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
icon
搜索文档
晶方科技:汽车智能化推动封装业务增长 拓展非CIS应用商业化量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21:0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3.72%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68.4% [1]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长32.73% [1] - 芯片封装及测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三成受益于车用CIS领域业务规模增长 [1]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智能化带动车载摄像头需求单车摄像头搭载数量和价值量提升 [1] - AI眼镜有望成为AI技术落地最佳场景之一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与环境交互能力提升 [2] - MEMS FILTER等非CIS应用领域实现商业化量产成为新增长驱动 [3] 技术布局 - 全球车规摄像头芯片晶圆级硅通孔封装技术领先者持续创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1] - 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MEMS传感器芯片先进封装测试平台"项目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3] - 提升荷兰苏州双光学中心能力从光学器件向光学模块光机电系统延伸 [2] 市场拓展 - 封装产品已应用于智能汽车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2] - 推进马来西亚槟城生产基地建设贴近海外客户需求 [4] - 依托新加坡子公司搭建国际化投融资平台 [4] 行业趋势 - 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封装市场需求 [1] - AI大模型赋能推动机器人通用化应用进程 [2] - 国际贸易与产业重构背景下全球化布局重要性提升 [4]
华西医院专家谈脑机接口技术:非侵入式技术提升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效率,侵入式技术切除脑胶质瘤实现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6:00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四川省计划到2027年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研发及医疗器械注册,并实施首例侵入式手术,年服务患者超5万人次[1] - 到2030年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综合竞争力目标全国领先[1] - 华西医院专家展示脑机接口在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康复、胶质瘤切除等场景的应用潜力[1]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应用 -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开发"普筛+早筛+非药物干预"闭环系统"天鹅湖"项目,实现社区MCI筛查灵敏度超90%[2][3] - 使用4个电极、5-10分钟测试即可完成筛查,相比传统PET-CT和脊椎穿刺大幅提升普及度和效率[3] - 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可作为MCI院外康复手段,已开展与传统干预方式的对照研究[3] - 技术还应用于卒中康复和肌少症早筛康复领域[4] 侵入式脑机接口突破 - 华西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全球首次用于胶质瘤治疗[6] - 技术通过实时解析脑电信号,准确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提高全切除率[6] - 相比传统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使用门槛低三大优势[6] - 可预测肿瘤复发方向,实现精准扩张切除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7] 行业技术挑战 - 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浸润性生长特性导致手术难度大[5] - 脑胶质瘤是中国青壮年因恶性肿瘤失能的主要原因[5] - 行业等待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出现以带来颠覆性变化[7]
纯视觉向左融合感知向右,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博弈升级
36氪· 2025-05-22 11:35
近期,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强调其视觉处理方案的重要性,宣称"坚持视觉处理方案,让人人买得起安全智能的产品"。 就在上个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X宣布,特斯拉即将推出基于纯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型全自动驾驶(FSD)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延续 了公司自2016年起坚持的"视觉优先"战略,将彻底抛弃激光雷达,仅靠摄像头和自研芯片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 一边是特斯拉All in纯视觉方案,另一边是激光雷达的热销。国际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Yole Group发布《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全 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同比扩增68%,市场规模攀升至6.92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全市场有交付量的激光雷达配置车型 达到94款,相比上一年度翻了一倍。 禾赛CEO李一帆曾在技术开放日上表示,车载激光雷达正从"可选功能件"进化为"必选安全件";同时,用了8年左右的时间,将激光雷达的成本砍掉了 99.5%(从数千美元降至200美元左右)。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的路线之争已持续很长时间,至今仍无定论。无论是仅用摄像头的"纯视觉派",还是采用激光雷达+毫米 ...
打造高价值增长新“引擎” 美芯晟积极布局光传感器和机器人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09:19
行业动态 - 中国大陆首次实现3nm芯片设计突破 填补先进芯片设计空白 [1] - 小米设计的3nm芯片玄戒O1开始大规模量产 引发资本市场对芯片行业的重新审视 [1] 公司业绩 - 一季度营收1 25亿元 同比增长32 18% 超出市场预期 [1] - 净利润实现由亏转盈 主要得益于光学传感器业务和无线充电产品放量增长 [1] 光学传感器业务 - 产品线覆盖接近传感、环境光传感、闪烁光传感、光学追踪传感及激光测距(DToF)等全系列 [2] - 光学追踪传感器进入多家知名智能手表品牌供应链 并在AR/VR/MR设备领域实现小批量出货 [2] - 激光测距(DToF)芯片在扫地机器人市场完成规模化交付 [2] - 接近传感器产品进入全球领先TWS耳机品牌供应链 [2] - 该业务营收同比跨越式增长 成为业绩新引擎 [1][2] 机器人领域布局 - 高精度DToF传感器可实现障碍物检测 提升机器人环境识别效率 [2] - 正在研发光学编码器 解决多电机协同控制中的精密位置检测需求 [2] - 计划拓展AI传感器 支持机器人实时构建3D环境模型 提升避障响应速度 [2] - CAN SBC芯片可集成电源管理、通信与监控功能 [2] - 研发中的CAN PHY芯片可承担物理层信号转换及抗干扰功能 [2] - 未来将加大资源投入 推动机器人向智能化、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应用场景覆盖生产线和家庭护理等领域 [2]
韦尔股份拟更名豪威集团 凸显产业布局与战略方向
证券日报网· 2025-05-20 19:48
公司更名及战略调整 - 公司拟将名称从"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从"韦尔股份"变更为"豪威集团",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1] - 更名事项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变更登记与备案手续,证券简称变更需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 [1] - 更名旨在全面体现公司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反映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推动集团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1] - 更名体现了管理层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心和集中资源发展核心技术的决心,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信心 [2] - 公司强调更名是基于战略规划及经营业务需要,符合公司整体利益,不存在影响股价或误导投资者的情形 [2] 业务发展及财务表现 - 公司于2019年完成对全球前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北京豪威科技的收购 [1] - 公司构建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和模拟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体系 [1]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 [1] 行业前景分析 - 在手机、汽车电子等下游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下,图像传感器行业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2] - 智能手机消费者对拍照功能要求日益严苛,多摄配置、超高像素及先进拍摄功能成为标配,带动图像传感器需求增加 [2] - 汽车电子领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向L3及以上级别迈进,对环境感知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提升,图像传感器作为核心组件将迎来更大市场需求 [2]
【私募调研记录】和聚投资调研明新旭腾
证券之星· 2025-05-20 08:13
公司调研纪要 - 明新旭腾通过多元化材料平台优势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1] - 公司在电动化浪潮下深化与新能源车企协同创新,推动传统内饰向智能交互界面转型 [1] - 仿生电子皮肤技术可应用于机器人、医疗健康、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等领域 [1] - 前期研发侧重于核心团队建设,后续将提升表层基底材料性能并寻求柔性传感器合作 [1] - 公司在柔性传感技术领域探索多种技术路径,尚未选定特定路径 [1] - 仿生电子皮肤业务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对公司业绩暂不形成影响 [1] 机构背景 - 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发行并管理十余期私募产品 [2] - 和聚是中国基金业协会的首批特别会员 [2] - 投资团队从业经历均在十年以上,来自国内知名证券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 [2] - 团队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研究,保持主动管理、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 [2] - 和聚多次获得"阳光私募金牛奖"等业内殊荣 [2] - 公司治理结构体现激励充分、投资独立、专业分工、持续经营原则 [2] 机构发展历程 - 2009年3月28日在北京注册成立,7月14日首期产品"和聚1期"成立 [2] - 2010年和聚1期一季度业绩私募排名冠军,全年业绩排名私募前十 [2] - 2011年4月9日荣获第二届"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 [2] - 2011年11月2日成为首批新股询价主承销商推荐的机构投资人 [2] - 2013年1月3日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第一批特别会员 [2] - 2013年4月20日荣获第四届"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 [2] 核心优势 - 长期业绩保持领先 [2] - 经营稳健,治理结构清晰,合规经营 [2] - 独立决策机制保障持有人利益优先 [2] - 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及投资风格稳定 [2] - 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经验和研究资源 [2]
韦尔股份欲更名为“豪威集团”,是否将聚焦图像传感器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23:15
公司更名与战略调整 - 韦尔股份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豪威集团"以更准确反映公司战略方向和产业布局 [2] - 更名原因包括提升品牌效应、便于集团化管理及增强投资者理解 [3] - 公司2024年图像传感器营收占比已超70% [2] 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韦尔股份2025年Q1营收64.72亿元(同比+14.68%),增量8.28亿元 [3] - 思特威同期营收17.50亿元(同比+108.94%),增量9.13亿元 [3] - 思特威在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带动营收增长 [4] - 韦尔股份仍为国内图像传感器头部厂商但面临思特威快速追赶 [2][3]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三大业务为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2024年毛利率+10pct)、显示解决方案(营收-17.77%)和模拟解决方案 [6] - 显示解决方案包含TDDI芯片业务及两家子公司 [6] - 模拟解决方案由湖南芯力特电子科技独立运营 [6]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电子成为图像传感器增长最快市场 [4] - 新能源汽车高级辅助驾驶推动车载CIS需求 [4] - 思特威智能驾驶和舱内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 [4] 潜在战略动向 - 行业存在聚焦核心业务趋势(如闻泰科技剥离非半导体业务) [6] - 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剥离非CIS业务 [6]
康斯特(300445):业绩稳健 高精度传感器助力多元化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5-19 20: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 75亿元 同比增长15 4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25亿元 同比增长23 07% 归母扣非净利润1 15亿元 同比增长18 48% 基本每股收益0 59元 同比增长22 92%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 11亿元 同比增长3 57% 归母净利润2218 23万元 同比下降12 39% 归母扣非净利润2075 70万元 同比下降8 08% 基本每股收益0 10元 同比下降16 67% [1]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贯彻"产品加速迭代+场景深耕"的高质量发展基调 长期看好发展前景 [1] - 校准测试业务已进入第三个十年发展期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 石化 计量 冶金等长流程工业 并积极拓展至生物医药 新能源与半导体 装备制造 轨交民航等领域 [1] 数字化平台业务 - 数字化平台业务处于第一个十年发展期 提供检测一体化平台 基石LIMS及云测等智慧计量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数字化平台将检测技术与工业物联网技术融合 助力检测仪器产品及传感器垂直产业体系的场景渗透 [2] 高精度传感器业务 - 高精度传感器业务刚迈入第一个十年发展期 硅压阻式技术路线的压力传感器综合性能指标优于0 01%F S [3] - 公司逐步拉通压力传感器 数字压力检测产品及压力变送器等终端仪表的产业结构链 提升高端传感器垂直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3]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为6 65 7 70 8 92亿元 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 58 1 87 2 21亿元 对应EPS为0 74 0 88 1 04元 [4]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 20 16倍 [4]
康斯特(300445):业绩稳健,高精度传感器助力多元化发展
华安证券· 2025-05-19 19: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持续稳健,2024年营收5.75亿元、净利润1.2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亿元、净利润2218.23万元,长期看好公司发展 [4][5] - 校准测试产品厚积薄发,数字化平台业务提供增长动力,校准测试业务能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数字化平台业务可提供智慧计量数字化解决方案 [6] - 高精度传感器助力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公司在传感器测评和补偿算法方面领先,高精度传感器业务提升高端传感器垂直化产品供给能力 [7] -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调整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为6.65/7.70/8.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1.87/2.21亿元,对应EPS为0.74/0.88/1.0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20/16倍 [8] 相关目录总结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75|665|770|892| |收入同比(%)|15.5|15.7|15.8|15.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25|158|187|221| |净利润同比(%)|23.1|26.0|18.4|18.4| |毛利率(%)|64.7|68.7|69.1|69.5| |ROE(%)|10.5|11.8|12.4|12.9| |每股收益(元)|0.59|0.74|0.88|1.04| |P/E|27.58|23.09|19.50|16.47| |P/B|2.89|2.72|2.41|2.13| |EV/EBITDA|15.74|14.37|12.06|9.87|[11]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714|881|1084|1322| |现金|343|456|609|787| |应收账款|111|133|154|178| |存货|141|161|184|210| |非流动资产|620|605|588|569| |固定资产|338|324|308|290| |资产总计|1334|1487|1673|1890| |流动负债|90|95|109|126| |负债合计|125|130|144|16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195|1342|1513|1714|[12] 利润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575|665|770|892| |营业成本|203|208|238|273| |营业利润|141|176|208|246| |利润总额|140|175|207|245| |净利润|127|159|188|22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5|158|187|221| |EBITDA|198|222|252|290| |EPS(元)|0.59|0.74|0.88|1.04|[12] 现金流量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184|165|204|235| |投资活动现金流|-48|-39|-35|-35| |筹资活动现金流|-21|-25|-28|-34| |现金净增加额|117|113|153|179|[12]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同比(%)|15.5|15.7|15.8|15.9|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同比(%)|23.8|25.3|18.3|18.3|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23.1|26.0|18.4|18.4| |获利能力 - 毛利率(%)|64.7|68.7|69.1|69.5| |获利能力 - 净利率(%)|21.8|23.7|24.3|24.8| |获利能力 - ROE(%)|10.5|11.8|12.4|12.9| |获利能力 - ROIC(%)|11.4|11.2|11.7|12.2|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9.4|8.7|8.6|8.5|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0.3|9.6|9.4|9.3|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7.96|9.24|9.91|10.53|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6.19|7.34|8.03|8.65|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45|0.47|0.49|0.50|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54|5.46|5.37|5.37|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12.38|11.74|12.36|12.37|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59|0.74|0.88|1.04|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87|0.78|0.96|1.10|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5.63|6.32|7.12|8.07| |估值比率 - P/E|27.58|23.09|19.50|16.47| |估值比率 - P/B|2.89|2.72|2.41|2.13| |估值比率 - EV/EBITDA|15.74|14.37|12.06|9.87|[12]
福莱新材(605488):业绩符合预期,折旧转固拖累业绩,进入柔性传感大市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9 15: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营业总收入6.03亿元,归母净利润0.3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31亿元 [6] - 主业广告喷墨、标签标识及电子级业务全面发展,烟台富利转固折旧压力边际缓解,25Q1毛利率环比提升6.37pct至15.99% [6] - 公司凭借涂布工艺积累,卡位布局柔性传感业务,处于中试产线建设过程,产品获较高认可,已完成部分小批订单任务,市场上限有望大幅抬升 [6] - 维持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1.41亿、1.8亿元,对应PE分别为80X、69X、54X [6]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总结 营业总收入 - 2024年为25.41亿元,2025Q1为6.03亿元,2025E - 2027E分别为32.53亿、37.55亿、43.4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2%、7.9%、28.1%、15.4%、15.7% [5] 归母净利润 - 2024年为1.39亿元,2025Q1为0.35亿元,2025E - 2027E分别为1.2亿、1.41亿、1.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8.4%、18.1%、 - 13.5%、17.2%、27.6% [5] 每股收益 - 2024 - 2027E分别为0.75、0.18、0.60、0.70、0.89元/股 [5] 毛利率 - 2024 - 2027E分别为13.4%、16.0%、11.3%、11.5%、12.2% [5] ROE - 2024 - 2027E分别为9.8%、2.3%、8.1%、8.8%、10.3% [5] 市盈率 - 2024、2025E - 2027E分别为69、80、69、54 [5] 财务摘要总结 营业总收入 - 2023A - 2027E分别为21.31亿、25.41亿、32.53亿、37.55亿、43.45亿元 [8] 营业成本 - 2023A - 2027E分别为18.45亿、22.01亿、28.85亿、33.25亿、38.17亿元 [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0.7亿、1.39亿、1.2亿、1.41亿、1.8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