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模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零食界“蜜雪冰城”冲击上市 鸣鸣很忙不能只靠“薄利”
北京商报· 2025-05-18 22:18
公司概况 - 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来,合并后仍保持双品牌策略但经营管理已深度融合 [3] - 2024年门店数量达14394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及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3] - 2024年共开出8083家门店,平均每天新开约22家门店 [3] - 2024年GMV达555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7.5%、7.5%、7.6%,净利润率分别为1.7%、2.1%、2.1% [4] - 2024年净利润为9.13亿元,主要来自门店扩张及收购事项 [4] - 超过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5] - 仓储及物流成本逐年递增,全国拥有36个仓库(25个自营+11个第三方) [5] 商业模式与挑战 - 主要依赖商品差价盈利,与供应商议价空间是关键 [5] - 需平衡加盟商利益,在商品价格、供货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压缩利润空间 [5] - 规模扩张带来成本递增,与低价模式下的利润挤压形成剪刀差 [1] -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赵一鸣零食约1100条,零食很忙约600条) [8] 行业趋势与转型 - 国内休闲零食市场规模从2019年2.9万亿元增至2024年3.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5% [10] - 预计2029年行业规模达4.9万亿元,2024-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5.8% [10] - 行业从单一零食向综合性零售超市转变,公司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等品类 [7] - 转型带来供应链管理复杂性提升、非标品损耗率增加等运营难题 [7][8] 未来发展 - IPO募资将用于供应链能力提升、门店网络升级、品牌建设、科技能力提升等 [10] - 需从"价格敏感客群"向"长期价值用户"转化,聚焦供应链效率与消费者心智 [11] - 行业同质化严重,依赖价格战吸引客源,压缩利润且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11]
日月股份: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20250518
天风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力设备/风电设备,6个月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日月股份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公司是铸件龙头,受益于风电装机高增,出货量大幅增长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和估值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6.56亿、46.96亿、62.41亿、67.99亿、74.7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30%、0.87%、32.90%、8.94%、10.00% [5] - 2023 - 2027E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82亿、6.24亿、10.35亿、11.07亿、12.1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9.84%、29.55%、65.95%、6.92%、9.94% [5]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26.23、20.24、12.20、11.41、10.38倍 [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6亿元,同比+0.87%;实现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29.55% [1] - 2024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34.26%;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8.81% [1] -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同比+86.41%;利润总额达到1.40亿元,同比+46.39%;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39.14% [1] 产能与行业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形成年产超70万吨铸造产能规模,是全球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主要供货商 [2] - 中国风电行业经历高速增长期后进入调整周期,随着产品大型化和轻量化技术推行,行业成长空间打开,风电累计招标量屡创新高 [2] 盈利与成本情况 - 2024年毛利率17.34%、同比-1.32pcts,净利率13.11%、同比+2.83pcts;25Q1毛利率15.53%、同比-6.24pcts,净利率9.03%、同比-3.25pcts [3] - 2024年营业总成本42.9亿元,较上年增长2.44%,公司强化内部管理,成本管控取得良好效果,归母净利润相比上年增长29.55% [3]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1.1、12.2亿元,PE分别为12、11、10倍,维持“增持”评级 [4]
日月股份(603218):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
天风证券· 2025-05-18 18: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力设备/风电设备,6个月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日月股份20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公司是铸件龙头,受益于风电装机高增,出货量大幅增长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6亿元,同比+0.87%;实现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29.55%;2024年Q4,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34.26%;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8.81%;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同比+86.41%;利润总额达到1.40亿元,同比+46.39%;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39.14%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1.1、12.2亿元,PE分别为12、11、10倍 [4]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6.56亿、46.96亿、62.41亿、67.99亿、74.7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30%、0.87%、32.90%、8.94%、10.0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82亿、6.24亿、10.35亿、11.07亿、12.1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9.84%、29.55%、65.95%、6.92%、9.94% [5] 产能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形成年产超70万吨铸造产能规模,是全球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产品主要供货商 [2] 行业发展 - 中国风电行业经历2018年下半年到2020年高速增长期,2021年陆上风电进入平价上网时代,2022年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或竞价上网新阶段,风机整机招标价格下降,行业进入调整周期,随着产品大型化和轻量化技术路线推行,行业成长空间天花板被打开,风电累计招标量屡创新高,迎来新发展阶段 [2] 盈利与成本 - 2024年毛利率17.34%、同比-1.32pcts,净利率13.11%、同比+2.83pcts;25Q1毛利率15.53%、同比-6.24pcts,净利率9.03%、同比-3.25pcts [3] - 2024年营业总成本42.9亿元,较上年增长2.44%,主要因产量增加、设备转固致资产折旧和摊销增加;公司强化内部管理,在采购和技术提升方面降本取得良好效果,2024年归母净利润相比上年增长29.55% [3]
顺丰同城(09699.HK):即时配送需求增长或好于预期 上调收入预测
格隆汇· 2025-05-17 09:54
公司近况 - 顺丰同城"五一期间"全场景业务单量同比+87%,其中商超百货单量同比+177%,饮品单量同比+106%,"最后一公里"配送单量同比+102% [1] - 4月顺丰同城骑手端日均使用次数同比增长40% [1] - 外卖与集团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增长催化即时配送行业需求,表现或好于预期 [1] 外卖行业与To B业务 - 4月肯德基/麦当劳日均使用次数同比+31%/30%,外卖行业业务量增长或好于预期,KA商家受益更多 [1] - 公司凭借精细化商圈网络运营和灵活运力网络,有望持续获取KA商家订单增量,预计25年面向商户收入或超24%,KA业务同比增速更高 [1] - To C业务随宏观需求稳健增长,与速运业务持续协同 [1] 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 - 3月速运物流业务量同比+25%至12.95亿票,受益于电商退换货需求及国补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业务增长强劲 [2] - 公司运力网络与母公司快递网络逐步融合,渗透率持续提升,协同效应加强,该业务贡献正向利润 [2] - 最后一公里单量有望贡献超预期收入增量 [2] 规模效应与盈利能力 - 订单规模增长及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费用占收比优化,预计2025年净利润率提升0.4ppt至1.2% [2] - 上调25年/26年收入预测4.7%/5.5%至203.43亿元/257.11亿元,维持25年/26年净利润预测于2.50亿元/4.06亿元 [2] - 目标价13.50港币,对应25/26年0.6/0.4倍P/S,较现价存26%上行空间 [2]
京东物流(02618.HK):1Q营收利润双位数增长 看好中长期提质增效
格隆汇· 2025-05-17 09:50
1Q25业绩表现 - 1Q25营收469.7亿元,同比+11%,non-IFRS净利润7.5亿元,同比+13%,non-IFRS净利率1.6%,同比持平[1] - 一体化供应链业务收入同比+13%至232亿元,其中京东集团收入同比+14%至147亿元,外部客户收入同比+12%至85亿元,客户数同比+14%至6.36万个,单客户平均收入同比-2%至13.4万元[1] - 快递快运等其他客户收入同比+10%至238亿元,外部收入占比同比-0.7ppt至69%[1] 成本及费用分析 - 营业成本同比+12%,员工福利开支/外包成本/租金成本/物业及设备折旧/其他营业成本分别同比+14%/+18%/-9%/持平/+6%,毛利率同比-0.5ppt至7.2%[2] - 1Q25整体费用31.8亿元,同比+1.3%,占收入比例下降0.7ppt至6.8%[2]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25年将进入规模扩张与产品升级并重阶段,重点关注淘天平台渠道打通、供应链与快递快运业务优化、国际业务海外仓建设、德邦网络融合四大驱动[2] - 运营效率改善和规模效应显现将推动中长期收入良性增长[2]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025年non-IFRS净利润35%至85.4亿元,引入2026年non-IFRS净利润94.3亿元,同比+10%[2]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8.5倍/7.6倍non-IFRS市盈率,目标价18.5港元对应13.4倍/11.9倍2025/2026年目标市盈率,较当前股价存在57.3%上行空间[2]
连锁药房“规模神话”崩塌:万店时代终结,效率革命开启
新浪证券· 2025-05-16 14: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连锁药房行业迎来"至暗时刻",七家头部企业中六家净利润集体下滑,行业首次出现亏损案例[1] - 除益丰药房外,六大企业净利润全线下滑,漱玉平民录得行业五年来首亏[2] - 国药一致、大参林等四家企业总员工数锐减超8000人,单店员工数普遍从5人压缩至3人,健之佳、一心堂逼近"2人店"极限[2] 商业模式转型 - 行业"规模效应"逻辑崩塌,密集开店无法通过地理垄断获取溢价[2] - 政策推动的药品比价系统与线上医保支付打破价格不透明壁垒,消费者转向追求性价比与即时配送[2] - 药房核心职能从零售终端向"区域前置仓"转型[2] - 头部企业新增门店数显著放缓,国药一致直营店减少758家[4] 效率革命 - 单店人力成本压缩近40%,数字化系统替代人工拣货,区域集中配送取代分散仓储[4] - 行业共识转向在关键区域形成高效覆盖网络,而非"遍地开花"[4] - 未来竞争力取决于"效率密度"——以最少人力、最优仓配网络覆盖最大客群[3] 资本市场反应 - 益丰药房净利润增长但全年股价涨幅仅15%,落后于同行,反映市场对行业底层逻辑颠覆的焦虑[3] - 传统财务指标如营收、拓店数已无法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政策冲击、效率竞赛等非财务因素成为关键[5] 行业展望 - 短期内裁员与关店阵痛不可避免[5] - 长期看需完成从"规模扩张"到"效率为王"的蜕变才能穿越寒冬[5] - 行业被迫回归商业本质——用最低成本满足最大需求[6]
吉利汽车前三月卖车70万辆赚57亿 人事大调整安聪慧任吉利控股CEO
长江商报· 2025-05-16 07:17
财务业绩 - 一季度营业收入724.95亿元,同比增长25% [2][3] - 归母净利润56.72亿元,同比增长264%,创历史同期新高 [2][3] - 综合毛利率15.78%,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净利率8.10%,同比上升5.42个百分点 [2][6] - 销售成本610.58亿元,同比增长24.28%,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5] 销量表现 - 一季度总销量70.38万辆,同比增长48% [2][3] - 银河品牌销量25.97万辆,同比增长214% [3][6] - 新能源车销量33.9万辆(含极氪、领克、银河),同比增长135% [6] - 4月单月销量15.33万辆,同比增长53%,其中银河品牌销量9.66万辆(+281%) [6] 研发与费用控制 - 一季度研发投入33.28亿元,同比增长24.55% [4][6] - 分销及销售费用36.35亿元,同比减少12.05%;行政费用14.12亿元,同比减少2.01% [4] 战略与架构调整 - 2025年销量目标271万辆(含新能源车150万辆,+69%) [7] - 极氪私有化推进,拟以每股2.566美元收购全部流通股 [8] - 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整合极氪与领克资源 [9] - 管理层调整:安聪慧出任吉利控股CEO,桂生悦留任吉利汽车行政总裁 [9][10] 财务状况 - 截至3月末货币资金394.13亿元,长短期借款合计194.79亿元 [2] - 股价5月15日收报19.58港元/股,市值1973亿港元 [2]
SEA(SE US):利润好于预期,电商规模效应显现
华泰证券· 2025-05-15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68.0美元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 SEA收入48.4亿美元同增29.6%略低于预期,经调整EBITDA 9.5亿美元好于预期,建议关注规模效应显现后的利润改善趋势 [1] - 考虑业务经营杠杆释放利润率提升好于预期,上调2025 - 2027年经调整EBITDA预测,基于分部估值上调目标价 [5] 各业务板块总结 电商 - 1Q25电商收入同增28.3%至35.2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经调整EBITDA 2.6亿美元,利润率7.5%同比改善8.3pp,主因规模扩张等 [2] - 1Q25电商订单量与GMV分别同增19%/22%,参与投放卖家数量和平均广告支出分别同增22%/28%,维持全年GMV增长20%指引 [2] 电子支付 - 1Q25电子支付收入同增57.6%至7.9亿美元优于预期,经调整EBITDA 2.4亿美元同比+62.4%,利润率30.7% [3] - 1Q25末Monee贷款余额约58亿美元,不良贷款占比约1.1%环比略降,品牌更名体现与电商协同性 [3] 游戏 - 1Q25游戏收入同比+8.2%至5.0亿美元低于预期,或因递延收入多,经调整EBITDA 4.6亿美元同比+56.8%,利润率92.5% [4] - 1Q25净预订量7.8亿美元同比+51.4%,季度活跃用户6.6亿人同比+11.3%,付费用户6460万人同比+32.1%,付费率9.8%同比上升1.6pp [4] - 新游或丰富产品线,管理层有信心2025年实现活跃用户数和净预定量双位数增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总结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2026/2027年收入预测3.4/3.4/2.4%至209/242/273亿美元,上调经调整EBITDA利润15.5/14.7/13.2%至35.2/45.3/53.9亿美元 [27] SOTP估值 - 基于分部估值模型新目标价168.0美元(前值142.1美元) [30] - 游戏板块每股估值38.8美元(前值40.4美元),基于2025年经调整25x目标PE,高于可比均值 [30] - 电商板块每股估值104.0美元(前值78.6美元),基于2025年0.55x目标P/GMV,高于可比均值 [30] - 电子支付板块每股估值25.2美元(前值23.1美元),基于2025年5.0x目标PS,高于行业均值 [31]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总结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美元百万)|13,064|16,820|20,890|24,166|27,329| |+/-%|4.93|28.75|24.20|15.68|13.0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美元百万)|150.73|444.32|1,892|2,632|3,240| |+/-%|0.00|194.79|325.79|39.10|23.12| |EPS(美元,最新摊薄)|0.25|0.75|3.20|4.44|5.47| |ROE(%)|2.45|5.94|19.54|20.68|19.58| |PE(倍)|605.39|205.37|48.23|34.68|28.16| |PB(倍)|13.84|10.90|8.30|6.31|4.90| |EV EBITDA(倍)|168.65|118.76|41.21|29.52|23.65| [6]
Sea Limited(SE):季报点评:利润好于预期,电商规模效应显现
华泰证券· 2025-05-15 11: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68.00美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 SEA收入48.4亿美元,同增29.6%,略低于一致预期,经调整EBITDA 9.5亿美元,好于预期,建议关注规模效应显现后的利润改善趋势 [1] - 考虑业务经营杠杆释放带来的利润率提升,上调2025 - 2027年经调整EBITDA预测,基于分部估值给予目标价168.0美元 [5] 各业务板块总结 电商业务 - 1Q25收入同增28.3%至35.2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经调整EBITDA为2.6亿美元,利润率7.5%,同比改善8.3pp,订单量与GMV分别同增19%/22%,维持全年GMV增长20%指引 [2] 电子支付业务 - 1Q25收入同增57.6%至7.9亿美元,优于预期,经调整EBITDA 2.4亿美元,同比+62.4%,利润率30.7%,1Q25末Monee贷款余额约58亿美元,不良贷款占比约1.1%,环比略降,品牌更名以体现与电商协同性 [3] 游戏业务 - 1Q25收入同比+8.2%至5.0亿美元,低于预期,经调整EBITDA 4.6亿美元,同比+56.8%,利润率92.5%,净预订量7.8亿美元,同比+51.4%,季度活跃用户6.6亿人,同比+11.3%,付费用户6460万人,同比+32.1%,付费率9.8%,同比上升1.6pp,新游有望丰富产品线,管理层有信心2025年实现活跃用户数和净预定量双位数增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总结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2026/2027年收入预测3.4/3.4/2.4%至209/242/273亿美元,上调经调整EBITDA利润15.5/14.7/13.2%至35.2/45.3/53.9亿美元 [27] SOTP估值 - 基于分部估值模型新目标价168.0美元,游戏板块每股估值38.8美元,电商板块每股估值104.0美元,电子支付板块每股估值25.2美元 [30][31]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总结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美元百万)|13,064|16,820|20,890|24,166|27,329| |+/-%|4.93|28.75|24.20|15.68|13.0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美元百万)|150.73|444.32|1,892|2,632|3,240| |+/-%|0.00|194.79|325.79|39.10|23.12| |EPS(美元,最新摊薄)|0.25|0.75|3.20|4.44|5.47| |ROE(%)|2.45|5.94|19.54|20.68|19.58| |PE(倍)|605.39|205.37|48.23|34.68|28.16| |PB(倍)|13.84|10.90|8.30|6.31|4.90| |EV EBITDA(倍)|168.65|118.76|41.21|29.52|23.65|[6]
思特威业绩持续高增,“三驾马车”齐发力,技术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升级
证券之星· 2025-05-15 10: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8亿元,同比增长108.87%,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2662.76% [2] -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108.94%,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64.97% [4] - 2024年及2025年Q1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1.09%、22.79%,分别同比增长1.13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 [4] 业务板块分析 - 智能手机业务2024年营收32.91亿元,同比增长269.05%,占主营收入比例超50%,主要得益于高端手机图像传感器市场突破 [2] - 智慧安防业务2024年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28.64%,占主营收入36.03%,持续保持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3] - 汽车电子业务2024年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79.09%,覆盖1MP~8MP分辨率,适配车载影像类、感知类与舱内三大场景 [3]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全球手机CIS市场出货排名第5位,出货份额占比11.2% [2] - 2025年蝉联"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奖项,SC485SL图像传感器获"最佳传感器/MEMS奖" [6] - 推出首颗基于CarSens-XR Gen2工艺的3MP车规级图像传感器SC360AT,具备140dB高动态范围 [7] 产品创新与布局 - 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基于SmartClarity-3平台研发 [7] - 车载产品已在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主车厂量产,覆盖ADAS周视、环视、舱内监控等应用 [3][6] - 智能手机领域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满足旗舰手机主摄、辅摄和前摄需求 [2]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智能化趋势和车企智驾平权方案渗透推动汽车电子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3] - 智慧安防、自动驾驶、智能终端等领域对高性能视觉感知需求提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