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高铁 从追赶到领跑——第十二届世界高铁大会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21
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3] - 15年间中国高铁里程增加5倍多,从7531公里增长至4.8万公里 [3][4] - 中国高铁承担铁路76%的旅客发送量和69%的旅客周转量,占整体交通运输市场19%的旅客发送量和31%的旅客周转量 [9] 技术创新与突破 - CR450动车组样车跑出450公里时速全球最快纪录,较CR400车体重量减少10%,运行阻力和能耗分别降低22%和20%,牵引效率提升4% [5] - 自主研发"领航号"盾构机配备地质超前预报仪,实现不停机智能掘进,用于建设首条过江不减速的崇太长江隧道 [6][7] - 已建成1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隧道100多座,构建完备的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体系 [7] 运营能力与网络规模 - 中国高铁网规模达4.8万公里,拥有4800多标准组动车组列车 [9] - 单日可发送旅客160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超大城市人口流动 [9] - 列车运行图编制技术处理10的1000万次方以上组合规模,持续开展智能编制技术研究 [9]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车时速可达600公里,150公里时速后实现悬浮运行 [11] - 氢能动车组实现半小时加氢续航1000公里,零排放运行,正在研制时速250公里车型 [13] - 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于自动驾驶、安全检测、生产作业等领域,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自动驾驶 [14][15] 国际化与全球合作 - 中国高铁参与制定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22] - 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缩短雅加达-万隆旅行时间近2/3 [20] - 老中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300万人次,跨境运输货物量超1300万吨 [21] - 与多国铁路部门签署合作文件,推动跨境运输和国际合作 [22]
AI浪潮持续推动股价飙升 英伟达(NVDA.US)市值收盘站稳4万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11 06:18
英伟达股价在过去三个月内已累计上涨超过50%,成为市场从4月"解放日"关税冲击后反弹的领头羊。 市场普遍认为,AI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仍将持续,为英伟达未来数季的财报注入强劲动能。 本周四,特斯拉(TSLA.US)CEO马斯克旗下的AI创业公司xAI发布了最新聊天机器人Grok 4,再次凸显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之迅速与竞争之激烈。而英伟达正是众多AI初创公司和大厂背后的算力提供者,其 高性能GPU(图形处理单元)几乎已成为AI训练的"标准配置"。 尽管英伟达表现强劲,整体芯片板块周四表现不一。AMD(AMD.US)上涨4.2%,延续近期强势行情,而 博通(AVGO.US)则下跌0.9%。 智通财经APP获悉,芯片巨头英伟达(NVDA.US)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公司市值首次在收盘时突破4万亿 美元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发生在其成为美国首家盘中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的公司仅一天之后。 截至周四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上涨0.75%,报164.10美元,总市值达到4.004万亿美元。同期,标普 500指数上涨0.2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09%,而英伟达的表现再次远超大盘。 英伟达的市值规模已非同小可。据Bleakle ...
解密“新质”潍柴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18
潍柴首台甲醇矿用挖掘机动力交付新疆当地大客户 2025年3月,潍柴烟台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 潍柴智能生产线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第二批76个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旗下潍柴动力股 份有限公司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 2025年年初,潍柴动力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潍柴集团创建于1946年,旗下拥有潍柴动力、陕汽重卡、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德国凯傲、意大利法拉帝、美 国德马泰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年营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当下,有着近80年历史的潍柴集团正身处两场产业巨变之中。 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期,传统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数智化、向AI演进的转型;另一方面,在新旧 能源交替的过渡期,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正迅速增长。在两场变革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作用下,汽车以及零部 件产业面临的将是一场彻底的颠覆。 时代更迭、产业巨变倒逼着潍柴集团率先实施了数智化、新能源的两场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如今,潍柴集 团开始进入改革收获期——近年来,数智化转型成果显著,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 2025年,潍柴集团乃至母公司山东重工集团做出重大战略决策 ...
无惧关税来袭,标普纳指齐新高,特斯拉大反弹近5%,比特币续创新高
华尔街见闻· 2025-07-11 06:17
特朗普政府突发的关税行动引发了市场短期波动,但强劲的企业盈利预期与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正帮助投资者消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并维持 对风险资产的整体乐观立场。 周三,据央视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一系列新的关税要求,包括对巴西征收50%的关税,并确认将于下月起对铜进口征收50%的关税。这一 消息导致美股期货小幅走低,但并未颠覆市场的整体上行趋势。 美股盘初道指跌0.03%,标普500指数涨0.04%,纳指涨0.1%。美股稀土概念股大涨,主要行业ETF多数下跌。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上涨0.6%,录得 逾一个月来最长的四日连涨。报道称OPEC+正讨论从10月起暂停增产,国际油价跌超1%。 交易员似乎在等待新的催化剂以推动美股再创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贸易政策疑虑持续存在,但投资者目前更关注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前 景,从而削弱了关税对市场的整体冲击力。 美股盘初道指跌0.03%,标普500指数涨0.04%,纳指涨0.1%。 达美航空涨约11%,公司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并恢复全财年业绩指引。 稀土概念股大涨,MP Materials涨约57%,USA Rare Earth涨约17%。部分 科技股上涨,英伟达涨约1%。特斯 ...
人形机器人巨头智元闪电收购
每日商报· 2025-07-11 06:15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取得上纬新材控制权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恒岳 持股比例至少63.62% 交易总价约21亿元(7.78元/股) [1][2] - 本次交易是"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后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 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1][3]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中的重组上市 智元机器人暂无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资产进行重大调整的计划 [3] 具身智能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领域热度高涨 智元机器人收购事件被视为行业里程碑 科创板或将迎来"具身智能第一股" [2][4] - 智元机器人创立即跻身"独角兽" 估值达150亿元 已完成9轮融资 最新融资由腾讯、京东等领投 [4] - 公司构建"本体+AI"全栈技术 拥有三大机器人家族 截至2025年1月累计下线1000台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5] 市场反应与行业融资 - 上纬新材复牌后连续两个交易日"20cm"涨停 最新市值45.22亿元(11.21元/股) 换手率0.23% [4] - 具身智能赛道成为最"吸金"科技领域之一 近期多家企业完成大额融资 包括它石智航(1.22亿美元)、云深处(近5亿元)、星动纪元(近5亿元)、银河通用(11亿元)等 [6]
将退回特朗普加税信函!巴西:谈判若无效将对等反制;特斯拉涨近5%,比特币创新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2%;浙江62岁女富豪自首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06:12
每经编辑|陈鹏程 王晓波 1 隔夜市场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纳指涨0.09%,标普500指数涨0.27%,道指涨0.43%,其中,纳指、标普500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特斯拉涨 4.7%,奈飞跌超2%;达美航空大涨12%引领旅游股走高,比特币概念股走高,Coinbase涨超4%。中概股涨跌互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9%,阿里 巴巴涨超2%,网易跌超2%,小鹏汽车、京东跌超1%。 比特币盘中突破11.7万美元,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日内涨超5%。 外交部:滥施关税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7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铜征收50%的关税,理由是国家安全,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毛宁 表示,这个问题我们立场非常明确,我们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我们也始终认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滥施关税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央视 新闻) 商务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在7月10日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就中国政府是否已采取相关措施打击关键矿产转运和走私行为的问题作出了回应。商务部新闻 发言人何咏前表示,锑和镓等战略矿产具有 ...
工厂游火热折射中国制造之变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04
工厂参观成为当前文旅市场的新宠。从伊利现代健康智慧谷到小米汽车工厂,再到AG600飞机总装生产 线,各地工厂车间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打卡。工厂游的火爆,不仅为旅游业注入新 活力,更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升级蜕变。 与服务深度融合拓宽中国制造新边界。工厂游一头连着工业生产,一头连着旅游消费,是制造业与服务 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当生产线变身旅游景点,生产流程成为体验项目,传统工厂突破了单一生产属 性,衍生出工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牌体验等多元服务场景。这种融合既拓展了制造业的增值空间,也 为服务业注入工业基因,形成"生产提效、消费提质、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工厂游的火爆,是中国制造魅力的集中展示。夯实规模优势,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中 国制造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展现更多实力与自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工厂游火热,是消费需求、产业升级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工厂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雪铁 龙等汽车企业开始向公众开放生产车间,展示汽车生产流程,提升品牌形象,引起众多厂商效仿。如 今,汽车制造类企业仍是开放工厂游的重点类型,此外还包括食品、纺织、机器人等。工厂游火热背后 的原因在 ...
港股融资持续火热 “科技+消费”成为主力
证券时报· 2025-07-11 06:04
总体来看,今年港股市场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规模都呈爆发式增长,尤其是IPO表现更为抢眼。港股 上半年共完成42宗IPO,合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多约22%,暂列全球第一。 今年,港股融资市场极为火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已逼近3000亿港元,达到 2879.82亿港元,同比大增350.56%。 IPO项目方面,在前10大募资项目中,有3家公司的募资规模超过百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300750) 这一家就达到410亿港元,在2025年以来IPO募资总额中占比超三成;另外,恒瑞医药(600276)、海 天味业(603288)募资超百亿港元,三花智控(002050)则是达到93亿港元。 港股IPO狂奔离不开A股龙头公司的助力。在前10大募资项目中,前5家均为A+H公司,后面5家中的赤 峰黄金(600988)、安井食品(603345)同样也是A股公司。也就是说,在前10大募资项目中,有7家 是A股公司。 再融资方面,同样是龙头公司的作用巨大。在前10大再融资项目中,比亚迪(002594)和小米集团这两 大龙头募资金额均超过400亿港元,合计达861亿港元,在2025年以来再融资项 ...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指出——美加征关税颠覆世界经济软着陆预期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02
报告指出,有效的经济政策既需要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又要促进可持续增长,这不仅取决于采取何种 措施,还取决于以何种方式实施政策,其核心在于建立和维护社会信心。政策制定者必须设定清晰的目 标,运用合适的工具,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及时透明地处理偏差,同时要向公众及时准确阐释对决策 的考虑。当信任建立时,公众的行为将与政策制定者保持一致,公众也将愿意为获得长期收益而接受短 期成本。 为推动全球经济重回正轨,报告呼吁从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四方面采取措施。 结构性改革方面,要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通过吸引顶尖人才、改革激励机制等方式刺激市场活力,努力 消除国内和跨境贸易壁垒,增加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公共投资,以此 带动私人投资;财政政策方面,要优先确保债务负担的可持续性,调整支出和税收的构成,重建可靠的 预算规则和财政纪律,以提高财政计划的可信度,这不仅将降低金融不稳定风险,还可为未来的必要支 出创造空间;监管政策方面,要推动《巴塞尔协议Ⅲ》在各国的普遍实施,同时对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性 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监管,防止累积系统性风险;货币政策方面,不同国家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 通 ...
中国高铁领跑优势持续扩大
经济日报· 2025-07-11 05:56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229亿人次 [2] - 中国高铁技术水平总体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领跑优势持续扩大 [2] - 高铁带动沿线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2] 高铁技术创新 - 高铁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前沿科技,提升安全性与准点率 [3] - CR450BF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等"六更"特征 [3] - 中国构建完整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体系,商业运营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保有量超4800标准组 [3] - 实现全面自主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主可控创新链产业链 [4] - 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400公里,构建主动安全保障体系 [4] 智能建造技术 - 自主研发H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现TBM对100米范围地质实时感知,预报准确率90% [7][8] - 攻克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题,具备在各种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建设高铁的能力 [8] - 拥有世界最全面的桥梁设计建造技术,攻克大直径盾构隧道等技术难题 [8] - 建立完整的铁路建筑信息模型(BIM)标准体系 [8] 高铁网络建设 - "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已建成投产约81.5%,开工在建规模约14% [9] - 京沪、京哈至京港澳、青银等多条通道已实现贯通 [9] 列控系统发展 - 成功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实现三个100%自主化 [10] - 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研发支持时速400公里的双模通信列控系统 [10] - 中国高铁列控技术成功应用于匈塞铁路和印尼雅万高铁 [11] - 聚焦数智赋能,打造信号系统专业大模型,推动运控运维一体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