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哈啰Robotaxi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打造智驾大模型及算力平台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04
战略投资与合作 - 阿里巴巴集团对哈啰旗下Robotaxi业务进行战略投资 双方将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1] - 合作内容包括共建视觉、语音、语言等基础大模型以及智能座舱等垂直领域专用模型 并共同探索世界模型等前沿方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应用[1] - 阿里云将与哈啰联合进行技术研发 为算法迭代、用户体验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注入动力[1] 业务进展与规划 - 哈啰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于9月11日全球首发亮相[3] - 公司目标在两年内实现Robotaxi业务的规模化 正积极与各地政府展开深度沟通与合作 未来计划迈向国际市场[4] - 哈啰于今年6月正式官宣进军Robotaxi赛道 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发起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3] 技术能力与团队建设 - Robotaxi业务及研发团队已完成核心人才矩阵搭建 团队规模已超200人 成员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的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4] - 公司将继续吸纳全球顶尖AI科技人才 共同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4] - 合作将基于Robotaxi实际运营场景和需求 打造极致低成本、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智能驾驶技术[1] 领导层表态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将发挥AI和云计算优势与哈啰Robotaxi加速推进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3] - 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认为阿里巴巴在AI前沿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哈啰Robotaxi商业化落地需求高度契合[3]
哈啰Robotaxi宣布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双方将携手打造智驾大模型及算力平台
新浪科技· 2025-09-17 09:53
战略投资与合作 - 阿里巴巴集团对哈啰旗下Robotaxi业务进行战略投资 标志着双方深化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领域全面合作[1] - 双方基于实际运营场景开展合作 目标打造极致低成本、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智能驾驶技术[1] - 阿里云与哈啰联合进行技术研发 为算法迭代、用户体验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注入动力[1] 技术协同方向 - 共建视觉、语音、语言等基础大模型及智能座舱等垂直领域专用模型[1] - 共同探索世界模型等前沿方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应用[1] - 阿里巴巴将发挥AI和云计算优势 哈啰提供出行领域经验与技术积累[1] 业务发展进程 - 哈啰于今年6月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 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 - 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1] - 公司目标两年内实现Robotaxi业务规模化 团队规模已超200人[1] 商业化与扩张计划 - 积极与各地政府展开深度沟通与合作 未来逐步迈向国际市场[1] - 通过合作加速推进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应用 创新用户出行体验[1] - 技术战略与产业愿景深度融合 加速实现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1]
ETF日报0916-A股三大股指表现相对分化,机器人ETF(159278)净申购1100万份,收涨超5%
搜狐财经· 2025-09-17 09:44
市场行情回顾 - A股三大股指表现分化 上证指数微涨0.04% 深证成指收涨0.45% 创业板指上涨0.68% 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态势[1] - 科创50指数以1.32%的涨幅领先 表现尤为突出 全市场共有超3,620只股票上涨[1] - 港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56% 涨幅相对居前[1] - 沪深两市成交额为23,414亿元人民币 相较上个交易日小幅增量[1] - 行业板块方面 综合板块上涨3.62% 机械设备板块上涨2.06% 计算机板块上涨2.06% 涨幅居前 农林牧渔板块下跌1.29% 银行板块下跌1.15% 有色金属板块下跌0.99% 跌幅居前[5] 指数表现 - 科创20指数日涨跌幅1.32% 今年以来涨跌幅37.32%[2] - 科创综指日涨跌幅1.14% 今年以来涨跌幅45.11%[2] - 创业板50日涨跌幅0.88% 今年以来涨跌幅50.07%[2] - 北证50日涨跌幅0.63% 今年以来涨跌幅55.82%[2] - 沪深300日涨跌幅-0.21% 今年以来涨跌幅14.95%[2] - 恒生科技指数日涨跌幅0.56%[3]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日涨跌幅-0.52%[3] 资金流向 - ETF市场资金整体逆转周一净流出态势 单日累计净流入达10.99亿元[6] - 股票型ETF昨日净流入量达14.20亿元 其中股票(行业)ETF净流入38.37亿元 延续强势[6] - 股票(宽基)ETF依旧保持净流出 但净流出仅26.14亿元 相较周一超90亿的净流出有所收窄[6] - 跨境型ETF和商品型ETF延续资金青睐 净流入分别为10.36亿元和3.16亿元[6] - 债券型ETF与货币型ETF则延续本周一净流出态势 净流出分别为8.96亿元和7.77亿元[6] - 证券相关ETF资金流入表现突出 净流入17.92亿元 有色金属相关ETF净流入13.42亿元 香港科技相关ETF净流入11.76亿元[7] - 科创50和半导体芯片相关指数资金流出显著 均接近20亿元[7] - 从周度数据看 证券ETF净流入102.78亿元 香港科技ETF净流入92.75亿元 创新药ETF净流入65.64亿元[8] - 从月度数据看 香港科技ETF净流入481.67亿元 证券ETF净流入413.52亿元 创新药ETF净流入174.11亿元[8] 重点关注品种 - 证券ETF龙头(159993)获净申购达3,150万份 实现连续13日资金净流入[9] - 券商代销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达到1.08万亿元 占比高达55%[9] - 券商非货、股混保有规模市占率环比提升 股票指数基金市占率仍超50%[9] - 有色ETF基金(159880)收盘净申购达2,300万份[10] - 现货黄金突破3,680美元/盎司 再创历史新高 铜价也跃升至15个月高点[10] - 铜非商业多单持仓水位为54%的五年期分位 后续铜价上行空间很大[10] 热点追踪 - 机器人行业:马斯克计划对AI5芯片设计进行技术评估 将召开关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擎天柱机器人和车辆产量的会议[11] - Optimus V3完成最终设计 2026年启动百万台级量产[12] - 美的全球首个多场景智能体工厂落户湖北荆州 轮足式人形机器人Miro进厂打工 2024年已省300万人工小时[12] - 智能网联汽车:宁德时代发布NP3.0技术 由八大技术支撑构建"安全铁三角"[12] - 国内车市有望继续维持快速发展 建议关注具备品牌和规模效应的整车厂商[12] 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A50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18.25% PE为16.69 近5年PE分位数99.58%[13] - 中证A5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11.83% PE为18.01 近5年PE分位数90.82%[13] - 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14.95% PE为14.13 近5年PE分位数83.09%[13] - 中证50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25.59% PE为34.11 近5年PE分位数99.92%[13] - 科创2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37.32% PE为172.36 近5年PE分位数99.01%[13] - 创业板5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50.07% PE为42.85 近5年PE分位数63.61%[13] - 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55.82% PE为75.73 近5年PE分位数97.96%[13] - 国证有色指数今年以来涨跌幅54.21% PE为22.95 近5年PE分位数69.06%[14]
未来10年总量增长10万倍!刚刚,华为重磅发布!
天天基金网· 2025-09-17 09:42
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将助力预防超过80%的慢性病 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3][10] - 超过90%的中国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 人类将逐渐进入全息生活空间时代 [3][10] - 人工智能应用率超过85% 可提升劳动生产率60% 重构企业价值创造方式 [10] 十大关键技术趋势预测 - AGI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量 走向物理世界是AGI形成的必由之路 [5] - AI智能体将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 驱动产业革命 [6] - 人机协同编程成为主流 人类专注于顶层设计和创新思考 [6] - 交互方式从图形界面转向自然语言 并向融合人类五感的多模态交互演进 [6] - 手机App转变为由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 用户通过指令获得极致体验 [6] - L4+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移动第三空间 [6] - 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 催生新型计算全面兴起 [9] - AI存储容量需求比2025年增长500倍 占比超过70% [9] - 通信联接数量从90亿人扩展到9000亿智能体 实现智能体互联网跃迁 [4][9] -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突破50% 人工智能通过Token管理瓦特实现高效电网 [4][10] 量化发展目标 - 全球AI智能体数量将达到9000亿 [4] - 全社会算力需求提升10万倍 [4] - AI存储容量提升500倍 [4] - 通信联接数量提升100倍 [4] -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 [4]
马斯克增持10亿美元,关注机器人产业ETF(159551)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9:09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6日机器人产业ETF(159551)上涨3.42% [1] - 工业母机ETF(159667)上涨2.09% [1] 特斯拉机器人相关动态 - 马斯克计划9月16日对AI5芯片设计进行技术评估 下周将召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会议 [1] - 马斯克近期增持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每股价格区间372.37-396.54美元 总金额约10亿美元 [1]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价值1万亿美元的10年激励计划 要求达成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交付目标 将于11月股东大会表决 [1] - 9月4日Optimus展示全新金色灵巧手设计 体现高度仿生与精细化升级趋势 [1] 行业发展趋势与催化因素 - 马斯克业务重心转向FSD、Robotaxi和Optimus等核心领域 [2] - 四季度板块预计迎来beta行情 海外特斯拉11月股东大会及Optimus第三代发布在即 [2] - 国内宇树科技有望年底上市 技术迭代、量产节奏和资本运作持续催化板块 [2] 投资策略与工具 - 机器人产业ETF(159551)覆盖人形机器人海外链与国产链标的 [2] - 工业母机ETF(159667)包含PCB设备(超30%)和人形机器人设备(约40%) [2] - ETF投资可分散板块内部题材轮动较快风险 [2]
特斯拉推进机器人量产,看好量产关键环节
2025-09-17 08: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涉及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智能制造等领域[1] - 公司包括特斯拉(整机厂) 宇树(国产整机厂) 拓普赛华 恒立液压 新泉(关节总成供应商) 兆威机电 雷赛智能 德昌电机控股(灵巧手供应商) 以及中大力德 绿谐波(减速机) 龙溪股份(轴承) 卧龙电驱(电机)等国产零部件企业[2][8][9][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人形机器人 年产量目标100万台 市值目标8.5万亿美元 需依赖机器人业务实现4000亿美元EBIT目标[1][6] - 9-10月为关键催化剂期:特斯拉审厂或释放新图纸/量产指引 宇树10月提交上市文件 马斯克11月6日股东大会展示第三代机器人量产成果[1][3] - 本轮行情或超年初AI行情 因国内科技信心增强 国产算力接受度提高 估值方式有望提升[4][14] - 选股逻辑基于2026年量产矛盾 关注供应链紧张环节:关节总成(下游需求压力大 议价能力增强)和灵巧手(产能仅1-2万台 扩产周期长)[2][7][8] **其他重要内容** - 特斯拉战略重心转向人工智能与军事智能 新负责人匹配发展方向 项目未受延迟影响[5][6] - 应用端看好智能物流(AGV/AMR/无人叉车) 缝制环节(杰克股份引入AI替代人工) 陪伴机器人(优必选等) 环卫(福龙马)[9][11][12][13] - 国产链条中期或成焦点 包括整机厂(致远/宇树/优必选)及零部件(减速机/轴承/电机)[9][10] - 物流机器人硬件成熟但数据积累不足 缝制环节通过大模型迭代实现技术突破[11][12] **数据与目标引用** - 特斯拉机器人年产量目标100万台[6] - 特斯拉市值目标8.5万亿美元 EBIT目标4000亿美元[6] - 灵巧手当前产能仅1-2万台[8] - 需销售1000万-2000万台机器人补足EBIT目标[6]
科股早知道: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进入销量上升期
钛媒体APP· 2025-09-17 08:22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特斯拉计划下周召开内部会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和擎天柱机器人生产计划[2] - 预计Optimus 3落地后将成为全球重要参考对象 人形机器人结构设计方向将从多样化逐渐趋同[2] - 2026年人形机器人有望放量 2025年主要进行设计升级数据积累和泛化训练[2] - 预计2025年底部分工厂应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可定型 行业进入销量上升期[2] - 随着产业链成熟度提升 人形机器人价格将逐渐下降 供应链或将走向集中[2] 英伟达散热技术升级 - 因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或达2000W以上 现有散热方案无法满足需求[3] - 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技术 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3] - MLCP技术将芯片金属盖与液冷板整合 通过微通道让冷却液直接通过芯片[3] - 该技术可缩短传热路径提高散热效率并压缩体积 减少中间介质[3] - Rubin GPU热功耗将从预期1.8kW提高至2.3kW 超过现行冷板负荷[3] - 预计2026年下半年在Rubin GPU导入MLCP 双芯片版本或依靠MLCP维持散热效率[3]
早报(09.17)| 深夜飙涨!中概指数创3年新高;美联储9月议息名单敲定:米兰入局,库克留任;特朗普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格隆汇· 2025-09-17 08:12
美股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指跌0.27%至45757.90点 标普500跌0.13%至6606.76点 纳指跌0.07%至22333.96点 [3][5] - 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 特斯拉涨2.82%至421.62美元 Meta涨1.87%至779.00美元 亚马逊涨1.13%至234.05美元 苹果涨0.61%至238.15美元 微软跌1.23%至509.04美元 英伟达跌1.61%至174.88美元 [3][5]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76%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蔚来涨超8% 百度涨7.81%至123.79美元 京东涨3.24%至34.71美元 阿里巴巴涨2.64%至162.21美元 [3][5] 全球资产与外汇 - 国际油价强势上扬 美油主力合约涨1.93%至64.52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1.53%至68.47美元/桶 [5] - 现货黄金一度涨穿3700美元创历史新高 伦敦金现报3691.15美元涨0.04% [6] - 美元指数报96.6540涨0.01% 离岸人民币报7.1050涨0.01% 在岸人民币报7.1142持平 [6]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超预期 前值修正为0.6% [26]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市场正消化年底前降息75基点预期 CME数据显示9月议息会议降息25基点概率达95.8% [27] - 美联储理事库克解雇请求被驳回 米兰提名通过 将参与本周利率决策 [8][9] 贸易与地缘政治 - 美国商务部考虑基于国家安全理由对更多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5月已对价值4600亿美元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 [7] - 欧盟委员会将提出对以色列制裁措施 包括暂停贸易优惠及对极端主义部长实施制裁 [11] - 中美元首可能通话讨论TikTok协议 外交部未确认具体安排 [13] 科技与产业动态 - 微软宣布未来四年在英国投资300多亿美元 包括155亿美元数据中心扩张及151亿美元AI实验室与游戏业务投入 [16] - 特斯拉CEO马斯克将召开会议讨论AI/自动驾驶、擎天柱机器人和汽车产量 正值股东对投资xAI提案表决前夕 [15] - 腾讯宣布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提供高性价比AI算力 [18] 中国企业与市场 - 小鹏汇天回应飞行器事故:两架eVTOL因飞行间距不足接触 一架着陆时受损起火 无人员伤亡 [19] - 万科A获深铁集团提供20.64亿元股东借款 利率2.34% 年内累计借款达258.77亿元 [19] - 豆包月活用户达15742万环比增6.6% 超越DeepSeek登顶中国原生AI App榜首 DeepSeek月活环比降4.0% [31][32] 行业数据与项目 - 中国对东盟前8个月进出口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 占外贸总值16.7% 连续18个月保持增长 [24][25] - 藏粤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 线路全长2681公里 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 2029年投运后年输送清洁电能超430亿千瓦时 [28] - 8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16万辆 渠道库存下降缓解经销商压力 [30] A股与港股市场 - A股主要指数上涨 沪指涨0.04%至3861.87点 深成指涨0.45%至13063.97点 创业板指涨0.68%至3087.04点 两市成交额2.34万亿元 [34][35] - 港股恒指跌0.03% 恒生科技指数涨0.56% 南下资金净卖出31.89亿港元 净买入阿里巴巴-W30.31亿港元 [34][37]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83.29亿元至23454.27亿元 上交所报11936.52亿元 深交所报11517.75亿元 [38]
一个P7,从自驾到具身的转行建议......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7 08:02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行业当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数据稀缺、算力不足和设备不成熟等挑战,与早期自动驾驶行业状况相似[1] - 数据采集成本高,行业采用real2sim2real或sim2real方案解决数据短缺问题,并借鉴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和自动标注技术[2] - 商业化部署优先选择已验证的成熟技术而非最新技术,例如VLA在智驾和机械臂应用较成熟但人形机器人应用难度大[3] - 人形机器人本体稳定性是关键挑战,需要开发类似自动驾驶的兜底方案防止摔倒或损坏[6] - 部署能力已具备轻量化技术,现有算力基本满足需求,预计随技术成熟将进一步提升一代[5] 技术方法论迁移 - 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化方法论可直接迁移至具身智能领域,仅需调整面向对象和因素[1] - 采用机器人自采集数据并通过算法筛选dirty数据的方案,与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流程高度相似[2] - 强化学习方法在具身智能领域仍然有效,应优先采用已验证的技术方案[3] 人才转型路径 - 自动驾驶与大模型背景人才转向具身智能领域难度较低,传统机器人背景人才也存在较多相似点[8] - 缺乏相关基础者需要完整学习体系,建议通过专业社区避免自学踩坑[8] - 行业已建立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社区,汇聚近2000名成员,目标两年内达到近万人规模[10] 行业生态建设 - 社区覆盖产业、学术、求职、问答等多领域闭环,提供实时问题解答和技术分享[10] - 与智元机器人、有鹿机器人、优必选、傅里叶机器人、开普勒机器人等近200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17] - 汇总40+开源项目、60+数据集及主流仿真平台,提供完整技术学习路线[17] - 建立高校与企业人才通道,覆盖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ETH等国内外知名机构[17] 技术研究体系 - 社区系统化梳理30+技术路线,包括数据采集、VLA模型、多传感器融合等13个核心领域[11] - 提供具身感知、强化学习、VLN等18个专项学习路线,加速技术入门与进阶[17] - 汇总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公司研报、零部件品牌等产业基础设施信息[19][22][29] - 持续更新开源项目、仿真平台、数据集资源,覆盖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需求[31][37][39]
10上市8亏损!智驾投资人们悄悄「逃离」
犀牛财经· 2025-09-17 07:34
行业整体状况 - 自动驾驶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阶段 不再适合依靠融资进行技术探索 [2] - 行业投资退潮 新企业机会减少 投资人转向其他领域 [2] - 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企业开始商业化落地 部分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收购 [2][5] - 10家上市自动驾驶企业中仅2家实现盈利 8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9] - 多数上市企业亏损额收窄 经营和造血能力改善 [9] 企业破产与调整案例 - 中智行因1.5万元债务破产清算 未披露过融资消息 [1][4] - 清研微视破产清算 累计融资超1亿元 [3][5] - 纵目科技破产重整 累计融资超30亿元 [3][5] - 极越汽车破产重整 累计融资超96亿元 [3][5] - 大卓智能被奇瑞重整并入集团 不再独立发展 [3][5] - 毫末智行出现管理层剧变 可能被长城汽车整合 [3][5] - 智紧机器人正在寻求收购 累计融资约9亿元 [3][5] 上市企业情况 - 2023年12月以来超过10家自动驾驶企业成功上市 [8] - 7家企业于2024年完成上市 2家于2025年完成上市 [8][9] - 上市地点包括港交所和纳斯达克 [9] - 知行科技、速腾景创、如祺出行等多家企业上市后仍亏损 [9] - 易控智驾、驭势科技等企业已递交招股说明书启动上市 [9] 头部企业发展 - 新石器计划明年启动IPO 目前部署超7500台无人车 [9][10] - 预计9月底达成1万台部署目标 明年车队规模达3万台以上 [10] - 头部自动驾驶企业进入市场爆发期 销量指数级提升 [10] - 专注于给车厂提供智驾方案的企业迎来商业化机会 [10] 创始人与行业背景 - 中智行创始人王劲曾创立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 [4] -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创始人均与王劲有密切关系 [4] - 王劲因多次商业机密诉讼导致融资困难 [4] - 自动驾驶行业已迈过0-1阶段 进入1-10000的商业化爆发阶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