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栈AI
icon
搜索文档
百度突围,全栈AI战略进入兑现期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19:4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327亿元 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74亿元 同比增长35% [2] - AI新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萝卜快跑Q2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220万次 同比增长148% [11] - 截至8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400万次 [11] 全栈AI战略 - 公司采用自下而上体系化布局 涵盖算力 模型 平台到应用完整链条 [3][15] - 算力层面依托自研昆仑芯与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 今年成功点亮三万卡集群 [15] - 平台生态接入超1.8万个优质MCP 成为国内规模最大AI生态 [16] - 分层互补战略提升业务抗风险能力 增强公司整体战略韧性 [19][22] 智能云业务 - 连续六年位居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 [7] - 2025年上半年以48个中标项目 5.1亿元中标金额稳居市场双第一 [10] - 65%央企选择与其开展深度合作 [10] - 在金融 能源 政务 制造等重点行业持续领跑 [10] 萝卜快跑业务 - 服务覆盖全球16座城市 近期在香港开展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11][12] - 与Uber合作在亚洲和中东市场部署无人车 乘客可通过Uber App呼叫服务 [11] - 与Lyft合作在欧洲提供无人驾驶服务 计划2026年在德国和英国部署第六代无人车 [11] - 在全球右舵Robotaxi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12] 搜索业务转型 - 7月实施十年来最大规模革新 移动搜索结果页AI生成内容占比从4月35%提升至64% [16] - 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 支持超千字输入及多模态能力 [16] - 百度APP月活用户达7.35亿 同比增长5% [16] - 被IDC评为中国通用型AI搜索产品总分第一 尤其在用户数据和技术能力维度领先 [1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累计达1810个 金额突破64亿元 [6] - 谷歌采用类似全栈布局展现鲁棒性 而GPT代表的企业尚处商业化初期 [3][21] - 公司选择更激进路径 既是对差异化竞争的选择 也出于长期可持续性考量 [3][21] - 全栈能力不仅提供防御机制 也可能成为进入新市场的条件 [22]
百度突围,全栈AI战略进入兑现期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18:5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327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35% [1] - AI新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4% [1] - 智能云与萝卜快跑两大业务板块成为新增长引擎,贡献收入增量 [3][8] - 萝卜快跑Q2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220万,同比增长148% [6] - 截至8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400万,覆盖全球16座城市 [6] 全栈AI战略 - 公司采取自下而上的体系化布局,从算力、模型、平台到应用形成完整链条 [9] - 算力与模型提供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夯实生态,应用层直接面向市场创造收入 [1][9] - 智能云连续六年位居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2025年上半年中标48个项目金额5.1亿元 [3][6] - 65%的央企选择与百度智能云开展深度合作 [6] - 昆仑芯与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提供高性能算力支撑,已成功点亮三万卡集群 [9][10] 业务进展 - 萝卜快跑与Uber和Lyft达成战略合作,将在亚洲、中东和欧洲部署无人车 [6][7] - 计划2026年起在德国和英国部署第六代无人车,逐步扩大至数千辆 [6] - 萝卜快跑在香港连续三次扩区测试,获批在机场岛等区域开展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7] - 搜索业务进行十年来最大规模改版,移动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内容占比从4月35%提升至7月64% [10] - 百度APP月活用户达7.35亿,同比增长5% [10]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累计1810个,金额突破64亿元,项目数量已超2024全年 [3] - 大模型市场正从"通用竞争"进入"行业深耕"阶段,技术实力与落地能力成为关键 [6] - 多模态理解、深度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取得突破,大模型加速渗透产业核心场景 [3] - 搜索从"信息获取"向"任务完成"转型,从工具化向内容化、个性化演进 [11] - IDC将百度AI搜索评为中国通用型AI搜索产品总分第一 [11] 国际化布局 - 萝卜快跑通过Lyft在欧洲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6] - 与Uber合作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展开,乘客可通过Uber App呼叫萝卜快跑车辆 [7] - 百度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经验有助于为欧洲用户提供服务 [6] - 国际化背景下,"守与攻"结合的模式尤为重要 [15] - 全栈能力开始外溢,具备国际化扩展可能性 [15]
AI价值兑现长跑 联想SSG全栈AI驱动连续17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8:57
财务表现 - SSG营收同比增长20% 连续17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1] - 高附加值"即服务"业务占比达总营收58% [1] - SSG运营利润率22.2%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增长驱动因素 - 全栈AI能力成为SSG高速增长核心动力源 [1] - 构建从基础设施、平台工具到行业场景的完整AI价值链 [1] - 采用"内生外化"策略将自身转型经验转化为客户价值 [1] 技术解决方案 - "乐享"超级智能体系统基于大模型架构 能精准识别用户意图并自动完成跨系统任务 [1] - 在门店场景实现智能导购和多屏协同 在展会现场通过机器人与大屏联动完成品牌推广 [1] - iChain智能体平台串联计划、采购、制造等环节 联动供应商与客户 [2] 应用成效 - 客户周活跃用户增长270% 电商业务订单转化率提升30% [1] - 供应链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0% 响应周期缩短至原先四分之一 [2] - 在全球数十个行业场景实现AI规模化落地 [4] 差异化优势 - 以硬件为基座 在180多个国家复杂业务场景中验证解决方案 [2] - 输出"软硬服"一体化能力 每个联想设备都是数据入口 [2] - 区别于纯软件厂商的核心优势 [2] 技术策略 - 通过任务分级机制处理大模型幻觉问题 关键决策由人类把关 低风险任务交由智能体处理 [2] - 提出"模型路由器"概念 根据场景需求动态调度最合适的大模型 [2] - 智能体架构正从L2向更自主的L4演进 [3] 市场策略 - 海外市场偏好SaaS模式融入AI 中国企业更关注混合部署 [2] - 简化解决方案组合 避免部署复杂化 [2] - 聚焦能创造可量化业务价值的场景 [4]
一周四连发,阿里AI跑出飓风速度
36氪· 2025-07-29 16:48
阿里巴巴一口气连发四个开源模型,包括Qwen3系列Qwen3-235B-A22B-Instruct基础模型、Qwen3-Coder、Qwen3-235B-A22B推理模型和通义万相 Wan2.2。"开源"、"登顶"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日更级"的节奏更是令世界瞠目结舌。 7月22日,阿里开源Qwen3-235B-A22B-Instruct,性能获得基础模型领域冠军,成为 "全球最智能的非思考基础模型"。 7月23日,阿里开源AI编程模型Qwen3-Coder,代码能力及Agent调用能力超越GPT4.1、Claude4等顶尖闭源模型,登顶全球最大开源社区HuggingFace模型 总榜冠军。 近一周,中国AI的速度与激情正在上演。 7月25日,阿里开源千问3推理模型性能比肩顶级闭源模型Gemini2.5 pro,斩获推理模型的全球开源冠军。 7月28日,阿里开源视频生成模型通义万相Wan2.2,共开源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和统一视频生成三款模型。 密集的技术迭代和突破,阿里用实际成果打破了"闭源模型是高性能代名词"的固有认知,重新定义开源模型的天花板。 技能突破:性能与开源的双重飞跃 短短四天时间,阿里三款开源模型 ...
一周三连发,这开源“劳模”为何只有阿里做得?
凤凰网财经· 2025-07-26 17:58
阿里开源模型技术突破 - 阿里通义千问在四天内连续发布三款重磅模型:千问3非思考模型、Qwen3-Coder编程模型、千问3推理模型 [1] - 千问3非思考模型性能大幅提升,获基础模型领域冠军,被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智能的非思考基础模型" [1] - Qwen3-Coder在代码能力及Agent调用能力方面超越GPT4.1和Claude4等闭源模型,登顶HuggingFace模型总榜冠军 [1] - 千问3推理模型在7项核心能力上可比肩Gemini-2.5 pro等顶尖闭源模型,创下全球开源模型最佳性能表现 [2] 开源战略与市场影响 - 阿里开源行为在全球巨头构筑技术壁垒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 [4] - Qwen3-Coder开源免费可商用,API价格仅为同级对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5] - 阿里已开源300余款模型,衍生社区模型超14万个,超越Meta的Llama系列成为全球第一大开源模型家族 [8] - 开源策略迅速引爆硅谷,获得推特创始人、风投机构及HuggingFace高管的高度评价 [6][7] 全栈AI能力支撑 - 阿里是中国唯一具备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能力的全栈AI公司 [10] - 底层基建:拥有自研飞天操作系统及强大数据中心,提升算力效率降低训练成本 [11] - 模型研发:通义实验室汇聚顶尖AI人才,产出覆盖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的模型矩阵 [11] - 应用场景:庞大商业生态为AI提供丰富试验田,覆盖C端和B端亿级用户应用 [11] 商业战略与未来布局 - 采用"开源模型+云"双轨战略,通过开源吸引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阿里云服务 [13] - 过去七个季度阿里云AI相关收入持续三位数增长,云计算业务增速回升至18% [14] - 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创中国民企投资纪录 [14] - 战略目标是通过开源引爆开发者生态,赋能千行百业实现AI普惠化 [13] 行业竞争格局 - 阿里开源行为旨在推倒闭源模型构筑的技术壁垒,将AI定价权交还市场 [5][8] - 开源模型性能已可比肩顶尖闭源产品,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1][2] - 全球AI竞争进入深水区,流量玩法红利消退,技术实力和战略耐心成为关键 [16]
第三届链博会闭幕!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六千项
新京报· 2025-07-20 23:41
链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本届链博会吸引了40多位世界500强跨国企业领导人参会,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也专程参会 [1] - 境外团组观展参会数量达172个,是上届的2.2倍 [1] - 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 [1] - 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现场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1] - 第四届链博会已有102家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协议,比去年现场签约数量增加50% [1] 国际化程度提升 - 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26%上升至本届35%,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 [2] - 参展商覆盖范围从首届55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本届75个 [2] - 美国企业和机构参展数量比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参展面积较上届提高10% [2] - 60%的参展美国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 [2] - 25家国际组织观展参会,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8家国际组织参展 [2] 中国供应链优势 - 中国供应链被评价为"奇迹",代表全球工商界普遍看法 [3] - 中国产业配套能力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 [3] -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占据重要位置,不链接中国就难以链接世界 [3] - 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确定性和稳定性,与"中国供给"深度融合是外资企业共识 [3] 创新成果展示 - 本届链博会设置创新链专区,首次打造"链博首发站" [4] - 推动创新资源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5] - 三大交易机构展示技术交易系统,与近百家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5] - 创新链专区推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互动 [5] 产业链发展趋势 - "数字链接,共赢生态"成为重要趋势,展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链 [6] - "全栈AI,链接世界"是未来新趋势,AI及数字化项目占比超九成 [6] - "链动绿色,共创美好未来"成为时代所需,链博会"含绿量"持续提升 [7] 北京参与情况 - 北京市组织22家在京央企和40家北京企业参展,在京企业参展规模较去年提高40% [9][10] - 举办2025京皖供应链促进推介会,签署合作协议14项,意向协议金额超50亿元 [8] - 组织供应链数智化促进圆桌对话会和泰国投资推介交流会 [8]
阿里云:今年将在全球节点部署全栈AI能力,服务中企出海
快讯· 2025-06-24 12:24
阿里云全球AI部署战略 - 公司计划在全球每个节点部署全栈AI能力,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 [1] - 公司将增强出海合规、服务和生态团队建设,全力服务生而全球的企业 [1] - 该战略在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峰会·深圳上由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刘伟光宣布 [1] 中企出海服务支持 - 公司明确将重点服务中国企业出海需求 [1] - 全球节点部署旨在为中企提供更全面的云计算和AI支持 [1] - 深圳峰会显示公司对华南地区企业出海市场的重视 [1]
联想集团超级智能体首秀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7:48
公司参展主题与战略 - 公司以"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为主题参展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1] - 展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城市超级智能体三大创新产品 [1] - 围绕个人智能和企业智能两大主线展示AI终端、AI基础设施、AI解决方案与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1] 个人智能产品线 - 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具备AI操控、AI搜索、AI翻译、AI笔记、AI服务五大功能 [1] - 展示ThinkBook Plus Gen6卷轴屏电脑、ThinkBook透明屏笔记本等近20款创新AI终端 [2] - AI PC销量突破100万台 2025年第一季度moto手机全球小折叠品类排名第一 [4] 企业智能产品线 - 乐享超级智能体上线后周活增长270% 订单转化率提升30% [2] - 城市超级智能体推动智慧城市迈向4.0时代 [2] - 形成包括政务公文智能体、魔方客服智能体等在内的智能体矩阵 [3] AI基础设施 - 展示万全异构智算平台、WA7880a G3大模型训练服务器等产品 [3] - 采用"一横五纵"策略 覆盖服务器、存储、数据网络等五条业务线 [5] - 推出问天海神液冷技术等创新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与服务 - 擎天智能IT引擎已升级至4.0版本 具备生成式AI和智能体AI能力 [5] - "一擎三箭"策略覆盖政企、中小企业及消费领域 [5] - 助力运营商构建"算力一张网"推动算网融合 [4] 运营商合作 - 公司定位为运营商"人工智能+"战略的端到端合作伙伴 [3] - 提供端边云协同的一体化AI能力 打造跨设备生态体验 [3] - 通过AI基础设施及解决方案赋能政企和中小企业AI应用 [4]
AI的第二阵风,这两家企业迎上了
雷峰网· 2025-05-29 16:1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行业进入艰难赛段,Chatbot类产品面临用户留存低和商业化困境,专精大模型的玩家开始战略收缩 [2] - "全家桶"式全栈布局的公司(如谷歌、百度)在行业洗牌中展现出更强势能,而单点突破的选手开始降速 [2][4] - 全球范围内采用"全家桶"思路布局AI生态的公司屈指可数,谷歌和百度是典型代表 [4] 公司战略与布局 - 谷歌通过I/O大会展示全栈能力,涵盖多模态大模型Gemini、AI Mode、智能体Project Mariner和Google Glass [2][3] - 百度推出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调用价格下降80%与50%,同时布局无代码工具、通用Agent、数字人等应用 [4] - 谷歌和百度均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全栈战略,覆盖算力、模型、云平台和应用四层架构 [7][22][23] 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 - 谷歌第七代TPU单芯片峰值算力达4614TFLOPs,百度昆仑芯和百舸平台将AI推理训练成本大幅降低 [10][15] - 百度三万卡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支持1000个客户进行百亿模型精调,训练效率超99.5% [15] - 百度文心千帆调用Deepseek模型比直接调用便宜50%-70%,成本优势显著 [15] 业务表现与市场反馈 - 百度云业务2025年Q1增速达42%,AI贡献三位数增长,经营利润率超10% [12][19] - 百度领跑大模型招投标市场,Q1中标19个项目、4.5亿元金额,位列通用大模型厂商第一 [20] - 资本市场看好全栈模式,"木头姐"Cathie Wood、桥水和富达等机构大幅增持百度 [14]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百度文库AI月活用户达9700万,网盘AI月活超8000万,数字人慧播星在电商领域表现突出 [11] - 谷歌Waymo和百度萝卜快跑全球服务次数分别达1000万和1100万次,覆盖15个城市 [16] - Google Glass结合Gemini实现实时翻译和多模态交互,重现市场热度 [18] 行业启示 - 全栈布局的鲁棒性是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单一技术或产品难以在剧烈变化的市场中存活 [9][10][13] - 算力、模型、云平台和应用四层架构缺一不可,成熟AI生态需形成商业自闭环 [22][23] - 不偏科的全栈公司能在长跑中保持后劲,适应技术迭代和市场震荡 [24]
两大巨头宣布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半导体材料ETF(562590)获资金加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5:32
市场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下跌0 74% 成分股中长川科技领涨3 35% 沪硅产业上涨2 47% 华峰测控上涨1 07% 有研新材领跌3 69% 江化微下跌3 44% 金宏气体下跌3 32% [1]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下跌0 66% 最新报价1 06元 [1] - 半导体材料ETF最新规模达3 23亿元 创近1月新高 [1] - 半导体材料ETF最新资金净流入320 24万元 近10个交易日内有7日资金净流入 合计吸金2052 27万元 [1] 行业动态 - TCL与阿里云宣布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 聚焦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 基于阿里云"云+AI"技术打造垂直领域专业大模型 [1] - 合作将依托Qwen3、Qwen-VL等模型优化TCL星智大模型 整合半导体领域专业知识提升研发效率 [1] - TCL将开发面向液晶面板检测等场景的垂直模型 推动生产智能化 [1] ETF构成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及其联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 [2] - 指数中半导体设备占比55 8% 半导体材料占比21 3% 合计权重超77% [2] - 指数聚焦芯片制造"卡脖子"领域 覆盖光刻胶、大硅片、刻蚀机等关键赛道 [2] - 指数直击芯片产业国产化刚需 捕捉半导体产业升级红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