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产业链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报告: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绿地投资是中企出海的破局之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4 19:48
"近年来,数字基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已形成示范效应,不仅成功突破技术标准输出瓶颈,更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重塑中国制造国际形象,为全球产业链稳定与重构注入新动能。"李瑶表示,未来有 望看到中企向着全球供应链多点布局和深入推进本土化运营的更高层次迈进,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 去"的转变。 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9月10日 至14日在北京举行。毕马威中国在服贸会上发布的《中国对外绿地投资: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深入 本土化运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的 挑战。部分中企由于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理解不深、合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其在应对愈发复杂的 贸易限制措施时多处于被动局面。积极拓展对外绿地投资,正成为超越并购、开拓海外市场的破局之 钥。 除了行业分布迈向高端化,绿地投资区域分布也有显著特征。《报告》提到,区域聚焦与战略协同趋势 显著,东南亚、欧洲、中东成为核心目的地。东南亚凭借RCEP关税减免红利与产业链配套完善性,吸 引中企在印尼、马来西亚布局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与镍资源加工项目;欧洲则 ...
去中东:亲临新基建浪潮,勘探万亿消费新蓝海
吴晓波频道· 2025-09-12 08:31
核心观点 - 中东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由政策驱动和消费需求共同推动 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蓝海市场[5][6][13] - 中国与中东地区贸易额突破4074亿美元 其中新能源产品 数字设备等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28% 远超传统商品增速[2] - 迪拜作为物流和金融枢纽 沙特作为增量市场 两地互补为企业提供多元机遇 同时布局可最大化把握中东市场机会[16][17][23] 市场机遇与政策驱动 - 沙特2030愿景已提前实现8项目标 阿联酋非石油经济占比达75.5% 海合会国家非石油产业占比均突破50% 显示经济多元化坚定步伐[6] - 迪拜DMCC自贸区连续9年获评全球最佳自贸区 提供100%外资控股+50年免税+零关税优惠政策[7] - 阿联酋设立数十个产业聚焦型自贸区 沙特持续简化审批流程 已吸引超过500家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8] - 沙特政府规划规模达1.1万亿美元的房地产与基建项目 包括利雅得地铁延伸线 红海新城公路和2034年亚运场馆等重大项目[20][22] 消费市场与数字化 - 沙特电商规模突破100亿美元 超过60%人口习惯于线上购物 年轻人消费行为高度集中于Snapchat和TikTok平台[10][11] - 当地70%人口年龄低于30岁 互联网普及率极高 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得天独厚条件[6] - 沙特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位列全球第六 数字化基础坚实且商业政策不断优化[22] 行业合作与投资案例 - 新能源领域合作突出 主权财富基金大规模投向绿色科技领域 计划2030年前实现可观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13] - 多个大型光储项目吸引宁德时代 晶科能源等中国企业承接重大订单[14] - 中国建筑中标20.8亿美元萨勒曼国王知识区项目 中国港湾承建32亿美元吉达中央开发工程 山东电建负责30亿美元国王港项目[20] - 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进驻沙特两年成为下载量领先购物应用 Hibobi凭借本地化设计和支持COD+BNPL支付方案成功打入沙特市场[2][12][35] 物流与金融优势 - 迪拜杰贝阿里港与机场构建高效海空联运体系 极大提升跨境货运效率 但迪拜到沙特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较高需优化方案[17] - 迪拜作为中东唯一跻身全球前20的国际金融中心 实行普通法系保障资本自由流动[18] - 迪拜龙城商贸区中国商家借助海空联运+线下展示+线上电商模式实现业务显著增长[2] 制造业机遇 - 沙特 阿联酋为吸引制造业投资提供土地优惠 能源补贴 税收减免等支持 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 建材生产 消费品组装等技术门槛适中领域存在大量机会[15] - 电动车品牌在迪拜自贸区建立组装线 建材企业拿下沙特基建订单 中企与中东市场契合度从消费端到产业端全面提升[3]
欧洲放缓电动化步伐,给中国电池企业带来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0:27
欧洲电动化进程与市场现状 - 欧洲电动化率从2025年上半年的23%攀升至26% 预计年底逼近29% 意味着每四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车型 [3] - 欧洲在磷酸铁锂电池开发和生产上落后中国至少5年 这一差距可能延续至2030年 [4] - 2025年欧洲电动车销量预计达327万辆 但动力电池产能缺口高达70GWh 即便所有规划项目如期投产也难以填补 [4] 欧洲电池产业的结构性困境 - 技术路线单一化制约欧洲电动化 海外车企长期聚焦高端三元电池 对磷酸铁锂技术积累不足 导致中低端大众市场缺乏竞争力 [3] - 欧洲本土电池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约50% 迫使欧洲车企依赖进口电池 推高成本并加剧供应链安全风险 [4] - 瑞典企业Northvolt于2024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 其北美子公司2025年9月被宣告破产 导致欧洲本土几乎丧失量产合格磷酸铁锂电池的能力 [4] 中国电池企业的欧洲战略布局 - 宁德时代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规划产能达100GWh 建成后为宝马、奔驰、大众等30个欧洲品牌供货 [5] -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建设50GWh合资工厂 总投资41亿欧元 计划2026年底投产 满足本地需求并辐射全球市场 [5] - 宁德时代欧洲市场份额2024年1-10月达35% 预计2025年提升至40%以上 2027年有望突破50% [8] 技术合作与创新突破 -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最高安全等级NP3.0技术平台及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神行Pro 在电池热失控时确保不扩散不起火 维持高压系统稳定供电超1小时 [3] - 与宝马Neue Klasse纯电平台合作提供定制化电池技术 不仅供应欧洲市场 还将于2026年同步登陆中国和北美市场 [7] - 与奔驰自2020年建立战略合作 先进技术深度集成至奔驰EQ系列 北美即将上市的EQE SUV沿用相同技术标准 [7] 全球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宁德时代2025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达37.5% 较2020年提升11个百分点 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8] - 与欧洲地区90%的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 [8] - 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满产后年营收预计达75亿欧元 占宁德时代2025年预期总营收约15% [6]
欧洲放缓电动化步伐 给中国电池企业带来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0:22
欧洲电动化进程与市场现状 - 欧洲电动化率从2025年上半年23%攀升至26% 预计年底逼近29% 意味着每四辆新车中有一辆纯电动车型 [2] - 技术路线单一化制约欧洲电动化 海外车企长期聚焦高端三元电池 对磷酸铁锂技术积累不足导致中低端市场缺乏竞争力 [2] -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于2024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 其北美子公司2025年9月被宣告破产 使欧洲丧失量产合格磷酸铁锂电池能力 [3] - 欧盟数据显示欧洲在磷酸铁锂电池开发和生产上落后中国至少5年 差距可能延续至2030年 [3] - 2025年欧洲电动车销量预计达327万辆 但动力电池产能缺口高达70GWh 所有规划项目投产也难以填补 [3] - 欧洲电池产业链在负极 电解液 隔膜等关键材料完全依赖进口 本土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约50% [3] 中国电池企业欧洲战略布局 -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最高安全等级NP3 0技术平台及首款磷酸铁锂电池产品神行Pro 热失控时不扩散不起火 维持高压系统稳定供电超1小时 [1] - 宁德时代针对欧洲寒冷气候进行材料体系创新 包括快速补能和极寒环境适用技术 [1] - 中国电池企业在匈牙利等国落子建厂 宁德时代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规划产能100GWh 为宝马 奔驰 大众等30个欧洲品牌供货 [3][6] -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建设50GWh合资工厂 总投资41亿欧元 计划2026年底投产 满足本地需求并辐射全球市场 [6] - 西班牙工厂满产后年营收预计达75亿欧元 占宁德时代2025年预期总营收约15% [6] - 宁德时代欧洲工厂预计明年初投产 以满足宝马 Stellantis及大众等汽车制造商需求 [4] 技术合作与市场渗透 - 欧洲整车制造商扩大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合作 神行Pro电池标志欧洲接受宁德时代先进技术 [6] - 宁德时代深度参与整车厂产品设计 共同定义高性能电池和整车性能 合作模式类似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6] - 为宝马Neue Klasse纯电平台提供定制化电池技术 2026年同步供应欧洲 中国和北美市场 [7] - 与奔驰战略合作中 先进技术深度集成至EQ系列 北美即将上市的EQE SUV沿用相同技术标准 [7] - 2024年1月至10月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份额达35% 预计2025年提升至40%以上 2027年有望突破50% [8] - 2025年1-7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达37 5% 较2020年提升11个百分点 与欧洲地区90%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 [8] 行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技术共建 区域落地 全球复制模式使产能扩张超越简单规模复制 形成平台化延伸优势 [8] - 欧洲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本土电池产业转型 构建自主电池回收体系 部分企业尝试与汽车企业开展技术共享 [8] - 欧洲电动化供需矛盾体现全球产业链重构期的技术流动与地缘博弈 [8]
蔡冠深:川港可“强强联手”开拓经贸合作空间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9:31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香港的金融优势也被重点提及。蔡冠深介绍,2025年上半年,香港全球IPO集资排名第一,从天使基金 到私募资金,可满足科创企业全周期融资需求,建议四川科技团队善用这一渠道,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 产业化发展。 蔡冠深还提到,香港与四川可推动品牌"拼船出海"。香港凭借联通世界的优势,可为川企提供金融、法 律仲裁等服务;川企则可积极利用香港品牌保障方面的丰富经验,制定合适营销策略适配不同市场需 求。(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蔡冠深:川港可"强强联手"开拓经贸合作空间 中新社成都9月5日电 (王利文 岳依桐)"四川、香港可'强强联手'、互补优势,开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空间。"9月5日,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在四川省成都市如是说。 香港多年来都是四川第一大投资来源地。此行,蔡冠深专程前来参加第八届四川华侨华人社团大会暨首 届海外高新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周。长期关注川港合作的他表示,自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后,大批四川 企业借香港平台走向国际,两地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模式。 蔡冠深认为,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川港可 ...
中金:破解出口好于市场预期的原因
中金点睛· 2025-08-26 07:26
核心观点 - 2025年1-7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6.1% 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0.88% 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加速 推动中国中间品出口增长 [2] - 中间品出口增速达9.5% 远高于资本品的6.8%和消费品的-1.6% 且占比提升至47.4% 反映中国供应链优势持续强化 [4][6] - 对新兴市场中间品出口增速突出(如泰国28% 沙特23% 印度21%) 而对发达国家出口普遍负增长 区域结构显著优化 [8][10] - 机电产品(15%)、精密仪器(16%)等高科技中间品出口增速领先 体现中国制造业规模经济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15] 出口表现分析 - 2025年1-7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6.1% 较市场预期高5.22个百分点 逆全球关税扰动实现超预期增长 [2] - 中间品出口增速较2024年提升4.3个百分点 而资本品和消费品出口增速分别下降4.3和3.3个百分点 [4] - 中间品在出口结构中占比从2017年至2025年1-7月累计提升5.5个百分点 达到47.4% 同期消费品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 [6] 区域出口结构 - 对非洲、东盟、拉美地区出口增速分别达24.5%、13.5%和7.0% 而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2.6% [10] - 越南、泰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中国出口份额中占比显著提升 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发达国家占比下降 [10][11][13] - 对柬埔寨(53%)、利比里亚(60%)、阿根廷(121%)等中小规模贸易伙伴的中间品出口实现超高增速 [8] 行业出口特征 - 机电产品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15% 包含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等类别 [15] - 精密仪器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16% 涵盖光学和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 [15] - 运输设备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7% 包括车辆、航空器和船舶等 [15] - 贱金属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6% 包含钢铁、铜、铝、镍等基础工业材料 [15]
沈建光:如何扭转外商投资持续下降趋势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13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 2024年国际收支口径外商直接投资186亿美元 同比下降63.8% 创1993年以来新低[2] - 商务部口径实际使用外资1162亿美元 同比下降28.8% 创2013年以来新低[3] - 2025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5.2% 5-6月单月降幅均超20%[3] 全球比较与趋势分化 - 2024年全球FDI流量同比下降11.0% 但中国FDI降幅达28.8% 显著高于全球水平[3] - 2021-2024年来华FDI增速连续四年显著低于全球增速 2024年中国FDI下降64%而全球持平[3] - 印度2024年FDI绿地投资增长28.0%至1095亿美元 墨西哥增长32.9%至443亿美元 中国仅402亿美元[5] 产业链重构影响 - 2019-2024年中国年均绿地投资降至386亿美元 较2013-2017年的703亿美元下降45%[5] - 同期越南/印度/墨西哥合计年均绿地投资从917亿美元升至1226亿美元 增长33.7%[5] - 美国推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政策 中国在美货物进口份额降至9.5% 低于欧盟/墨西哥/东盟/加拿大[4] 投资结构变化 - 2024年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入728亿美元 为2005年来新低 资本金流入909亿美元下降近300亿美元[2][5] - 关联企业债务净流出543亿美元 创1982年有统计以来最大规模净流出[2] - 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房地产/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降幅均超过30%[3] 政策应对措施 - 2025年2月发布《稳外资行动方案》 从扩大开放/投资促进/平台效能/服务保障四方面提出20项任务[7] -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服务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7] - 需要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扩大制度性开放 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8] 市场优势与机遇 - 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和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基础[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1] - 通过扩内需/促消费/改善社保体系等措施可让外资企业感受中国市场增长红利[8]
海天国际(01882):供应链迁移推动海外注塑机需求
国泰君安· 2025-08-21 11:14
投资评级 - 报告将海天国际(01882 HK)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上调至26.00港元[1] - 目标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11.2倍/11.7倍/10.4倍,2025年市净率1.6倍[1] - 当前股价为21.58港元,相对目标价有20.5%上行空间[1] 核心观点 - 供应链从中国大陆向东南亚迁移推动海外注塑机需求增长,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1] - 海外销售增长强劲可能抵消国内销售疲软,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达38.18亿元,同比增长34.7%,环比增长20%[1] - 东南亚地区收入表现尤为突出,达17.83亿元,同比增长90.0%,环比增长27.2%,占海外收入的46.7%[1] - 国内销售保持稳定,达52.01亿元,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5.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90.18亿元,环比增长11.2%[1] - 三大产品系列Mars、长飞亚电动和Jupiter收入分别为51.71亿元/10.18亿元/14.58亿元,环比分别增长10.5%/11.9%/13.0%[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2.8%,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1] - 上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179.49亿元(+1.2%)/177.11亿元(+0.1%)/203.09亿元(+1.0%)[1]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2.127元(+2.6%)、2.032元(+1.4%)和2.301元(+1.7%)[1] 产品与市场 - Mars系列平均售价22.2万元,环比下降1.7%;长飞亚电动系列52.5万元,环比增长2.8%;Jupiter系列173.4万元,环比增长4.4%[1] - 销量分别为2.63万台/2千台/1千台,环比分别增长12.4%/8.8%/8.2%[1] - 公司为小米、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厂商供货[1] 同业比较 - 海天国际2025年预测市盈率9.3倍,低于H股同业简单平均11.5倍[13] - 2025年预测市净率1.4倍,低于H股同业简单平均2.0倍[13] - 净资产收益率15.4%,高于H股同业简单平均15.6%[13]
【海天国际(1882.HK)】业绩稳健增长,海外市场表现亮眼——2025年中期业绩点评(黄帅斌/陈佳宁/夏天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1 07: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9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归母净利润1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6% [2] - 综合毛利率32.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净利率19.0%同比持平 [2] -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3% [2] 业务板块表现 - 注塑机整机销售收入86.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1% 部件及服务收入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0% [3] - Mars和Jupiter系列注塑机因新能源汽车与家电行业需求实现快速增长 [3] 下游行业机遇 - 受益于海外日用消费品及国内新能源汽车/家电行业需求增长 [3] -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拉动汽车/家电行业销量 [3] 区域市场表现 - 国内收入5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3% 通过拓展关键客户维持稳定 [4] - 海外收入3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7% 东南亚等地区销售显著增加 [4] 全球化战略进展 - 推进"五五"海外战略 通过本土工厂提升全球化交付能力 [4] - 日本/塞尔维亚/印度金奈工厂2025年下半年投产 应对地缘政治局势 [4]
渣打集团(2888.HK):舆情扰动 回调或是加配机会
格隆汇· 2025-08-21 02:40
核心观点 - 美国议员要求调查渣打银行涉及非法支付事件引发股价短期波动 但公司澄清指控已被多次驳回且基本面未受影响 长期配置价值依然稳固 [1][2] - 渣打银行凭借新兴市场网络布局和财富管理业务增长 有望受益于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跨境理财需求趋势 维持增持评级 [1][2][3] 事件背景与公司回应 - 美国众议员于8月15日致信司法部长要求调查渣打涉及96亿美元非法交易的潜在指控 引发股价回调 [1] - 公司回应称指控完全错误且已被美国法院多次驳回 原告指控被视为毫无根据 可能更多出于议员个人诉求 [1] - 历史上公司曾与美方达成延期起诉协议并完成合规整改 该协议已于2021年到期结束 [1] 业务优势与增长动力 - 渣打银行在40个一带一路市场设有网点 其中超20个市场运营历史超过100年 具备丰富牌照资源和客群基础 [2] - 公司核心市场东盟是全球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 依托网络银行为企业出海提供多元金融服务 助力非息收入增长并沉淀低成本存款 [2] - 财富管理业务深度布局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阿联酋三大财富中心 25H1收入同比增长23.1% 新增13.5万名客户开户 [2] - 采用代销模式覆盖全球优质资产 指引24-29年财富管理收入或实现双位数复合增长率 [2] 财务表现与估值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31亿美元、45.35亿美元和50.68亿美元 [3] - 25年BVPS为20.99美元 对应PB为0.85倍 低于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测PB均值0.97倍 [3] - 维持25年目标PB1.00倍 目标价164.30港币 当前PB(MRQ)0.91倍 回购+分红综合回报率8.3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