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

搜索文档
我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金融、医疗等多领域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央广网· 2025-04-22 09:18
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 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 作方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 在电信、金融、商贸文旅等多领域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自2015年以来,我国分三批先后批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根据最新印发 的《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 安、苏州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推动试点提速加力将 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 凌激:这9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好,区域和产业代表性比较突出,同时他们的试点意愿和组织 实施能力也比较强。这次试点任务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 《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涵盖电 信、医疗、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此外,《工作方案》分类梳理了《全面与进步跨太 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从“试验田”到“新引擎”——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探路制度型开放10年观察
新华社· 2025-04-21 20:46
核心观点 -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 10年来推进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多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探索平台[1][4] - 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包括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保税维修扩展等 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拓展业务范围[2][4][6] - 自贸试验区吸引全球产业要素集聚 包括GE医疗增资5亿元建设东半球总部、庞巴迪等10多家企业开展保税维修、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全球第二[5][9][10] - 金融创新和人才政策成效显著 FT账户结算量超1.15万亿元 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流程优化 2024年以全市1%土地贡献38%进出口额和40%实际使用外资[12][14] 制度创新举措 - 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通过多方"现场办公会"形式推出离岸贸易"天津模式" 实现资金流与物流分离[4] -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和"出境负面清单" 帮助云遥宇航公司降低数据出境经济和时间成本[4] - 允许综保区外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 推动GE医疗探索设备绿色升级路径[6] - 保税维修从综保区扩展到自贸区外 产品从飞机拓展至船舶、运输装备等10多个品类[7][9][10] 产业与企业发展 - GE医疗天津磁共振基地成为东半球总部 全球50%磁共振产品产自该基地 计划新增投资5亿元[5] - 庞巴迪作为首个保税维修项目落户 天津海特等10余家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9][10] - 融资租赁领域推出出口退税、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政策 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二[10] - 狮桥集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司机提供融资购车服务[14] 开放政策成效 - 成为继海南、上海后第三个开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应用的地区 推动5款药品获批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11][12] - 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流程优化 天津茱莉亚学院85%外籍教师通过便利政策获得永久居留身份[12] - FT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结算 累计结算量超1.15万亿元[14] - 2024年以全市1%土地贡献38%进出口额和40%实际使用外资[14]
多式联运“一单制”构建物流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3-31 08:28
行业趋势 - 多式联运一单制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铺开 以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为核心模式[1] - 制度创新推动运输链条从各自为战转向一体贯通 通过统一运单、标准化流程和全程责任主体实现一站式服务[1] - 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破解信息孤岛 数字孪生技术使车辆空驶率从28%降至12%[2] 企业合作 - 国铁集团与中谷物流等4家航运企业签署一单制协议 客户通过铁路95306平台可实现铁水联运全程追踪[1] - 铁路95306平台集成海运订舱与货物追踪功能 通过货物品名翻译解决数万条数据互认难题[2] 经济效益 - 多式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 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 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3] - 河南四港联动带动沿线物流园区产值增长 云南中老铁路澜湄线推动农产品出口激增[3] - 唐山港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人管车向智能调度转型 四川新能源货轮降低能耗20%[3] 技术应用 - 曹妃甸港区智慧航道与港航平台通过数字孪生实时优化路径[2] - 信息化系统实现新疆铝棒运输全程追踪 郑州至欧洲班列开行能力显著提升[2] 业务模式 - 一单制催生物流+制造、物流+贸易等新业态 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3] - 云南至泰国农产品运输从需对接5家物流企业转变为一站式服务 减少换箱掏箱环节损耗[1]
李志起:回应痛点比堆砌政策更有效
新京报· 2025-03-25 21:31
新京报:今年的《工作要点》,针对许多新兴领域,如生命科技等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会 产生怎样的效果? 李志起:2025年《工作要点》针对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推出三剂"破壁良方",比如 在新业态准入方面,实现了多领域的破冰,包括明确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争取国 家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政策试验田。在准营便利升级方面,制定《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统一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勾选等操作规范,解决小微主 体"反复跑、多次改"的痛点。在住所资源释放方面,修订住所登记管理政策,推广"标准化登记"模式, 打通登记注册数据壁垒,为新业态提供更多承载空间。这些举措从制度层面拆解准入隐性壁垒,让"非 禁即入"原则真正落地生根。 新京报:市场公平是营商环境的根基,这方面新一年有何变化? 李志起:回应痛点比堆砌政策更有效 3月25日公布的《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年)》中提 出,"重点打造经营主体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并提出15条具体举措。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表示,15条具体举措形 ...
容忍“失控”,经济改革奇迹的一部分 | 吴晓波激荡讲堂
吴晓波频道· 2025-03-21 00:0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源包括制度创新、容忍非均衡、巨国效应和技术破壁,这些因素将继续影响未来经济走向[4][5] - 伟大的改革往往兼具计划性与偶然性,允许局部"失控"和鼓励试错创新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关键[2][3][4] - 研究历代经济变革对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和预测未来走向至关重要[6][7] - 202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技术革命、消费市场分化、全球贸易等多重挑战,需从历史中寻找对策[7][17] 中国经济改革动力源 - 制度创新:产业和宏观制度的持续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4] - 容忍非均衡: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独特方式,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东南沿海优先发展[4] - 巨国效应:庞大人口规模为产业进入者提供粗放式原始积累机会,进而建立核心竞争力[4] - 技术破壁:新技术突破重构产业格局并推动社会进步[5] 杭州六小龙现象 - 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企业并非计划或重点扶持的产物,而是创新"失控"的结果[2] - 城市创新需要允许"失控"的朴素常识,这一逻辑在中国改革历程中已有体现[2][4] 历史改革案例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崛起、产权改革等均源于基层实践的偶然尝试[4] - 自下而上的探索最终演变为改变历史进程的"意外惊喜"[4] 思享沙龙课程亮点 - 浓缩吴晓波30年研究精华,涵盖中国经济史、周期及企业战略范式[10][11] - 通过历史分析辨明当前机遇与挑战,如私人企业消亡史、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等[11][12] - 结合经典企业案例解读经济规律,如私企消亡、民企崛起、互联网经济意外崛起等[14] - 提供"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与"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等独家研究工具[11] 2025年企业战略建议 - 大型企业进入"装备竞赛"战略期,中型企业需重新思考产业链价值,小型企业应专注"微创新"[17] - 企业需应对技术革命、消费分化、全球贸易突变等多重周期挑战[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