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王沪宁出席
新华网· 2025-08-26 16:01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能 [2] -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推进乡村振兴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教育与人力资源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乡村振兴与民营企业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城乡循环和共同繁荣中的作用 [2] -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对外开放与创新协同 -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 王沪宁出席
新华社· 2025-08-26 13:28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2] -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把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编制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意愿、拓展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乡村振兴与农业变革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让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教育结构与人才支撑 - 积极稳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的统筹优化和动态调整 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资源循环与能源保障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2] - 提升我国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新华网· 2025-08-26 13:24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战略方向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意愿、拓展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 [2] -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支撑经济增长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教育与人才结构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乡村振兴与城乡循环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民营企业在城乡循环中的作用 [2] -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变革 [2] 文化与社会治理 - 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性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 [2] -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2] 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 -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 -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
新华社· 2025-08-26 13:12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强化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2] -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编制规划战略基点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2] 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中的作用[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2] 教育与社会治理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2] -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2] 文化发展与人口支撑 - 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跃上高峰[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2]
活力中国调研行|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8-26 07:02
活动背景与安排 - 中宣部组织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于8月25日在武汉启动 [1][3] - 活动聚焦"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成就并探寻新时代中国发展内生动力 [3] - 中央及湖北主要媒体130余名记者分南北两线赴武汉 鄂州 潜江 天门 荆州 宜昌 孝感 随州 襄阳 十堰开展为期一周集中采访 [3] 湖北经济表现 - 湖北省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 跨越5万亿 迈上6万亿 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4] - 2025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6.2% 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全国靠前 中部领跑 [4] - 湖北承东启西 联南通北 在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突出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4] 发展战略与政策 - 湖北省坚持以支点建设统领全局 谋划实施"七大战略" 整体提升"七个能力" 系统构建"1+7+N"政策保障体系 [4] - 活动重点围绕提振消费 科技创新 扩大开放 改善民生等领域调研创新实践和经验启示 [3]
百年老街焕新、“甜蜜经济”上新,看厦门如何激活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31
文旅消费新业态 - 全球首个闽南文化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还原四大生活场景 深度植入83项非遗技艺 带动景区综合消费超4500万元[8] - 创新沉浸式文旅体验 通过影音互动、全息投影等技术呈现《千年回响》舞台剧 实现文化元素从抽象符号向实体场景转化[4][8] - 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为全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全球通办"婚姻登记场所 通过挖掘闽南婚庆文化打造"爱情地标"[10][12] 传统街区改造与消费激活 - 中山路骑楼街区融合AR技术、元宇宙数字街区等现代科技 实现历史风貌与数字消费体验结合 全年举办12大主题70项重点活动[14][16] - 街区通过老字号节、文创市集等8场大型促消费活动带动人气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 网络零售额增长19.2%[19] - 百年骑楼采用"业态体验化+场景沉浸化"模式 将街区转化为艺术科技融合的秀场与舞台[16] 便民生活圈建设 - 深田社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 生活圈内聚集近2000家业态商铺 配套养老服务、医疗等基础设施 形成10处改造提升的服务空间[23] - 莲兴社区构建"儿童发展支持+老年终身教育"全龄教育生态圈 配备自习室、VR科普安全站等教学空间[23] - 厦门市已建设61个试点社区 覆盖98万居民 包含21247个商业网点 形成"试点先行、标准引领、全域提质"的标准化经验[25] 文旅消费整体表现 - 上半年厦门接待游客6376.11万人次 同比增长12.95% 游客总花费923.42亿元 同比增长14.02%[12] - 市政府通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优化城市功能 将消费提振与民生需求结合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2]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有望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保持稳定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4:35
宏观经济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有望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保持稳定增长[1] - 政策的协同发力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基础[1] - 消费和投资的双轨并行将推动内需市场持续回暖[1] 增长动力 - 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1] - 中国经济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1] - 扩大内需市场将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1] 全球影响 -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1] - 中国政策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1] - 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并促进全球经济协同发展[1]
债市早报:国常会强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央行加量续作MLF,债市继续承压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08
国内政策动态 - 国常会强调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以释放内需潜力 加强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2] - 央行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MLF 8月净投放3000亿元 操作规模6000亿元[3] - 央行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允许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清所商业化提供数据服务[4]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将于9月1日实施 首次对消费部分精准支持 金融机构需创新技术手段[4] 资金面与利率变化 - 央行开展3612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单日净投放1232亿元[8] - 资金面重回宽松 主要回购利率下行 DR001降5.17bp至1.412% DR007降4.71bp至1.467%[9] - 股市强势压制债市 但MLF操作带动短债回暖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40bp至1.785%[10] 信用债市场事件 - 广州时代控股7只债券兑付资金未到位 存续债停牌 未能偿还债务86.87亿元[12][13] - 万科上半年净亏损119.47亿元 较上年同期98.52亿元扩大[14] - 泰禾集团因信披违规被罚600万元 董事长黄其森被留置[14] - 东方时尚子公司银行账户冻结2.92亿元 涉及法律纠纷[14] - 弘阳地产延长重组支持协议期限至9月5日/19日[15] - 江苏悦达集团取消发行"25悦达MTN007B"因市场波动[16] - 赣锋锂业上半年营收83.76亿元同比下降12.65% 净亏损5.31亿元[16] - 蒙自开投有息债务余额19.27亿元 逾期债务3.2亿元[16] - 广东联泰集团因定期报告披露不准确被上交所书面警示[17] - 刚泰控股预计无法按时披露2025年半年报[18] - 佳兆业集团预计上半年亏损净额不多于110亿元[19] 可转债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1.45% 深证成指涨2.07% 创业板指涨3.36% 成交额2.58万亿元[20] - 转债市场主要指数跟涨 中证转债涨0.95% 上证转债涨1.05% 深证转债涨0.81% 成交额984.53亿元[20] - 个券多数上涨 451支中363支收涨 东材转债涨超12% 华懋转债涨超11% 东时转债涨超10%[20] - 多只转债公告下修或赎回条款动态 包括起帆转债提议下修 海泰转债和设研转债公告提前赎回[21][22] 国际债市与大宗商品 - 鲍威尔强调就业风险偏向下行 为降息敞开大门 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5][6][23]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降7bp至4.26% 2年期降11bp至3.68% 德法等欧洲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23][24] -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 WTI原油涨0.22%至63.66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涨0.09%至67.73美元/桶[7] - COMEX黄金期货涨1.05%至3417美元/盎司 NYMEX天然气价格跌4.10%至2.692美元/盎司[7]
下半年中国经济:政策托底驱动产业实现升级
金融时报· 2025-08-25 09:35
中国经济2025年上半年增长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较2024年提升0.3个百分点 显示经济韧性和活力 [1] 经济增长驱动力 - 政策托底:财政政策通过特别国债发行支持重大项目 上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 进度较去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 [2] - 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 - 内需市场回暖:消费市场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复苏 投资领域基建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 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 高科技产业投资增长显著 [2] 消费市场表现与趋势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商品消费 2024年规模约1.3万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 2025年1月至5月占比升至5.4% [4] - 消费增长依赖居民收入稳定和信心提升 政策需优化消费环境 培育新增长点如文旅休闲、健康养老、体育赛事、数字内容服务 [5] - 短期补贴政策带动前置消费 但中长期需通过制度改革释放潜力 如减少加班、改善社保体系、推进户籍改革 [5] - 下半年政策预计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涵盖家电、汽车、电子产品 并加强服务消费升级 [6][7] 投资重点方向 - 聚焦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新基建(5G、数据中心、特高压、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半导体、人工智能)、城市更新和水利工程 [8] - 政策强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产权保护吸引民间资本 [8] - 推进传统行业产能治理 钢铁、水泥等行业重组加速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1][16] 出口形势与应对 - 出口市场多元化:东盟占比提升 美国占比降至11.9% 但外需不确定性仍存 [9] - 政策推动出口转内销 加强电商平台和项目对接外贸企业 并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 [9][10] - 中美谈判成果存在不确定性 需加强多边贸易合作 [9]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政策支持高科技产业通过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加大研发投入 [11] - 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结束边际放松期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秩序 [11] - 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快速发展 带动智能交通、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协同 [12] 就业保障措施 - 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 支持创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并通过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创造岗位 [13] -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优化职业教育课程 建设就业信息平台 [13] 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加快政府债券发行(特别国债或提前) 货币保持流动性充裕 LPR有下行空间 [15] - 结构性工具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小微、外贸四大领域 [15] - 政策注重稳就业、稳增长和防风险平衡 通过民生保障扩大消费需求 [14][15]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核心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强调释放内需潜力 激发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政策聚焦补消费短板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在民生改善中扩大消费需求 [2] - 深化改革方向包括完善消费政策体系 健全投资带动机制 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 [7] 消费领域表现与潜力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7月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服务消费潜力集中在旅游 体育 文化 娱乐 家政 健身 美容等领域 [2][3] 投资领域进展与方向 - 国家下达"两重"建设项目资金8000亿元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 拉动总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 包括教育 医疗 养老 托育 品质居住及基础设施升级 [4][5] 政策工具与实施路径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通过消费券 沉浸式消费场景 增收减负等措施激活消费需求 [3]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育儿补贴 学前费用免除等民生政策 [2] - 民间资本引入核电领域 并向交通 能源 水利等领域扩大推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