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工业牙齿”与新兴产业“咬合”越来越紧密(经济新方位·新产业里的传统力量)
人民日报· 2025-11-16 05:51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河南郑州,有一家"60多岁"的老企业,曾造 出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如今,企业瞄准产业需求,持续发力创新,不断挺进新赛道,充分体现科 技创新主体地位。 ——编 者 走进河南郑州梧桐街121号院,一台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矗立在园区。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 石,从厚重的钢铁腔体内淬炼而出。这台"功勋压机"作为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的见证,退役后保存在 其研发地——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所")。 1981年入职第一天,鲁涛便被老师傅带到车间,学习压机操作要领。当时,他只知道金刚石很贵:"1克 (5克拉)够我1个月的工资。"老师傅说,要让金刚石发挥更大作用,还要把它做成砂轮等磨削工具。 超硬材料产品长期被用作传统磨具、刀具,服务于机械工业领域。改革开放后,新需求涌现,三磨所也 开始拥抱市场、尝试变革。 "老厂的转型很艰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科研院所改制,我们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鲁涛回忆,当时 科研资金短缺、员工工资减少、技术骨干流失,"走在车间,听到的都是连片叹气声。"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件。用这个大块头合成的金刚石,就是工 ...
新芯股份IPO:无实控人、董事长是个美国人,2025年前三季预亏0.9-1.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1-15 23:20
IPO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更新财务资料后,科创板IPO审核恢复进程,联席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华源证券[1] - 此次IPO拟募资总额为48亿元人民币[1] - 募投资金将专项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三期项目及特色技术迭代研发项目[2] 募投项目详情 - 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三期项目总投资280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3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80%[2] - 特色技术迭代及研发配套项目总投资30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0%[2] - 两个项目合计总投资310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8亿元[2]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35.0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58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4.38亿元,呈增长态势[2]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7166.03万元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712.30万元[2][1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在2025年上半年亏损9802.56万元[2][15] - 综合毛利率从2022年的36.5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72%,累计降幅13.79个百分点[2] - 2025年1-9月预计营收35亿-36亿元,同比增长11.25%-14.43%,但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0.9亿-1.2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1.38亿元正式陷入亏损[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长控集团直接持有公司68.19%股份,为控股股东[6] - 由于长控集团股权结构分散,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6] - 公司董事长YANGSIMONSHI-NING(杨士宁)为美国籍,拥有深厚行业履历,曾在英特尔、中芯国际、格芯等企业任职,并曾担任长江存储CEO[9] 高管薪酬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2022年的943.38万元上涨至2024年的1543.95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562.80万元[11] - 薪酬总额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从2022年的1.20%上升至2024年的9.26%,2025年上半年因利润总额为负,占比为-21.50%[11] - 2023年至2024年,总经理孙鹏薪酬从480.69万元上涨至489.43万元[11][13] 现金流与分红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2年的22.75亿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8亿元[15] - 公司在2023年实施5亿元现金分红,超出当年净利润1.06亿元,占2021-2023年累计净利润17.5亿元的28.59%[1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0.25%[15]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全球特色工艺市场规模超过600亿美元,受益于AI、物联网等下游需求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以特色存储为支撑、三维集成技术为牵引,产品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多领域[1][16] - 公司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及地方国资战略支持[1]
强一股份IPO:实控人周明给自家公司供货,“左手倒右手”挪腾资产
搜狐财经· 2025-11-15 23:20
IPO进程与业务定位 - 公司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11月12日过会,目前已处于证监会注册环节,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公司专注半导体晶圆测试探针卡,拥有自主MEMS探针量产技术,打破境外厂商垄断 [1]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5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41亿元 [2]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1562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2.33亿元,其中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149.33% [2] - 综合毛利率从2021年的35.92%翻倍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8.99% [1][4] 对关联方B公司的重大依赖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B公司及配套测试厂的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高达50.29%、67.47%、81.84%、82.83%,依赖度三年半提升超32个百分点 [2] - 公司对B公司的销售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客户,2025年上半年为61.62%,而其他客户毛利率仅为35.45% [4] - 公司坦言来自B公司的收入未来进一步大幅增长的空间有限 [6] 毛利率的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68.99%,显著高于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46.17%)及FormFactor(37.44%) [4][5] - 公司解释高毛利源于B公司采购的中高端探针卡较多且产品技术附加值高 [5] 与关联供应商南通圆周率的交易 - 实控人周明控制的南通圆周率成立于2021年4月,成立次年即成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2022年采购占比达20.33% [7] - 公司于2022年和2023年将部分业务以294.85万元的账面价值低价转让给南通圆周率,经追溯评估该部分资产实际价值高达2140万元,差价近7倍 [8] - 业务转让包括27名原公司员工,此举被质疑为将潜在亏损资产转移至合并报表范围外 [8] 南通圆周率的经营状况 - 南通圆周率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031.22万元、-7658.38万元、-3479.20万元,累计亏损超1.5亿元 [9] - 若将其业绩并入,公司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将从账面盈利转为亏损3214万元和5677万元 [9] - 2022年南通圆周率整体毛利率为-18.53%,被质疑可能亏本向公司销售产品 [9] 募投项目与产能风险 - 本次IPO拟募资15亿元,其中12亿元投向“南通探针卡研发及生产项目”,计划新增大量产能 [10][1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2D/2.5D MEMS探针卡的实际销售数量仅为393张、541张、803张、388张,现有销量尚无法完全消化当前产能 [12] - 公司存货跌价风险显著,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从2022年的11.78%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4.35%,高于行业约10%的平均水平 [13]
603122,14天12涨停!600829,5连板!这一概念火了,多只牛股诞生!
证券时报网· 2025-11-15 23:12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创出10年新高后回撤整固,4000点得而复失,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等主要股指均小幅下跌 [1] - 日成交额在2万亿元上下波动,全周合计成交10.22万亿元 [1] - 今年以来融资累计净买入6340亿元,距2014年创下的历史最高年度净买入只差不到400亿元 [2] 行业资金流向 - 本周融资资金净买入电力设备行业逾53亿元,有色金属行业、基础化工行业均获超30亿元净买入,电子行业、医药生物行业获超10亿元净买入 [2] - 计算机行业被融资资金净卖出逾28亿元,汽车行业净卖出逾17亿元,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也净卖出超亿元 [2] - 主力资金方面,医药生物行业获得逾305亿元净流入,基础化工行业获得逾243亿元净流入,食品饮料、房地产、电力设备、商贸零售等行业均获得超百亿元净流入 [2] - 电子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逾161亿元,计算机行业净流出逾89亿元,国防军工行业净流出逾44亿元,通信行业净流出逾26亿元 [2]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板块指数频创历史新高,板块年线连续3年上涨,累计涨幅高达94%,远超同期上证指数29%的涨幅 [3] - 农业银行连续4年上涨,2022年涨8.82%,2023年涨42.79%,2024年涨60.88%,今年以来涨66.67%,4年累计大涨317% [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同期也分别大涨141%、122%、175% [3] - 政策引导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呵护息差,资本市场回暖打开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空间 [3] 大健康产业表现 - 大健康产业持续走强,医药商业、生物疫苗板块指数连续6日上涨,民营医院日线连续5日上涨,周线连收7阳 [4] - 合富中国14个交易日12涨停,累计飙升逾265%,人民同泰连续5日涨停 [4] -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4] - 预计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29.1万亿元 [5] 后市展望与投资机会 - 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拥抱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是相对更有确定性的布局方向 [5] - 市场整体估值预计将进入稳态,结构性行情或成为市场的主要特征 [5] - 可关注"人工智能+"行动全面实施、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叠加算力网建设下的TMT板块投资机会 [6] - 可关注年末偏股型基金持仓配置或向业绩基准回归下,煤炭、银行的配置机会 [6] - 创业板支撑在3070点附近,上证指数支撑在3920点附近,支撑不破持续看多 [6]
603122,14天12涨停!600829,5连板!这一概念火了,多只牛股诞生
证券时报· 2025-11-15 22:4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股指高位震荡,上证指数创10年新高后回撤,4000点得而复失,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均小幅下跌 [1] - 日成交额在2万亿元上下波动,全周合计成交10.22万亿元 [1] 融资与资金流向 - 本周融资净买入逾126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6340亿元,距2014年历史最高年度净买入仅差不到400亿元 [2] - 电力设备行业获融资净买入逾53亿元,有色金属、基础化工行业均获超30亿元净买入,电子、医药生物行业获超10亿元净买入 [2] - 计算机行业被融资净卖出逾28亿元,汽车行业净卖出逾17亿元,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净卖出超亿元 [2] -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获逾30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基础化工行业获逾243亿元净流入,食品饮料、房地产、电力设备、商贸零售等行业均获超百亿元净流入 [2] - 电子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逾161亿元,计算机行业净流出逾89亿元,国防军工行业净流出逾44亿元,通信行业净流出逾26亿元 [2]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股连续走强,板块指数频创历史新高,年线连续3年上涨,累计涨幅高达94%,远超同期上证指数29%的涨幅 [3] - 农业银行连续4年上涨,2022年涨8.82%,2023年涨42.79%,2024年涨60.88%,今年以来涨66.67%,4年累计大涨317% [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同期也分别大涨141%、122%、175% [3] - 政策引导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资本市场回暖打开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空间,中期分红力度不减,红利价值持续凸显 [5] 大健康产业表现 - 大健康产业持续走强,医药商业、生物疫苗板块指数连续6日上涨,民营医院日线连续5日上涨,周线连收7阳,免疫治疗、创新药、减肥药全周保持涨势 [6] - 合富中国14个交易日12涨停,累计飙升逾265%,人民同泰连续5日涨停,金迪克5日3板,盘龙药业、众生药业均3日2板,特一药业4日2板 [6] -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支持政策,预计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17.4万亿元,2030年达29.1万亿元 [8] - 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拥抱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是相对更有确定性的布局方向 [8] 后市展望 - 市场整体估值预计将进入稳态,结构性行情或成为主要特征,可关注"人工智能+"、国产替代、算力网建设下TMT板块的投资机会,以及煤炭、银行的配置机会 [9] - 创业板支撑在3070点附近,上证指数支撑在3920点附近,支撑不破持续看多,预计后续科技股整体表现分化,有业绩支撑的如存储等仍有上行动力 [9]
华创医药周观点:从研发日看信立泰CKM创新管线布局 2025/11/15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11-15 18:42
信立泰CKM创新管线布局 - 公司研发管线围绕心肾代谢综合征进行综合布局,共有50余产品立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各方向具备极强协同性[17] - 公司系统性地梳理了针对CKM不同阶段的管线储备,实现了对CKM从0期到4期的全面覆盖[18] - 针对CKM 1期,公司布局了多款GLP-1相关产品,包括口服小分子SAL0112、双靶点SAL0125以及有望实现口服每周给药一次的SAL0150,并围绕后GLP-1时代未满足临床需求进行产品迭代[21] - 针对CKM 2期,公司在核心高血压领域除阿利沙坦酯家族外,还开发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SAL0120、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SAL0140等,力争对轻、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实现全面覆盖[23] - 针对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MASH和CKD等CKM 2期疾病,公司形成全方位早期治疗方案,在血脂异常领域已实现口服、长效、全方位血脂控制[25] - 针对CKM 3/4期相关心衰、房颤和卒中等疾病,S086心衰适应症已完成III期全部患者入组,正在随访阶段,JK07 II期国际多中心进展顺利[28] - 公司规划2030年时营业收入将超过100亿元,未来三年S086心衰、特立帕肽长效、PCSK9单抗、SAL0130等新品或新适应症将获批,创新药有望支撑业绩持续增长[16] 美国SalubrisBio国际化研发 - 公司2016年设立美国子公司SalubrisBio,已搭建起较为完备的国际化研发体系[30] - 除JK07外,JK06(5T4双表位ADC)和JK12(DLL3双表位ADC)的研发进展同样值得期待[30] - JK07心衰适应症HFrEF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HFpEF预计2025年内完成全部患者入组,2025年内启动肺动脉高压II期临床[37] - JK07 II期临床数据读出节点明确,HFrEF适应症低剂量组数据预计26Q1末和Q2初读出,高剂量和低剂量全部患者完整数据预计26Q3末和Q4初读出[37] - 公司预计JK07心衰适应症于2031年获批并给予其200亿美金销售峰值[34] 医药行业整体观点与投资主线 - 创新药行业看好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迎来产品为王阶段,2025年建议更加重视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的管线[10] - 医疗器械领域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25H1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37%[42] - 创新链海外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国内投融资底部盘整有望触底回升,产业周期或趋势向上,目前已传导至订单面[10]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迎来改善,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建议关注重磅品种专利到期带来的新增量[10] - 中药板块建议关注基药目录颁布、国企改革带动基本面提升、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等主线[11] - 药房板块处方外流或提速,竞争格局有望优化,上市连锁具备显著优势[11] - 医疗服务板块反腐+集采净化市场环境,民营医疗综合竞争力有望显著提升[11] -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短期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端出清持续,长期行业渗透率仍非常低,国产替代依旧大趋势[49]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3.29%,跑赢沪深300指数4.37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8]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为金迪克、人民同泰、诚达药业、合富中国、富祥药业、特一药业、药易购、博晖创新、漱玉平民、海辰药业[8] - 本周跌幅前十名股票为*ST长药、振德医疗、禾元生物-U、威高血净、福瑞股份、瑞迈特、微电生理、博拓生物、必贝特-U、硕世生物[8]
帮主郑重午评:指数弱个股强?半天分化行情,午后这么操作不踩坑
搜狐财经· 2025-11-15 15:19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数下跌1.74% [1] - 算力、存储芯片等前期热门板块集体回调,例如佰维存储下跌超过10%,香农芯创下跌超过7% [3] - 海南自贸区、医药、银行板块成为市场亮点,银行股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盘中刷新历史高点 [3] - 医药股中流感概念表现突出,金迪克股价实现20%涨停 [3] 板块分析:表现强势领域 - 银行板块的强势源于经济复苏预期和高股息属性,成为震荡市中的压舱石,估值仍处于低位,股息率超过5%的银行股比比皆是 [3][5] - 医药板块受流感季叠加创新药政策推动,景气度持续升温,金迪克因儿童流感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推进而涨停 [3][5] 板块分析:回调与风险 - 算力硬件和存储芯片板块回调表面原因是获利盘砸盘,深层原因是估值泡沫,例如佰维存储动态市盈率一度超过300倍 [3] - 融资盘撤离高估值题材股导致股价支撑不足,此类板块调整被视为挤出泡沫的过程 [3] 投资策略与机会 - 避免触碰高估值板块如算力、存储芯片,不建议急于抄底 [4] - 关注被错杀的真正资产,如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其国产替代逻辑未变,预计将率先随市场情绪回暖而反弹 [4] - 长周期看,AI算力的核心逻辑未被破坏,但需等待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5] - 建议中长线投资者关注银行与医药的价值洼地组合,以应对市场波动 [5]
易思维科创板即将上会 汽车制造领域机器视觉市占率稳居第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15 12:37
本报讯 (记者冯思婕)11月14日,上交所官网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1月 21日召开2025年第57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易思维")首发事项。 多年来,易思维专注于汽车制造领域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过程 的各工艺环节提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是该领域国内市占率第一的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在经验丰富的创始团队带领下,易思维着力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研发团队,目前研发团队规模达251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5.89%,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接近90%。 近三年,易思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亿元。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积累,易思维具备了较强的研发 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公司已累计获得119项软件著作权,387项国内外授权专利,其中包含200项 发明专利,先后承担了"混联机器人现场作业测量与控制技术""汽车制造高性能智能视觉检测成套技术 及装备"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同时在2022年2月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建 立了较强的核心技术壁垒。 打破海外巨头垄断 推动国产替代 创立至今,易思维 ...
研判2025!中国自动铅笔行业产业链、产量、进出口、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产业链较为完善,行业竞争激烈[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5 10:31
行业概述与历史发展 - 国内自动铅笔行业在1980年实现国产替代突破,成功研制首款0.5mm铅芯细芯活动铅笔三星700 [1][7] - 自动铅笔按笔芯直径分为粗芯和细芯,出芯方式包括坠芯式、旋转式、脉动式及自动补偿式 [4] - 与传统木质铅笔相比,自动铅笔具有使用方便、环保(笔身可重复使用)及人性化设计等显著优点 [5] 行业产销与贸易现状 - 2024年中国自动铅笔行业产量达到8.57亿支,同比增长1.5% [1][7] - 行业出口规模显著大于进口,2025年1-9月进口数量0.09亿支(同比下降0.1%),出口数量5.19亿支(同比上涨0.6%) [7] - 2025年1-9月自动铅笔出口金额为6436.2万美元(同比下降3.9%),进口金额为561.58万美元(同比下降13.7%) [7] - 美国是最大出口目的地,2025年1-9月对其出口数量达16367.25万支,印度(8195.36万支)和土耳其(5432.88万支)分列二三位 [8] - 浙江省是核心出口省份,2025年1-9月出口数量达41080.47万支,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生产技术 [9]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市场份额集中度不高,国内外品牌共同竞争 [10] - 国内领先企业包括晨光文具、得力集团等老牌厂商,同时有新兴品牌通过创新设计崛起 [10][11] - 国际品牌如三菱、斑马凭借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吸引高端消费者 [11] 主要上市企业表现 - 晨光股份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73.28亿元,同比上涨1.25%,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下降7.18% [12] - 广博股份2025年上半年文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同比上涨3.21%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自动铅笔与电子设备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书写、数据同步及笔迹识别等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 [14] - 环保化: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采用竹质、再生塑料等环保材料,并推动生产环节的低碳转型 [15][16] - 个性化:为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需求,行业提供外观定制、联名合作等个性化服务,从标准化生产转向定制化 [17]
银行股连续3年上涨 农业银行股价涨幅一年比一年大
证券时报· 2025-11-15 02:13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创出10年新高后回撤整固,4000点得而复失,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等主要股指均小幅下跌 [1] - 日成交额在2万亿元上下波动,全周合计成交10.22万亿元 [1] - 今年以来融资客累计净买入6340亿元,距2014年创下的历史最高年度净买入仅差不到400亿元 [2] 行业资金流向 - 本周融资净买入方面,电力设备行业获得逾53亿元净买入,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行业均获得超30亿元净买入,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获得超10亿元净买入 [2] - 计算机行业被净卖出逾28亿元,汽车行业净卖出逾17亿元,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也净卖出超亿元 [2] - 本周主力资金净流入方面,医药生物行业获得逾305亿元,基础化工行业获得逾243亿元,食品饮料、房地产、电力设备、商贸零售等行业均获得超百亿元净流入 [2] - 电子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逾161亿元,计算机行业净流出逾89亿元,国防军工行业净流出逾44亿元,通信行业净流出逾26亿元 [2]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股板块指数频创历史新高,年线连续3年上涨,累计涨幅高达94%,远超同期上证指数29%的涨幅 [3] - 农业银行连续4年上涨,2022年涨8.82%,2023年涨42.79%,2024年涨60.88%,今年以来涨66.67%,4年累计大涨317% [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同期也分别大涨141%、122%、175% [3] - 政策引导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呵护息差,资本市场回暖打开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空间 [3] 大健康产业表现 - 大健康产业持续走强,医药商业、生物疫苗板块指数连续6日上涨,民营医院日线连续5日上涨,周线连收7阳 [4] - 合富中国14个交易日12涨停,累计飙升逾265%,人民同泰连续5日涨停,金迪克5日3板 [4] - 预计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29.1万亿元 [5] - 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拥抱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是布局方向 [5] 后市展望与投资机会 - 市场整体估值预计将进入稳态,结构性行情或成为市场主要特征 [5] - 可关注"人工智能+"行动全面实施、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叠加算力网建设下TMT板块的投资机会 [6] - 年末偏股型基金持仓配置或向业绩基准回归下,关注煤炭、银行的配置机会 [6] - 创业板支撑在3070点附近,上证指数支撑在3920点附近,支撑不破持续看多 [6] - 预计后续科技股整体表现分化,有业绩支撑的如存储等仍有上行动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