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探寻|闯出自主创新“之江新路”
科技日报· 2025-08-25 17:22
发展蓝图与战略目标 - 2006年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定下用15年时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并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目标 [4] - 2020年浙江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 2024年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3720.41亿元(同比增长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507.87亿元(同比增长8.3%) [6] - 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 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 [6] 创新平台建设 - 通过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机构弥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短板 该院已建设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承担1500余项科研任务 获得834项授权专利 [7]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17家 成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主阵地 [8] -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在浙江落地 [7]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 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超1500万人 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65.3人年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33.7% [10] - 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汇聚20多个学科领域 开展植入式脑机接口等交叉学科研究 [9] -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通过"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模式在人工智能 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成果 [11] 企业创新与产业成果 - 截至2024年底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5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 数量均居全国第3位 [11] - 涌现绝影X30四足机器人 通义千问Qwen3模型 高导电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等创新成果 [11] - 万向集团 阿里巴巴 海康威视 云深处科技等科技型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1] 战略部署与发展方向 - 2023年9月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12] - 2024年11月提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 [12] - 通过"腾笼换鸟"思路和"凤凰涅槃"勇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
美芯巨头,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比尔盖茨预言已成真
搜狐财经· 2025-08-25 13:22
H20芯片安全争议 - H20芯片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硬件层面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远程关闭电路可实现芯片远程瘫痪 软件层面通过CUDA架构可实现追踪定位 数据收集和屏幕截取功能[10] - 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三大后果 关键数据中心地理坐标暴露 AI集群系统远程瘫痪 训练数据和模型参数长期泄露[10] - 网信办就安全问题约谈H20芯片 引发对技术设备后门的担忧[8][10] 中美技术博弈影响 - 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向中国供应H20芯片 但3个月后又重新发放出口许可[8] - 美国在技术设备中植入后门已有先例 包括2013年棱镜门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 2025年3月德国披露F-35战机可通过美方系统远程瘫痪[12] - 技术武器化做法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可信度赤字[12] 中国市场格局变化 - 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大幅下降至50%[13] - 国产芯片在AI算力中心采购占比从2022年5%跃升至2025年40%[13] - 华为昇腾 寒武纪等国产芯片成熟为企业提供更多替代选择[13] H20芯片商业价值 - 专供中国市场的特供版芯片基于Hopper架构但性能大幅缩水 既满足需求又符合美国技术管制[6] - 英伟达通过H20在中国市场年营收达两百多亿美元[5] - 该芯片原本实现双赢 中国获得性能够用的AI芯片 为国产企业自主研发争取时间[5] 产业自主化趋势 - 安全争议成为中国科技产业摆脱外部依赖的催化剂[16] - 技术安全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安全的基石[16] - 需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 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6]
金鹰基金杨晓斌:中国权益资产大周期繁荣或还在上半场
新浪基金· 2025-08-25 11:25
散户资金流向 - 7月份中小散户投资者参与度环比6月份增长40% 8月份趋势继续放大 反映持续流出避险的散户资金逐步回流[1] 市场特征分析 - 本轮市场演绎明显脱离经济基本面 属于宏观环境下的"水牛"行情[2] - 水牛行情需满足两个条件:经济失速风险被制止 政策底明确为企业盈利提供保障 地产和关税风险逐步释放 企业盈利底部明确[2] - 流动性充足且股市配置价值突出 2018年以来居民资产配置出现明显变化 定期存款呈现指数化增长[2] 储蓄行为变化 - 2024年过度储蓄行为开始放缓 居民定期存款增量/名义GDP比值从2023年13%的历史新高回落至9.4% 仍高于7%的二十年均值水平[3] - 居民存款行为可能逐步回归2018年前正常阶段 风险偏好有所改善[3] 板块表现与机会 - AI和创新药板块个股剧烈上涨 短期景气度明显改善 产业繁荣不依赖经济复苏[4] - AI和创新药强势股在全球创新周期中具备优势 符合国家自主创新政策[4] - PPI企稳转正后可能出现更多机会 包括反内卷行业和出海受益子行业 部分估值处于历史底部[4] 市场前景判断 - 红利资产上涨提前反映储蓄行为变化趋势 该过程可能刚刚开始[3] - 若不再依赖地产政策对冲经济下行 存款搬家持续推进 权益资产大周期繁荣仍处上半场[3]
宝顺昌开展自主创新—— 锻造“争气合金”硬实力
经济日报· 2025-08-23 23:44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真空感应炉熔炼至锻造加工全流程生产线 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性基础材料重要生产研发基地[1] - 研发屈服强度达450兆帕国产镍基合金 将深海流量计关键部件寿命提升3倍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 - 独创双联精炼工艺 有害元素总和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 产品耐腐蚀性比进口产品高3倍以上 强度超过标准指标23%[2] - 开发乏燃料运输容器用不锈钢材料达国内领先水平 独创真空双联精炼工艺将材料氢含量控制在1.8ppm 稳定性较进口产品提升15%[4][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镍基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石化装备等领域 相关国内领先技术每年带来超过5000万元收入[3] - 国产材料价格不到进口材料一半(进口每吨80万元) 加工效率提升15% 第三批合金装备南海20余座采油树 年节约维护费超6000万元[2] - 新能源合金锻件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耐蚀合金产品成功应用于多个石化项目 新一代耐蚀合金进入中试阶段[6] 研发与创新能力 - 近3年研发投入逐年增长 2024年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5% 获得28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5] - 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打造高温合金领域顶尖研发团队 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技术难题[5] - 成功攻克纯净熔炼技术 用8个月时间完成国外需12个月交货周期的产品研发[2] 智能化与生产优化 - 打造智能化生产线 关键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控制 应用数智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MES)[6] - 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 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高于行业平均15个百分点) 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8.5%[6] - 每年通过智能化改造节约成本1500万元 生产过程透明化数据化 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大幅提升[6] 战略规划与产能扩张 - 在新余高新区规划三大产业板块:东部高端熔炼基地、中部精密锻造中心、西部深加工产业园[6] - 未来2年将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万吨级高端合金材料生产基地 打造研发、生产、检测、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平台[7] - 目标成为全球高端特种合金材料领域头部企业 目前63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每3分钟初锻一件产品[6][7]
达梦数据:专注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追梦人",他深受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精神的影响,并将这一精神视为宝贵的财 富,在达梦数据的发展历程中,这种精神也成为他带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近日,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分享了他从创业到带领达梦公司成功上市的心路历 程。 华科精神:创新与实践的基石 "在华中科技大学,我学会了如何扎实地做学问,如何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 承担社会责任。" 在华中科技大学期间,冯裕才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方法,更培养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与担当 社会责任的意识。作为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追梦人",他深受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精神的影响,并将这一精 神视为宝贵的财富。在达梦数据的发展历程中,这种鼓励挑战现状、推动知识技术创新的理念得以传 承,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不断自我超越,勇于尝试新技术与新模式。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冯裕才教授便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阵地,全身心投入数据库技术的研发工 作。在那个以论文发表为主流的时代,他选择动手做事,带领团队在经费、人员、设备极度匮乏的情况 下,研发出了中国最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CRDS。而这种 ...
存储厂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华为UCM提升先进存储使用效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1 17:19
中国存储产业本土化进展 - 中国存储厂商首次在大规模Flash与DRAM量产中全面导入自研本土EDA工具 补齐产业自主化最关键设计环节[1][2] - 国内公司已开发全流程EDA系统 支援DRAM及NAND Flash量产设计平台 推动形成晶片自制+本土EDA供应链[2] - 华大九天建立多个全流程EDA工具 涵盖类比/记忆体/射频与平板显示电路 具备本土替代能力[2] 存储技术突破与效能优化 - 华为UCM技术使First Token生成延迟缩短90% 模型上下文记忆范围扩展10倍 整体吞吐率提升22倍[3] - UCM技术通过数据分级存储策略 将高频数据存HBM 中期数据存DRAM 低频数据存SSD 最大化硬件效能[3] - 该创新补偿中国本土AI硬件缺陷 为本土厂家争取时间窗口 在硬件受限情况下释放最大潜能[3] 国产存储厂商发展态势 - 长鑫存储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近50% 按比特出货量市占率从Q1的6%提升至年末8%[5] - 长鑫存储加速向DDR5/LPDDR5过渡 DDR5份额从Q1的1%升至7% LPDDR5从1%升至9%[5] - 长江存储实现294层3D NAND量产 推进300层开发 采用自研Xtacking4.0与CBA架构并导入PLC技术[5] - 长鑫存储规划2025年底至2026年间量产HBM3记忆体 正式进入高频宽记忆体市场[5]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崛起带动国内存储产业技术升级 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地位[4] - 存储企业壮大降低对进口存储芯片依赖 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形成科技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4] - 国产存储产业链涉及精智达/兆易创新/华大九天/神工股份/上海新阳/江波龙/佰维存储等企业[5]
君禾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5.78亿元 同比增长5.53%
证券日报· 2025-08-21 16:3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78亿元 同比增长5.5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9.93万元 同比减少22.9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3亿元 同比增长308.07% [2] 战略布局 - 战略性业务扩张导致阶段性成本增加 [2] - 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带来市场准入成本及运营费用上升 [2] - 海外新建工厂产生资本性支出及初期运营投入 [2] 运营管理 - 经营活动回款增加推动现金流大幅改善 [2] - 持续丰富五金机电产品品类 [2] - 加强仓储管理与物流配送保障时效性 [2] -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 [2] 创新能力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拥有国内外专利226项 [3] - 国内专利197项 含发明专利26项 实用新型109项 外观设计62项 [3] - 境外专利29项 含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14项 外观设计9项 [3]
寰球公司:工程报国谱华章
中国化工报· 2025-08-20 10: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53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化工设计单位重工业部化学工业设计公司[2] - 1992年完成事改企改革获得全国设计行业首张营业执照[2] - 2005年整体加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整合[3] - 2016年组建七大区域工程中心两大施工基地和一家技术研究院业务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3] - 从东北设计室发展为EPC全流程全价值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国际工程企业[6] 技术能力突破 - 掌握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型煤化工和化肥大型LNG接收站成套技术及丙烯腈等特色技术[3] -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至95%以上[4] - 突破气相法聚乙烯溶液法聚烯烃弹性体(POE)大型LNG薄膜罐等核心工艺包与建造技术[4] - 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 重大项目成就 - 完成多个大型化肥厂石化基地关键设计和建设任务[2] - 十三五期间建成中国石油多个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大型LNG工程及海外项目[3] - 长庆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一次开车成功[6] - 广东石化世界级炼化基地建设[6] - 福建古雷高端市场EPC项目重大突破[6] - 乌兹别克斯坦等海外市场深耕获得重大斩获[6] 市场布局创新 - 业务遍及国内及东南亚中亚美洲中东非洲等55个国家和地区[3] - 系统内外海内外合同结构更加均衡[6] - 双碳三新新兴业务占比显著提升[6] -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增强六化建设能力[6] - 高效推进吉林石化广西石化塔里木二期等国家重点项目[6]
山外山:双引擎驱动成效显著 上半年国内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9:05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28.72% [1] - 归母净利润5503.86万元,同比增长20.28% [1]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845万元,同比增幅达149.50%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3650.96万元,同比增长37.12% [2]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2项(含国际专利6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2项 [2] - 主导参与多项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2] - 新型血液透析机、CRRT设备、高性能透析器等研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2] 国内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实现营收2.70亿元,同比增长25.15% [2] - 血液净化设备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4.60% [2] - CRRT设备市场份额达20.42%,血液透析机市场份额达15.29%,均位列国产品牌首位 [2] 耗材业务发展 - 耗材收入8534.32万元,同比增长46.17% [3] - 自产耗材收入6532.57万元,同比增长达91.90% [3] - 组建独立销售团队实现"设备+耗材"专业化协同 [3] - 重点攻坚终端公立医院覆盖,加速各级医疗机构渗透 [3] 国际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实现营收8682.14万元,同比增长41.30% [3] - 覆盖超100个国家及地区 [3] - 新增22项境外产品注册证 [3] - 高通、低通透析器等核心产品获得欧盟MDR认证 [3] - 在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实现突破性增长 [3]
通用技术昆明机床董事长王鹤:以自主创新竞逐世界一流机床企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6:28
公司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海外市场销售合同额2023年突破1亿元,产品覆盖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市场 [1][7] - 公司正加快海外业务拓展,利用西南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南亚机床销售的桥头堡 [7][8]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企业,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1] 公司重组与扭亏为盈 - 2022年通用技术集团实施战略重整,公司成为其高端机床板块重要成员 [2][3] - 公司2023年结束长达十年的亏损期,实现经营性盈利 [2] - 通过剥离非主营且盈利能力弱的业务、组织管理革新、集团投资款到位等措施实现扭亏为盈 [2][3] 公司研发与技术创新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保持在5%左右,2024年投入4亿多元实施技术改造 [4] - 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26年年底完成,将提升生产线自动化、车间管理数字化等能力 [4] - 公司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达到70%,自主研发高精度P0级核心部件 [6] 公司产品与市场布局 - 公司形成了以精密镗铣床为主的系列产品矩阵,在风力发电、模具加工、工程机械三大细分市场具有传统优势 [2][7] - 公司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大客户,获得超过3亿元的合同订单 [7] - 在"三航两机"领域完成高精度坐标镗床整改升级,开拓新的增长点 [7] 行业现状与公司规划 - 机床行业存在低端内卷、高端不足的两极分化现象,亟须营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 [8] - 行业面临人才危机,应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定向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8] - 公司目标在2030年跻身世界机床第二梯队,2035年跻身第一梯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