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大降价后,比亚迪5月销量创今年最高
华尔街见闻· 2025-06-02 14:37
销量表现 - 公司5月销售382476辆 同比增长15.3% 创年内月度销量新高 [1] - 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 创历史新高 [1] - 纯电动乘用车销量204369辆 超过插电混动车型的172561辆 为2024年初以来第二次纯电销量领先 [1] - 王朝/海洋系列销售348393辆 方程豹汽车销售12592辆 腾势汽车销售15806辆 仰望汽车销售139辆 [1] 价格战策略 - 5月下旬启动新一轮降价攻势 部分车型降幅高达34% [2] - 涉及王朝网 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 海豹07DM-i智驾版限时一口价10.28万元 相比指导价直降5.3万元 降幅34% [2] - 海洋网10款车型限时"一口价"5.58万元起售 王朝网12款智驾版车型限时补贴后起售价降至6.38万元 [2] - 不到两个月内第三次推出促销 今年以来第三次大规模促销 [2] 市场反应 - 港股比亚迪股份盘中一度跌逾4% 延续上周超过15%的跌幅 [3] - 花旗集团分析师估计降价后经销商客流量可能环比激增30%至40% [5] - 高盛分析师建议卖出比亚迪 [5]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 明确表示反对"价格战" [7] - 工信部表态支持倡议 强调"'价格战'没有赢家 更没有未来" [8] 销售目标 - 公司今年累计销量已达176万辆 距离550万辆全年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5]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算 要实现全年目标 剩余月份需要平均每月销售约534000辆 [5]
异动盘点0602|蜜雪冰城创新高,目标价飙至608港元!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PLTR涨超7%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02 11:34
港股市场表现 - 蜜雪集团涨超7%创新高 大和上调目标价至608港元 看好同店销售增长及开店速度 [1] - 连连数字涨近10%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刊宪生效 [1] - 汽车股集体下跌 理想汽车-W、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均跌超2% 工信部、中汽协反对"内卷式"价格战 机构指价格战催化行业洗牌 [1] - 石四药集团跌超7% 一季度营业额同比降36.9%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降59.5% 预期上半年溢利同比下降45%-60% [1] - 光伏股全线走低 新特能源、信义能源、福莱特玻璃、信义光能均跌超4% 5月预期中的"531"抢装潮未现 [1] - 内房股集体走低 富力地产、融创中国、新城发展、雅居乐集团均跌超4% 1-5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10.8% 5月单月同比降17.3% [1]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涨近5% 首次被纳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6.25% [2] - 贝克微涨超8%创新高 完成配售300万股新H股 净筹约1.17亿港元 [2] - 巨子生物跌超4% 可复美产品成分争议持续 天猫618首波数据排名下滑至第12位 [2] - 芯片股全线走低 华虹半导体、晶门半导体、中芯国际、上海复旦均跌超2% 受美国政策反复及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影响 [2] - 贝壳-W跌近6% 5月前29天15城二手房成交同比仅增8% 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 [2] 美股市场表现 - 阿斯利康涨逾2% 抗癌药Imfinzi获欧盟批准用于特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 [3] -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涨超2.4% 完成约24.4亿美元融资 计划将约23.2亿美元净资金用于建立比特币储备 [3] - 英伟达跌逾2.92% CEO黄仁勋计划在2025年底前出售最多600万股股票 [3] - Palantir涨超7.73% 特朗普政府依赖其搭建联邦机构间数据共享的技术基础 已获超1.13亿美元政府合同 [3] - 好市多涨超3.12% Q3营收632亿美元同比增8% EPS 4.28美元 业绩超预期 [3] - 纳微半导体跌近5.38% 董事Moxam David以均价6.5美元出售71.42万股 套现约464万美元 [4] - 日日煮再涨近16% 本周累涨近110% 宣布收购79个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 [4] - 丰田汽车涨逾2.4% 4月全球销量同比增10%至87.7万辆 连续第四个月增长 [4] - 小马智行涨逾12.3% 与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4] -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跌逾3% 中概股普跌 老虎证券跌超8% 金太阳跌逾7% [4] - 黄金板块走低 金田、哈莫尼黄金跌超2% 现货黄金跌超0.9%报3285.4美元 [4] - 美鹰服饰跌逾1.97% Q1营收同比降4.4%至10.9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亏损0.29美元 同店销售降3% [5]
5月汽车销量榜,数字在涨,情绪在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21:02
(原标题:5月汽车销量榜,数字在涨,情绪在变) 如果只看5月的交付榜单,中国汽车市场似乎仍然在快速增长。 头部车企保持领先,新势力稳定扩张,部分新玩家迅速放量,中腰部品牌抓住产品窗口期成功破圈,所有表面的迹象都在传达同一个信息:车还 在卖,赛道还热,增长没有停。 但真正的转折,不写在榜单里,而写在行业的态度上。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对"销量"这件事保持克制的语气。增长依然重要,但它不再是唯一的KPI。在不少车企的对内复盘中,销量的构成、结构、回款 节奏、交付路径,甚至"是否真的流向终端用户"这些指标,开始被反复提起。 这样的转变并非偶然。5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工信部紧随其后公开表态,明确反对 行业无序"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这不仅是一次舆论的定调,更是产业预期的重建。 "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这句出自监管层的评论,点中了行业过去一年最大的困境:为了冲量、为了市占率、为了资本市场"讲得通"的 增长逻辑,企业愿意牺牲利润、让渡定价权、甚至挤压售后服务与渠道体系。换来的是数字好看、库存膨胀,以及对用户体验长期透支的焦虑。 而销量结构的异常,也开始显性化。 ...
深度|中国车企为何不能内卷“价格战”?
券商中国· 2025-06-01 20:36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财富杂志 ,作者姬婧瑛 新财富杂志 . 《新财富》杂志专注以权威评价、深度研究,揭示资本的选择与逻辑,促进市场信息透明,改善资源配 置效率。 "内卷"和"价格战"无助于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征途,盈利支撑的研发投入下,品质与服务才是强者的磨刀 石。 昨日,中汽协点名"某车企"意图发动价格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发声,将采取措施,引发车圈巨震。 5月31日,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倡议指出,5月23日以来,某车企率先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多家企业跟进效仿,引发新一轮"价格战"恐慌。无 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不仅阻碍行业自 身健康发展,也将危害消费者权益,并带来安全隐患。为此,中汽协提出四点倡议,包括优势企业不为垄断市 场,挤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等。 (上下滑动,浏览全文) 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已经超过40%。当前,行业 整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我们也看到,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盈利水平 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 ...
24小时内第二座!俄罗斯又一桥梁坍塌
证券时报· 2025-06-01 14:25
俄罗斯桥梁坍塌事故 - 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一座桥梁在货运列车经过时倒塌,导致部分车厢坠落至桥下公路并引发内燃机起火[1] - 事故造成一名内燃机车司机双腿受伤,列车组成员全部送医,应急部门已赶赴现场[2] - 这是俄罗斯24小时内发生的第二起桥梁坍塌事故,此前布良斯克州一座桥梁坍塌导致客运火车脱轨,造成7人死亡、30人受伤[3] - 布良斯克州州长表示桥梁系遭炸毁,莫斯科铁路公司称"非法干扰运输活动"导致坍塌[3] - 布良斯克州位于俄罗斯西部,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接壤[4]
“零公里二手车”多达百万台,各方“配合”造就隐秘链条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13:07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批评"零公里二手车"现象,认为其破坏汽车流通行业根基 [1][2]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注册但未实际使用的新车,以二手车名义低价销售 [2] - 该现象涉及多方利益,包括整车厂、经销商、二手车商和消费者 [9][10][11] - 监管部门已开始关注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3] 市场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比新车低1万至数万元 [6] - 2024年国内燃油"零公里二手车"交易量18.48万至55.45万辆,新能源3.36万至5.6万辆 [12] - 2024年新能源"零公里二手车"出口量超过24.4万辆 [12] - 预计2025年中国"零公里二手车"规模可能达百万辆 [12] 产业链分析 - 整车厂通过"零公里二手车"缓解库存压力和现金流问题 [10][11] - 2025年一季度多家车企现金流为负:北汽蓝谷-2.36亿元、长安汽车-35.01亿元、赛力斯-76.3亿元、广汽集团-112.1亿元 [11] - 经销商借此完成厂商考核并获取返利 [11] - 二手车商因传统业务利润下滑转向"零公里二手车" [9] - 二手车商毛利率从10年前15.9%降至2022年1%,亏损面从1%升至82% [9] 行业影响 - 可能导致虚假销量数据,误导企业决策 [15] - 存在套取国家补贴的风险 [15] - 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美国市场对此有严格处罚先例 [16] - 专家建议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17] 消费者视角 - 主要购买群体包括预算有限的年轻人、精打细算的企业主、新能源尝鲜者和转售车商 [14] - 存在售后保障不足和"调表车"冒充的风险 [2][15]
不卷“一口价”后,植发生意该怎么做?|最前线
36氪· 2025-06-01 11: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植发行业曾被称为"医美黄金赛道",但当前面临价格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术后纠纷等问题,行业进入反思阶段 [1] - 国内植发机构数量已达3000家,包括连锁品牌、公立医院和单店 [1] - 行业价格战严重,部分机构推出"几千元包干"的低价策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2] - "一口价"模式简化收费流程但模糊医疗服务价值边界,使行业过度营销导向 [2] 公司战略调整 - 大麦植发将收费模式从"一口价"改回按毛囊单位定价,提升消费透明度 [2] - 主张"先诊后治"的精准医疗模式,根据专业诊断确定毛囊种植数量 [2] - 植发业务占总收入65%-70%,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贡献50%-60%收入 [4][5] - 全球门店40家(美国1家),国内计划不超过50家,反对盲目扩张 [5] - 客单价呈回升趋势,坚持不参与价格战,尊重医疗服务价值 [5] 业务多元化发展 - 毛发养护类非治疗性服务受消费降级影响,客流和收入下降 [2] - "小麦"品牌定位治疗型养发,区别于纯消费型服务,属于半刚需 [3] - 开放加盟但控制速度,今年目标开50家店,深圳试点已盈利 [3] - 拓展非手术类美学项目,如发际线移植、植眉、胡须鬓角等 [6] - 建立针对脱发问题的"慢病管控体系" [6] 市场反馈与趋势 - 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刚需项目 [2] - 回归医疗本质的策略实施一年后,市场接受度反而提升 [6]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但并非百分百追求低价 [6] - 植发技术最初从海外引进,最早采用按单位收费模式 [5]
人民日报评论:新能源汽车决不能打价格战兴奋剂
快讯· 2025-06-01 09:36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明确反对车企"价格战",工信部表态支持该倡议 [1] - 监管层强调"'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给无序竞争踩刹车 [1] 行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 中国汽车制造正处于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跃升的关键阶段 [1]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各国车企加大研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 [1] -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虽有优势但尚未达到大幅领先地位 [1] 企业竞争策略 - 行业成功案例显示:20多万国产新能源车"一车难求",而10万以下油车无人问津 [1] - 技术创新(智能驾驶/先进电池/智能座舱)是推动产品溢价的核心因素 [1] - 车企应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本,而非依赖价格战追求短期市值 [1] 长期发展风险警示 - 资本裹挟下的价格战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迟滞出海进程 [1]
反对价格战!汽车行业大整顿
搜狐财经· 2025-06-01 09:35
5月31日早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其中提到:优势企业不为垄断市场,挤 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企业在依法降价处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进行诱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扰乱市 场秩序,损害行业和消费者根本利益。 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5年05月31日 07:53 北京 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已经超过40%。当 前,行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我们也看到,一段时间以 来,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 益下降的重要因素。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而"价格战" 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 5月23日以来,某车企率先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多家企业跟进效仿,引发新一轮"价格 战"恐慌。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产品质 量和售后服务保 ...
筋斗云: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兴奋剂决不能打
人民日报· 2025-06-01 09:12
针对近日车企掀起新一轮"价格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表示反对。工信部 亦表态支持倡议,强调"'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明确的信号、坚决的态度,给无序"价格战"踩下刹车,可谓及时。 这两年,一些车企口口声声反对"内卷式"竞争,却又不断扣动"价格战"扳机,严重影响行业生态与市场秩序,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据 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水平;今年一季度,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3.9%。一边是屡创新高 的产销量和良好口碑,另一边却是"越造越赔""增收不赠利"的困境。这样的背离意味着行业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可能持久。 "价格战"硝烟弥漫,深层次的隐患重重。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与应收账款、生产工人的薪酬待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售后服务等消费者合法 权益,才是最终的伤害承受者。低价低质产品还会大幅消耗"中国制造"好不容易积攒的国际形象与口碑。殷鉴不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 产摩托车凭借物美价廉,畅销东南亚市场。但好景不长,价格战最终导致产品力下滑,不仅失去了市场份额,更让中国制造的口碑急转直 下。今天,我们决不能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