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

搜索文档
券商忙起来了!资本市场活跃度大增
证券时报· 2025-08-21 13:01
市场行情与投资者行为 - 8月A股两融余额创10年新高突破2万亿元 较2015年后再次突破该关口 今年以来融资资金增加约1500亿元 [1][2] - 上证指数从年初3200点涨至3700点以上 近年罕见涨幅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 - 7月证券APP月活达1.67亿环比增3.36% 6月月活1.61亿环比增0.65% 显示投资者活跃度提升 [2]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70.54% 前7月合计1456.13万户同比增36.88% 有效户率显著提升 [2] - 年内已有9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151个交易日过万亿 去年同期仅20个交易日过万亿且最高1.3万亿元 [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比亚迪发布上市以来最大分红方案 每10股派39.74元 现金红利总额达120.77亿元 [4] - 近七成沪深上市公司披露现金分红方案 合计金额1.64万亿元 [5] - 前7月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达889.93亿元 回购增持行为显著增加 [5] -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获批未盈利企业 多家未盈利企业在排队等待上市 [5] - "并购六条"政策落地后A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200余单 并购重组活跃度大幅提高 [6] 券商业务动态 - 券商增加两融业务经办与复核岗位人手 应对开户和咨询量攀升 [1] - 世纪证券通过流程优化与技术应用缩短开户时间 提升各类客户开户效率 [7] - 长城证券客服咨询量明显增加 涉及基础账户操作及权限开通等 [7] - 平安证券技术团队进行系统巡检与扩容 确保高负荷下系统稳定性 [7] - 国联民生推进投行行业分组 设立并购专职部门并构建未盈利企业评估体系 [7] - 财达证券上半年为22家拟申报未盈利科技企业提供预评估服务 涉及AI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8] - 国新证券8月上线"科创板成长层权限开通"功能 通过多渠道提示存量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 [8]
资本市场赋能产业“航母舰队”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08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提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用资本 市场手段推动企业规模扩大、资源集中,从而完成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将有力赋能打造现代化产业体 系的"航母舰队"。 助力集群化发展 新型工业化并非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延续,而是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意见》明确要求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这标志着我国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深化进入新阶段。 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打造产业"航母舰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载体之一,其以重点产业链 链主企业为"航母",配套企业为"护卫舰",形成集群化发展的"航母舰队"编队。一方面要确立"航母"领 航地位,重点培育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使其成为带动集群发展的核心引 擎;另一方面要组建"护卫舰"协同编队,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链主企业 形成紧密协作网络。 资本市场在产业"航母舰队"的锻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
并购重组新规助央企国企加速整合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05
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A股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央企国企并购进展显著,创新性案例涌现 [1] - 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13家公司股权,解决业务重叠问题,提升资源储备和一体化运营能力 [1] - 2024年1月至7月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000单,同比增长1.4倍,重大资产重组133单,同比增长2.7倍 [1] 政策驱动因素 - 证监会2024年9月发布"并购六条",2025年5月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政策优化释放市场活力 [2] - "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并购重组,包括跨行业并购和未盈利资产收购 [2] - 政策鼓励传统行业通过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简化审核程序,支持私募基金参与并购 [2] - "并购六条"发布后至2025年7月底,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1800余单,重大资产重组208单 [3] 典型案例与产业逻辑 - 中国神华重组采用"股份+现金"支付方式,注入优质资产兑现资本市场承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4] - 科创板出现定向可转债重组、吸收合并等创新案例,并购逻辑转向产业整合增强盈利能力 [3] - 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 [3]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央企国企整合有助于形成产业龙头,减少同质化竞争,优化产业链分工,增强国际竞争力 [4] - 推动国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整合,适应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保障产业链安全 [4] - 并购重组助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展示深化供给侧改革决心,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专家建议丰富并购支付工具如优先股,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未盈利企业技术融合与产业链协同 [5]
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视角下的并购环节要点梳理
梧桐树下V· 2025-08-20 22:37
A股IPO市场趋势与并购重组转向 - 2024年A股仅完成100家IPO上市,为近十年最低数量[1] - IPO政策收紧推动拟IPO企业、撤材料企业及辅导阶段企业转向并购重组进入资本市场[1] - 2025年各行业公司及央国企专业化整合加速,并购重组成为替代路径[1] 并购重组实操手册内容架构 - 手册共342页,含17.3万字,覆盖11个章节,从买方、卖方及中介机构视角梳理操作要点[4] - 纸质资料搭配线上课程《并购逻辑与实践:丹纳赫VS爱尔眼科》及定制笔记本[3] 并购核心操作环节 - 尽职调查涵盖财务规范、隐性负债、组织结构及经营业绩等关键风险点[6][12] - 方案设计需综合并购比例、操作周期、业绩对赌及终止条件等要素[18] - 交易作价包含四种作价方式(投资额/净资产/评估/差异化)及三种评估方法(资产基础法/收益折现法/市场比较法)[19] - 支付方式与融资安排联动,涉及现金/股份/零收购等方式,配套债务/股权/信托融资策略[23] 谈判与合规框架 - 谈判策略强调情报收集、地点选择、开局技巧及攻守策略,辅以经典案例解析[25] - 财务核算区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差异[7] - 税务处理覆盖企业所得税特殊性处理、资产/股权收购、债务重组及印花税等税种[7] 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 - 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包括要约收购(期限/定价/履约)、协议收购、间接收购及管理层收购[27][8] - 反收购措施通过毒丸计划等案例呈现,重点关注监管要求与操作风险[29] - 重大资产重组案例解析股份锁定期安排(分期解锁与业绩考核匹配)及资源整合策略[29] 并购整合与协同实施 - 整合阶段需通过业务互动、交叉培训(如财务人员轮岗)及文化融合建立信任[32] - 收购方管理团队需扮演辅助者角色,避免强势干预,以促进团队合作与协同效应[32] -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可能影响并购决策,需提前评估迁移/返投要求[14]
北交所收并购周跟踪第二期:华光源海拟收购汉牛物流切入公路运输,多家公司加码海外布局
华源证券· 2025-08-20 16:02
并购市场总体概况 - 本周期(2025年8月1日-8月15日)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共发生32起新披露并购事件,交易总额达32.2亿元,其中15项为收购股权,总额26.0亿元[10] - 主要并购案例包括万辰集团13.8亿元收购万优商业49%股权、芯导科技4.0亿元收购吉瞬科技100%股权及瞬雷科技17.15%股权等[10] - 并购标的集中在化工与材料、生物医疗、半导体和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10] 北交所并购动态 - 北交所本周期新增1起对外收购事件:华光源海1020万元收购汉牛物流51%股权[13] - 多家北交所公司推进业务拓展和国际化布局,包括秉扬科技增强压裂支撑剂业务、鼎智科技和鸿智科技推进东南亚产能等[13] - 北交所并购以业务拓展、国际化和转型升级为主,多数项目已进入实施或完成阶段[13] 重点案例分析 - 华光源海拟以1020万元收购汉牛物流51%股权,标的整体估值2022万元,承诺2026年净利润200万元[17] - 汉牛物流为大宗商品数字物流平台,2024年营收8143万元但净利率仅0.13%,呈现轻资产、高营收、低利润特征[24] - 交易估值呈现高静态PE(184倍)与低PS(0.25倍)反差,PB为3.5倍相对合理[24] - 华光源海通过此次并购切入公路运输领域,整合线上平台300万吨运量资源[28] 北交所并购趋势 - 2024Q3"并购六条"发布后北交所大额并购事件增多,但2025Q3并购热度有所回落[30] - 计算机和机械设备行业并购金额占比近7成,凸显科技制造领域主导地位[32] - 北交所并购呈现"垂直化扩张+业务升级+市场拓展"三大趋势,以产业链整合为主[35] - 2025年北交所大额对外收购事件频出,已披露6项超亿元并购[37]
新筑股份股价上涨1.18% 公司股东户数披露为28073户
金融界· 2025-08-20 01:48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6 8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08元 [1] - 当日开盘价为6 76元 最高触及6 89元 最低下探至6 71元 [1] - 成交量为214570手 成交金额达1 46亿元 [1] 公司概况 - 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 主营业务涉及桥梁功能部件 轨道交通等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 注册地位于四川省 具有并购重组 绿色电力 储能等多个概念属性 [1] 股东与资金流向 - 截至2025年8月8日 股东户数为28073户 [1]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5 03万元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 07亿元 [1]
中金公司李求索:“小胜大”趋势可能尚未结束
中证网· 2025-08-19 22:09
市场风格分析 - 小盘股经历前期上涨后估值有所抬升,短期波动可能加大,但"小胜大"趋势可能尚未结束,当前市场环境或仍有利于偏小盘股的风格演绎 [1] A股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景气高且有业绩验证的AI和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板块 [1] - 业绩弹性较高,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保险行业值得关注 [1] - 重要的主题和改革领域如新质生产力(半导体、工业母机等)、并购重组等具有投资机会 [1] 港股投资机会 - 港股在新型成长板块如AI应用(游戏、短视频、软件)、创新药、新消费方面具有优势 [1] - 港股高股息板块中长期仍具较强吸引力 [1]
融资额创10年新高,都在借钱炒难道行情速战速决?
搜狐财经· 2025-08-19 20:09
A 股最近的成交额接近 3 万亿,是近 10 年里的新高,也算是写下了一段新的经历。只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少股民心里多了些焦虑。很多人还没从牛市 可能带来的喜悦里得到什么,就已经在想着行情是不是涨得太快了,更让人在意的是,自己手里的股票并没有跟着这一轮行情上涨。 但其实,这可能只是一种感觉。除了上证指数,市场上大多数主要指数和 2021 年的时候相比,还差着至少 30% 呢。所以,牛市带来的那种像幻觉一样的感 觉挺明显的,明显到让人看不清楚。 就比如说,最近A股市场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创下十年新高。 一、2.1万亿背后的数字密码 最新数据显示,A股两融余额中融资余额单日暴增395亿元,创下年内最大增幅。电子、非银金融等行业融资规模均超千亿,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单月 净买入超百亿。表面看,这是市场信心爆棚的表现。 很明显,这种情况一方面你可以认为这是市场活跃了,人气起来了,交易踊跃了。但融资从来都是双刃剑,做空的时候也一点都不含糊,并且这种新闻人人 都能看到,自然谁都知道它的风险,反应就会更加快。所以要看得懂机构动作,才能做好现在的行情。 更值得玩味的是行业分布。电子板块融资规模高 ...
安宁股份: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的问询函》回复之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9 19:09
交易定价与资金安排 - 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交易定价为650,768.80万元,参照前次竞拍成交价并经协商确定,与公司现金余额425,338.69万元存在差距[2] - 资金支付分三期:裁定批准后30日内支付335,075.78万元、90日内支付191,417.66万元、9个月内支付89,521.60万元,支付至管理人账户受法院监管[2][4] - 支付安排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支付56.83%款项后可取得100%股权,股权过户前出资人无法取得款项,有利于交易执行[4] 资金来源与偿债能力 -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不超过32.00亿元、银行授信不超过30.00亿元及控股股东无息借款不超过10.00亿元[6]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良好,2022-2024年净额分别为92,799.29万元、89,242.75万元和118,382.57万元,2025年1-3月为26,827.55万元[7] - 偿债能力稳健,2025年3月末流动比率4.36、速动比率4.30、资产负债率23.09%,交易后备考资产负债率47.54%[7] 协同效应与资源整合 - 标的公司小黑箐铁矿与公司潘家田铁矿属同一矿脉,整合可减少安全隐患,符合省级部门推动整合的要求[11] - 交易后公司资源储量大幅增加,工业品位铁矿储量7,511.5万吨,伴生TiO2量1,066.3万吨,潜在资源丰富[10] - 公司可将采选工艺、成本管控和销售渠道优势赋能标的公司,实现协同开采和资源最大化利用[12] 评估方法与参数差异 - 资产基础法评估增值484,290.09万元,增值率1,831.95%,其中产成品评估值131,959.00万元因低品位矿再利用价值高[12][16] - 收益法估值考虑协同效应,与资产基础法差异源于生产规模、回收率、成本及税率等参数优化,如地采规模从110万吨/年提至200万吨/年[22][23] - 收益法折现率9.61%采用WACC模型,参数包括无风险利率2.03%、市场风险溢价6.57%、Beta值0.9742,处于可比案例8.10%-10.50%区间[24][26] 采矿权评估依据 -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10,504.34万吨,依据2018年评审备案的《储量核实报告》和2024年评审的《再评价报告》,新增低品位矿2,811.9万吨因品位标准调整[28][33] - 关键参数设计损失量1,244.46万吨、露采回采率97%、地采回采率75%均参考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行业规范[35][36] - 产品价格选取基准日前5年1期均价,铁精矿576.13元/吨、钛精矿2,113.24元/吨,符合矿业权评估准则[41] 风险应对与合规性 - 公司已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达成并购贷款意向,额度20-30亿元,利率按5年期LPR下浮40-60BP[7] - 交易未设置业绩补偿因业绩实现取决于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且符合《重组管理办法》对非关联交易的规定[9] -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50年8月,评估服务年限34.75年至2059年,续期无实质性障碍且无需额外费用[28]
2583.62亿,中国神华启动大规模资产重组,央企加速整合产业资源
36氪· 2025-08-19 18:12
央企资源整合加速 - 央企加速整合产业资源 中国神华拟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子公司 标的资产合计2583.62亿元[1] - 中国神华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及煤电资产整合上市平台 总资产6723.07亿元 总资产和总市值分别占煤炭上市公司23.4%和43.6%[1] - 通过整合新疆 内蒙古 陕西 山西等战略资源基地及配套港口航运物流资产 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协同机制[3] 中国神华资产收购细节 - 收购标的包括国源电力 新疆能源等10家企业全部股权 以及神延煤炭41%股权 晋神能源49%股权 并以现金购买内蒙建投全部股权[2] - 标的资产业务覆盖煤炭 坑口煤电 煤化工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4年底合计归母净资产938.88亿元[2] - 2024年标的资产合计实现营收1259.96亿元 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80.05亿元[2] 重组战略意义 - 重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1+1>2战略倍增效应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提高资源储备 优化产业布局[1] - 标的资产注入后 上游煤炭开采提供稳定资源供给 中下游煤制油 化工技术平台提升清洁高效转化水平 煤电一体化资产强化能源梯级利用效率[3] - 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筑牢国家能源基石 提振市场信心[1]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自2023年底新"国九条" "科八条"及"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 开展产业并购重组[3] - 央企间加法减法并重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主要做法 2003-2023年央企集团数量从196户减至97户 目前增至100家[5] - 除央企间并购重组外 通过组建新央企集团优化资源配置 如中国雅江集团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相继成立[4] 资本市场反应与案例 - 中国神华复牌当日开盘涨停 午盘收报39.54元/股 较前一日上涨5.27% 总市值7856亿元[1] - 截至2025年8月 仍有40余家国资央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3]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入最终实施阶段 交易金额1151.5亿元 部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