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搜索文档
中证报头版:强化财税金融支持 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可期
搜狐财经· 2025-08-25 07:27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对下阶段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部署 [1] - 政策支持加力信号释放 [1] 政策优化方向 - 上调资金支持规模 [1] - 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品类范围 [1] - 强化政策协同与技术赋能 [1] - 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1] 政策目标 - 有效扩大内需 [1] - 提振消费 [1]
筑牢国内大循环基本盘
经济日报· 2025-08-25 05:54
国内大循环战略核心 - 将做强国内大循环置于突出位置 以国内稳定性对冲国际不确定性 [1] - 超大规模经济体具备内部可循环基础 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 [1] - 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1] 市场与产业基础优势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首位 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 [1]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1] - 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落地 [1] 内需贡献与消费增长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 [2]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较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 [2] -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2] 产业升级与供给优化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2] - 增加高端产能和优质供给 破除内卷式竞争 [2] - 打造自主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 [2] 市场机制与对外开放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3] -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全球要素资源吸引力 [3]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3]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4
体育产业政策与消费潜力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赛事活动 推动用品升级和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来培育增长点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1][6] - 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占GDP比重1.15%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6][7] - 体育产业具有强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 服务业 文化 旅游 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 以江苏"苏超"为例 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1][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 扩消费 促转型 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2.8亿人次申领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2]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 支持工业 能源电力 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3] 财政与金融支持措施 - 国务院要求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优化环境 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财政部会同央行等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4] - 2024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持续支持地方政策实施 [2][3] - 政策执行中存在"先涨后补" 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 国家发改委要求全链条防范风险 依法严肃处理骗取套取补贴资金行为 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资格 [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国家将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提高经营主体活力 [6] - 下一步将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政策赋能 壮大经营主体 培育新兴业态 持续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 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 [7]
体育消费有望成为拉动内需“潜力股”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1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体育消费明确定位为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政策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并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1] - 政策支持与市场力量驱动有望推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体育产业正处于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关键期 [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达1.49万亿元 [2]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向成为支柱性产业目标迈进 [2] - 2023年上半年七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消费潜力与市场需求 - 体育消费契合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趋势 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进一步推动需求 [3] - 体育产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为消费增长提供支撑 [3] - 体育消费产业关联效应显著且发展空间广阔 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潜力板块 [1][3] 现存挑战与改进方向 - 高品质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供给相对短缺 需通过政策引导激发消费潜力 [3] - 需丰富赛事供给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4] - 需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市场秩序 利用金融支持创新产品保障企业融资需求 [4] 未来政策与产业规划 - 国家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4] - 政策旨在进一步丰富赛事供给并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 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的强引擎 [4] - 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并培育自主品牌赛事 提升赛事运营专业化水平 [4]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第一财经· 2025-08-24 23:20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4]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4] - 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和28.3%[4]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4]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5] - 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继续支持以旧换新政策[4] 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与现有补贴政策形成组合拳[7] -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依法追缴国家补贴资金并取消违规经营主体参与资格[7][8] - 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严肃处理挤占挪用国债资金及骗取补贴等违法行为[8] - 需提升核验手段和监管水平,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协同发力释放内需潜力[8] 体育产业发展与消费潜力释放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1.49万亿元[10]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10]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10] - 单场"苏超"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0] -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推动用品升级,培育产业增长点[10] - 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转化潜在需求,形成供需动态平衡[11] - 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建设高质量目的地以优化发展环境[12]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第一财经· 2025-08-24 20:37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举措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1][4] - "两新"政策成效显著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设备采购金额增长明显[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批次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2] - 加强政策监管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 确保资金使用实效[4][5] -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023年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2]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文化办公用品增长25.4% 通信器材增长24.1% 家具增长22.9%[2]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 - 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增长27.8% 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增长28.3%[2]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2]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 - 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于7月下达[2] -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1][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3] - 支持工业、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3] 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4]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4] - 严厉打击"先涨后补"、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5] - 依法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取消违规经营主体参与资格[5] - 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3.67万亿元 增加值1.49万亿元[6]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 占GDP比重达1.15%[6]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6]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6] - 体育产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7]
消费领域趋向宏观多样化与微观专业化 “生态位”消费将成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8-24 18:2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内需扩张 -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商品、服务和要素跨地区流动创造便利条件 [3][5] - 扩大内需是重要目标 有利于国内市场优质供给增加和规则完善 [5] 供需协同与区域联动机制 - 全方位扩大内需需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形成有效需求牵引高水平供给的良性循环 [3] - 区域联动成为扩大内需重要路径 2025年苏超联赛/成都世运会等赛事经济带动跨行业消费 [7] - 城际间比赛/演唱会联动实现成本共担 产生1+1>2收益 [9] 消费转化与长效机制构建 - 需将阶段性短期消费热情转化为稳定可持续的消费增长动力 [11] - 通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使居民能消费 通过社保体系完善使居民敢消费 通过消费环境完善使居民愿消费 [12] - 宏观多样化与微观专业化趋势下 生态位消费将成为新蓝海 [13][15] 新兴消费模式发展 - 旅游经济/赛事经济/情绪消费带来集中增长效应 [11] - 房车旅行等专业化消费兴起 消费者追求极致体验 [15] - 时间稀缺性推动微观消费专业化 为企业和业态提供新机遇 [15]
消费领域趋向宏观多样化与微观专业化 “生态位”消费将成新蓝海 | 解读
央视网· 2025-08-24 17:25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内需扩大 -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任务部署下 需要提升国民经济循环内生动力和活力 释放消费需求并激发长期可持续内需增长动力 [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提速加力 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要引擎 全方位扩大内需需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形成有效需求牵引高水平供给 高水平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良性循环 [3] 统一大市场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内需所需的商品 服务和要素跨地区流动创造更便利条件 使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能更顺畅快捷释放 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5] - 扩大内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 内需持续扩大有利于国内市场优质供给增加和规则不断完善 [5] 区域联动与消费新模式 - 区域联动成为扩大内需重要路径 2025年以来苏超联赛 成都世运会等赛事经济带动跨地区 跨行业消费热情 "票根经济"串联不同消费场景 [7] - 区域联动不仅是营销方面 实质是区域大市场在规则 知识共享及生产要素方面的统一 通过城际比赛 演唱会联动实现成本共担 产生1+1>2收益 [9] 消费可持续性挑战与解决方案 - 旅游经济 赛事经济 情绪消费等市场火热带来集中增长效应 但需将阶段性短期消费热情转化为稳定可持续消费增长动力 形成长期内需 [11] - 扩大内需要聚焦消费增长长效机制构建 通过促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使居民能消费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百姓敢消费 通过完善消费环境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使消费者愿意消费 [12] 未来消费趋势与机遇 -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 消费领域将趋向"宏观多样化"和"微观专业化" "生态位"消费将成为未来蓝海 [15] - "生态位"消费指商品种类繁多背景下 消费者在特定领域追求专业化极致体验 如房车旅行专业化 宏观多样化带来微观消费专业化和执着性 为企业和业态提供新机遇 [15]
以体育赛事为引擎,激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4 17:02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 [2]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2]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竞赛表演业与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体育消费场景与衍生效应 -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餐饮、交通及住宿等协同发展 如江苏"苏超"联赛促进球衣球鞋销量显著提升 [3] - 外地观众家庭观赛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6.1%参与景点游览 [3] - 95.9%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62.5%参与娱乐消费 21.0%选择酒店住宿 [3] 政策导向与发展路径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拓展消费场景 [2][4] - 发展体育产业需完善基础设施 包括场馆、交通及周边商业承接能力 [4] - 需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避免同质化竞争并提升"Z世代"参与感 [4]
以体育赛事为引擎 激发消费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09:05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鼓励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1] -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被定位为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3]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1]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1] 产业结构优化 - 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1] - 户外运动消费成为重要领域 新兴项目包括飞盘 垂钓 滑雪 潜水和陆地冲浪[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江苏苏超联赛带动文旅 美食 休闲消费及体育用品销量提升[2] - 95.9%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2]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参与娱乐消费 21.0%酒店住宿 66.1%景点游览[2] 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场馆设施 停车位 公共交通及周边酒店餐饮承接能力[3] - 拓展消费场景需结合地域特色 将体育赛事与文化 旅游 商业资源深度融合[3] - 提升服务质量需满足Z世代需求 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 避免同质化竞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