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增速

搜索文档
金融数据速评(2025.6):社融增速创新高,货币宽松是否还有必要?
华福证券· 2025-07-14 20:24
新增信贷情况 - 6月新增贷款2.24万亿,同比多增1100亿,25Q2合计新增3.14万亿,月均同比少增2233亿[3] - 6月居民中长贷和短贷分别新增3353亿和2621亿,同比多增151亿和150亿[3] - 6月企业中长贷新增1.01万亿,同比多增400亿;企业短贷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4900亿;票据融资净减少4109亿,同比多减3716亿[3] 社融情况 - 6月新增社融4.2万亿,同比多增9008亿,新增政府债券1.35万亿,同比多增5072亿,上半年合计新增7.66万亿,同比多增4.32万亿[4] - 6月新增企业债券2413亿,同比多增313亿,表外三项合计净减少1484亿,同比多减184亿[4] - 6月社融存量同比上冲0.2个百分点至8.9%,创近16个月新高[4] 货币供应情况 - 6月M2同比反弹0.4个百分点至8.3%,达近16个月高位,M1同比跳升2.3个百分点至4.6%,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5] - 6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减7亿,居民户和企业存款分别同比多增3300亿和7773亿,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多减3400亿[5] 市场分析与建议 - 信贷和社融加速背离,居民部门新增信贷表现温和,5月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刺激效果有限[5] - 美元指数可能上行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或对货币宽松形成约束,货币政策应考虑用足宽松空间[5]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6.14-6.20)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1 13:48
热点思考 - 港币汇率近期大幅震荡,5月2日触及强方兑换保证,近日又逼近弱方兑换保证,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 [7] - 部分地区国补额度告急,与2024年相比当前"以旧换新"机制有所变化,政策效果引发市场关注 [8][9] 高频跟踪 - 5月M1增速回升,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出或推动信贷表现持续走强 [12] - 5月消费与生产数据出现背离,节假日分布差异、电商促销及出口投资下滑是主要原因 [16] - 中东地缘政治因素推动黄金和原油价格上涨 [18]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聚焦产学研协同、金融科技赋能、高水平开放等五大领域 [22] 电话会议 - "周见系列"第35期聚焦港币汇率波动及海内外最新消息 [4][29] - "洞见系列"第68-69期探讨地方国补暂停原因及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点 [4][34] 宏观展望 - 6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空间50BP,但2026-2027年利率预期上修 [22][25] - 宏观中期展望提出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需关注外部冲击与服务业破局路径 [26][27] 数据图表 - M2和M1同比增速显示M1近期显著回升,5月达8%(新口径) [14] - 5月社零同比增速6%,其中限额以下商品消费贡献突出 [16]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6.14-6.20)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1 12:29
热点思考 - 港币汇率近期大幅震荡,5月2日触及强方兑换保证,近日又逼近弱方兑换保证,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7] - 地方国补额度告急,与2024年相比当前"以旧换新"机制有所变化,部分地区国补使用较快[8][9] 高频跟踪 - M1增速回升,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出或使信贷表现趋于稳定持续走强[12] - 5月消费与生产出现背离,主因节假日分布差异、电商促销及出口与投资下滑[16] - 中东地缘政治推高黄金和原油价格[18]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聚焦产学研协同、金融科技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及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22] 电话会议 - "周见系列"第35期系统梳理过去一两周海内外最新消息,重点关注港币汇率波动[4][29] - "洞见系列"第68期探讨地方国补暂停原因,第69期分析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点[4][34][35] Top Charts - 6月FOMC例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4.25-4.50%不变,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空间仍为50BP[22][25] - 宏观中期展望提出转型进入"新阶段",政策步入"革新期",探讨外部冲击与服务业破局路径[26][27] 数据图表 - M2和M1同比增速显示M1近期回升明显,5月达8%[14] - 5月社零同比增速中限额以下商品和餐饮贡献显著,拉动整体增速至6%[16]
贷款的回摆,存款的延续 - 关税扰动缓和后的5月金融数据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 金融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整体金融数据表现优异**:2025年5月金融数据总量层面好于预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高于预估,人民币贷款扣除票据因素后表现良好,各类短期限贷款回升,非银行类机构资金流入保持高水平支持市场 [1][2][6] - **政府融资成主要支撑**: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对社融形成显著支撑,财政在融资端积极发债、支出端表现积极,当月新增财政存款扣除相关指标后显示财政支出力度超往年同期 [1][2][3] - **企业短贷多增中长贷低位**:企业短贷同比多增,与3月相似,可能因关税缓和增加短期资金需求;企业中长贷仍处低位,反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企业投融资意愿偏弱 [1][2][4] - **企业债券融资增长**:科创债发行量增加推动企业债券融资增长 [1][2][4] - **非银存款延续高增**:非银存款延续4月高增态势,可能与存款利率下调后私人部门存款向理财等非银资产转移有关 [1][2][5] - **M1增速回升**:M1同比增速回升,由企业活期存款带动,与贷款派生效应及企业短贷多增一致 [1][2][5] -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定期化待察**: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定期化现象未明显改善,可能影响后续政府采购等活动,需进一步观察相关指标验证原因及影响 [1][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居民部门信贷处于季节性低位 [2]
2025年5月金融数据点评:双降过后如何宽信用
德邦证券· 2025-06-17 15:16
贷款情况 - 5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增速较4月末降0.1个百分点[8] - 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居民中长贷新增746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企业短贷新增1100亿元,同比多增2300亿元;企业中长贷新增3300亿元,同比少增1700亿元;票据融资新增746亿元,同比少增2826亿元[8] - 地产销售偏弱,30大中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降3.3%,14城二手房销售面积同比降7.0%,二者合计同比降5.1%,较4月进一步下滑[9] 社融情况 - 5月新增社融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71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7%,增速与4月末持平[13] - 政府债券净融资1.46万亿元,同比多增2367亿元,是社融增量主要支撑,对冲了表内贷款偏弱对社融的拖累[13] - 5月社融脉冲为 -13.3%,较4月的 -15.1%回升,2月以来连续4个月回升,但能否持续上行仍需观察[14] 存款情况 - 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M2同比增长7.9%,增速较4月末降0.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月升0.8个百分点[18] - M2增速受去年4 - 5月企业活期存款大幅减少影响,M1增速上升或因基数进一步走低,今年6 - 9月M1增速有望进一步向上[19] 债市情况 - 债市关注中美贸易谈判和应对低通胀环境的增量储备政策两个重要信号,但都需耐心等待[21] - 中美贸易谈判或保持机制性沟通,建立框架性协议,具体细节难快速达成合作;增量储备政策研究、设计与出台需时间和合适时机[22]
5月金融数据点评:信心与盈利是点燃信用扩张的关键火种
联储证券· 2025-06-16 17:02
社融情况 - 5月新增社融2.29万亿,同比多增2271亿,存量增速持平前值8.7%,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外币贷款同比多增是支撑项,实体信贷持续偏弱是拖累项[1][9] - 新增人民币贷款5960亿,同比少增2237亿,企业有效融资需求未实质好转[12] - 政府债券新增1.46万亿,同比多增2367亿,普通国债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支撑社融[12] - 企业债券新增1496亿,同比多增1211亿,产业债为主要贡献,城投债净偿还[13] - 外币贷款新增135亿,同比多增622亿,或因美元走弱和企业外贸预期改善[13] 信贷情况 - 企业部门新增短期贷款1100亿,同比多增2300亿;新增中长期贷款3300亿,同比少增1700亿,企业倾向“保运转”[21] -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减少208亿,同比多减451亿,消费意愿不强;新增中长期贷款746亿,同比多增232亿,与地产销售边际转暖一致,但楼市信心恢复偏缓[2][21] M1与M2情况 - M1增速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至2.3%,因去年基数低和企业“留现金不投资”[3][35] - M2增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7.9%,与存款利率调降和财政资金释放慢有关[3][36] 展望与风险 - 下半年金融数据或“结构分化+缓步修复”,社融增速有望在8.5%-9.0%区间波动,需关注地方化债、居民信心和关税风险[6][44]
社融保持同比多增,M1增速在低基数上显著回升
交银国际· 2025-06-16 14: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新增社融同比多增,考虑化债影响,社融同比多增反映供给端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弱,预计受益于低基数,3季度货币、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数据 -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同比少增3300亿元,少增主要来自企业中长期贷款 [1] - 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746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连续3个月同比多增 [1] - 企业短期贷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多增23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300亿元,同比少增1700亿元;企业票据融资新增746亿元,同比少增2826亿元 [1] - 非银机构贷款净新增589亿元,同比多增226亿元 [1] 社融数据 - 5月新增社融2.29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多增2271亿元,同比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 [1] - 政府债券发行达1.46万亿元,同比多增2367亿元,主要来自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表外融资同比稳定,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1211亿元 [1] 货币数据 - 5月M1增速为2.3%,环比显著回升0.8个百分点,因2024年同期规范资金空转形成低基数,预计后续有望延续回升势头 [1] - M2增速为7.9%,环比略降0.1个百分点;社融余额增速为8.7%,环比持平 [1] 存款数据 - 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18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多增主要来自企业存款和财政存款 [1] - 5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增500亿元,企业存款和财政存款同比分别多增3824和1167亿元,非银机构存款新增1.19万亿元,为近年新高,同比多增300亿元 [1] 交银国际金融行业覆盖公司 - 对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公司评级为买入,给出收盘价、目标价、潜在涨幅、发表日期和子行业等信息 [14]
央行公布5月金融数据公布,银行板块先跌后涨?为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1:17
金融数据表现 - 25年5月社会融资增速环比持平 M2增速略有下降 M1增速回升0 8pct [1] - 25年5月M1单月减少0 23万亿 24年5月净减少1 08万亿 23年5月增0 41万亿 19-23年5月均值为0 80万亿 [1] - M1增速回升受益于24年5月低基数效应 参考19-23年均值0 8万亿 经济活力仍有改善空间 [1] 信贷需求分析 - 25年5月全口径信贷增长0 62万亿 低于24年5月的0 95万亿和23年5月的1 36万亿 19-23年5月均值为1 48万亿 [2] - 扣除票据融资后的社融信贷为0 52万亿 同比多增0 06万亿 显示真实信贷需求未进一步弱化 [2] 银行板块展望 - M1和信贷数据表明经济活力同比未恶化 虽未达季节性正常水平 但货币财政政策发力有望优化结构 [2] - 财政向三育(生育 教育 养育)领域倾斜 短期刺激需求 长期利好供给 畅通经济内循环 利好银行绝对收益 [2] - 险资欠配及公募基金评价体制改革注重长期业绩 银行板块将受益于风格再配置 [2] 陆家嘴论坛预期 - 2025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8日至19日举行 作为金融监管政策发布平台 可能释放重大政策信号 [3]
资产配置报告:财政发力支撑总量,M1增速回升
国海证券· 2025-06-15 14:34
货币指标表现 - 5月M1同比增长2.3%,较前值提升0.8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回落至7.9%[3] - 5月各项存款同比多增5000亿元,居民存款增加4700亿元,企业存款减少4176亿元,财政存款新增8800亿元,非银机构存款新增1.19万亿元[3] 社融与信贷情况 - 5月社融新增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71亿元,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是主要贡献项[3] - 5月人民币信贷新增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300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1700亿元[3] 信贷结构特点 - 企业中长期贷款数据受化债置换效应影响显著,居民中长期贷款连续三个月同比改善但持续性待察[3] 风险提示 - 经济增速、财政支持规模、化债力度与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央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有不确定性,债券市场可能异常波动[3]
5月金融数据点评:M1增速缘何回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5 10:45
核心观点 - 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出或使信贷表现趋于稳定[2] - M1增速回暖一是因去年“资金防空转”政策低基数效应,二是房地产销售边际回暖带动资金注入企业端,5月M1同比回升0.8个百分点至2.3%[2][8] - 信贷持续性偏弱归因于企业部门,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两月同比少增超1500亿元,与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3%、企业未来预期不确定性仍存相关[2][10] -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幅度收窄,财政融资“前置”推动社融快速改善阶段或结束,后续社融增速或更趋于平稳[3][13] 常规跟踪 - 5月新增信贷6200亿,同比少增3300亿,拖累源于企业中长贷[4][17] - 5月新增社融22871亿,同比多增2248亿,主要源于政府债券[4][20] - 5月M2同比下行0.1个百分点至7.9%,新口径M1同比上行0.8个百分点至2.3%[5][25] 后市展望 - 货币政策或根据经济金融情况灵活把握实施力度和节奏[3][15] - 后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下达或稳定经济,利于保持社融、M2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匹配[3][15] 风险提示 - 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超预期[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