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估

搜索文档
美元稳定币:科技精英与传统秩序之间的一次博弈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6-26 08:50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凸显美元面临的"特里芬难题",全球金融货币秩序新一轮重构拉开序幕,美元资产中期仍面临再平衡压力 [1] - 美元稳定币本质既是美国政府对新兴加密货币"再中心化"的努力,又是对传统美元"去中心化"的默许与妥协 [3] - 美元稳定币的推出意图是稳定美元在加密货币与资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5] 美元信用与数字货币 - 美元信用面临挑战,美元稳定币未必稳定,继续战略看好比特币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和多元化稳定币的中期发展空间 [6] - 美元稳定币的背后依然是"美元信用" [6] 人民币国际化 - 贸易结算、货币互换流动性、离岸债券融资、香港等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向 [8]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高质量的人民币底层资产,战略地位正在提升 [8] - 相比于中国GDP与贸易量占全球比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 资产配置策略 - 战略配置方面,重视非美资产、黄金、比特币等另类资产的重估机会 [10] - 历史上美元贬值期间,大类资产表现有规律可循,美债价格的涨跌幅用利率变化乘以8来估算 [10] - 战术配置层面,未来3-6个月,标配权益、低配原油与美债,超配黄金 [10] - 未来6-12个月,全球权益与铜等风险资产或再度出现趋势性机会 [10] - 全球资金配置方面,中、日、欧股市在全球基金中的配置分位数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美股配置分位数位于高位,仍有下降空间 [10]
美元稳定币:科技精英与传统秩序之间的一次博弈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6-23 19:41
全球货币体系重构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凸显美元面临的"特里芬难题",全球金融货币秩序新一轮重构拉开序幕,美元资产中期仍面临再平衡压力 [1] - 美元稳定币本质是美国政府对新兴加密货币"再中心化"的努力,又是对传统美元"去中心化"的默许与妥协 [3] - 美元稳定币推出的意图是稳定美元在加密货币与资产领域的主导地位 [5] 美元信用与数字货币 - 美元信用面临挑战,美元稳定币未必稳定,继续战略看好比特币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和多元化稳定币的中期发展空间 [6] - 美元稳定币的背后依然是"美元信用" [6] 人民币国际化 - 贸易结算、货币互换流动性、离岸债券融资、香港等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方向 [8]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高质量的人民币底层资产,战略地位正在提升 [8] - 相比于中国GDP与贸易量占全球比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 资产配置策略 - 战略配置方面,重视非美资产、黄金、比特币等另类资产的重估机会 [10] - 历史上美元贬值期间,大类资产表现有一定规律 [10] - 战术配置层面,未来3-6个月,标配权益、低配原油与美债,超配黄金;未来6-12个月,全球权益与铜等风险资产或再度出现趋势性机会 [10] - 全球资金配置方面,中、日、欧股市在全球基金中的配置分位数偏低,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美股配置分位数位于高位,仍有下降空间 [10]
保险市场“降息”信号来袭,消费者需要抓紧“上车”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18:12
市场变化 - 一家险企推出预定利率1.5%的分红险产品,较市场普遍的2%下降50个基点,预示保险产品"降息"信号[2] - 同方全球人寿"传世尊享"(G款)终身寿险(分红型)将预定利率从2%下调至1.5%[3] - 监管要求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普通型/分红型/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1.5%[3]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34%降至2.13%[3] 产品策略转型 - 新产品需依赖"保障+分红"结构或附加服务提升吸引力,老产品因稀缺性价值凸显[4][5] - 销售逻辑从"利率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强调保障责任与长期利益[5] - 保险代理人角色需从"利差销售"过渡为"专业配置顾问"[5] 投保趋势 - 2024年寿险原保费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增速高于行业整体11.15%[7] - 利率下行驱动资产转移,终身寿险、分红险、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热销[7] - 2025年一季度人寿保险新产品超170款,分红型/万能型占比近40%,年金险中分红型/万能型占比超30%[8]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分红险或成"稳健型"主力,满足中产家庭收益弹性与本金安全双重需求[8] - 头部险企探索差异化分红策略,部分产品结合健康/养老场景[8] - 低利率倒逼行业从"产品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需强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与利差损风险管理[9][10] - 科技赋能(AI/大数据)提升客户洞察与运营效率,养老金融(第三支柱/银发经济)带来新增长空间[10]
中东战火催生“妖股”!资不抵债油气股狂拉370%
格隆汇· 2025-06-18 17:58
国际油价与市场反应 - 伊朗与以色列冲突进入第六天,国际油价继续攀升,美东时间周二(6月17日)收盘,美油、布油均收涨超4% [1] - 今日港股低价油气股持续活跃,吉星新能源一度暴涨370%,最终收涨343.18%,报0.78港元,成交额2325.42万港元 [2] 吉星新能源公司概况 - 吉星新能源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重点布局天然气业务,同时涉足原油、液化天然气和冷凝液的生产 [6] - 公司拥有两个核心区域——阿尔伯塔省山麓(Basing、Voyager)和和平河(Dawson)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许可证,其中Basing地区贡献了公司约90%的收入 [6] - 受限于自然气候、油气价格波动与高负债压力,近年来公司经营波动剧烈,业绩持续承压 [6]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营收达2228.5万加元,2023年仅1245.5万加元,同比骤降44.1%,2024年营收继续暴降60.8%,跌至不足500万加元 [7] - 自2013年以来,除了2014年实现盈利,其他年份均陷入亏损,2023年和2024年净亏损都超过2000万加元 [7]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271.99万加元,同比减少2.82%,净利润为-357.60万加元,去年同期亏损342.97万加元 [8] 财务杠杆与客户集中度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95.64%,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182.90%上升12.74个百分点,财务杠杆有所增加 [9][10]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其中最大客户占比高达62%,存在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 [10] 市场投机逻辑 - 公司为资源型企业,油气价格上涨将显著改善其销售收入和现金流 [10] - 市场博弈其或能借助油气反弹阶段实现"扭亏为盈"或资产重估 [10]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内部失衡逐步得到修正
新浪基金· 2025-06-17 14:48
市场回顾 - 原油价格因以色列袭击伊朗事件大幅上涨 市场担忧原油供给收缩 [2] - 中国A股白酒板块大幅调整 主因政府治理公务消费政策冲击 [2] - 市场关注原油上涨与白酒调整是否形成趋势性变化 [2] 以伊冲突影响 - 冲突可能通过能源价格传导推高美国CPI 5月美国能源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3.5% 汽油和燃料油价格下跌压力缓解 [2] - 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风险或改变能源价格下行趋势 强化美联储暂缓降息决心 [2] - 冲突扩大化概率较低 因双方为"强小国与弱大国"博弈模式 且背后大国介入意愿有限 [3] - 石油波动利好上游资源产业 但压缩中下游利润 对中国产业升级构成压力 [3] 中国经济修复 -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内外失衡修复 进出口增速差缩小 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工业增加值差值转正 [4] - 制造业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步下降 有助于平衡消费与投资 缓解产能过剩 [5] -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持续负增长 去产能力度加大 [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科技基建领域投资保持高增速 [5] 政策与市场动态 - 政策明确支持科技创新 抑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无序竞争 加强三角债管理 [5] - 市场出清速度受政策干预延缓 但降低社会风险 [5]
A股策略周报:扰动增加,趋势依旧-20250616
东兴证券· 2025-06-16 19:05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消息面扰动因素增加,但市场整体区间震荡趋势不变,3季度有望开启新慢牛行情,建议抓住景气度线索进行投资 [4][5][6] 周度观点 - 本周消息面扰动因素增加,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加剧使全球对油价担忧提升,黄金价格上涨,市场担心引发通胀风险,但中东冲突对中国直接影响有限,间接影响主要是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且情绪影响大于实质影响 [4][7] -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明确政策发力的四个方向,各地有望响应落实,利于地产周期调整,对经济运行有边际改善作用 [4][7] - 市场虽有调整,但区间震荡趋势不变,核心要素是基本面预期向好,市场期待政策与外部因素改善,维持结构性行情可能性大,主流热点围绕产业景气度,创新药、新消费等热点景气度高,3季度有望启动中长期慢牛走势,3400点将成中期慢牛起点,A股资产重估进行中,中国资产具备配置价值 [5][8] - 建议抓住景气度线索,中小盘和成长风格有望延续,小周期可能调整但大周期调整可能性低,大市值公司价值有望上升,中小市值弹性占优,继续看好创新药、新消费等热点,关注低估值高分红价值股逢低布局机会 [6][9] 一周数据 - 本周市场普涨,中小盘股表现较好,上证指数涨1.1313%,科创50涨1.4959%,深证成指涨1.4249%,创业板指涨2.3203%,沪深300涨0.8789%,中证500涨1.6047%,中证1000涨2.0955% [10][12] - 本周TMT行业领跑 [13] - 两市换手率回升,市场成交趋于活跃,融资余额随市场活跃度下降而下行 [15][17] - 目前估值水平除科创50指数明显提升外整体合理,各行业估值分布有差异,如农林牧渔市盈率21.0,市净率2.2等 [19][21]
亚太股市上演“过山车”行情,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升级丨东盟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2 09:56
美国关税政策与亚太股市波动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暂时搁置禁止执行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加征关税措施的行政令的裁决 [1]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此前裁定禁止执行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加征关税措施的行政令 [1] - 亚太股市受美国关税政策反转影响呈现"过山车"行情 5月29日短暂上涨后30日集体走跌 [1] 东南亚股市表现 - 越南胡志明指数周涨1.38%报1332.6点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周跌0.53%报7175.82点 [1] - 新加坡海峡指数周涨0.31%报3894.61点 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周跌1.76%报1508.35点 [1] - 菲律宾马尼拉指数周跌1.12%报6341.53点 泰国SET指数周跌2.31%报1146.18点 [1] 亚太其他地区股指表现 - 日经225指数周跌2.17%或804.63点报37965.1点 韩国KOSPI指数周跌4.07%或105.58点报2697.67点 [2] - 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周涨0.88%报8434.7点 [2] - 全球资本结构性再配置推动亚太股市上涨 源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决缓解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外需不确定性 [2] 亚太股市技术性上涨 -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较4月9日低点涨幅达20.2% 越南胡志明指数涨幅21.8% [3] - 新加坡海峡指数涨幅14.8% 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涨幅7.7% [3] - 日经225指数涨幅19.7% 韩国KOSPI指数涨幅17.6% [3] 印尼股市进入技术性牛市 - 印尼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50% 存款便利利率下调至4.75% 贷款便利利率下调至6.25% [3] - 印尼股市上涨伴随市场结构重塑 科技、电商、数字支付等新经济权重提升 [3] - 印尼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国 镍、铜、煤等资源出口红利赋予股市抗通胀资产属性 [3] 东南亚股市投资机会 - 东南亚国家通胀回落与汇率稳定为货币政策松动提供空间 [4] - 东盟制造业承接全球产业迁移红利 科技、半导体、医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链快速成型 [4] - 外资流入结构从被动ETF博弈转向主动资金配置核心龙头 [4] 日韩股市表现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阻止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生效后 日韩股市当日分别涨1.88%和1.89% [5] - 日本股市上涨因国内资金在"资产荒"背景下被迫回流股市 [6] - 日本年金与保险资本降低国债配比转向高股息、日元计价的优质股票 [6] 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LCT合作框架 将本币结算合作范围扩展至资本和金融账户全部交易 [7] - 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是人民币"区域货币化"的突破口 建立双边流动性支持机制与本币定价锚 [8] - 合作可能嵌入跨境支付与央行数字货币框架 推动人民币迈向"亚洲结算中枢货币" [8]
侃股:国家队不断加码ETF终将量变到质变
北京商报· 2025-05-28 19:07
国家队增持ETF的核心观点 - 国家队再度加码6亿元ETF 未来预计会不断增持 累计量变将推动A股市场繁荣[1] - 国家队增持并非短期操作 而是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价值的深刻判断[1] - 国家队通过ETF传递政策信号 正在重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知[3] 国家队增持ETF的阶段性策略 - 2024年中央汇金大举买入宽基ETF(如沪深300 上证50等) 直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稳定指数波动[1] - 2025年增持范围扩展至科创50 创业板指等科技主题ETF 体现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向支持[1] - 诚通金控等机构增持国资央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题ETF 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 高端制造等领域聚集[2] ETF对A股市场生态的影响 - ETF降低普通投资者择股难度和交易成本 以沪深300ETF为例 跟踪指数涵盖300家龙头公司 实现分散投资[1] - ETF普及加速A股机构化进程 个人投资者通过ETF间接参与比例上升 机构占比持续走高 投机氛围减弱[2] - 国家队增持的质变效应体现在市场信心和资金结构双重改善 2025年4月外部冲击下市场恐慌情绪迅速缓解[2] ETF的长期发展趋势 - 养老金 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将提升ETF作为稳健收益标的的吸引力[2] - ETF多元化发展将丰富投资者工具箱 提升市场深度和广度[2] - 高盛等国际机构2025年上调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 人民币升值将促进中国股市上涨[3] ETF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 科创50ETF规模增长反映市场对半导体 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的看好[2] - 市场化加政策化组合拳既维护市场稳定 又推动产业升级[2] - 国家队增持与全球资本形成共振 为A股打开新的增长空间[3]
把握资产重估预期下的香港地产机遇
华泰证券· 2025-05-26 1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开发评级为增持(维持)[6] - 房地产服务评级为增持(维持)[6] - 港铁公司投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29.50(当地币种)[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香港楼市在政策松绑下成交结构性改善,但高利率和高库存是核心矛盾,5月初HIBOR下跌使高利率矛盾短期缓解,后续需关注库存去化节奏[12] - 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香港资产价值有望重估,楼市在多重积极因素推动下有望复苏,住宅成交量价2025下半年企稳,商业资产景气度回升,看好本地开发商和商业运营企业估值修复,建议关注港铁公司[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复盘:香港股市与楼市存在联动 - 2024年9月以来恒生指数涨幅达33%,年初至今香港新股集资额预计超600亿港元,较上年同期逾6倍,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港股资本市场持续活跃[15] - 复盘2003 - 2007年SARS后经济复苏期、2009 - 2015年QE货币宽松刺激期、2016 - 2018年宏观基本面及流动性改善期三轮周期,恒生指数上涨领先楼市成交量和价修复,成交量滞后约5 - 7个月,价格滞后约8 - 11个月,流动性宽松时传导时间缩短[2][34] 2024年以来香港楼市:成交迎来结构性改善,库存压力仍存 - **政策刺激下,成交量有所回暖**:2024年香港政府出台多项支持楼市政策,全年私人住宅成交50661宗,同比+25%,总成交金额4508亿港元,同比+18%;2025年1 - 4月,一手住宅成交受高基数影响同比-15%,二手住宅成交同比+5%,整体活跃度较前几年明显提升[36][38] - **库存仍在增加,但新开工有所减少**:2024年私人住宅落成量达24261套,同比大幅增长75%,截至年末空置率为4.5%;截至2025年3月末,已完工未售库存达28000套,去化月数为21.2个月;全年新开工量仅5030套,同比-58%[44][46] - **此前按揭利率处于相对高位,近期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明显迎来改善**:香港按揭贷款主要采用P按和H按,2024年91%贷款人选H按,受1个月期HIBOR影响大;2022 - 2023年HIBOR攀升,2024 - 2025年4月维持高位,5月初HIBOR降至0.59%,高利率矛盾短期缓解[49][51] - **成交回暖尚未带来房价回升**:截至2025年3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为289.9,同比-7%,环比-1%,已连续38个月同比下跌,较2021年9月历史高位回落28.6%,处于2010年以来37%分位值[55] - **租金相对稳健,租金回报率持续上升**:截至2025年3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数报193.3,同比+4.5%,环比-3.7%,连续24个月同比正增长;A - E类单位租金回报率分别为3.7%、3.2%、2.8%、2.6%和2.4%,较2023年末提升0.5、0.4、0.3、0.2、0.2pct[57] - **香港楼市当前主要矛盾在于库存压力**:2024年楼市成交改善,但库存去化周期超20个月,成交均价承压,高利率和高库存是核心矛盾,高利率矛盾短期缓解,需关注库存去化节奏[62] 多重机遇有望助力香港地产市场企稳复苏 - **人民币潜在升值机遇带来的资产重估**:人民币兑港币升值推动香港经济再通胀,资产价格涨幅可能更大;人民币升值与香港楼市价格正相关,内地资金配置香港地产热情值得关注[63][64] - **资本市场修复带来的财富效应**:香港股市与楼市正相关,股市波动领先楼市成交量约5 - 7个月,领先价格约8 - 11个月,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对楼市有积极影响[65] - **流动性逐步宽松改善利率环境,“供平过租”现象逐渐放大**:2025年5月初HIBOR下行至0.59%,流动性宽松改善利率环境,提升住宅投资吸引力;“供平过租”现象凸显房产投资吸引力[67][69] - **“人才”政策促进人口回升**:香港政府人才政策使人口回升,内地购房者买房热情和购买力回升;新移民带来住房和商业需求,有望推动楼价企稳和商业地产租赁需求增长[72][75] - **楼市政策全面宽松助力需求释放**:2024年香港政府出台多项楼市政策,宽松程度回归2009年前水平;2025年提高印花税上限,减轻首次置业者负担,预计惠及约15%交易,政府刺激楼市政策仍有优化空间[76] 看好香港地产稳步修复,利好香港本土开发及商业运营商 - 香港楼市处于调整向修复过渡期,在多重积极因素推动下有望复苏,预计2025 - 2026年私人住宅成交量同比+3%/+5%,成交价格同比+0%/+3%,商业资产景气度回升,看好本地开发商和商业运营企业估值修复,建议关注港铁公司[77]
华泰证券:把握资产重估预期下的香港地产机遇
快讯· 2025-05-26 07:52
全球去美元化与香港资产价值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初现 香港作为亚洲流动性最佳离岸市场之一 资产价值将迎来重估[1] 香港楼市现状与前景 - 香港楼市经历长期调整 当前处于企稳复苏关键期 短期仍面临库存去化压力[1] - 多重积极因素推动市场改善:人民币潜在升值 港股财富效应外溢 政策全面放松 利率下行 内地人才持续流入[1] 重点关注资产类别 - 住宅市场成交量价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企稳回升[1] - 商业资产将受益于消费改善及租金回暖 景气度回升[1] 行业投资机会 - 香港本地开发商估值修复潜力显著[1] - 商业运营企业同样具备估值修复空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