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大众比丰田少卖200万辆,差在哪儿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6 00:48
丰田与大众2024年全球业绩对比 - 丰田2024年全球销量超过1100万辆,同比增长6.7%,守住行业老大地位 [5] - 丰田在美国市场表现强劲,销量达233.26万辆,同比增长3.7%,其中近半为混动车型 [5] - 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177.6万辆,同比下滑6.9%,占全球销量16% [5] - 大众集团2024年全球销量902.7万辆,同比下降2.3%,位居行业第二 [5] - 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292.8万辆,同比下滑9%,占全球销量32.4% [5] 中国市场表现差异 - 丰田在华两大合资企业表现分化:广汽丰田销量77.01万辆(-14.5%),一汽丰田80万辆(持平) [5] - 大众在华合资企业表现:一汽-大众销量165.91万辆(-13%),上汽大众超120万辆(持平) [5] - 大众安徽ID.UNXY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中国市场对大众全球业务影响显著大于丰田 [5] 新能源战略差异 - 丰田提出到2026年推出10款纯电车型,目标销量150万辆,但实施路径不清晰 [9] - 大众计划2026年在中国推出覆盖多种驱动形式的产品,包括基于CMP平台+CEA架构的纯电车型 [10] - 丰田更注重燃油车和混动技术的平衡,纯电渗透率仅0.1% [13] - 大众在纯电智能赛道投入巨大,2025年将推出奥迪Q6L e-tron等重磅车型 [11] 2025年战略规划 大众集团 - 2025年重点推出两款奥迪量产车型:上汽奥迪AUDI首款车型和奥迪一汽Q6L e-tron [11] - 将亮相ID.与众新车型(与小鹏合作的B级SUV)和基于CMP平台的首款原型车 [11] - 计划发布首款增程车型,具体合资方未披露 [11] - 2030年目标在中国市场实现350万辆销量,占15%市场份额 [11] 丰田汽车 - 更名中国研发基地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增强本土化研发能力 [14] - 给予合资企业更多纯电车型本土化权限 [14] - 与英伟达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 [14] - 坚持工程师文化,注重生产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 [13] 管理层与企业文化 - 大众CEO奥博穆媒体曝光率显著高于丰田社长佐藤恒治 [7] - 丰田章男仍对公司决策有决定性影响 [9] - 丰田保持家族企业特色,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紧密 [14] - 大众采取更开放的技术合作模式(如与小鹏合作) [11]
对话广汽丰田文大力:用丰田的品质,造新势力的车
晚点LatePost· 2025-01-09 18:41
成立 20 年的广汽丰田,正向新能源转型背水一战。 中国汽车业中,新势力销量占整体市场不到 5%,却几乎集中了所有注意力。大多时候,人们不谈论合资 车企,认为他们动作缓慢,也忽略他们相当于新势力四倍的销量。 合资车企的变革实际比多数人预想中更早、更迅速也更猛烈。2022 年 8 月底,在广汽丰田,技术总监柳文 斌接到通知,他来总管一款新车型纯电 SUV 铂智 3X 的开发,担任首席项目负责人。 广汽丰田成立 20 年,他是第一个首席项目负责人。过去,这一职位上只有日本丰田的工程师。和过去直 接从丰田导入车型不同,铂智 3X 是广汽丰田第一款联合开发车型。广汽丰田负责产品定义和开发,从车 身到三电 "自己从头做规划"。 所有合资品牌中,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新能源车型。合资车企少有中方团队主导开发,但 广丰打破了惯例。 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很坚决。2024 年是他担任广丰执行副总经理的第五年,他说自己感受到空前 危机,"如果还不快速变革,这间公司也会陷入困境"。在联合开发车型上,广汽丰田要 "集整个公司所有 力量"。 丰田文化向来讲究继承、改善,少提变革。但文大力 2024 年提出,整个广丰都要 ...
从 1000 多款车的数据,看新车生命周期如何压缩
晚点LatePost· 2024-08-20 23:59
汽车逐渐从耐用消费品,变成消费电子。 文丨赵宇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2023 年,中国市场发布了 126 款新车型(不包括改款),其中 44% 的新车在发布后的月销量始终低于 1000 辆,只有 23 款月销量到过 5000 辆、7 款到过 10000 辆。 制图丨黄帧昕 编辑丨黄俊杰 数据支持丨汽车之家研究院 2017 年是中国汽车销量的最高峰,已经开始出现技术公司颠覆汽车行业的讨论。常见的对比是,手机厂商 每年一换代,快速迭代。而汽车品牌两三年一改款、五六年才换代,生命周期太长,发展太慢。 更早的时候,头部车企推出的经典款车型,比如甲壳虫、卡罗拉,甚至可以连续畅销几十年,全生命周期 累计销量达到数千万辆。 当新能源车普及、价格战打到第 20 个月,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规则被改写。一款全新车型的研发周期被 缩短到 12-15 个月,而有的车型改款快进到一年两次。 我们分析了汽车之家研究院提供的过去 9 年 1088 款车的数据,发现 2022-2023 这两年发布的新能源 车,有超过 80% 的型号 ...
杭州热威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2023-02-28 19:54
发行信息 - 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6] - 发行股数不超过400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6]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6] - 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和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6] - 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0001万股[6]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3,662.04万元、145,565.71万元、180,247.62万元和80,938.29万元[32] - 报告期各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79.75万元、17,674.59万元、20,572.01万元和10,140.13万元[32] -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9.45%、29.63%、27.40%和27.65%[21][43] - 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分别为69,721.51万元、79,758.49万元、101,826.73万元和46,109.19万元,占比分别为52.34%、54.98%、56.78%和57.43%[22][48][58] - 报告期各期公司电热元件产量分别为7,116.27万个、8,448.58万个、9,720.90万个和4,186.80万个[34]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140,376.48万元、189,906.05万元、202,403.62万元和199,452.68万元[34]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0,233.74万元,2021年为24,074.10万元[36] -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7%,2021年为5.54%[36]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6,355.01万元、27,251.97万元、31,731.36万元和27,300.38万元[44] - 报告期各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72%、27.48%、25.09%和11.27%[51] - 报告期各期公司产品的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2.27%、68.56%、69.18%和68.61%[59] 股权与公司结构 - 热威有限于2019年8月分立后,不再持有河合电器和恒诺投资20%股权[14] - 热威企管已于2020年12月16日注销[13]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厦门布鲁克持有发行人80%股份,为控股股东[146] - 张伟、楼冠良、吕越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分别通过厦门布鲁克、宁波热威、布鲁克企管间接持有发行人80%、10%、10%股份[148] 子公司情况 - 子公司安吉热威于2021年7月被工信部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 - 江山热威2021年度总资产22901.78万元、净资产16221.02万元、营业收入32662.74万元、净利润7883.03万元;2022年1 - 6月总资产16787.96万元、净资产11379.85万元、营业收入14422.47万元、净利润3087.86万元[108] - 安吉热威2021年度总资产54710.29万元、净资产28193.62万元、营业收入58484.94万元、净利润7818.80万元;2022年1 - 6月总资产62732.21万元、净资产26916.58万元、营业收入42244.16万元[121] - 热威医疗2021年度总资产484.46万元、净资产325.89万元、营业收入12.62万元、净利润 - 907.52万元;2022年1 - 6月总资产287.54万元、净资产147.41万元、营业收入25.85万元、净利润 - 478.48万元[127] - 厦门臻莱2021年度总资产848.24万元、净资产845.89万元、营业收入30.16万元、净利润37.36万元;2022年1 - 6月总资产808.37万元、净资产806.76万元、营业收入52.42万元、净利润2.48万元[130] - 泰国热威2021年度总资产8497.00万元、净资产5424.72万元、营业收入3722.02万元、净利润571.99万元;2022年1 - 6月总资产11727.11万元、净资产6539.47万元、营业收入2325.15万元、净利润514.35万元[134] - 热威汽零2021年度净利润 -73.70万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547.88万元[140] 人员与薪酬 - 报告期内公司董监高及核心人员薪酬总额分别为319.00万元、523.89万元、969.35万元、348.38万元,占各期发行人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1.45%、3.14%、3.63%、3.05%[196] - 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每年7万元(不含税),除津贴外不享受其他福利待遇[195] 其他 - 2018年11月公司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河合电器电热元件业务,合并对价29,977.85万元与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22,002.28万元差额7,975.57万元确认为商誉,2022年6月末商誉余额7,975.57万元[20][42] -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总投资额89,268.6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5,973.32万元[39] - 公司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30] - 2019 - 2021年公司电热元件产量占全球电热元件产量比例均居于前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