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双击

搜索文档
三棵树(603737):赛道优势逐步显现,静待存量房时代王者归来
华源证券· 2025-04-28 20:4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增持(维持)[6] - 目标观点:赛道优势逐步显现,静待存量房时代王者归来[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05亿元(同比-2.97%),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91.27%)[8] - 2025年一季度收入21.30亿元(同比+3.12%),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123.33%)[8] - 渠道结构优化:2024年经销收入104.9亿元(同比+3.15%),直销收入14.1亿元(同比-31.65%)[8] - 毛利率表现:2024年整体毛利率29.6%(同比-1.9pct),2025Q1回升至31.05%(同比+2.66pct)[8] - 费用管控强化:2024年期间费用率25.71%(同比-0.46pct),2025Q1进一步降至31.46%(同比-2.41pct)[8] 分业务表现 - 家装墙面漆:2024年收入29.67亿元(同比+12.8%),销量+12.7%,单价+0.09%[8] - 工程墙面漆:2024年收入40.84亿元(同比-12.7%),销量-2.2%,单价-10.72%[8] - 防水卷材:2024年收入13.19亿元(同比+4.9%),销量+10.7%,单价-5.18%[8]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8.02/10.01/13.02亿元,对应EPS 1.52/1.90/2.47元[7][8] - 营收增长率预测:2025E 7.52%,2026E 10.88%,2027E 13.03%[7][9] - 盈利能力指标:2025E ROE 24.10%,毛利率稳定在29.6%-29.8%区间[7][9] - 估值水平: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2/26/20倍[8] 行业与战略 - 涂料赛道优势显现,公司作为国民涂料领军企业具备稀缺性[8] - "内循环"政策背景下,公司有望优先迎来戴维斯双击[8] - 渠道战略升级成效显著,业绩触底迹象早于行业[8]
上市券商一季报亮眼 自营与经纪业务驱动业绩高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4-28 01:38
券商2025年一季报及2024年年报表现 一季度业绩高增长 - 15家已披露一季报的券商中超过八成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东吴证券一季度营业收入30.92亿元(同比+38.95%) 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114.86%) 主要因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和投资收益增加 [2] - 国金证券和兴业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均超5亿元 同比增幅超50% 兴业证券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同比+8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19% [2] - 4家券商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东吴证券、华西证券、东北证券、国海证券 [3] - 东方财富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4.86亿元(同比+41.93%) 归母净利润27.15亿元(同比+38.96%) 主要因股基交易量增加 [3] - 全A指数一季度涨幅1.9% 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17031亿元(同比+70%) 推动券商证券投资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3] 2024年行业整体表现 - 150家券商2024年营业收入4511.69亿元 净利润1672.57亿元 [4] - 自营业务(证券投资)为第一大营收板块(1740.73亿元) 其次是经纪业务(1151.49亿元) [4] - 29家券商2024年净利润超10亿元 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等多家头部券商净利润达100亿元及以上 [4] - 渣打证券(中国)2024年营业收入2049.66万元 净利润-7808.73万元 已开展投行、经纪、自营业务 [5] - 瑞信证券(中国)2024年营业收入5684.85万元(同比-63.81%) 净亏损1.62亿元 连续第三年亏损 [6] 行业展望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非银金融行业持仓占比0.83% 较2024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 持仓占比和估值仍处历史低位 [7] - 自2024年9月以来增量政策持续推出 市场交投情绪回升 非银金融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7] - 资本市场全面呵护政策带动投资氛围向上 券商景气度和盈利或持续改善 [7] - 2025年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有望持续回暖 较低估值为布局提供契机 券商板块或迎来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 [8]
每日钉一下(为什么基本面低迷,反而容易出现投资机会?)
银行螺丝钉· 2025-04-26 21:51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金投顾,顾名思义,就是基金的投资顾问。 很多行业都有顾问,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 例如, • 看病吃药,需要医生,医生就是顾问; • 有法律问题,需要律师,律师也是顾问。 基金投资也是如此。 基金投顾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基金行业存在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那么,基金投顾有哪些优势? 是如何通过"投"和"顾",帮助投资者获得好收益的呢? 这里有一门免费课程,详细介绍了基金投顾的相关知识。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课程小助手,回复「 基金投顾 」即可领取~ #螺丝钉小知识 und 银行螺丝钉 为什么基本面低迷,反而容易出现 投资机会? 般基本面低迷,投资者悲观,会看到长 熊市、以及低估机会。 同时也会更容易看到降息降准等刺激经济 的政策。 这些利好政策落地后,之后的几年里,则 【 银行螺丝钉 假村第 原价29.9元 5 - 1 - 快速了解基金投顾 课程介绍 ·基金投顾是什么 ·基金投顾有哪些优势 · 如何通过「投」和「顾」帮你 获得好收益 回复「基金投顾」免费领取 因为基本面低迷,投资者大面积悲观,才 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低估。 可能会带来经济的一轮上行 ...
价值投资之如何利用市盈率买股票
雪球· 2025-04-23 14:14
市盈率的核心观点 - 市盈率是对过去企业赚钱能力的总结,但投资应关注未来10-20年的盈利能力而非历史数据 [1] - 低市盈率并非绝对安全指标,如通用汽车(5倍PE)、纺织行业(2倍PE)、钢铁行业(3-4倍PE)最终破产或股价暴跌90%-99% [1] - 高市盈率可能蕴含机会,如牧原股份(上市时近百倍PE)后续上涨100倍,泸州老窖(2005年80倍PE)7年涨20倍 [1] - 需区分不同行业特性,如"漂亮50"(70年代80-100倍PE)被套10年,2007年招商银行/万科/茅台(90倍PE)被套8-10年 [1] 八种市盈率应用场景分析 第一类:高负债同质化竞争行业 - 地产股2021年前普遍低PE但高负债,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集体陷入"旅鼠自杀"现象 [2] - 新能源行业(通威/隆基/天齐锂业)低PE但产能扩张导致价格战,小米汽车每辆亏6万,赛力斯亏3万 [2] - 银行股低PE因同质化竞争和高负债特性,可能重蹈地产/钢铁覆辙 [2] 第二类:低负债周期寡头垄断 - 中国神华/陕西煤业(2019年市值700亿含400亿净现金)年赚100亿,供给侧改革限制新产能 [3] - 中远海控控制中国80%海运份额,万华化学MDI占90%市场,巨化股份垄断氟利昂 [3] - 煤炭价格40年涨100倍(5元→500元/吨),地理垄断特性阻止新进入者 [3] 第三类:成熟制造业寡头 - 格力电器2005年50亿市值(5亿利润)通过提效涨至4000亿市值(400亿利润) [4] - 海螺水泥产量超印度总和,全球70%水泥产自中国,工业制造终局趋向10倍PE [4] - 美的集团2014年上市500亿市值涨10倍,松下/索尼案例显示科技迭代风险 [4] 第四类:高投入转现金奶牛 - 牧原股份2014年上市时几十亿市值,年出栏量翻倍增长,现达千亿级 [5] - 亚马逊连续10年亏损投入云计算,最终颠覆IBM/Walmart,股价涨数百倍 [5] - 中国飞鹤前期投入100亿建全产业链,利润从2亿(2016年)暴增至70亿(2021年) [5] - 国投电力2015年120亿市值(3亿利润),水电站建成后利润达50亿,市值破千亿 [5] 第五类:临时性亏损的优质企业 - 网易2002年市值3亿(账上现金3亿)转型游戏,现年利300亿 [6] - 美国运通1960年代色拉油危机后3倍PE,盖可保险1970年代1倍PE买入后涨70倍 [6] - 伊利股份2007年三聚氰胺事件后60亿市值,现2000亿市值 [6] - 李宁2015年亏损时70亿市值,2021年利润40亿市值达3000亿 [6] 第六类:永续型消费品牌 - 片仔癀/同仁堂PE从未跌破30倍,因高毛利(10年前1亿投入现年赚30亿)、零再投入 [7] - 贵州茅台2000年上市100亿市值(2亿利润),现2万亿市值(1000亿利润) [9] 第七类:医药消费戴维斯双击 - 五粮液2014年6倍PE(60亿利润),2021年300亿利润+50倍PE,股价涨25倍 [8] - 中国飞鹤2023年10倍PE(30亿利润),预估未来利润200-300亿+50倍PE [8] 第八类:高成长小市值龙头 - 云南白药1993年3亿市值(600万利润),现1000亿市值+1000倍回报 [9] - 恒瑞医药/爱尔眼科长期维持50倍PE,珀莱雅/东鹏饮料早期高PE买入收益显著 [9] - 卫龙美味当前30倍PE,预估10年后利润从10亿→100亿,市值300→3000亿 [10]
物流好生意,不再是快递
远川研究所· 2025-04-17 19:5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零担货运总量达1415万吨,同比增长17.5% [2] - 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至115.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8.37亿元,同比激增64.2% [2] - 毛利率提升至15.9%,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 [9] - 全国网点数量达33000家,乡镇覆盖率99.3%,中小企业客户增至630万,同比增长超80万 [2] 行业格局与潜力 - 零担快运市场规模2015年已达1.1万亿,正向2万亿冲刺,显著大于快递市场(2021年刚破万亿) [6] - 行业集中度低,全网型零担前五名市占率仅60%,处于整合初期 [23] - 商流碎片化趋势推动小批量、多批次运输需求,全网型零担市占率从2018年的300亿增至1500亿,占比提升至16% [19] - 美国龙头ODFL在整合阶段净利率从5.1%跃升至22%,国内安能净利率从5.1%提升至7.2%,显示相似成长路径 [23] 公司竞争优势 - 首创加盟制,构建高密度网络生态,网点覆盖深度堪比邮政 [2][9] - 取消50多项罚款(原罚款收入达3000万/月),降低网点成本压力,头部网点留存率97% [12][14] - 推出差异化产品如"3300王牌系列"(300公斤内特殊区域0加收)和"9996时效标准" [14] - "铁三角"团队赋能网点,案例显示某家具运输网点二级门店增20+个,发货量增长近3倍 [14] - 运输成本降至301元/吨(降5%),分拨成本102元/吨(降16.5%),规模效应显现 [20] 增长驱动因素 - 大件电商渗透率提升20-30个百分点,推动全网型零担需求 [16] - 制造业与批发零售转向小批量发货模式,压缩区域型/专线型零担空间 [16][17] - 迷你小票业务增速达30%,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拉动利润率提升 [23]
景顺长城的科技投资:走在产业里,买在叙事前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4-15 12:40
科技股从来不是新故事,所有的声音大多来源于,有的人选择重新相信,还有的人始终在场。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宠儿,科技股投资往往离不开 " 高增长 " 给人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业绩的高速增长 可以消化企业的估值,进而能够让市场给予这些企业更高的估值,实现戴维斯双击。但在过去两年中, 这种螺旋上升随着部分科技细分产业进入成熟期而遭遇了业绩增速的放缓。 以新能源车行业为例,根据 Wind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指数在 2023 年营收增速由前一年的 27.13% 放 缓为 14.76% ,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 7.76% 。 当曾经的高增长变得难以为继,投资者们也开始纷纷去寻找新兴的科技行业,以期寻找到下一个上升期 的科技产业。可对于体量庞大的基金经理们来说,这条寻找的道路却并不顺利。 且不说大多数处于 0-1 孵化过程的新兴科技产业,业绩的可持续性很难验证。如果退回到对短期消息面 的博弈,互联网与 AI 又极大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行情的演绎也变得更为迅猛。 不论是 低空经 济、固态电池、还是人工智能,几乎都是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小溪流到大赛道再到要切 换的全过程。 在这种 " 快餐式 " 的科技股行情下 ...
比亚迪还没赢麻
虎嗅APP· 2025-03-27 07:4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771亿,同比增长29%;净利润402.5亿,同比增长3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05%,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 [1] - 2024年毛利润1377.2亿,较2021年195.6亿增长超600%;毛利润率从2021年17.4%提升至2024年22.3%,累计提高4.9个百分点 [14] 销量结构 - 2024年汽车总销量427.2万辆,同比增长41% [3] - 插电混动车销量248.5万辆,同比增长72.8%,对乘用车销量增长贡献率达87.9% [5] - 纯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2024年对销量增长贡献率低于插混车型 [4][5] - 插混车型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若剔除插混车型,公司销量将停滞 [7] 行业趋势 - 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进入深水区,纯电动车增长放缓,插混车成为主力 [8] - 全球充电桩安装进度滞后,插混车型相比纯电车型具有更广阔市场空间 [9] - 2020-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15.6万辆增至425万辆,累计增长2620%,年均增长128% [11] - 同期新能源乘用车均价从15.6万元/辆降至12.4万元/辆,累计下降20.7%,年均下降5.6% [12] 价格战与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成效显著,实现毛利润率与销量同步增长的"戴维斯双击" [14] - 行业价格战告一段落,降价空间有限且边际效果递减 [16] - 竞争策略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竞争,2025年发布"天神之眼"智驾体系和"天闪计划" [17] - 政府开始关注行业恶性竞争,龙头企业调整竞争策略 [18] 产能与折旧 - 产能从2020年60万辆/年扩张至2024年428万辆/年,产能利用率从30.6%提升至100% [20] - 现有产能通过双班生产可支持600万辆年销量目标 [22] - 采取激进折旧策略,2024年机器设备折旧率达37.1%,约4年完成设备账面价值清零 [26][27] - 2024年末机器设备账面值1412亿(原值2496亿),可支撑600万辆年产量 [29] 负债情况 - 2024年末总负债5947亿,负债率74.6%,处于行业正常水平(福特84.3%,通用85.8%) [31] - 有息负债从2019年峰值622亿降至2024年204亿,占总负债比例从47%降至3.5% [32] - 2024年实现净利息收入3.9亿,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32] - 高负债部分源于产业链优势地位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 [34]
涨疯了!资金继续猛干这些股票
格隆汇APP· 2025-03-06 16:44
港股互联网指数表现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自1月14日至3月6日累计涨幅达51.53%,显著跑赢恒指(29.12%)和恒科指数(43.74%)[2]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日线3连阳并创上市新高,基金规模达40.53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6.12亿元[1][29] - 指数权重股中阿里系(22.12%)、腾讯系(22.59%)、小米系(21.45%)合计占比66.17%[29] 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看法 - 摩根资管认为中国资产将迎来"戴维斯双击",估值提升与企业盈利改善共振[4]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CEO公开表示抛售美国科技股并增持中国股票[12] - 长线外资当前在港股配置比例仍低,但若基本面持续改善可能转向净流入[12][15] AI产业资本开支驱动逻辑 - 字节、阿里分别宣布数百亿及3800亿人民币AI资本开支,对标微软(800亿)、谷歌(700亿)美元级投入[27] - 国内DeepSeek技术突破及微信接入国产大模型,推动盈利预期上修和成长股估值重构[27][28] - 科技公司战略投入被视为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关键,类似美股AI公司获资本溢价逻辑[22][24]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涨6.4%,阿里(8%)、京东(6%)、腾讯ADR(6%)等集体大涨[9][10] - 买方机构真金白银交易信号受重视,当前部分长线资金已转为流入但整体主动外资尚未回流[11][12] - 市场对港股科技股从价值到成长的重估逻辑形成,未流入资金体量仍具推动潜力[35][36] 政策与基本面支撑 - 两会政策明确科技支持与内需扩大方向,产业趋势与政策共振[6] - 宏观条件边际平稳为市场提供定价基础,结构性改善共识形成[7] - 基本面转变吸引外资关注,港股科技股估值相比美股"七姐妹"仍有空间[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