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经济

搜索文档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央视网· 2025-08-01 06:20
"三新"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同期GDP现价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自2017年的15.7%持续攀升 [1] - 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呈现逐年加速趋势 [1] "三新"经济的结构性意义 - 经济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进程加快,需求释放与供需匹配效率提升 [2] - 新产业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新业态拓展市场空间,新模式带动产业活跃度 [2]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丰富了消费场景、产品服务供给和技术应用试验场 [2]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需建立清晰的行业标准以保障产品服务质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 - 持续优化应用场景,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实践参照 [6] -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速技术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扩容 [6] 政策与市场协同机制 - 政府需完善规则制定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4] - 市场应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促进行业规模扩张与竞争力提升 [4]
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 占GDP比重达18.01%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12
三新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 7% 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 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18 01% 较上年提升0 43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产业结构 - 第一产业增加值9485亿元 同比增长6 7% 占比3 9%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59亿元 同比增长5 5% 占比41 4%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64亿元 同比增长7 7% 占比54 7% [1] 三新经济定义 -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 新业态 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活动集合 [1] -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活动创造的增加值 [1]
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三新"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 7%(现价计算),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 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18 01%,较上年提升0 43个百分点 [1] 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增加值9485亿元,同比增长6 7%,占"三新"经济总量3 9%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59亿元,同比增长5 5%,占比41 4%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64亿元,同比增长7 7%,占比54 7%,增速与占比均居三大产业首位 [1] 概念定义 - "三新"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活动集合 [1] - 统计范畴为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三新"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 [1]
“三新”经济正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去年占GDP比重为18.01%
证券日报· 2025-08-01 00:12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现价计算) 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 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核心内容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1] -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 [1] - 新业态指依托技术创新衍生的新环节/链条/形态 [1] - 新商业模式指整合内外要素形成的高效独特运行模式 [1] 发展态势与特征 - 形成三大新态势:增速领先(高于GDP 2.5个百分点)、领域拓展(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算力网络加速布局)、区域协同(京津冀/长三角创新集群) [2] - 技术/知识/数据等新型要素重要性上升 催生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2] - 雄安新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覆盖物流/城市管理领域 [2] 经济影响 -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消费升级 扩大有效投资空间 [1] - 改变传统产业竞争格局 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1] 发展建议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完善确权/定价/流通机制 [2] - 强化监管制度创新 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体系 [2] - 对接国际标准 将ESG披露/碳核算纳入评价体系 [2]
国家统计局: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01%
期货日报网· 2025-07-31 11:37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现价计算),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三新"经济涵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类经济活动 [1] - 新产业包括:新技术产业化催生的产业、传统产业信息化升级的产业、技术融合衍生的产业 [1] - 新业态包括:互联网依托型经营活动、商业流程/服务模式创新、个性化服务形态 [1] 新商业模式特征 - 通过整合内外部要素形成高效独特运行模式 [2] - 具体表现: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硬件服务化转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供 [2] 统计口径说明 - "三新"经济增加值统计所有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相关生产活动的创造值 [2]
去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01%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1:03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现价计算),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核心内容包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类经济活动 [1] - 新产业涵盖三类形态:新技术应用直接催生的产业、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形成的新产业、技术融合衍生的新产业 [1] - 新业态表现为互联网依托的经营模式、商业流程创新、个性化服务三大特征 [1] 新商业模式特征 - 通过整合内外要素形成高效独特运行模式 [2] - 具体形态包括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硬件服务化、一站式综合服务三大类 [2] - 统计范畴为所有常住单位从事"三新"经济活动创造的增加值 [2]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01%
券商中国· 2025-07-31 10:08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经核算,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 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什么是"三新"经济? 责编:王璐璐 校对:苏焕文 百万用户都在看 关税突发!特朗普宣布:50%、25%、15%! 美联储,降息大消息!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一是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 接催生的新产业;二是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三是由于科技成果、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 动产业的分化、升级、融合而衍生出的新产业。 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 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二是商业流程、服 务模式或产品形态的创新;三是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 ...
国家统计局: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01%
国家统计局· 2025-07-31 09:40
"三新"经济增加值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达到242908亿元 [1] - 同比增长6 7%(按现价计算) [1] - 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 5个百分点 [1]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 - 2024年"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 01% [1] - 比上年提高0 43个百分点 [1]
专访国家信息中心魏琪嘉: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确保公平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1:58
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1] - 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6] 经济发展特点 - 经济呈现"实""新""优"三大特点:"实"指产业发展夯实,"新"指新动能加快成长,"优"指结构持续优化 [2] - 消费呈现较快恢复态势,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 [2] - 技术含金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实体经济支撑工业平稳运行,产业升级厚积薄发 [6][7] 下半年发展重点 - 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 [3]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统筹用好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 [3][4] - 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5]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5] 工业经济发展 -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6][7] - 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供需平衡性待提升等难题 [7] - 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7] 新型工业化推进 - 新型工业化重点仍是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8]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机遇 [8] - 内部新需求场景涌现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9] "内卷式"竞争应对 - "内卷式"竞争反映新兴产业发展中供需力量对比的动态过程 [9] - 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确保公平竞争,避免价格信号扭曲 [9][10] - 综合整治需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防止"一哄而上"或"一哄而散" [11] - 需用好标准规范、法治手段和各类政策扩大有效需求 [11]
中国连续15年制造业全球领跑,规模优势创新升级共推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50
核心数据与全球地位 -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约30%,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 [1] - 220余种主要工业品(如光伏组件、新能源车、船舶、工程机械)产量全球第一,涵盖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 [1] - 2024年货物出口总额6.16万亿美元,连续7年全球第一,全球50%钢铁、60%家电、80%空调依赖中国供应 [3] 全产业链优势 - 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供应链自主可控率达90%以上 [3] - 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70台,全球第三,生产效率提升显著 [3] 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C919大飞机、CR450高铁、深海探测装备实现自主突破,填补"卡脖子"领域空白 [4] -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超1300万辆(占全球60%),光伏组件占全球80%份额 [4] - 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基站超400万),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超9亿台,"灯塔工厂"达79家(占全球41%),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 [5] 新质经济与创新动能 - 2024年"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超24万亿元 [6]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升至2.68%,接近OECD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全球百强科创集群中国占26席 [7] 市场活力与全球化布局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民营企业增至5800万户(较"十三五"末增40%) [8] - 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86.4%,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支撑消费升级 [9]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升至50%,半导体自给率突破70% [9] 现存瓶颈与战略路径 - 80%先进制造业集群集中于东部,中西部依托新材料(如甘肃镍钴新材料)逐步崛起 [10] - 高校专利产业化率不足10%,产学研协同机制待完善 [11] - 聚焦量子计算、生物制造、深海科技(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投运),目标2030年全球制造业占比提至45% [12]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11.6%,零碳工厂、可再生能源装机超20.9亿千瓦 [13] - 通过"一带一路"输出标准与技术(如秘鲁钱凯港降低贸易成本20%),巩固"制造+服务"双优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