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

搜索文档
中国半导体用光刻胶企业产能及布局
势银芯链· 2025-05-12 15:56
光刻胶行业概述 - 光刻胶是半导体晶圆加工中电路布图的关键材料,根据应用可分为紫外全谱、g/i线、KrF、ArF、EUV等类型 [2] - 全球市场被JSR、东京应化、杜邦等国际巨头垄断,高端KrF和ArF领域集中度更高 [2]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6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AI、HPC、汽车电子等需求为主要驱动力 [4] 光刻胶技术发展 - G/I线基于酚醛树脂体系,KrF提升248nm透光性,ArF采用无苯环化学放大机理,EUV利用金属氧化物增强性能 [4] - 工艺分辨率提升推动集成电路制程先进化,EUV增速达21.26%,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4][5] 市场数据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光刻胶市场同比增长16.15%,其中EUV增速最高(21.26%),KrF(17.89%)和ArF(16.74%)次之 [5] - 中国大陆市场规模7.71亿美元,同比上涨42.25%,ArF增速达45.84%,成为全球最大光刻胶市场 [5] 中国企业产能布局 - 15家主要企业设计产能盘点:彤程新材(1600吨/年)、晶瑞电材(2800吨/年)、飞凯材料(5000吨/年)等 [5] - 高端光刻胶产能分布:南大光电(ArF 25吨/年)、鼎龙股份(KrF/ArF 530吨/年)、国科天骥(超高精细17吨/年) [5] 行业活动与平台 - 2025势银光刻材料产业大会将于7月8-10日在合肥举办,聚焦供应链协同与技术创新 [6][7]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服务及咨询,覆盖光刻材料等领域 [10][11]
科研机构预算减半,特朗普2026预算提案或史无前例地“抠搜”?
虎嗅· 2025-05-11 20:17
特朗普2026财年预算提案对科研机构的影响 - 核心观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2026财年预算案将对美国主要科研机构进行前所未有的资金削减,可能重塑国家科研格局 [1][4][6] 整体预算削减情况 - 全部非国防开支将减少23%,但科研机构面临更大幅度削减:NSF预算减少56%,NIH减少40%,EPA减少55% [1] - 预算案缺乏细节,但5月下旬将发布更详细的"瘦身预算"清单 [2] - 最终预算决定权在国会,但特朗普提案作为共和党政府的立场将成为讨论起点 [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 2026年预算减少50亿美元(较2024年降幅近50%),主要削减气候科学、清洁能源及社会科学领域 [7] - "更广泛参与"项目预算减少11亿美元(降幅80%),该项目旨在吸引弱势群体进入科学领域 [7] - 运营支出减少9300万美元(降幅20%),可能导致半数员工离职 [8] - AI和量子科学资助维持现状,但机构运营能力受质疑 [8] 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 预算从2025年480亿美元降至2026年270亿美元(降幅40%),创历史最大削减 [9] - 27个研究所将合并为5个新部门,少数群体健康和国际研究经费被撤销 [10] - 生物医学界强烈反对,认为将重创美国生物医学研究体系和经济 [11]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预算减少24.3%至188亿美元,科学部门预算砍半 [12] - 撤销气候监测卫星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被批将进入"空间科学黑暗时代" [12] - 载人航天转向:缩减国际空间站经费,增加月球/火星探索(含10亿美元"聚焦火星"项目) [13] - 计划在2026年登月任务后退役太空发射系统重型火箭 [13] 环境保护局(EPA) - 预算削减55%至42亿美元,基础研究部门(ORD)将被解散 [15] - 终止"环境公平研究"和"气候研究"等预防性研究项目 [15] - 水基础设施服务基金等项目遭受重创 [15] 其他科研机构 - 能源部科学办公室预算减少11亿美元(降幅13%),主要针对气候和清洁能源研究 [14] - 美国地质勘探局削减5.64亿美元预算,停止气候变化研究转向能源矿产 [16] -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预算至少减少25%至15亿美元,终止气候相关项目 [17] 行业反应 - 科学界普遍谴责该预算将导致人才外流,打击国家未来科研能力 [4][11] - 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共和党主席支持预算案,称其重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 - 非营利组织警告若通过将给国家未来带来"致命打击" [4]
FC-BGA,需求大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1 11:18
AI服务器电路板市场增长预测 - 日本揖斐电预测AI服务器电路板业务未来5-6年销售额将阶梯式增长2.5倍 [1] - 2025财年揖斐电电子部门(含FC-BGA)销售额预计达240亿美元(同比+22%),营业利润33亿美元(同比+23%)[1] - 2030财年AI服务器用基板销售额预计达475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2.5倍 [2] FC-BGA技术驱动因素 - FC-BGA凭借高层数、大面积特性成为AI服务器高性能封装首选,电气/热性能优于传统引线键合 [1] - 全球FC-BGA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80亿美元增至2030年164亿美元(翻倍)[2] - 揖斐电年内将投产新工厂专注AI服务器FC-BGA生产 [2] FC-BGA技术应用趋势 小型化与功能集成 - 支持更高I/O密度,满足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小型化需求 [3] - 多层基板嵌入无源元件优化空间,实现复杂布线 [11] 5G与高速通信 - 增强信号完整性,降低寄生电感/电容,适配5G高频信号处理 [4][5] 汽车电子 - 热管理/机械耐久性符合ADAS及电动汽车高功率密度需求 [6] 高性能计算 - 支持异构集成,将CPU/内存/AI加速器整合至单一封装 [7] - 新型介电材料减少信号损失,提升高频性能 [11] 可持续发展 - 封装尺寸缩小降低材料消耗,环保工艺创新加速 [8] 技术研发方向 - 分层技术实现精细线路布线 [11] - 集成散热器与高导热基板解决过热问题 [11]
纳芯微(688052):新品逐步放量 持续成长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10 08:2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减少31.95% [1] - 2024Q4营收5.94亿元,同比+91.64%,环比+14.93% [1][2] - 2024Q4归母净利润0.05亿元,毛利率32.06%,同比+0.94pct,环比-0.53pct [2] 业务结构 - 2024年汽车、泛能源、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别为36.88%、49.49%、13.63%,同比+5.93pct、-10.03pct、+4.12pct [3] - 汽车电子领域占比提升显著,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和多元产品布局 [3] - 泛能源领域工控、光储景气度回升,保持增长 [3] - 消费电子领域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新品推动成长 [3] 研发与并购 - 2024年研发费用5.40亿元,研发费用率27.55%,聚焦传感器、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方向 [4] - 完成麦歌恩收购并表,新增磁传感器竞争力,可销售产品料号达3300余款(含麦歌恩1000余款) [4] - 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产品收入分别为2.74、9.63、7.03亿元,同比+65.29%、+36.57%、+64.37% [4] - 传感器、信号链毛利率分别为43.80%、37.59%,高于公司综合毛利率32.70% [4] 未来展望 - 产品端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叠加成本优化,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 [3] - 新品在汽车、泛能源领域导入上量,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1.48、4.17亿元 [5]
纳芯微(688052):新品逐步放量,持续成长可期
长江证券· 2025-05-09 22: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归母净利润 - 4.03亿元同比减少31.95%;2024Q4营收5.94亿元同比+91.64%、环比+14.93%,归母净利润0.05亿元 [2][6] -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随着新品在汽车、泛能源等领域导入上量,卡位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纳芯微中长期成长无虞,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92、1.48、4.1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四季度收入情况 - 2024年四季度营收5.94亿元,同比+91.64%、环比+14.93%,受益于汽车电子稳健增长和麦歌恩收入并表,收入环比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0.05亿元 [11] - 毛利率为32.06%,同比+0.94pct、环比 - 0.53pct,产品降价压力收敛,毛利率企稳,后续有望逐步修复 [11] 业务领域布局 - 2024年全年总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增长49.53%,汽车、泛能源、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别约为36.88%、49.49%、13.63%,同比+5.93pct、 - 10.03pct、+4.12pct [11] - 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产品多元布局,营收持续增长;泛能源领域工控、光储等景气度回升保持增长;消费电子多款产品推出助力成长 [11] 研发并购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5.40亿元,研发费用率27.55%,围绕传感器、电源管理、信号链三大方向重点研发,产品类型丰富 [11] - 2024年完成麦歌恩收购并表,加强磁传感器核心竞争力,截至2024年可提供3300余款可供销售产品料号 [11] - 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74、9.63、7.03亿元,同比+65.29%、+36.57%、+64.37%;毛利率分别为43.80%、37.59%、22.42%,传感器、信号链毛利率高于综合毛利率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960|3057|3974|5061| |营业成本(百万元)|1319|1987|2504|3189| |毛利(百万元)|641|1070|1470|18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3|-92|148|417| |EPS(元)|-2.86|-0.64|1.04|2.9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95|154|689|835|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100|-584|-588|-575|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267|-23|-23|-23| |现金净流量(百万元)|-738|-453|78|237| |总资产收益率|-5.3%|-1.2%|1.9%|4.9%| |净资产收益率|-6.8%|-1.6%|2.5%|6.5%| |净利率|-20.6%|-3.0%|3.7%|8.2%| |资产负债率|22.5%|23.3%|24.8%|24.9%| |总资产周转率|0.26|0.40|0.51|0.61|[16]
传韩国断供HBM设备
是说芯语· 2025-05-09 22:07
韩国限制HBM设备出口事件 - 韩国政府计划限制关键HBM设备TC Bonder的出口,要求本土制造商暂停向特定地区交付设备并收紧技术出口审批[2] - TC Bonder是HBM制造中的核心设备,负责多芯片堆叠与电气连接,技术精度需达亚微米/纳米级[3][5] - 韩国企业占据全球TC Bonder市场80%以上份额,其中韩美半导体垄断HBM3E设备市场[7][8] TC Bonder技术与市场 - TC Bonder技术分为TC-NCF、TC-NCP等类型,应用场景涵盖Chip-to-Substrate等多种封装形式[3] - 2022年高精度TC Bonder全球市场规模0.8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4亿美元,CAGR为25.6%[6] - AI/HPC需求推动HBM市场爆发,2024年HBM需求增速近200%,2025年或再翻倍[6] 韩国企业市场策略 - 断供旨在维护韩国企业在HBM市场的垄断地位(SK海力士占50%、三星占40%)并强化产业链话语权[10] - 三星主要采购SEMES和日本Shinkawa设备,SK海力士依赖韩美半导体和韩华[7] - 韩美半导体为SK海力士12层HBM3E量产提供设备,计划Q2向英伟达供货[8] 行业影响与替代方案 - 短期将加剧HBM供应紧张并推升价格,长期或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与设备国产化[11] - 国产厂商普莱信已推出Loong系列键合机,精度达±1μm@3σ,支持TC-NCF等工艺[12] - 韩国断供可能刺激国际竞争对手技术突破,削弱其长期市场优势[11]
南京聚隆(300644)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8:3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和线上交流 [2] - 第一场线上交流参与单位及人员共 12 人,第二场业绩说明会参与为线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 [2] - 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9 日上午 10:00 - 11:00(第一场)和下午 15:00 - 17:00(第二场) [2] - 地点第一场为腾讯会议,第二场为全景网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第一场为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范悦谦先生;第二场有董事长、总裁刘曙阳先生等多人 [2] 公司财务与分红情况 - 2024 年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账户中已回购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5 元(含税),待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3] - 2024 年收入 23.8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33.97 万元;2018 - 2024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为 15.2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为 24.16% [8]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5.9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52.7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3.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897.8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6.35% [20] -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 285.03%,原因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公司计划加强现金支出管理等改善现金流 [3] -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公司已回购 126.3 万股,支付金额约 2960 万元 [5] 公司研发与项目情况 - 截至 2024 年末,主要在研项目 18 项,研发人员 179 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20.65%,研发投入金额 9563.56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01% [3] - 墨西哥生产基地 2024 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处于市场拓展及产能逐步释放阶段 [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募投项目“年产 5 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进度达 67.17%,部分厂房及设备已投入运行 [15] 公司业务与市场情况 - 主要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等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高性能改性塑料等,应用于多个领域 [7] - 2024 年按产品应用终端领域分,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领域销售额 17.82 亿元,占比 74.64%;通讯及电子电气领域销售额 2.29 亿元,占比 9.58%等 [16][17] - 2025 年度预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在 10% - 30%之间,该数据为内部管理控制指标,存在不确定性 [17] - 2024 年度国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约为 10.27%,产品以生物基资源循环塑木型材为主,主要市场包括欧洲等,原材料供应链已全面国产化,受关税政策影响不大 [18] 公司未来规划与发展 - 未来通过产品创新升级等举措实现盈利增长 [6] - 锚定多个前瞻性项目方向,布局关键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9] -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毛利率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和稳定增长 [19] - 成立机器人用材料项目团队,推动人形机器人相关材料项目落地实施 [9][20] - 参与南京江北新区低空经济产业链规划,为低空经济提供先进制造支持 [12] - 关注 6G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动态,把握高性能材料在 6G 通信领域应用机会 [12]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 亿元,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发展及对高性能改性塑料需求增加 [13] - 新能源汽车单车用塑量从 2023 年的 150kg 增至 2025 年的 180kg;电子电气及通讯等行业有新兴增长点;新能源领域部分材料需求年增速超 25%;人形机器人带动特种工程塑料需求增长;医疗和包装行业对改性塑料需求旺盛 [14]
晨化股份(300610)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0:46
行业与公司概况 - 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产量大、品种丰富,正发展新兴领域特殊功能品种和传统领域高品质新产品,以生产烷基糖苷和聚醚胺为主的上市企业较少,公司相关产品属高性能新材料,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不多 [2] - 公司与大江化工合作设立江苏大江,开展聚氨酯催化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相关业务,注册资本15000万元,公司认缴7515万元,持股50.1% [3] 产品产能与利用情况 - 公司聚醚胺产品当前产能31000吨/年,产能利用28500吨/年;风电用D230产品1月起产能2500吨/年,4月中旬升至5000吨/年 [3] - 2024年公司聚醚胺产能利用率约46%,烷基糖苷产能利用率达100% [4] 贸易影响 - 公司加强产品外销,出口产品种类多、客户分散,以东南亚、欧盟为主,出口美国产品占比不高,个别产品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小 [3] 研发项目 - 当前重点推进高效清洁灭火剂全氟酮开发等10个研发项目 [4] - 未来重点推进木质素基多元醇研发和邮政快递胶带用生物可降解压敏胶研发 [4][5] 利润增长点 - 2025年预计通过创新和扩大小品种聚醚胺应用领域提升产能利用率、35000吨烷基糖苷扩建项目投产增量、化工行业全面复苏提升整体收益实现利润增长 [5]
AI浪潮录丨人工智能为什么是年轻人的事业?专访95后师天麾
贝壳财经· 2025-05-09 08:52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北京正以科技创新之姿,成为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高地。从智源研究院的"悟道"大模型问世,到"天使投资人"模式孵化顶尖 学者,再到月之暗面、DeepSeek、智谱等人工智能独角兽崛起,这座城市不仅汇聚了前沿技术,更以开放生态孕育突破性成果。 如今,北京正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一大批研发机构、企业积极拥抱开源,而开源也已深入到汽车、机器人等众多行业。发展AI将是一场科技长征, 新京报AI研究院将深度访谈此次AI浪潮的亲历者与见证人,讲述AI竞争新格局与背后的故事。 开栏语 清程极智联合创始人师天麾。受访者供图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清程极智联合创始人师天麾正成为这句话的一个生动的注脚,而他的经历也是当前中国年轻一代AI高端人才的缩影——高中拿下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 奖保送清华大学,大学确定了系统和高性能计算的研究方向,博士毕业后成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课程讲师、中国信通院万卡智算集群服务能力推 进方阵技术专家。 多个身份标签加持,互联网大厂曾向师天麾抛出高薪的橄榄枝,他最终却选择自己创业,理由也很简单,"做一些不同的事"。在他眼中,大厂"老板安 排"和KPI均是 ...
这只“黑马”净利年复合增长率232%!腾讯是第四大股东,IPO前夕陷品牌争议
国际金融报· 2025-05-08 17:08
公司概况 - 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香港[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定位为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倡导"奔赴自然"的新户外生活理念[2] - 公司产品涵盖服装、鞋类以及装备及配饰,分为巅峰、专业性能、山系和经典四大系列,截至2024年底有572个标准产品单位[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净销售额从3.51亿元增至17.3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22.2%,营收从3.78亿元增至17.6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15.86%[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30万元、1.52亿元和2.8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232%[3] - 经调整净利润率从7.3%增至17.2%,毛利率逐年提升,分别为54.3%、58.2%和59.6%[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是中国三大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一,市场份额5.2%[2] - 按零售额计,公司复合年均增长率127.4%,是中国内地市场十大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中增速最快的一个[3] - 中国内地高性能户外服饰行业的零售销售额由2019年的53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027亿元,CAGR为13.8%,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158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6%[10] 产品与销售 - 公司以"平价冲锋衣"出圈,累计销售约380万件冲锋衣,冲锋衣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144%[3] - 服装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1%,2024年收入16.08亿元[4] - 线上直接触达消费者销售额从2022年3.31亿元增长至2024年13.51亿元,线下门店销售收入从2022年730万元增至2024年1.69亿元[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46家线下零售店,主要位于中国内地一线及二线城市[6] 股东与融资 - 创始人刘振、花敬玲夫妇合计持股约63.17%[9] - 腾讯投资于2025年3月以3亿元认购10.7%的股份,成为第四大股东[9] - 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28亿元[9] 品牌争议 - 公司因品牌名称被质疑与法国人Paul Pelliot有关,官方回应称品牌源起于"伯牙抚琴,高山流水"的故事[6] - 公司未在招股文件中主动披露有关"品牌命名争议"的相关风险提示[6] 未来发展 - 公司拟通过上市募资加强研发能力、完善产品设计及创新流程,强化品牌定位及提高品牌知名度[11] - 计划加强多渠道销售网络,提升数字化能力,包括采购数字化设备及软件,开发及升级专有软件、应用及数字化系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