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同享科技(920167):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2024年盈利承压,25Q1亏损有所收窄
东吴证券· 2025-05-06 21: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同享科技的投资评级为“增持(下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26.7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65%;2025Q1营收7.18亿元,同环比+47.5%/+0.3%,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环比-110%/+88% [8] - 2025Q1出货基本持平、盈利略有回升,2025Q2出货及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8] - 费用率略有波动、存货有所下降 [8] - 考虑行业竞争激烈,加工费下行,下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33/0.52/0.68亿元,同比-22%/+58%/+31%,对应PE为62/39/30倍,下调至“增持”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175|2,673|2,828|3,250|3,736| |同比(%)|74.39|22.91|5.81|14.92|14.9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20.47|42.29|32.90|52.12|68.42| |同比(%)|139.99|(64.90)|(22.19)|58.41|31.2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10|0.39|0.30|0.48|0.62| |P/E(现价&最新摊薄)|16.84|47.97|61.65|38.92|29.65|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9.36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13.40/35.00元 - 市净率3.48倍 - 流通A股市值1,285.87百万元 - 总市值2,123.91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5.57元 - 资产负债率73.69% - 总股本109.71百万股 - 流通A股66.42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1,822|2,002|2,167|2,533|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503|490|427|531| |经营性应收款项|1,205|1,389|1,597|1,836| |存货|97|102|116|134| |非流动资产|235|247|269|269| |资产总计|2,057|2,249|2,436|2,802| |流动负债|1,408|1,550|1,668|1,948| |非流动负债|36|51|66|81| |负债合计|1,443|1,600|1,733|2,02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614|648|703|773| |所有者权益合计|614|648|703|773| |负债和股东权益|2,057|2,249|2,436|2,802| [9]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2,673|2,828|3,250|3,736|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2,485|2,617|2,993|3,442| |税金及附加|4|4|5|6| |销售费用|1|1|2|2| |管理费用|20|20|22|24| |研发费用|84|93|104|112| |财务费用|20|25|25|28| |加:其他收益|13|3|3|4| |投资净收益|2|3|0|0| |减值损失|(17)|(35)|(40)|(45)| |营业利润|57|38|63|81| |营业外净收支|(3)|1|(1)|0| |利润总额|53|39|61|80| |减:所得税|11|6|9|12| |净利润|42|33|52|6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2|33|52|6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39|0.30|0.48|0.62| |毛利率(%)|7.03|7.47|7.91|7.86| |归母净利率(%)|1.58|1.16|1.60|1.83| |收入增长率(%)|22.91|5.81|14.92|14.93|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64.90)|(22.19)|58.41|31.27| [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147|(216)|(87)|65| |投资活动现金流|(136)|(124)|(52)|(31)| |筹资活动现金流|19|235|74|67| |现金净增加额|33|(103)|(63)|104| |折旧和摊销|18|25|28|30| |资本开支|(73)|(36)|(51)|(30)| |营运资本变动|54|(336)|(249)|(126)| [9]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5.59|5.91|6.40|7.05|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10|110|110|110| |ROIC(%)|6.49|6.83|7.67|8.17| |ROE - 摊薄(%)|6.89|5.07|7.42|8.85| |资产负债率(%)|70.17|71.16|71.16|72.41|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7.97|61.65|38.92|29.65| |P/B(现价)|3.31|3.13|2.89|2.62| [9]
太阳能(000591):2024年年报暨2025年一季度报点评:光伏制造板块盈利企稳,光伏机组继续扩容
光大证券· 2025-05-06 2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公司评级下调至“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60.39亿元,同比-36.70%;归母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22.38%;2025年一季度营收13.00亿元,同比-7.80%;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17.62% [1] - 25Q1太阳能产品销售量价下行,但毛利率同比稍有提升 [1] - 24年上网电价叠加利用小时数下行,公司光伏运营业务营收同比下降 [2] - 光伏制造板块产量下行,成本端下行更显著拉动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 [3] - 公司光伏装机在手项目充足,奠定未来稳健增长基础 [3] - 考虑上网电价下行,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 [4]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40亿、60.39亿、71.50亿、77.49亿、86.3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29%、-36.70%、18.40%、8.38%、11.49% [5] - 2023 - 2027E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9亿、12.25亿、13.34亿、14.35亿、15.3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3.86%、-22.38%、8.88%、7.58%、7.12% [5] - 2023 - 2027E年EPS分别为0.40、0.31、0.34、0.37、0.39元 [5] 业务情况 - 25Q1太阳能产品销量及单价下降致营收降7.80%为13.00亿元,采购量及单价下行使营业成本降9.22%为7.18亿元,销售毛利率44.79%,同比+0.85pct [1] - 24年公司光伏装机容量6.08GW,同比+30.00%;利用小时数1239小时,同比-7.26%;发电量70.27亿千瓦时,同比+6.86%;上网电价0.703元/千瓦时,同比-10.79%;光伏运营业务营收43.33亿元,同比-4.73% [2] - 24年太阳能产品制造(组件)销售量、生产量分别同比-46.13%、-64.33%;(电池片)销售量、生产量分别同比-85.85%、-93.90%;光伏制造板块营收16.81亿元,同比-66.18%;该板块毛利率同比+0.7pct,达7.8% [3] 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运营电站约6.076GW、在建电站约2.081GW、拟建设项目电站约2.278GW、已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规模约1.679GW,合计约12.114GW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34/14.35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15.38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34/0.37/0.3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为13/12/11倍 [4] 股价表现 - 近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0.94、-1.40、-17.13;绝对收益分别为4.11、-2.05、-14.05 [8]
通威股份: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内蒙基地吨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以内,组件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50506
光大证券· 2025-05-06 11: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承压,下调公司盈利,预计25 - 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 30.34/19.30/49.42亿元(下调252%/下调43%/新增) [3] - 公司作为硅料绝对龙头扩产节奏行业领先,未来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且在电池新技术/组件环节的布局有望给公司盈利带来额外增量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 - 33.87%,实现归母净利润 - 70.39亿元,同比 - 151.86%;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 - 18.58%,实现归母净利润 - 25.93亿元,环比减亏 [1] - 2025Q1毛利率环比减少5.33个pct至 - 2.88% [2] 公司业务优势 - 硅料、电池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组件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高纯晶硅销量同比增长20.76%至46.76万吨,产销量约占全国30%;太阳能电池销量同比增长8.70%至87.68GW(含自用),全球市占率约14%;组件销量同比增长46.93%至45.71GW,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1] 公司产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超9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90GW组件产能,截至2025Q1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已顺利投产 [2] - 截至2024年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累计达56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4.67GW,全年结算电量同比增长12.97%至50.07亿度,实现碳减排268万吨 [2] 公司研发与成本控制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2024年研发人员同比上年增加1120人至5277人 [3] - 硅料环节成本保持行业领先,单万吨投资成本降至5亿元左右,截至2025Q1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 [3] - 电池组件环节效率持续提升,通过TNC核心工艺革新有望在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HJT 210 - 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达790.8W [3] 公司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9,104|91,994|91,133|104,345|117,644| |营业收入增长率|-2.33%|-33.87%|-0.94%|14.50%|12.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574|-7,039|-3,034|1,930|4,94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7.24%|-151.86%|-|-|156.06%| |EPS(元)|3.02|-1.56|-0.67|0.43|1.10|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2.06%|-14.53%|-6.68%|4.08%|9.45%| |P/E|5|-|-|38|15| |P/B|1.2|1.5|1.6|1.6|1.4|[4]
通威股份(600438):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内蒙基地吨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以内,组件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5-05 23: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承压,下调公司盈利,预计25 - 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 30.34/19.30/49.42亿元(下调252%/下调43%/新增) [3] - 公司作为硅料绝对龙头扩产节奏行业领先,未来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且在电池新技术/组件环节的布局有望给公司盈利带来额外增量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 - 33.87%,归母净利润 - 70.39亿元,同比 - 151.86%;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 - 18.58%,归母净利润 - 25.93亿元,环比减亏 [1] - 2025Q1毛利率环比减少5.33个pct至 - 2.88% [2] 业务优势 - 硅料、电池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组件海外业务跨越式增长。2024年高纯晶硅销量同比增长20.76%至46.76万吨,产销量约占全国30%;太阳能电池销量同比增长8.70%至87.68GW(含自用),全球市占率约14%;组件销量同比增长46.93%至45.71GW,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1] 产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形成超9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90GW组件产能,2025Q1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投产 [2] - 2024年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累计达56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4.67GW,全年结算电量同比增长12.97%至50.07亿度,实现碳减排268万吨 [2] 技术研发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2024年研发人员同比增加1120人至5277人 [3] - 硅料环节成本保持行业领先,单万吨投资成本降至5亿元左右,2025Q1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 [3] - 电池组件环节效率持续提升,TNC核心工艺革新有望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提升25W以上,HJT 210 - 66版型组件功率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达790.8W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9,104|91,994|91,133|104,345|117,644| |营业收入增长率|-2.33%|-33.87%|-0.94%|14.50%|12.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574|-7,039|-3,034|1,930|4,94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7.24%|-151.86%|-|-|156.06%| |EPS(元)|3.02|-1.56|-0.67|0.43|1.10|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2.06%|-14.53%|-6.68%|4.08%|9.45%| |P/E|5|-|-|38|15| |P/B|1.2|1.5|1.6|1.6|1.4| [4]
帝尔激光(300776):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设备密集交付保障业绩高增,非光伏行业技术持续实现突破
光大证券· 2025-04-30 11: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设备密集交付保障公司收入规模高增,但下游客户扩产放缓影响订单获取;研发投入规模维持高位,非光伏行业技术持续实现突破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0.14 亿元,同比+25.2%,归母净利润 5.28 亿元,同比+14.40%;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5.61 亿元,同比+24.55%,归母净利润 1.63 亿元,同比+20.76%,环比+13.16% [1] - 预计 2025 - 27 年净利润为 6.15/6.75/7.17 亿元(下调 19%/下调 26%/新增),当前股价对应 2025 年 PE 为 26 倍 [3] 业务情况 - 2024 年光伏设备销售量同比增长 62.09%至 1045.5 台,带动激光加工设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5.86%至 19.94 亿元,毛利率同比增加 3.56 个 pct 至 46.87% [2] - 2025Q1 毛利率同比减少 0.75 个 pct 至 47.90%;截止 2025Q1 末,合同负债同比减少 11.42%至 17.45 亿元,存货同比减少 12.71%至 17.58 亿元;2024 年光伏设备生产量同比减少 50.99%至 864 台 [2] 研发情况 - 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2.73%至 2.83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14.03% [3] - 2024 年多项新技术产品实现突破,TOPCon 方面,激光诱导烧结(LIF)设备继续实现量产订单,激光选择性减薄 TCP 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应用;BC 方面,激光微刻蚀设备技术领先并持续取得头部公司量产订单;组件方面,全新研发的激光焊接工艺设备已交付量产样机;非光伏产业,已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了晶圆级和面板级 TGV 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3]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09|2,014|2,319|2,441|2,571| |营业收入增长率|21.49%|25.20%|15.10%|5.28%|5.3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61|528|615|675|71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2.16%|14.40%|16.48%|9.76%|6.27%| |EPS(元)|1.69|1.93|2.25|2.47|2.62|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5.01%|15.23%|15.47%|14.91%|14.05%| |P/E|34|30|26|23|22| |P/B|5.1|4.6|4.0|3.5|3.1|[5]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对 2023 - 2027 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 [11][12]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48.4%|46.9%|46.9%|46.9%|45.9%| |EBITDA 率|34.3%|36.2%|34.9%|36.7%|37.0%| |EBIT 率|30.6%|32.7%|32.2%|33.6%|33.6%| |税前净利润率|31.5%|29.5%|29.8%|31.1%|31.4%| |归母净利润率|28.7%|26.2%|26.5%|27.6%|27.9%| |ROA|6.7%|8.0%|8.7%|8.9%|8.9%| |ROE(摊薄)|15.0%|15.2%|15.5%|14.9%|14.0%| |经营性 ROIC|12.4%|14.2%|14.9%|15.4%|15.3%| |资产负债率|55%|48%|44%|40%|37%| |流动比率|2.12|2.60|2.82|3.11|3.42| |速动比率|1.48|1.85|2.01|2.23|2.45|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4.07|4.43|5.08|5.79|6.53|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8.97|8.32|8.89|9.49|10.12|[13] 费用率、每股指标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3.61%|1.00%|1.00%|1.00%|1.00%| |管理费用率|4.22%|3.61%|3.50%|3.30%|3.10%| |财务费用率|-2.18%|-1.65%|-1.59%|-1.54%|-1.50%| |研发费用率|15.58%|14.03%|14.00%|13.00%|12.00%| |所得税率|9%|11%|11%|11%|11%| |每股红利|0.35|0.39|0.45|0.50|0.53| |每股经营现金流|2.84|-0.60|1.73|2.00|2.05| |每股净资产|11.25|12.69|14.52|16.54|18.66| |每股销售收入|5.89|7.38|8.48|8.92|9.40| |PE|34|30|26|23|22| |PB|5.1|4.6|4.0|3.5|3.1| |EV/EBITDA|30.5|23.3|20.4|18.1|16.7| |股息率|0.6%|0.7%|0.8%|0.9%|0.9%|[14]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8 06:50
主要财务数据变动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65.58%,主要因客户信用证结算增加且期末持有[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4.67%,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及信用证贴现重分类[5]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4.68%,主要因预收货款增加[5]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76.28%,主要因支付上期计提奖金[5]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125%,主要因持有的美国Solarmax股票市值下跌[5] 利润表关键变化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8%,主要因光伏玻璃售价同比仍处低位[5]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47%,与收入下降同步[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50.69%,主要因客户送样减少[5]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77.6%,主要因部分产线停产费用调整[6]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6.54%,主要因研发项目初期投入减少[7]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55.35%,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7] - 其他收益同比激增453.59%,主要因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7] 现金流量表变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0.42%,主要因营业收入减少[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279.98%,主要因募投项目投入减少[10] -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51.13%,主要因营收下滑[10] 2024年度利润分配 - 拟以193,062,513股为基数每10股派5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96,531,256.5元[16] - 已回购股份5,999,987股不参与分配[17] - 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2.32亿元,超平均净利润30%[19] 行业与业务情况 - 主营产品包括太阳能玻璃、超薄双玻组件、光伏电站、电子玻璃及显示器[30] - 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光伏电站采取EPC合作模式[30] - 在玻璃深加工领域技术领先,1.6mm光伏玻璃、BIPV产品具核心竞争力[31] - 终止收购凤阳硅谷100%股权,因行业现况及政策变化[33] 授信计划 - 2025年拟申请不超过50亿元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用于贷款、贸易融资等业务[24]
福斯特:胶膜盈利优势稳固,新材料持续放量-20250427
国金证券· 2025-04-27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25日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营收36.2亿元同比-32%、环比-9%,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23%、环比+710%,业绩超预期 [2] - 胶膜价格上涨盈利修复,Q1光伏胶膜出货6.3亿平同比下降9%,24年12月、25年3月胶膜产品价格两次上涨,25Q1销售毛利率修复至13.10%、环比提升1.48PCT,公司凭借多方面优势提升份额,龙头优势显著 [3] - 海外产能放量、竞争格局优化,2025年泰国二期年产2.5亿平胶膜产能投产后海外产能提升至6亿平,海外出货提升有望巩固盈利优势,行业部分二三线企业控制权变动开始逐步出清,公司龙头地位稳固 [3] - 电子材料业务高速成长,感光干膜产品已导入供应全球头部电子电路企业,铝塑膜产品进入放量阶段,导入多家客户,有望提升行业排名、提供收入及利润增量 [4] - 谨慎计提信用减值准备,Q1冲回及计提减值准备合计1.36亿元(冲回1.72亿元、计提0.36亿元),增厚净利润1.08亿元 [4] - 微调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4、20.2、2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16/13倍,公司盈利优势显著、竞争格局稳固,电子材料业务有望高速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25.89亿、191.47亿、192.79亿、207.85亿、219.9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9.66%、-15.23%、0.69%、7.81%、5.81% [9]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亿、13.08亿、17.38亿、20.22亿、23.6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20%、-29.33%、32.89%、16.38%、16.77% [9] - 2023 - 2027E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992、0.501、0.666、0.775、0.905元 [9] - 2023 - 2027E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01、1.68、0.44、0.81、1.01元 [9] - 2023 - 2027E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分别为11.87%、7.97%、9.76%、10.41%、11.08% [9] - 2023 - 2027E P/E分别为24.45、29.53、18.11、15.56、13.32 [9] - 2023 - 2027E P/B分别为2.90、2.35、1.77、1.62、1.48 [9]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 日期 | 一周内 | 一月内 | 二月内 | 三月内 | 六月内 | | --- | --- | --- | --- | --- | --- | | 买入 | 0 | 14 | 17 | 19 | 44 | | 增持 | 1 | 2 | 2 | 3 | 0 | | 中性 | 0 | 0 | 0 | 0 | 0 | | 减持 | 0 | 0 | 0 | 0 | 0 | | 评分 | 2.00 | 1.13 | 1.11 | 1.14 | 1.00 | [11] 历史推荐和目标定价 | 序号 | 日期 | 评级 | 市价 | 目标价 | | --- | --- | --- | --- | --- | | 1 | 2023 - 08 - 25 | 买入 | 28.91 | N/A | | 2 | 2023 - 10 - 28 | 买入 | 25.20 | N/A | | 3 | 2024 - 04 - 12 | 买入 | 25.90 | N/A | | 4 | 2024 - 04 - 30 | 买入 | 26.12 | N/A | | 5 | 2024 - 05 - 17 | 买入 | 26.72 | 35.00~35.00 | | 6 | 2024 - 08 - 24 | 买入 | 13.97 | N/A | | 7 | 2024 - 10 - 31 | 买入 | 18.27 | N/A | | 8 | 2025 - 04 - 10 | 买入 | 12.53 | N/A | [11]
时创能源:时创能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
2023-06-27 19:28
上市信息 - 公司股票于2023年6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5] - 本次发行后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为29,755,275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7.44%[11] - 公司本次发行价格为19.20元/股,上市时市值为76.80亿元[42] - 发行后股东户数为25791户[96]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36,177.24万元,光伏电池收入占比74.00%[20] - 2022年公司光伏电池业务营业收入较2021年有较大增长[25] - 2022年公司光伏湿制程辅助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75%,毛利率下降10.37个百分点[30] - 2022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39,480.1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6,555.06万元[42] - 2023年1 - 6月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6%至3.01%,净利润同比增长70.15%至92.44%[100] 产能情况 - 公司2018年投建100MW中试线,2021年9月建成2GW电池项目,2022年9月实现满产[20][21] - 截至2021年底,公司电池生产线设计产能为2GW[23] 股权结构 - 本次公开发行前,时创投资持有公司39.71%的股权,公开发行后持股比例为35.74% [44] - 发行后前十大股东中,时创投资持股35.74%,湖州思成持股34.31%[85] 发行情况 - 本次A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4000.08万股,发行价格19.20元/股[36][93] - 募集资金总额7.680154亿元,净额为7.009311亿元[93] - 战略配售数量占发行总数量的20%,网下最终发行数量2240.014万股,网上最终发行数量960.05万股[96] 未来展望 - 公司承诺规范募集资金使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147][148] - 公司承诺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150] 股东承诺 - 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对股份限售、稳定股价、填补回报等作出承诺[119][121][151] - 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对招股书虚假等情况作出赔偿承诺[162][166][172]
三超新材:天衡会计师事务(特殊普通合伙)所关于南京三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2023-02-13 19:14
募集资金与项目投资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12000万元,用于年产4100万公里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一期)[3] - 控股股东邹余耀认购金额不超12000万元,认购数量不超9382329股[3] - 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额27532.14万元,“建设投资”22691.89万元,拟用募集资金12000万元[22] 产能与产量 - 截至2021年末,公司电镀金刚线产能为460.62万公里/年[3] - 2020年项目拟新增产能700万公里/年,本次募投项目拟新增产能1800万公里/年[3] - 截至2022年12月底,在建项目新增26条16线机,预计新增产能36.88万公里/月,募投项目建成后新增产能150.34万公里/月[85] 产品价格与成本 - 2022年1 - 9月公司硅切片线产品销售单价35.97元/公里,较2021年下降3.15%[7] - 募投项目产品销售单价初始设定为26.55元/公里,较2022年1 - 9月硅切片线均价低26.19%,且自达产后逐年下降0.44元/公里[8][9] - 2022年1 - 9月公司硅切片线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上涨,母线涨幅30.88%,金刚石微粉涨幅28.14%,镍材涨幅35.01%[11][14] 毛利率与利润 - 募投项目达产后预计首年毛利率为46.92%,高于发行人各期硅切片线毛利率,测算期平均毛利率29.32%[3][17] - 2022年1 - 9月公司硅切片线毛利率按季度分别为26.94%、40.27%、37.78%,高于2021年[16][17] - 报告期内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4.15万元、1657.53万元、 - 8095.67万元和 - 13.42万元[37][133] 期间费用与折旧摊销 - 2022年1 - 9月公司期间费用6695.32万元,期间费用率23.34%,募投效益测算达产首年期间费用率为13.48%[19][21] - 募投项目预计第2年开始生产,第3年100%达产,第2 - 11年新增折旧摊销额每年1715.46万元[28][29] - 募投项目运营第一年,新增折旧摊销占预计营业收入比重2.76%,占预计净利润比重49.35%;达产后第一年,占比分别为2.01%和22.91%[29][30][32] 市场与行业对比 - 金刚线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37亿元增至2025年156亿元[85] - 2021年美畅股份金刚线销售收入182394.25万元,销量4540.82万公里,单价40.17元/公里[50] - 2019 - 2021年末,同行业可比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平均值分别为27.64%、21.63%、21.43%[112] 存货与资产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811.44万元、6893.54万元、9191.58万元和16610.53万元[37][13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设备账面原值31375.51万元,累计折旧10902.32万元,减值准备3583.29万元,账面价值16889.90万元[10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为217.47万元,其他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327.41万元,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4867.17万元[125][126] 未来展望与风险 - 导致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及硅切片线产品毛利率波动的不利因素已弱化或消除[88] - 公司修订补充披露募投项目实施风险、效益不及预期风险、毛利率不达预期风险、折旧摊销及相关费用导致盈利下降风险[31][32][36] - 会计师认为募投项目效益预测具备谨慎性和合理性,新增收入和净利润可覆盖折旧摊销费用,不会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3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