稳根(68岁)及其子梁在中(40岁)均担任非执行董事 [6] - 董事长向文波(62岁)2024年减持560万股,副董事长俞宏福减持140万股 [9] - 多名高管存在减持股份情形,同时公司进行大额分红 [7] 业务结构 - 2024年三大主力产品营收占比:挖掘机械38.8%、混凝土机械18.3%、起重机械16.7% [14][15] - 其他产品包括桩工机械(2.6%)、路面机械(3.8%)等 [15] - 全球设计产能:挖掘机15万台/年、混凝土机械4.9万台/年、起重机械2.94万台/年 [17] 财务表现 - 近三年收入波动:2022年808.39亿元、2023年740.19亿元、2024年783.83亿元 [17]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22.6%、2023年26.4%、2024年26.7% [17] - 净利润增长:2022年44.33亿元、2023年46.06亿元、2024年60.93亿元 [17] - 2025年Q1营收210.49亿元(同比+19.18%),归母净利润24.71亿元(同比+56.4%) [17] 行业格局 - 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213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961亿美元(CAGR 5.6%) [22] - 核心产品市场(挖掘机等)2024年规模1505亿美元,预计2030年2189亿美元(CAGR 6.4%) [22] - 按累计收入计算,三一重工为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企业 [29]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卡特彼勒、小松制作、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 [29] 市场分布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62.3%(2022年45.5%、2023年58.9%) [27][28] - 产品销往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27] - 北美占全球市场35%(最大市场),欧洲占18.5%,新兴市场合计占46.5% [24] - 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234亿美元(占全球11%),预计2030年570亿美元(CAGR 16%) [24] 研发与产能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7466名降至2024年5867名(减少1600人) [12] - 拥有江苏、上海等国内制造基地及德国、印尼等海外基地 [17] - 港股募资拟用于全球销售网络建设、研发能力提升、海外产能扩张等 [12]
恒瑞医药(600276) - 恒瑞医药关于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2025-07-08 16:4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子公司HRS - 9821吸入粉雾剂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开展COPD临床试验[1] - HRS - 9821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3843万元[2] 业绩总结 - 2024年Ensifentrine全年销售额约为4200万美元[2]
恒瑞医药(600276) - 恒瑞医药关于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2025-07-08 16:4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子公司收到SHR - 2173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开展试验[1] - SHR - 2173申请适应症为原发性膜性肾病,能靶向免疫细胞[1][2] - 同类药物国内外未上市或临床研发,累计研发投入约6407万元[2] 未来展望 - 药物需经试验、审评、审批通过才可上市,研发周期长易受影响[4]
中金:创新药板块投资热情高昂 下半年关注ESMO
智通财经· 2025-07-08 15:57
行业观点 - 2025年流动性预期乐观以及国内AI等技术突破导向创新药为代表的医药科技类资产更适合当前投资环境 [1][2] - 短期ASCO临床数据披露及三生大额BD落地证实中国创新药具备国际化竞争力 [1][2] - 下半年ESMO会议召开及数据披露与BD将对创新药产生积极催化 [1][2] 创新药板块 - 2025年内需偏弱受控费反腐影响 外需不确定性来自海外关税冲突 [2] - 创新药板块投资热情高昂 下半年重点关注ESMO会议 [2] - 一二级新药投融资环境改善 对供应链体系订单产生边际改善 [1][3] CXO及科研上游 - 内需CRO和科研上游供应链受益于创新药投融资改善 订单边际改善 [1][3] - 中美关税和谈缓和海外贸易不确定性 外需CDMO资产有望估值修复 [3] - 建议关注CXO及科研上游国产设备招标 看好设备出海 [3] 医药设备政策 - 2024年医药行业换新政策延后 但各地招标好转 [3] - Q3低基数受去年政策影响 新一轮设备补贴政策值得期待 [3] - 中国制造性价比优势凸显 海外出口有望提速 [3] 标的推荐 - A股标的:百济神州 恒瑞医药 科伦药业 泰格医药 药明康德 新产业 华大智造 惠泰医疗 迪安诊断 [4] - H股标的:科伦博泰生物 石药集团 中国生物制药 康方生物 药明生物 国药控股 再鼎医药 [4]
百济神州(688235):CDK4抑制剂展现出优异早期疗效信号,后续将进入注册临床研究阶段
天风证券· 2025-07-08 15: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百济神州的CDK4抑制剂BGB - 43395进度处于前列,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CDK4抑制剂,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进入注册临床阶段 [1] - BGB - 43395在多个体内外药效评估中展现出BIC潜力,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更优抑制效力,活性提升4.3倍 [2] - 因同靶点药物中位起效时间为3.6M,BGB - 43395 3个月中位随访未到起效时间,后续随访时间延长,整体响应率有望大幅提升 [3]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375.17、450.24和540.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03、40.10和67.44亿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BGB - 43395跻身新一代高选择性CDK4抑制剂研发前列 - 新一代CDK抑制剂赛道多数在研品种处于I/II期临床,辉瑞Atirmociclib推进至III期,BGB - 43395进度前列,预计未来6 - 12个月进入注册临床阶段,开展3项I期临床 [12] CDK4抑制剂BGB - 43395相较FIC CDK4i显示出更强的选择性和抑制效力 - BGB - 43395相较现有CDK4/6抑制剂选择性更高,CDK6/CDK4 IC₅₀比值达38倍,GLP毒理研究表现良好 [16] - BGB - 43395抑制效力更优,在MCF - 7增殖实验中,抑制细胞增殖效力IC₅₀为126 nM,比PF - 07220060强,活性提升4.3倍 [17] CDK4抑制剂BGB - 43395体内数据亮眼,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数据符合预期 - BGB - 43395在测试剂量水平显示预期药代动力学特征,口服后快速吸收,半衰期约13小时,暴露水平与剂量呈比例增加 [21] - BGB - 43395药效学效应强,与氟维司群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液中TK1抑制水平达目标药效学效应 [21] 参照同类CDK4i起效时间,CDK4抑制剂BGB - 43395疗效潜力显著 - 辉瑞Atirmociclib中位起效时间3.6M,BGB - 43395 3M中位随访未到起效时间,同类分子后续疗效持续性强,ORR为32%,CBR为64% [24][27] 参照CDK4/6i响应率时间,CDK4抑制剂BGB - 43395后续响应率有望提升 - 阿贝西利在MONARCH试验中接近9个月时响应率达最大,概率为53.4%,BGB - 43395 3个月中位观察期短,后续响应率有望提升 [28] CDK4抑制剂BGB - 43395早期临床数据初显较优抗肿瘤响应率 - BGB - 43395在3个月评估时间,240mg、400mg、600mg BID联用组SD + PR为67%、83%、75%,趋势较好 [31]
医药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创新驱动,价值重塑-20250708
平安证券· 2025-07-08 13:05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在创新药BD热潮持续、商业化迎来突破、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三点驱动因素下,创新药行业长期向好;CXO及上游行业环境较好,投资思路明确;器械行业在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下有望发展;建议关注创新药、CXO、上游、器械领域相关企业 [2] 分组1:行情回顾 2025年上半年行情回顾 - 截止2025/6/15,医药板块上涨9.32%,沪深300指数下跌1.80%,医药指数跑赢11.12个百分点;2013 - 2025年6月,生物医药指数5次跑赢上证综指,2025年表现亮眼;截至2025Q1,全部基金医药生物股票持仓占比约9.97%,非指数型基金持有医药生物公司市值占全市场基金持有医药生物公司市值的比例为71.66%;截至2025年6月15日,医药行业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4位 [6][9][13] 2025年上半年医药子行业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6月15日,化学制剂板块表现最好,上涨26.21%,中药板块表现最差,下跌2.97%;目前估值最高的是化学制剂的43.8倍,最低的是医药商业的20.1倍;年初至今,除医疗服务板块外,所有板块估值均有所上升,生物制品上升幅度最大为35% [16] 医药行业个股表现回顾 - 截至2025年6月15日,医药板块涨幅TOP3个股为舒泰神、一品红、永安药业,跌幅TOP3个股为普利制药、*ST吉药、江苏吴中 [21] 医药行业估值及溢价率 - 截至2025年6月15日,医药板块估值为28.55倍,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4.68%,低于历史均值,处于近10年来相对低位 [23] 国内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数 - 2024M1 - 11国内医疗机构总就诊人次达68.77亿,同比增长7.34%,未来有望持续恢复 [26] 分组2:创新药 创新药行业观点 - 中国创新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BD热潮持续,2024年交易总金额约523亿美元(+25%),2025年初至6月12日累计BD交易总金额达501亿美元(+136%);商业化迎来突破,2022 - 2024年创新药企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多项政策出台保障创新药发展;建议关注管线布局丰富、创新药单品潜力大、前沿技术平台布局领先的企业 [32] 创新药管线综述 - 2015年以来中国积累大量创新药管线,2024年临床试验数量达1903项;内卷促使行业从卷“量”到卷“质”;中国创新管线涌现出越来越多FIC,2024年相比2021年管线数量提升95%,FIC和FF分别提升100%和123%,62%的FIC集中在新技术平台 [38][43] 创新药出海 - 目前至少有8款国产创新药登陆美国市场,泽布替尼和西达基奥伦赛引领国产创新药海外商业化突破,2024年呋喹替尼海外销售约2.9亿美元 [48] 创新药相关支持政策 - 2022 - 2025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包括优化审批程序、保障全产业链条、鼓励创新等 [50] 创新药 - BD - 近5年创新药licence - in数量减少,中国内地创新药交易数量及总金额快速上升,2025年license out交易数量为同期license in交易数量的3倍;海外MNC纷纷购买国内创新药资产,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首付款记录 [52][57] 创新药商业化 - 2015 - 2024年,中国共有421款创新药在核心医院渠道实现商业化,主要集中在抗肿瘤用药和免疫调节剂等领域;创新药上市后市场份额逐年提升,2024年肿瘤与免疫调节剂领域创新药市场份额占比提升至31%;2024年部分创新药销售表现亮眼,如泽布替尼实现销售收入190.22亿元,同比增长106.46%;创新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2 - 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创新药企业费用结构持续优化,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研发费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63][64][65][68][70] 2025ASCO国内创新药企表现 - 2025年ASCO大会上,映恩生物、复宏汉霖、再鼎医药、泽璟制药等企业的研究数据结果亮眼 [74] 创新药热门技术 - 双抗能同时靶向两种抗原/表位,具有协同免疫激活等优势,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20款药物获批上市;ADC结合抗体靶点选择性及细胞毒性药物抗癌效力,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有12款药物获批上市;核药新药研发以RDC为主,与ADC在结构、机理、概念验证节奏、适应症布局策略和迭代路径上类似;核酸药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发挥作用,具有更高研发效率等优势,已上市药物集中在跨国药企,国内药企布局火热 [81][85][91][95] 创新药热门领域 - 镇痛领域全球疼痛管理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 - 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减脂增肌领域ActRⅡ通路是热门靶点,各大药企纷纷布局;脑卒中领域多家企业布局新药临床管线;乙肝领域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临床迫切需要研发肝病新药,目前CHB治愈药物主要有三种作用机制 [107][111][116][120] 投资策略 - 减重增肌药物BD活跃,2023 - 2025年礼来等巨头通过收购或合作布局相关领域;寻找具有稳定现金流且在研管线有突破的传统药企,如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企业在研管线有潜力 [121][125] 分组3:CXO及上游 CXO - 资金端MNC研发投入稳中有升,海外和国内医药投融资情况趋于稳定;产品端多肽、ADC等成为研发热点,CXO纷纷布局增量业务方向;外向型CXO整体需求增长,新兴业务带来额外增量,建议关注在新兴领域积淀深厚的公司;内向型CXO环境趋于稳定,国内医药创新有望改善 [135][142] 生命科学上游 - 2025年我国生命科学上游产业在创新、国内市场渗透、出海三重驱动因素下保持成长;建议关注培养基&蛋白、模式动物、化学特种试剂等细分领域,部分企业出海取得阶段性成功 [143] 分组4: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情况 - 2025年以来,医疗耗材市场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高值耗材市场2025Q1规模同比增长0.7%,IVD市场规模2025Q1同比下降3%;医疗设备市场快速复苏,25年1 - 5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同比显著增长 [154] 医疗器械政策情况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加大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支持力度,拟发行超长期国债1.3万亿元;多地发布医疗设备集采文件,新一轮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县域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持续推进;医疗装备作为设备更新赛道之一,2025年有望持续受益政策发展 [157][160] 医疗器械市场趋势 - 医疗设备招投标逐月恢复,带动市场规模增长,25Q1设备市场同比增长约9.2%;2025年设备招投标持续性强,预计全年持续高景气,随着招采推进、设备公司渠道库存消化,报表端有望迎来改善拐点;建议关注医疗设备高端化、智能化完善布局的国产领军企业 [164] 分组5: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报告对凯莱英、百济神州 - U、中国生物制药等公司进行盈利预测,并给出评级 [168]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8日(周二)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午盘收盘行情一览:酿酒、石油板块全线走高,银行、汽车板块涨跌不一
快讯· 2025-07-08 11:35
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午盘行情 - 酿酒行业全线走高,贵州茅台市值17802.84亿,成交额15.53亿,股价上涨0.46%至175.30元;五粮液市值4680.05亿,成交额7.22亿,股价上涨0.55%至120.57元 [3] - 石油板块表现强劲,中国石化市值15721.50亿,成交额3.29亿,股价上涨0.70%至15.33元;中国石油市值2374.58亿,成交额4.65亿,股价下跌0.52%至5.68元 [3] - 半导体行业涨跌互现,北方华创市值2397.67亿,成交额7.22亿,股价下跌0.12%至542.30元;寒武纪市值2268.71亿,成交额11.30亿,股价上涨0.17%至332.27元 [3] 行业板块表现 - 银行板块分化,中国平安市值10285.14亿,成交额10.78亿,股价上涨0.09%至56.48元;中国人保市值3634.57亿,成交额4.31亿,股价下跌0.46%至8.69元 [3] - 汽车整车板块涨跌不一,比亚迪市值18069.21亿,成交额2.66亿,股价上涨0.35%至328.85元;长城汽车市值1878.69亿,成交额22.49亿,股价微涨0.08%至5.72元 [3] - 电力行业表现分化,长江电力市值7342.91亿,成交额5.54亿,股价下跌0.53%至23.05元;中国核电市值3642.83亿,成交额49.89亿,股价上涨1.32%至30.01元 [4] 个股突出表现 - 立讯精密股价大涨10.01%至35.24元,市值5238.93亿,成交额11.59亿 [4] - 迈瑞医疗股价下跌0.61%至217.44元,市值1717.13亿,成交额3.78亿 [4] - 陕西煤业股价上涨1.42%至19.14元,市值1855.62亿,成交额3.86亿 [3] 其他重要行业 - 煤炭行业整体上涨,中国神华市值12063.94亿,成交额22.38亿,股价微涨0.05%至37.68元 [3] - 通信服务板块表现平稳,中国联通市值2462.70亿,成交额4.62亿,股价上涨0.71%至5.96元 [4] - 食品饮料行业普遍上涨,海天味业市值2268.70亿,成交额1.95亿,股价上涨0.65%至38.85元 [4]
【AI浪潮+南向洪流】港股互联网ETF(159568)涨近2%!中金:新经济权重攀升撬动估值中枢
新浪财经· 2025-07-08 10:38
美国关税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国宣布对14个国家实施最高40%的新关税税率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齐跌 中概股指数逆势上涨 [1] -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 恒指涨0.17% 国指涨0.22% 恒生科技指数涨0.28%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 百度涨2.5% 京东涨1.28% [1] - 港股互联网ETF(159568)早盘涨幅超1% 成交额近千万 成分股中金山云、平安好医生涨超3% 网易云音乐、快手-W、哔哩哔哩-W涨超2% [1] 港股资金流动与投资动态 - 南下资金昨日净买入港股120.67亿港元 为5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净买入额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24.99亿 美团-W获7.17亿 腾讯控股终结连续25日净卖出态势获5.42亿 [1] - 港股互联网ETF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78.61% 包括阿里巴巴-W(18.55%)、小米集团-W(15.77%)、腾讯控股(14.95%) 头部集中度高 [2] - 该指数近一年涨幅47.38% 跑赢恒生指数 核心驱动为AI大模型商业化加速与互联网龙头利润释放 [2] 港股市场结构与发展趋势 - 指数成分股中万亿港元市值企业占比50%(阿里、腾讯、小米) 500-10000亿港元企业占比29%(美团、快手等) 形成"巨头引领+中部创新"格局 [2] - 中金预计港股"新经济"板块市值占比有望攀升 2015-2024年港股"新经济"换手率、市盈率中枢分别为传统资产的1.3倍、4.3倍 [2] - 南向资金交易换手率平均为非南向资金的2.4倍 港股互联网券商成交额市占率从4.5%升至5.1% 反映零售参与度提升 [3] 港股IPO与中概股回流 - 2025年上半年24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领衔 下半年或迎来新一轮申报潮 [4] - 特朗普政策或限制美国资金投资中概股 香港已建立便利中概股双重上市框架 中概股回流预期有望为港股带来增量资金 [5] 港股估值与配置建议 - 港股绝对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 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6] - 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力度大 盈利增速居前 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 消费行业业绩增速预期改善 重点关注医药和可选消费 [6]
玛仕度肽,巨头夹缝中求生存
36氪· 2025-07-08 10:17
产品获批与定位 - 信达生物与礼来共同开发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获NMPA批准减重适应症,适用于BMI≥28 kg/m²(肥胖)或BMI≥24 kg/m²(超重)伴合并症的成人患者[1] - 玛仕度肽为全球首款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试图打破诺和诺德与礼来在GLP-1市场的垄断[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达29296亿美元,礼来替尔泊肽收入1646亿美元,形成高壁垒市场[2] -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接受度有限,玛仕度肽需直面两大巨头的竞争压力[2] 临床疗效数据 - III期临床显示:48周后4mg组减重1100%,6mg组减重140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030%,疗效接近司美格鲁肽(12%-15%)[3] - 公司已启动玛仕度肽与替尔泊肽的"头对头"临床试验,若成功将确立减重最优药物地位[3] 商业化挑战 - 玛仕度肽直接以减重为首发适应症,但公立医院渠道受限,因减重专科门诊普及率低[4] - 公司采取差异化营销:公立医院快速首方(获批一周内完成),电商平台预售(淘宝京东推早鸟权益),定价介于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之间[6] 行业趋势与潜在风险 - GLP-1研发逻辑正从"减重效率"转向"减重质量",礼来Bimagrumab(减脂增肌)、诺和诺德口服制剂等代表新方向[7] - 国内仿制药(2027年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及恒瑞、博瑞医药等竞品(减重15%-21%)将加剧内卷[8] 公司战略应对 - 2025年初完成55亿美元新股配售,资金用于5条管线国际多中心试验及玛仕度肽"以价换量"策略[9] - 推进玛仕度肽治疗青少年肥胖、OSA、MASH等III期临床,但远期效果存不确定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