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HK):发布YU7及玄戒芯片等新品 继续看好“人车家”全生态齐头并进
格隆汇· 2025-05-27 01:44
新品发布 - 公司召开"小米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发布玄戒O1、T1 芯片、YU7 SUV、15S Pro 手机、7 Ultra 平板及各科技家电等多款新品 [1] YU7 SUV - YU7 定位中大型豪华高性能SUV,预计2025年7月上市 [1] - 全系标配小米天际屏,通过全景曲面投影技术实现1.1m 全景显示 [1] - 性能方面,最大马力达690PS,零百加速3.2 秒,最高时速253km/h [1] - 续航方面,标准版续航835km为中大型纯电SUV 第一 [1] - 智驾方面,全系标配700 TOPS 英伟达Thor 芯片及激光雷达 [1] - 截至2025年5月,SU7 累计交付量超25.8 万台,2025年4月交付超2.8 万台,为20 万+价位销量第一 [1] 玄戒芯片 - 自研手机SoC 玄戒O1 首发搭载于15S Pro 手机及7 Ultra 平板 [2]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自研设计3nm 制程手机SoC 的企业 [2]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 制程,集成190 亿个晶体管,大核主频达3.9GHz [2] - 发布集成了自研4G 基带的玄戒T1 芯片,首发搭载于Watch S415 周年纪念版 [2] - 芯片研发团队超2500 人,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规模及投入位居行业前三 [2] - 公司指引2025年芯片投入超60 亿,2026-2030年核心技术研发投入2000 亿 [2] 手机业务 - 2024年手机总出货量同比+15.7%至168.5 百万台 [3] - 在全球56/69 个国家&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三/前五 [3] - 全球/大陆市占率同比增加1.0pct/3.0pct 至13.8%/15.8% [3] - 2024年国内高端智能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0pct 至23.3% [3] - 2024年Q4 总体ASP 同比+10.1%至1202 元 [3] 新零售 - 2024年国内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同比+1.9pct 至10.3% [3] - 公司指引未来五年新增境外小米之家约一万家 [3]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6/2027 归母净利润343/467/593 亿元的预期 [3] - 2025年5月23日收盘对应2025/2026/2027年PE 分别为37.3/27.4/21.6 倍 [3]
古越龙山马川:黄酒行业规模有所萎缩两极分化 坚持高端化发展战略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9: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黄酒行业规模萎缩但存在增长机会 因文化底蕴和产品特性 [1] - 行业面临需求收缩 竞争激烈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2] - 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行业两极分化 集中化过程中获得发展机会 [8] 古越龙山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 同比增长8.55% 净利润2.06亿元 同比下降48.17% [2] - 2025年Q1营业收入5.39亿元 同比下降4.9% 净利润5901.87万元 同比下降4.82% [2] - 2024年中高档酒营收13.98亿元 同比增长12.47% 毛利率44.32% 同比减少0.37个百分点 [6] 会稽山业绩对比 - 2024年营业收入16.31亿元 同比增长15.6% 净利润1.96亿元 同比增长17.74% [3] - 2025年Q1营业收入4.81亿元 同比下降10.1% 净利润9374.32万元 同比增长1.7% [3] 古越龙山战略调整 - 高端化为核心战略 2024年"国酿"系列销量4万箱 [4] - 产品优化:控量保价凸显稀缺性 腰部发力优化布局 青花醉系列线下攻坚 [4] - 年轻化策略:状元红品牌创新酒体 推出果酒 黄酒冰淇淋等 开设酒馆推广鸡尾酒 [5] - 区域突破:郑州 石家庄 京津 东北 西部为重点 开设品鉴馆带动招商 [8] 产品与市场定位 - 高端大单品"只此青玉"定位企业家和商会 商务宴请为主 [6] - 线上线下产品严格区分 线上主推年轻化文创 线下主推传统产品 [4] - 夏季攻势推出"3+1"产品矩阵 优化布局 [4] 竞争格局分析 - 古越龙山品牌底蕴深厚 外围市场占优 会稽山民营机制更灵活 [7] - 两家企业共同推动黄酒行业创新发展 [7] 行业未来展望 - 突破地域限制 低度微醺消费趋势 政策支持多样化酒类 [8] - 全国化扩张机遇 中部 河北 京津 东北 西部为重点拓展区域 [8]
在舆论漩涡中的小米雷军、格力董明珠,走出至暗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5-26 03:02
小米新品发布会与品牌信任危机 - 雷军在发布会上推出自研3nm SoC芯片玄戒O1和YU7,试图扭转因车祸、锁马力、前风舱事件引发的品牌信任危机 [1] - 小米长期被诟病为"组装厂",Su 7成功和雷军创始人IP初步实现高端化,但车祸事件对品牌声誉造成实质性损害 [3] - 锁马力事件引发产品性能真实性质疑,前风舱问题加剧对品控和营销的担忧,触及消费者对品牌承诺和产品质量的底线 [5] 小米芯片战略与风险 - 玄戒芯片填补国产高端芯片空白,使小米成为华为被制裁后唯一能自研3nm SoC的中国大陆企业,转移公众对事故争议的注意力 [6] - 若芯片性能、功耗达标并持续量产,可消除"组装厂"刻板印象,推动品牌高端化;但面临美国制裁扩大和技术断供风险 [6] - 芯片若无法与高通、联发科竞争,将难以大规模应用,巨大投入打水漂影响利润和口碑,属于高风险战略豪赌 [6][9] 危机公关策略对比(格力vs小米) - 格力采用转移注意力策略,通过董明珠与小孟合作直播制造新话题,但可能加剧"重营销轻管理"负面标签 [10][15][17] - 小米采用"情感修复+技术透明"双轨回应,第一时间致歉并公布NOA系统数据,符合互联网企业技术信仰与社群运营特性 [12][14][17] - 格力策略体现制造业强人权威和实用主义,适合短期止血;小米策略通过危机倒逼技术透明化与价值观重塑,需长期承诺 [18][20] 公关模型与执行差异 - 小米运用"三层响应"模型:情感层(共情+行动承诺)、事实层(可视化数据披露)、价值层(第三方权威背书) [14] - 格力回应延迟且回避核心矛盾,小米48小时内回应并分阶段公布技术数据,雷军亲自发声建立情感共鸣 [15] - 小米明确责任承担并启动"安全日"机制,格力未承认管理缺陷且依赖短期流量红利 [15][17]
小米集团-W(01810.HK):发布SUVYU7等战略新品 3NM旗舰SOC及4G基带彰显芯片硬实力
格隆汇· 2025-05-25 09:43
研发投入与战略规划 - 公司重申2025年研发投入指引为300亿元,并计划2026-2030年累计研发投入2000亿元 [1] - 玄戒芯片项目自2021年立项,计划十年内投资500亿元,截至2025年4月累计研发投入135亿元,当前研发团队规模超2500人,2025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 [3] - 公司早在2014年开始造芯,初期策略为研发外围功能芯片(如ISP、电源管理等),后转向核心SoC开发 [3] 新产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发布首款豪华高性能SUV YU7:车身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3000mm,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700TOPS),CLTC续航里程最高835km,7月上市 [1][2] - 推出3nm旗舰SoC玄戒O1:晶体管数量190亿颗,芯片面积109平方毫米,CPU采用10核四丛集架构(含2颗3.9GHz Cortex-X925超大核),GPU为16核Immortalis-G925,NPU算力44TOPS,自研第四代ISP处理速度达87亿像素/秒 [2] - 发布集成自研4G基带的手表SoC玄戒T1:支持4G-eSIM独立通信,覆盖4G-LTE全协议层,通过7000+测试用例及15万公里现网适配测试 [3] 产品组合与生态布局 - 搭载玄戒芯片的新品包括手机15S Pro(O1)、平板7 Ultra(O1)、Watch S4 eSIM纪念版(T1),同步发布Civi 5 Pro和小米电视S Mini LED 2025等家电 [1] - YU7基于"智驾+座舱+T-BOX+整车"中央计算架构,内饰配备天际屏全景显示HyperVision [2] - 公司形成"人车家全生态"业务组合,AI+OS+芯片三项核心技术护城河持续巩固 [4] 财务与市场预期 - 维持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为4694亿、5720亿、68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76亿、457亿、558亿元 [4] - 2025/2026年PE估值分别为34X和28X,高端化战略有望提升产品力与利润率 [4]
雷军再砸2000亿,一文回顾小米造芯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5:14
小米自研3nm芯片发布 -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1] - 芯片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面积内集成190亿晶体管,配备10核CPU(3.9GHz超大核)和16核GPU,性能功耗达行业第一梯队[4] - 同步发布玄戒T1(首款自研4G手表芯片)及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终端产品(小米15S Pro、Pad 7 Ultra、Watch S4纪念版)[5][6] 芯片战略布局 - 过去四年累计研发投入135亿元,研发团队超2500人,规模居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前三[5] -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长期目标为至少投资十年、500亿元[6][10] - 战略意义包括:降低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长期控制整机成本[6]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 自研基带芯片实现突破,玄戒T1集成首款4G基带,标志公司进入通信芯片领域[5] - 芯片技术将强化"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支撑智能汽车(YU7)、AIoT设备等业务协同[6][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25.9%),2025年AI研发占比将达25%[9][10] 产品生态与市场表现 - 小米汽车首款SUV YU7预发布,搭载800V高压平台,续航835km(CLTC工况),零百加速3.23秒[7]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增速仍超30%[10]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至35%(2024Q4),自研芯片成为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10] 资金与战略规划 - 近期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9] - 明确六大子战略:高端化、产业能力领先、AI、OS、新零售等,构建三大增长曲线(个人设备/家庭设备/智能汽车)[8] - 技术护城河加速形成,手机/OS/芯片协同效应通过汽车业务放大[10]
“双子星”战略遭市场冷遇?水井坊七次换帅难进高端局
36氪· 2025-05-24 09:21
公司概况 - 水井坊是A股上市酒企中唯一外资控股企业,由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控制,具有独特股权结构 [2] - 公司25年来专注高端化战略,但未能进入高端白酒第一梯队,陷入"高端难突破、低端难下沉"困境 [2] - 14年内更换7位管理层负责人,2024年新任总经理提出"双子星"战略(高端+次高端双品牌)但效果未显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2.17亿元(+5.32%),净利润13.41亿元(+5.69%),增速连续三年维持在5%低位区间 [3][5] - 2024Q4旺季出现异常:营收14.29亿元(+4.68%)但净利润2.16亿元(-12.4%),净利率15.1%创五年新低 [5] - 2025Q1营收9.59亿元(+2.74%),净利润1.90亿元(+2.15%),增速进一步放缓 [6] - 现金流恶化: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7.44亿元(-57%),2025Q1转为-5.76亿元(同比降463%) [7][8] 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臻酿八号(次高端300元价位带)2024年销售约30亿元,占营收主体 [9] - 高档酒占比91.32%(47.64亿元)但增速仅1.99%,高端化动能不足 [9][14] - 重启中档产品"天号陈"(268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亿元(+40%),但仅占总营收6% [11] 市场竞争 - 次高端市场(300-800元)受挤压:2023年规模1475亿元(-12.7%),公司市占率仅3.5% [15] - 面临茅台1935、五粮液1618下沉和区域名酒(剑南春水晶剑、洋河梦之蓝M3)性价比竞争 [15] - 高端产品价格倒挂严重:典藏(建议1399元)、井台(建议808元)实际售价大幅低于指导价 [14] 渠道与库存 - 经销商集中度高:70%资源集中在华东、华南,团购渠道开发量仅为泸州老窖30% [16] - 库存压力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存货29.39亿元(+21%),周转周期180天(茅台3倍) [17] - 经销商抛售导致价格体系混乱,2024Q3合同负债首次出现负增长(-5.89%) [17] 国际化进展 - 2024年海外营收5782万元(+44.6%),但2025Q1骤降至166万元(-84.35%) [17] - 缺乏本土化运营能力,国际化停留在贸易出口阶段,品牌知名度低 [18] - 与茅台、泸州老窖的全球化分销体系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18]
小米集团-W(01810):发布SUVYU7等战略新品,3nm旗舰SoC及4G基带彰显芯片硬实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3 20: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端化战略将兑现为产品力强化、利润率提升和估值提升,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产品组合继续强化、技术护城河进一步巩固,是商业模式高端化的连续验证之一;公司具备稀缺的“人车家全生态”业务组合与竞争优势;维持2025 - 27年预测营收为4,694亿、5,720亿、6,844亿,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376亿、457亿、558亿;2025/26年PE为34/28X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70,970、365,906、469,359、572,035、684,427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35%、28%、22%、20% [2]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74、27,314、37,624、45,739、55,769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7%、42%、38%、22%、22% [2]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76、1.07、1.48、1.79、2.19元/股 [2]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34%、13.39%、16.01%、16.53%、17.07% [2]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66、46、34、28、23 [2] - 2023 - 2027E市净率分别为8、7、6、5、4 [2] 市场数据 - 2025年05月23日收盘价为53.00港币 [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为8583.86 [3] - 52周最高/最低为59.45/15.36港币 [3] - H股市值为13,752.11亿港币 [3] - 流通H股为21,431.10百万股 [3] - 汇率为1.0886人民币/港币 [3] 事件 - 小米集团重申2025年研发投入300亿元,指引2026 - 2030年研发投入2000亿元;发布首款SUV YU7、3nm旗舰SoC玄戒O1、集成自研4G基带的玄戒T1,以及搭载玄戒芯片的三款旗舰新品15S Pro(O1)、平板7 Ultra(O1)、Watch S4 eSIM 15周年纪念版(T1);还发布了Civi 5 Pro和小米电视S Mini LED 2025等多款新家电 [5] YU7相关情况 - 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 英伟达Thor,7月正式上市,定位“豪华高性能SUV”;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0mm,轴距为3000mm;外观有全新配色宝石绿、钛金属、熔岩橙;标准版/Pro/Max版为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双电机高性能四驱,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835/770/760km;基于四合一“智驾 + 座舱 + T - BOX + 整车”中央计算架构,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 英伟达Thor(700TOPS);内饰采用天际屏全景显示HyperVision [5] 3nm旗舰SoC玄戒O1相关情况 - 首发搭载15S Pro和Pad 7 Ultra;采用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数量190亿颗,芯片面积仅109平方毫米;CPU配置为10核“2 + 4 + 2 + 2”四丛集架构,包括2颗主频3.9GHz的Cortex - X925超大核、4颗主频3.4GHz的Cortex - A725性能大核、2颗主频1.9GHz的Cortex - A725能效大核,以及2颗主频1.8GHz的Cortex - A520小核;GPU采用16核Immortalis - G925,支持动态性能调度;自研ISP已迭代至第4代,基于双硬件计算单元,处理速度高达87亿像素/s,强调夜景表现;6核NPU提供44TOPS算力 [5] 手表SoC玄戒T1相关情况 - 集成自研4G基带,小米Watch S4 eSIM 15周年纪念版搭载玄戒T1,集成4G基带,蜂窝通信全链路自主设计,支持4G - eSIM独立通信;该基带研发通过复杂实验室验证,完整覆盖4G - LTE各层协议,多达7000 + 测试用例;海量现网适配覆盖100 + 城市,累计测试里程15万公里 [5] 小米造芯情况 - 小米早在2014年开始造芯,第一代SoC澎湃S1未取得理想成效,后调整策略研发外围功能芯片;玄戒于2021年初立项,计划十年内投资500亿元,截至2025M4累计研发投入135亿元;当前研发团队规模超2,500人;2025E研发预算超60亿元 [5] 合并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成本分别为213,494、289,346、364,872、442,836、528,536百万元 [7] - 2023 - 2027E销售费用分别为19,227、25,389、29,100、35,180、42,092百万元 [7] - 2023 - 2027E管理费用分别为5,127、5,601、6,571、8,581、10,266百万元 [7] - 2023 - 2027E研发费用分别为19,098、24,051、30,000、38,275、45,797百万元 [7] - 2023 - 202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3,501、1,051百万元 [7] - 2023 - 2024投资收益分别为46、277百万元 [7] - 2023 - 2024其他收入分别为740、1,667百万元 [7] - 2023 - 2024其他损益分别为1,697、 - 10百万元 [7]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20,009、24,503、38,816、47,164、57,734百万元 [7] - 2023 - 2027E财务净收入分别为2,002、3,624、2,347、2,860、3,422百万元 [7] - 2023 - 2027E利润总额分别为22,011、28,127、41,163、50,024、61,156百万元 [7] - 2023 - 2027E所得税分别为4,537、4,548、8,233、10,005、12,231百万元 [7]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17,474、23,578、32,930、40,019、48,925百万元 [7] - 2023 - 2024少数股东损益分别为 - 1、 - 80百万元 [7] - 2023 - 2027E IFRS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75、23,658、32,930、40,019、48,925百万元 [7] - 2023 - 2027E Non - IFRS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74、27,314、37,624、45,739、55,769百万元 [7]
“后来者”小米终破局:自研3nm芯片叫板苹果,未来五年再砸2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5:13
芯片自研突破 - 小米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企业 [1]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空间集成190亿个晶体管,配备10核CPU和16核GPU,主频达3.9GHz [3] - 过去四年芯片研发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均居行业前三 [3] 战略布局与投入 - 公司宣布未来五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追加2000亿元投入,此前五年已实际投入1020亿元 [1][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计划投入超300亿元,其中25%资金将用于AI研发 [8] - 今年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资金将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三大领域 [9] 产品生态协同 - 同步发布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的新品: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Xiaomi Watch S4 [5] - 自研芯片将助力公司摆脱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降低整机成本提高利润率 [5]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取得进展,首款SUV车型YU7预发布,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CLTC工况续航达835km [6] 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2014年启动芯片研发,2017年推出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但遭遇挫折,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 [2] - 除手机SoC外,已陆续推出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小芯片"产品线 [2] - 玄戒T1作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发布,集成自研4G基带,标志公司在基带赛道取得突破 [3] 市场表现与预期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今年增长仍将超过30% [9]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2024年Q4达35%,自研芯片或成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 [9] - 公司形成三大增长曲线:个人智能设备、家庭智能设备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7]
中炬高新三大问题待解: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 刚恢复增长又遇到渠道库存问题
新浪证券· 2025-05-23 14:34
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02亿元,同比下滑25.81%,归母净利润下滑24.24% [1] - 同期海天味业营收增长8.08%,净利润增长14.77%,表现优于公司 [1] - 2023年收入下滑3.78%,2024年一季度再度下滑24.24%,为三家公司中表现最差 [2] - 美味鲜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25.94%,归母净利润减少27.61% [3] 收入下滑原因 - 调整供货节奏,对销量较大的经销商进行去库存消化 [2] - 战略性控制大单品费用投入,修复市场价格体系,恢复经销商信心 [2] - 前期压货造成渠道库存问题,带来窜货和价盘不稳定 [2] - 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导致净利润加速下滑 [2] 财务数据变化 - 2024年应收账款增长455%达到4.16亿元 [2] - 2024年净增经销商470个,渠道进一步下沉 [2] - 2024年固定资产增加到20.04亿元,产能扩张但销量停滞 [6] 公司治理问题 - 董事会换届选举一再延期,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已届满仍未开始换届选举 [5] - 股东结构复杂,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66%,中山润田持股4.48%,无控股股东 [5] - 董事会及高管层存在多方势力,包括中山火炬系、鼎晖系及华润背景高管 [5] 行业环境 - 调味品行业进入中低增速阶段,酱油市场已成熟 [4] - 2023年国内酱油市场规模1004亿元,2018-2023年CAGR为3.2% [4] - 餐饮渠道增长放缓,商超等传统渠道流量下滑,行业竞争加剧 [4] 历史遗留问题 - 2023年无偿受让朗天慧德持有的厨邦公司20%股权,解决持续12年的股权纠纷 [3] - 前任管理层被爆违背忠实义务,导致上市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3] - 股东及管理层动荡导致高端化战略推进迟缓,研发投入不足 [6] 未来展望 - 4月业绩降幅相比一季度有所收窄,库存进一步降低 [2] - 5月中旬将加大终端促销力度,改变促销形式,预计二批经销商进货量恢复 [2] - 美味鲜2020年及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9.78亿元及50.75亿元,增长乏力 [4] - 中山基地扩产改造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从31.43万吨提升至58.43万吨 [6]
小城车市洞察报告(2025版)
易车研究院· 2025-05-23 12: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 - 2024年小城车市快速崛起,市占率提升,其崛起受政府补贴政策刺激,但可持续性取决于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与改善 [79] - 过去大城经济资本化吸引小镇青年致小城车市衰退,疫情后资本下沉和“告老还乡”现象使青年回流、老人返乡,在小城车市已初步验证 [79] - 小城车市主力是中年用户,车企应兼顾男女用户,布局下一个消费周期 [58] - 2023 - 2024年中年主导的小城车市培育新爆款产品,颠覆传统格局,2024年比亚迪成最大受益者,2025年吉利汽车挑战其地位 [64][70] - 车企应兼顾“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构建新均衡战略体系,实现大城与小城两手抓 [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城车市发展历程 - 2007 - 2017年小城车市蓬勃发展,终端销量由不足200万辆逼近1200万辆,市占率由不足40%逼近50% [6] - 2018年起小城车市由盛转衰,终端销量跌破1000万辆甚至850万辆,市占率回落至40%出头 [6] - 2023 - 2024年小城车市强势崛起,终端销量逼近1000万辆,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反弹至44.66% [6] 小城车市崛起的直接原因 - 2022 - 2025年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短期补贴政策,如购置税减免、新能源补贴等,刺激小城车市消费 [14] 小城车市崛起的长期因素 - 资本下沉:疫情后电商、旅游等赛道资本响应共同富裕政策下沉,吸引青年回乡 [33] - 告老还乡:60后、70后退休回乡,带来资本、技术和经验,助力小城发展 [42] 小城车市消费群体特征 - 老年:2022年起小城车市老年占比加速上升,2024年逼近10%,但市场规模仍需长期发育 [51] - 青年:青年占比2024年企稳在30%左右,外流与回乡并存,长期增长根基不牢固 [51] - 中年:2020年小城中年车市终端销量超越青年,2024年逼近500万辆,高出青年车市一倍,男女比例大体六四开 [58] 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变化 - 经济中庸型产品市占率下降,主流品质型、大气高端型等市场份额上升 [66] - 2024年小城车市车型终端销量TOP20排行榜中,14款为2020年及之后上市,满足中年用户新消费诉求 [66] - 2024年比亚迪在小城车市TOP20车型中占7款,2025年日产N7、星耀8等激化竞争 [66] 车企在小城车市的表现 - 多数品牌市占率萎缩,仅比亚迪、吉利等少数品牌受益 [70] - 2023年比亚迪小城车市市占率超越大众,2024年进一步提升,2025年一季度吉利逼近大众并使比亚迪市占率下降 [70] 车企战略建议 - 主流车企应构建“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的新均衡战略体系,实现大城与小城两手抓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