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
icon
搜索文档
东北证券: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6-19 17:45
股票简称:东北证券 股票代码:000686.SZ 债券简称:21 东北 01 债券代码:149445.SZ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 2 0 2 4 年 度) 发行人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6666号) (住所: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5号) 重要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编制本报告的内容及信息 均来源于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北证券"、"发行人"或"公司") 对外公布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等相关公开信息披露文件、 发行人提供的证明文件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东吴证券对报告中 所包含的相关引述内容和信息未进行独立验证,也不就该等引述内容和信息的真 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不构成对投资者进行或不进行某项行为的推荐意见,投资者应对相关 事宜做出独立判断,而不应将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据以作为东吴证券所作的承诺 或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所进行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东吴证 券不承担任何责任。 目 录 第一节 公司债券概况 一、核准文件及核准规模 (一)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 ...
生态跃迁——2025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19 17:12
报告概览 - 华宝证券连续第十四年发布《2025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主题为"生态跃迁",聚焦财富与资管行业的系统性变革 [1][2] - 报告延续2024年提出的"财富与资管行业服务化转型"方向,强调行业协同共进与生态重构 [2] - 研究视角以买方需求为核心,旨在通过深度洞察搭建认知阶梯,为行业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2][3] 第一部分:2024年财富生态洞察 - **存款替代产品**:探讨收益率下行趋势及影响因素 [3] - **净值型固收产品**:分析客户接受度障碍及解决方案 [3] - **财富管理机构**:借鉴胖东来模式优化服务体验 [3] - **基金与理财选择**:揭示投资者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 [3] - **指数化投资**:工具化浪潮重塑金融产品竞争格局,相关分析覆盖12页 [3] - **养老金规划**:针对不同人群提出差异化策略 [3] - **私募行业**:新规下传统策略失效,探索转型路径 [3] - **结构化产品**:从标准化向定制化演进,内容延伸至19页 [3] - **利率环境**:挖掘新时代下的创新金融产品机会 [3] 第二部分:跨市场产品回顾与展望 银行理财 - 净值化转型20年历程回顾,提出"超低波王者"定位 [4] - 2025年策略建议"固稳开新",相关内容达46页 [4] 公募基金 - 市场图谱显示薄利时代规模围城现象,生态格局分析占56页 [4] - 未来以稳定资产为盾、战略导向为矛优化配置,展望部分至89页 [4] ETF市场 - 2024年规模与份额双创新高,政策驱动创新深度广度双向拓展 [4] - 特性分析强调高效、透明、低廉三大爆款潜质,覆盖97-105页 [4] 私募基金 - 头部效应加剧,存量竞争推动策略更迭,新生态分析延伸至195页 [5] - 2025年展望提出以资产为锚把握财富服务机遇 [5] 第三部分:生态跃迁与行业新格局 - **买方思维跃迁**:通过跨市场产品对比构建风险收益图谱 [6] - **基金策略指数**:借鉴海外经验构建规则化、透明化投资矩阵,国内实践覆盖219-228页 [6] - **AI技术应用**:探讨大模型重构理财服务范式,拓展家户服务能力 [6] - **行业质变驱动**:五篇大文章催生生态重构,从业者需重新定位坐标 [6] 报告发布形式 - 仅提供实体版,未发布电子版以凸显专业研究价值 [7]
“理财刺客”横行,30万亿财富保卫战亟待制度补丁
第一财经· 2025-06-19 14:52
行业现状 - 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收益与实际收益严重不符,部分产品宣传年化收益率高达4%,实际收益率不足一半[1] - 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标高收益率、"壳产品"循环发行等手段诱导投资者,初期推高收益率至3%~4%,吸引资金后迅速回落[1] - 理财产品收益率展示存在"多轨并行"乱象,如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2.59%与近一月年化1.95%差异显著,新发产品收益率从11%骤降至-1.03%[2] 问题根源 - 信息披露机制缺乏统一标准,业绩比较基准、成立以来年化等指标未规范协调[3] - 理财产品备案制催生"重发行轻管理"生态,2024年新发产品超3万只,为公募基金发行量的26倍[3] - 部分机构违背资管新规精神,通过新发产品变相实现"承诺收益",损害净值化转型与市场公平[3] 监管动态 - 2024年8月金融监管部门通报理财子公司"年化收益率展示虚高"问题,12月要求不得违规操作及夸大宣传[4] - 《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拟规范产品生命周期信息披露[4] 改革建议 - 引入动态收益披露基准,强制展示近3个月滚动年化收益率等指标[5] - 重构业绩比较基准体系,以市场指数(如债券指数)替代易操纵的数值或区间基准[6] - 强化异常波动监控,识别"收益腾挪"等违规操作,控制发行数量与频率抑制恶性竞争[6]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619
东海证券· 2025-06-19 13:10
核心观点 本次陆家嘴论坛推出聚焦开放、科技等主题的政策举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区域试点创新,有望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扩大规模,推动外资配置国内资产,促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制度与产品创新;保险市场推进开放合作,完善三支柱体系;货币信贷政策扩容结构性工具,后续信贷注重结构,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宽松 [6]。 重点推荐 擘画金融开放新局,注能前沿科技突围——2025陆家嘴论坛解读之宏观视角 - 核心观点:论坛政策聚焦开放、科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区域试点创新,完善政策框架,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与规模,推动外资配置国内资产,科创板政策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与经济动能转换 [6] -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数量型工具纳入国债买卖等操作,调整公告时间提升预期引导效果;价格型工具明确 7 天期 OMO 利率为政策利率,MLF 利率定位改变;结构性工具推出并优化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扩容科技创新等再贷款,上海先行先试创新工具 [7] - 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潘功胜指出单一主权货币体系不稳定,通过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金融体系权重推进国际化,沪港签署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赋能 [8] - 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资源:金融基础设施方面,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跨境金融创新方面,进行离岸贸易金融服务改革等;资本市场方面,优化 QFII 制度;金融服务方面,吸引外资参与养老金融等 [9] - 科技推动经济转型:科创板“1 + 6”深化政策,权益端构建适配未盈利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债市科创产品扩容,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降低中小企业发债难度 [10] 新设科创成长层,构建多元资本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2025陆家嘴论坛解读之资本市场聚焦(四) - 核心观点: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制度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构建多元产品矩阵 [12] - 资本市场促进良性循环:形成多层次市场体系,上市公司成科技创新主力军,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本市场完善,提升上市公司“含科量”和投资者回报 [12] - 深化制度创新: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重启科创板第五套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设置科创成长层,推出 6 项改革措施;制度优化培育耐心资本,设立新型资管服务平台;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优化 QFII 制度安排 [13][14][16] - 推动产品创新:发展科创债,优化发行交易制度,推出科创债 ETF 等;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 [18] 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合作,把握银发经济和财富管理发展浪潮——2025陆家嘴论坛解读之保险业态观察(四) - 核心观点:保险市场推进开放合作,完善三支柱体系,把握银发经济和财富管理浪潮 [21] - 推进开放合作:全球 40 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外资保费份额提升,中国推进保险业新会计准则制度实施,未来开放合作将深化,促进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21] - 把握发展浪潮:中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 2035 年 60 岁以上人口突破 4 亿,银发经济规模达 30 万亿元;财富管理前景大,居民资产配置向多元化转变,政策释放红利催化产品创新 [22] 结构性工具进一步扩容,金融资源向继续“五篇大文章”倾斜——陆家嘴论坛解读之货币信贷展望 - 核心观点:论坛公布金融开放政策,货币信贷政策扩容结构性工具,后续信贷注重结构,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宽松 [24] - 结构性货币政策扩容:上海先行先试创新工具,生效工具包括科技创新等再贷款,支持信贷资源与“五篇大文章”重叠,后续信贷注重结构,向消费、科创等领域倾斜 [26] - 货币政策立场:5 月经济数据显示需巩固经济修复基础,6 月央行开展逆回购维护流动性,下半年银行息差压力放缓、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后,货币政策或宽松 [27] - 支持 AIC 发展:支持全国性银行在沪设 AIC,AIC 从不良处置向培育新质生产力过渡,为实体经济提供“耐心资本”,助银行转型发展,前景光明 [28] - 推进数字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等,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9] 财经新闻 - 国务院李强调研:6 月 16 - 18 日在江苏调研,强调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31] - 中央金融委员会发文:印发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推动多层次股权和债券市场发展,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影响力;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印发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集聚 [31][32] - 央行宣布金融开放举措:潘功胜宣布八项举措,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等 [33] - 证监会发布意见:发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作出风险揭示和投资者保护制度安排 [34]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当地时间 6 月 18 日,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通胀预期,点阵图显示降息预期变化 [36] A股市场评述 - 指数表现: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小幅震荡收红,未收复 5 日均线,日线技术条件弱,周线收阳但指标矛盾;深成指、创业板收涨,在 60 日均线附近震荡;科创 50 指数下跌后或有反击需求 [39][40][42] - 行业板块表现:同花顺行业板块收红比例低,市场情绪低落;元件、消费电子等板块活跃,美容护理等板块跌幅居前;元件、通信设备等板块大单资金净流入,证券等板块净流出 [40][41] - 概念板块表现:元件、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居前,量能放大,指标向好;科创 50 指数日线指标待修复,分钟线指标有修复;部分概念板块短线技术条件向好 [41][42] 市场数据 - 融资余额:18153 亿元,较之前变化 52.70 亿元 [46] - 利率情况:国内 1 年期 MLF 利率 2%,1 年期 LPR 利率 3%等;国外 10 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 4.3800%等 [46] - 股市表现:上证指数收于 3388.81 点,涨幅 0.04%等;恒生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等有不同涨跌 [46] - 外汇情况:美元指数 98.8517,涨幅 0.05%;美元/人民币(离岸)7.1947,变化 25.00 [46] - 商品表现:螺纹钢 2986.00 元/吨,涨幅 0.13%;WTI 原油 73.50 美元/桶,涨幅 0.31%等 [46]
A股市场“三大痛点”正在消解?
搜狐财经· 2025-06-19 10:51
时至6月,A股市场本应经历银行存款年中考核带来的估值压力,但近期频频出现的利好,或在预示A股中长期"三大痛点"有所消解。 痛点一:我国居民人均储蓄率高 近期趋势: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储蓄搬家"现象持续 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正在加速。过去居民理财主要依赖存款和房地产,但随着存款利率下行与房产投资属性弱化,A股市场或将成为资金的新选 择。这一转变的核心支撑在于分红与回购构成的"真金白银"回报体系逐步成熟,叠加头部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使A股市场以"股息率"为代表的收 益中枢逐渐具有性价比。 数据显示,2024年A股年度分红总额已突破2.4万亿元,回购规模达1476亿元,虽与美股相比回购占比仍较低,但"分红+回购"的广义股息率已接近美股水平 的70%。 图:A股分红回购率正在向美股接近 (信息来源:申万宏源;截至20231231) 政策层面通过修订《现金分红指引》和《回购规则》,明确要求企业提升分红比例、简化回购流程,并建立三年分红规划等长效机制,这使得投资者对回报 的预期从"看天吃饭"转向"稳定可期"。这种"存银行不如买股票"的认知转变,有望推动万亿级居民财富重新配置。 痛点二:股民热衷"炒小炒 ...
澳洲年度富豪榜最新变化!看看富豪们的财富都来自于哪些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6-19 10:25
2025年澳大利亚富豪榜核心观点 - 全国前200名富豪财富总额增长6.9%至6678亿澳元,前十名掌握2020亿澳元财富(占GDP的11%)[1] - 富豪榜门槛达历史最高7.47亿澳元,新增10位富豪中9位为白手起家,6位跻身亿万富翁行列[3] - 矿业、科技、房地产为财富集中三大行业,分别贡献1413亿、1059亿、1258亿澳元[3][6][9] 富豪榜Top 10分析 - 铁矿石女王吉娜·莱因哈特以381亿澳元蝉联榜首,矿业占前十中四席但总财富下降9.2%至2020亿澳元[4] - 科技行业Canva创始人梅兰妮·珀金斯(141亿澳元)和Atlassian创始人斯科特·法夸尔(214亿澳元)分列第六、第四[7] - 房地产巨头哈里·特里古博夫(296.5亿澳元)位列第二,Meriton集团继承计划逐步明确[12] 矿产资源行业 - 24位矿业富豪财富达1413亿澳元,虽同比下跌4.6%仍为第一大财富来源[3] - 铁矿石和煤矿价格下跌导致克莱夫·帕尔默(201亿澳元)等矿业富豪财富缩水[4] - 安德鲁·福雷斯特(126.8亿澳元)因氢能投资跌出前十,反映行业转型趋势[4] 科技行业 - 22位科技富豪总财富1059亿澳元,Canva和Atlassian创始人财富增长显著[6][7] - 新增多位科技亿万富翁包括CDC Group创始人格雷格·布鲁尔等,显示行业活力[8] 房地产行业 - 48位房地产富豪贡献1258亿澳元,Meriton集团占主导地位[9] - 92岁哈里·特里古博夫资产达296.5亿澳元,孙女丹尼尔·亨德勒或成接班人[12] 新兴富豪与多元化业务 - 基础设施投资人迈克尔·多雷尔(138.5亿澳元)首入前十,Stonepeak管理710亿美元资产[13] - 安东尼·普拉特家族(258.5亿澳元)通过造纸包装企业Visy Industries布局全球制造业[16] - 凯里·斯托克斯(126.9亿澳元)凭借Seven Group多元化业务重回前十,工业板块拉动EBIT增长20%[18] 行业财富趋势 - 矿业财富占比下滑但保持优势,科技行业增速显著,房地产持续稳定[3][6][9] - 富豪年龄中位数70岁,代际财富转移可能加剧不平等,80%遗产流向50岁以上人群[20][22]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24
中国金融开放与市场潜力 - 中国发展环境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是全球金融机构展业兴业的沃土 [1]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 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和经营水平 [1] 消费与普惠金融机遇 - 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外资机构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有独特专长 [1] -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民生保障加强 金融服务空间巨大 [1] 科技金融与创新路径 - 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2] - 外资机构可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实践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2] 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 - 中国老龄化加速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2] - 外资机构可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和投资管理优势 共享养老市场红利 [2] 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 - 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速8% 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2] - 外资机构可加大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和保险规划领域布局 满足财富增值需求 [2] 制度型开放与试点推广 - 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经验 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2]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探索更宽领域和更大力度开放 [2]
金融监管总局:批筹2家保险机构,涉及友邦、同方全球!李云泽局长提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13个精算师· 2025-06-18 23:31
李云泽局长 再度出席陆家嘴论坛 ①财富管理迎来"黄金期"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②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30万亿 ③两家保险资管获批筹建 涉及友邦人寿、同方全球人寿 1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 李云泽出席陆家嘴论坛 再提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今日上午,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2025)在上海正式开幕。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证监会主席吴清,外 汇局局长朱鹤新出席并发表讲话。 2025陆家嘴论坛 一直以来,金融从业人员对陆家嘴论坛都有极高的关注度,与监管领导透露的行业发展 方向,以及与会专家的发言有很大关系。 从2019年至今,原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和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已经先后6次出席 陆家嘴论坛,并发表演讲。 2 0 24年,李云泽局长首度将保险作为演讲主题,在会上发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题演讲! 其中,提到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详见《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 保险"大有可为" 》。 后续,《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下发,即,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行业下一阶 段的发展目标,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 ...
创新高!美国居民人均资产突破53万美元,人均住房资产为14万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6-18 18:28
美国居民家庭资产规模及增长 - 美国居民家庭总资产从2020年的1397万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604万亿美元,再到2024年的18133万亿美元,人均突破53万美元 [1] - 2024年美国居民家庭净资产达1618855亿美元,人均净资产473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4] 美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 - 非金融资产占比311%,金额为563108亿美元,其中住房价值481367亿美元,人均住房价值1407万美元 [3] - 金融资产占比689%,金额为1250235亿美元,包括股票485022亿美元、养老金权益323303亿美元、其他权益资产156303亿美元、债券55415亿美元、基金45014亿美元 [3] - 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265%,远低于中国居民家庭60%的房产占比 [5] 金融资产主导的财富结构特征 - 美国居民家庭财富高度依赖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占比689%,形成"财富-投资"正循环 [5] - 股票长期牛市持续推高金融资产价值,养老金及其他权益资产通过资本市场增值 [5] - 存款类资产占比低,支票存款42262亿美元,其他存款95074亿美元,反映流动性匮乏问题 [3][7] 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 美国"金融资产为主"的结构反映资本市场成熟度、税制设计和养老金体系的共同作用 [5] - 中国"房产为核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保障不足与投资渠道缺失的历史特征 [5] - 未来十年中美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或逐步趋近,但路径依赖仍将长期存在 [5] 潜在问题与挑战 - 40%美国家庭未预留应急资金,反映财富分配与结构失衡问题 [7] - 资产流动性短缺、高度依赖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加剧社会结构张力 [8] - 金融资产泡沫化风险与美国、不动产价值重估挑战与中国形成历史性考验 [5]
李云泽: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支持外资加大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6-18 18:05
财富管理行业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支持外资机构加大布局 [2] -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和储蓄占比超50% 远高于OECD国家约1/3的水平 [2][3] - 过去五年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 [2][3] -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财富管理需求向多元化、专业化转型 [3] - 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布局 [3] 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 - 中国老龄化加速 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3] -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7万亿元 占GDP的6% [6] - 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 第三支柱起步晚但潜力大 [4] - 推动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扩大养老理财、储蓄、专属保险等试点 [4]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银发经济 完善养老政策机制 [5] 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保险市场居全球前列 [6] - 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绿色金融空间广阔 [6] -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引入ESG评级等工具 [6] 科技金融与创新 - 中国在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活跃 [7] - 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8] - 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获批设立AIC 总投资规模达400亿元 [8] - AIC牌照可优化企业杠杆结构 参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8] 金融开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 [9] - 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创新试点 [6] - 支持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探索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