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革命

搜索文档
五年十年后,新能源车能够进化到什么程度?
36氪· 2025-08-25 16:16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产业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 能源系统 机械载体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出现突破性进展 推动车辆从交通工具演变为移动能源节点和智能空间 产业格局和社会伦理面临重构 [1][2][12][17][22][25] 能源系统转型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 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 [2] - 钠离子与锂硫电池使成本下降50% 车辆成为分布式能源网络节点 [2] - V2G技术普及:1000辆80kWh新能源车可提供小型抽水蓄能电站级调峰能力 车主峰段售电收益可覆盖车辆保险费用 [4] - 重卡搭载兆瓦时级电池包 运输途中可反向供电支持偏远地区临时设施 [7] - 光伏高速公路与无线充电结合 车辆行驶中获取能量 [2] 机械载体进化 - 4D打印底盘和材料自修复技术可在碰撞后72小时内恢复结构强度 [8] - 模块化平台允许用户更换电池组 驱动电机和座舱模块 车辆寿命从物理报废转向功能迭代 [8] - 碳纤维-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使车身轻量化程度突破60% 材料在-30℃至80℃环境自动调节刚性 [9] - 风阻系数低于0.15的车型普及 每度电行驶里程从7公里提升至12公里 [11] - 自诊断芯片与3D打印维修站使重大故障维修时间缩短90% [11] 智能交互升级 - 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突破2000TOPS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界限模糊 [12] - 脑电波传感检测乘客疲劳度 对突发心脏病预警准确率达89% [14] - 全国完成7000多公里智能化道路改造 2030年主要城市建成数字孪生交通系统 [14] - 云控平台使暴雨天气事故率下降76% 路侧毫米波雷达可穿透水雾感知百米外障碍物 [14] - L4级以上事故由车企 云平台和基础设施运营商按动态比例担责 [16] 产业格局重塑 - 2030年国内市场形成"6+N"格局 6家年销百万级巨头与若干小众品牌共存 [17] - 中小型企业深耕场景:车辆转型为移动便利店 车顶无人机实现5分钟生鲜送达 [17] - 纯电货船配备自动系缆系统 船体光伏日发电量满足80%动力需求 [17] - 欧盟碳关税政策倒逼中国车企在塞尔维亚建设零碳工厂 利用风能生产电池使出口车辆税费降低34% [20] 社会伦理重构 - 车辆空闲时段授权给社区作为移动自习室或远程医疗点 共享收益抵扣月供使家庭拥车成本下降57% [22] - "微电桩"计划使老旧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至95% [24] - 农村微型电动车结合光伏车棚使运输成本降至燃油车1/8 自动驾驶运输队通过云端调度优化物流路径 [24] 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500万辆 中国品牌以60%全球份额主导市场 [1] - 新能源车续航超过800公里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1]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28]
每周日企观察|日本化工企业对华投资大增;“第三国供应链”对外企具启发意义
搜狐财经· 2025-08-25 09:12
日本化工企业对华投资增长 - 近1年东丽、旭化成、三菱化学、信越化学等日企对华化工产业投资超8起,总投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4] - 投资动因包括中国双碳目标催生的绿色技术需求、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新材料迭代需求、消费升级与高端制造业的功能性材料需求[5] - 日本化工企业面临国内市场饱和与技术过剩压力,将中国作为高端技术商业化试验场,例如旭化成优先在华落地氢能及储能技术[5] - 中日合作实现产业链深度嵌套,例如旭化成碳纤维技术助力中国风电叶片强度达国际领先水平[5] 日本制造业在华业务调整 -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调查显示42.6%大型制造业企业计划缩减在华业务规模,创历史新高,主因是中美关税争端促使供应链风险分散[6] - 精工爱普生因担忧关税成本,已将投影仪生产转移至菲律宾,机器人生产线撤回日本[6] - 日本汽车、化工、机械制造企业深度嵌入中国本地供应链,例如丰田在华拥有9家独资公司、15家合资公司及超800家一级供应商[6] - 539家在华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82.4%实现盈利,高于全球75.3%的平均水平,撤离将削弱日本车企全球竞争力[6] 第三国供应链模式探索 - 丰田通过促成泰国Summit Group与中国企业合资,在东南亚生产低成本汽车零部件,目标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30%[7] - 该模式结合中国零部件性价比优势与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优势,规避地缘政治风险[7] 松下家居业务在华发展 - 松下首次在华设立独立运营的住宅设备公司"松下家居科技(杭州)有限公司"[8] - 中国房地产市场衰退背景下,老房翻新需求释放结构性机遇,高龄消费者追求高品质居家环境[8] - 松下家居业务整体营收预计达百亿元人民币,2025年住居事业规模将达2242亿日元(约112.7亿元人民币),为2024年的3倍[9] - 中国家电企业如美的、海尔、老板电器等纷纷进入家居家装赛道,松下面临竞争加剧[9]
直播预告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倒计时1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18 18:45
论坛概况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将于202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主题为"市场驱动 生态赋能:储能推动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1][31]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等,支持单位涵盖电力市场专委会、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等 [9][10] 核心议程与内容 开幕式暨主论坛 - 主旨报告涵盖新能源革命与新型储能(欧阳明高)、内蒙古储能发展实践(王立新)、CNESA 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发布(陈海生)等 [6][16] - 南方电网将分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实践(郑耀东),中车株洲所探讨储能价值创新驱动能源转型(文宇良) [6][16] - 数据发布环节聚焦装机规模、政策分析、电池产量、市场前瞻等8大维度 [7] 分论坛专题 1. **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 - 议题包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优化(郑亚先)、西北电网中长期交易创新(陈前昌)、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机制(吴明波) [17][18] - 企业案例:科华数能分享构网型储能实践(冯学涛),海博思创提出储能资产价值管理方案(郭凯) [17][18] 2. **储能价值创新与解决方案** - 发布《2024内蒙古新型储能发展报告》(郑丽娜)及《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新书(范运年) [19] - 技术亮点:海辰储能大容量电池技术(刘俊军)、天合储能7MWh+解决方案(李明)、钢液流电池工程实践(王晓丽) [19][20] 3. **西部特色市场探索** - 内蒙古上都储能电站案例(刘明义)、宁夏沙戈荒大基地送出实践(高保皓)、三峡集团大规模储能创新(吴彦卓) [21] 4. **源网荷储与沙戈荒建设** - 探讨内蒙古口岸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岳建华)、甘肃科技创新案例(梁琛)、阳光电源三电融合方案(阮怀俊) [22][23] 配套活动 - **氢能沙龙**:聚焦电解制氢系统(胡骏明)、氢储能技术(左涛),讨论氢能应用场景与障碍 [24][25] - **零碳园区研讨会**:远景集团分享零碳产业园案例(张明),探讨多能互补储能技术适配性 [26] - **招商对接会**:内蒙古多地投促中心推介,吸引中天储能、上海电气等企业参与 [27][28] 数据与趋势 - CNESA DataLink将发布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覆盖装机规模、电池产量、招投标等关键指标 [7] - 专题报告涉及钠离子电池(李勇琦)、全钒液流电池(未具名)、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毕敏强) [26][27] 参会信息 - 地点为呼和浩特蒙科聚平台总部基地,毗邻机场(8公里)及高铁站(3公里) [31][32][34] - 需通过二维码预报名,审核周期1-2个工作日 [35][37]
4000米缺氧实拍:中国人在安第斯山脉开世界级铜矿是什么体验?
虎嗅· 2025-08-07 18:02
行业趋势 - 全球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受新能源革命(电动车 光伏 储能)及AI革命(大模型驱动)推动 [1] - 电气化相关大宗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铜为代表品种之一 [1] 公司资产 - 中国五矿资源旗下秘鲁Las Bambas铜矿位于安第斯山脉 规模巨大 [1]
梁军出任CEO,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21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4:09
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过去一周国内一级市场共发生22起融资事件 其中21笔披露金额 总规模达38 73亿元人民币 [1] - 科技与制造行业仍是融资重点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融资笔数显著增加 [2] - 江苏省(6笔) 北京市(5笔) 上海市(4笔)为融资最活跃地区 [3] - 华泰紫金 雅惠投资 临港科创投各完成2笔投资 聚焦医疗健康与科技制造领域 [4] 科技与制造行业融资亮点 - 半导体/芯片赛道完成4笔融资 披露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 [2] - 机器人赛道完成4笔融资 披露金额近4亿元人民币 包括零次方机器人(亿元级) RoboScience(近2亿元)等 [2][21][24] - 上海昉擎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AI计算领域NPU芯片研发 获小米 蔚来等战略投资 [16] - 燕芯微获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基于北京大学ReRAM技术研发新型存储器 [17] - 云塔科技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 专注5G/6G射频芯片国产化替代 [27] 医疗健康领域融资动态 - 医疗器械赛道披露融资超6亿元人民币 包括百赛飞 普丽妍(近5000万美元) 普立蒙(近3亿元)等 [2][10][11][12] - 橙帆医药完成超6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推进FIC/BIC创新药研发 [9] - 引航生物获超亿元融资 加速合成生物技术产品商业化 [8] - 普丽妍与普立蒙均聚焦医用高分子材料 分别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和近3亿元C轮融资 [11][12] 新兴技术领域突破性融资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 创国内核聚变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29][30] - 绿洲清能获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推动电化学合成氨技术工程化应用 [26] - 睿思智联获数千万元融资 强化GPU资源池化技术研发 [13] - 环视智能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攻克机器人视觉感知低算力难题 [14][15] 消费与智能化应用融资 - 星联未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开发智能宠物穿戴设备 [7] - 驯鹿AI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提供全机器人替代的销售客服方案 [20] - 小际云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助力中小微商家智能化营销 [19] - 堂上堂完成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 打造品质包子连锁品牌 [5][6]
电动汽车百年沉浮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47
电动汽车发展历史 - 第一台小型电动车于1834年由托马斯·达文波特发明,时速仅4公里/小时且电池不可充电 [1] - 1881年古斯塔夫·特鲁夫推出首辆可充电的电动三轮车,采用铅酸电池并在巴黎国际电器展览会亮相 [1] - 1884年托马斯·帕克实现电动车批量生产,时速提升至23公里/小时,比燃油车发明早两年 [2] - 1891年威廉·莫里森开发的电动轿车可载6人,续航达50公里,在纽约引发轰动 [2] 早期市场格局 - 1900年前后美国燃油车市占率超60%,但因噪声大、手摇启动等缺陷被视为落后技术 [3] - 电动汽车因外形优美、噪声小获得社会名流青睐,爱迪生专门为其研发新型电池并申请专利 [3] - 1908年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生产将售价降至600美元,而电动车售价超1700美元 [4] - 1913年全美加油站网络普及,叠加电动车续航短、充电不便等短板,导致其市占率急剧萎缩 [4] - 1920年电动车几乎消失,仅剩高尔夫球车等特种车辆使用,1930年代全美仅4家电动车生产商存活 [4] 技术复兴与突破 - 2008年特斯拉Roadster续航达394公里,百公里加速3.7秒,但10.9万美元高价导致市场接受度低 [5][6] - 2010年后比亚迪、日产、宝马等车企入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从50Wh/kg提升至250Wh/kg以上,成本下降90% [6] - 202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300万辆,中国市场占比50%,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 [6] 未来行业展望 - 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达2000万辆,占新车销售总量25%以上,中国每10辆新车中超4辆为新能源车 [7] - 固态电池量产可能使续航突破1000公里,无线充电技术将停车位变为"隐形加油站" [7] - 行业需应对锂、钴等原材料供应压力及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完善等挑战 [7]
赚翻了!五矿70亿美元收购邦巴斯铜矿 如今总价值超千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02:41
收购背景 - 2014年中国五矿以70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二大铜矿邦巴斯铜矿 该矿位于秘鲁且储量惊人 [2] - 该收购案引发国内外媒体热议 部分西方专家质疑收购价格过高并预测将亏损 [2] 收购过程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半年 美国施加压力阻挠中国控制关键矿产资源 [4] - 部分投资机构质疑中国企业缺乏海外运营经验 预测管理不善 [4] - 五矿派出优秀团队实地考察 制定详细开发计划 积极与当地政府 工人和社区建立关系 [6] 收购成果 - 邦巴斯铜矿产量逐年提升 运营效率显著改善 [7] - 受益于新能源革命带来的铜价上涨 该矿价值从70亿美元飙升至1000亿美元 [7] - 该案例证明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市场的战略眼光和运营能力 [9] 行业意义 - 案例展示中国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全球资源布局的战略转型 [9] - 体现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超前布局和精准判断 [9] - 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资源获取提供了成功范例 [11]
河北新能源:新能源与互联网:共绘未来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38
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 - 能源更迭伴随生产力飞跃与生活方式剧变,当前面临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紧迫挑战 [1] -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化石能源仍主导全球能源消费,但其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主因 [1] - 发展清洁、可再生、低碳新能源是缓解环境压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新能源类型与应用 - 太阳能通过光伏转换电能,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及公共设施 [3] - 风能利用风力发电,在沿海和开阔地区潜力巨大 [3] - 水能通过水电站转换势能或动能,高效稳定 [3] - 生物质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燃料或电力,实现资源循环 [3] - 地热能利用地球内部热能供暖、制冷及发电 [3] - 氢能燃烧产物仅为水,是零排放社会的理想选择 [3] 互联网与新能源结合 - 互联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支持新能源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5] - 智能电网实时监测优化调度,确保新能源发电稳定接入 [5] - 电动汽车充电桩互联网化方便用户查找使用,促进普及 [5] 行业实践案例 - 河北新能源项目借助互联网转型,以线下为基础,线上为渠道 [5] - 通过小程序搭建商城,公众号推广,社群精准营销实现互联网化营销 [5]
7月深圳大厂探秘:新能源+硬科技龙头深度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2:12
新能源与智造产业链调研活动 - 活动聚焦2025年AI算力与新能源革命交汇点 揭示硬核智造重塑产业版图的趋势 [1] - 实地探访比亚迪全球总部 玉禾田智慧中枢 飞荣达科技腹地三大核心企业 [1] - 活动仅开放30个席位 提供21财经VIP年卡作为报名福利 [7] 比亚迪核心优势 - 公司年销量突破600万辆 构建锂矿 芯片 储能全产业链生态 [1] - 刀片电池实验室和仰望U9超跑生产线展示中国智造技术实力 [1] 玉禾田智能化转型 - AI指挥中心实时监控10万+环卫设备 实现无人清扫车集群调度 [2] - AIoT技术推动传统环卫产业升级 创造千亿级市场降本增效空间 [2] 飞荣达技术壁垒 - 0.3毫米碳基材料解决AI服务器散热难题 占据电子散热技术制高点 [3] - 产品覆盖全球1/3新能源车 是英伟达GB200供应链关键供应商 [3] 活动附加价值 - 股市主播吴锡凌带队 新能源专家全程解读产业趋势 [5] - 包含闭门交流晚宴环节 提供深度产业洞见与投资机遇分析 [4][5]
国恩股份(002768):深化“一体两翼”布局,业绩或进入放量期
东北证券· 2025-07-18 17: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国恩股份,予以“买入”评级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深化大化工、大健康“一体两翼”布局,业绩或进入放量期,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42/9.47/10.95亿元,对应PE为12.57X/9.84X/8.52X [3] 各部分总结 事件 - 7月11日公司公告已于2025年6月26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申请,相关备案申请材料近日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1] 大化工领域 - 公司延伸化工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战略投资多个延链项目,布局改性材料上游产业链获成本优势 [2] - 未来推进国恩化学(东明)产能恢复,整合资源完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适时启动多个项目建设,高端产能释放将奠定业绩基础 [2] 大健康领域 - 公司控股东宝生物,在胶原领域领先,强化下游空心胶囊布局,益青生物出口业务稳健增长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东宝生物明胶产能13,500吨,益青生物空心胶囊产能390亿粒,扩产项目投产后将达近700亿粒,业绩或放量 [3]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7,439|19,220|21,230|25,077|28,646| |营业收入(+/-)%|30.08%|10.21%|10.46%|18.12%|14.2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66|676|742|947|1,09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67%|45.18%|9.66%|27.70%|15.58%| |每股收益(元)|1.72|2.52|2.73|3.49|4.04| |市盈率|12.45|9.15|12.57|9.84|8.52| |市净率|1.30|1.26|1.66|1.44|1.25| |净资产收益率(%)|10.92%|14.35%|13.19%|14.65%|14.71%| |股息收益率(%)|0.52%|0.81%|0.87%|1.11%|1.29%| |总股本 (百万股)|271|271|271|271|271| [5] 股票数据 - 2025年7月17日,收盘价34.37元,12个月股价区间16.92 - 34.37元,总市值9,322.86百万元,总股本271百万股 [7] 涨跌幅 |涨跌幅(%)|1M|3M|12M| |----|----|----|----| |绝对收益|34%|37%|95%| |相对收益|30%|30%|79%| [10] 财务报表预测摘要及指标 -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多方面指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如营业收入、净利润等逐年增长,资产负债率逐年降低等 [11] 研究团队简介 - 杨占魁有相关学历和工作经历,2024年6月加入东北证券,覆盖多个板块 [12] - 吕妮珈有相关学历和工作经验,现任东北证券石化组研究助理,覆盖新材料板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