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估

搜索文档
提前预判调整,张忆东解读今天大跌:恒生科技被错杀,特朗普的关税战,天雷滚滚但不持续
张忆东策略世界· 2025-04-08 09:49
市场大跌分析 - 4月7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跌7.34%至3096.58点,创业板指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12.5%至1807.21点 [3] - 港股恒生指数跌13.22%失守20000点,恒生科技指数暴跌17.16%至4401.51点 [3] - 此次调整主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资金获利回吐,港股卖空占比超20%显示短期情绪极端 [2][46] 美股趋势判断 - 美股短期或反弹但难改熊市趋势,2025年美国GDP增速预计因关税下降0.5个百分点,叠加报复措施可能全年下滑1个百分点 [14][17][18] - 美联储救市能力将远弱于2020年,美国经济衰退是大概率事件 [19][20] - 需突破"美股熊市=全球熊市"误区,中国资本市场此前也未随美股牛市上涨 [22][23] 中国资产核心逻辑 - 关税冲击属短期风险偏好扰动,中国资产重估核心逻辑未变,内因(科技突破、政策对冲)是决定行情的关键 [27][29][30] - 政策工具箱充足,降准、财政扩张等对冲措施将陆续出台,一线城市租金回报率已超无风险收益率 [37][41] - 港股科技板块被错杀,科技+新消费市值占比达54.5%,基本面支撑下逼空行情可期 [45][54][50] 战略配置方向 - 科技主线:聚焦AI商业化落地、半导体自主可控、生物科技等硬科技领域 [105] - 新消费领域:关注潮玩、个人护理等细分赛道,等待回调后布局 [107] - 对冲型资产:黄金(流动性冲击后具战略价值)、军工(精确制导、深蓝海军产业链) [111][113][114] 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积极防御,抄底避免加杠杆,等待政策组合拳明朗化 [91][94][95] - 利用二季度调整期逢低布局,中长期坚定看多中国科技与新消费的重估进程 [101][102][103] - 内资将成为港股中流砥柱,150万亿居民储蓄与30万亿银行理财提供充足弹药 [74][83]
科技+投资!机器人成券商策略会上“最靓的仔”
券商中国· 2025-03-14 09:36
券商春季策略会科技主题聚焦 - 华泰证券、西南证券、华西证券三家券商于3月13日同步召开春季策略会,科技产业成为核心议题,主会场及分论坛均以大篇幅剖析科技产业逻辑 [2] - 策略会现场均安排机器人及机器狗表演互动环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成为三家券商的共同选择,展示"科技+投资"深度融合 [4][5][6] - 华西证券主论坛邀请人工智能行业创始人探讨AICG技术商业应用及AI眼镜未来图景 [7] - 华泰证券两天6场分论坛中科技主题占三场,聚焦DeepSeek、机器人、半导体,消费论坛亦讨论AI+变革,另有分论坛关注自动驾驶和药物研发的AI应用 [7] 华泰证券宏观与资产配置观点 -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指出美国滞胀风险抬升,四季度核心CPI或超3%,美联储年内降息次数不超过两次 [8] - 研究所所长张继强认为特朗普政策带来不确定性,美国经济或现"滞胀"尾部风险,全球资金可能回流非美市场,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强化 [8] - 策略首席何康提出AH估值收敛趋势,香港市场流动性改善及中国长线资金配置增加推动底层逻辑变化 [9] - 金融工程首席林晓明预测美股一季度见顶进入下行周期,调整幅度或与2008年相当,美元指数3-4月可能企稳上行 [10] 行业与板块投资机会 - 华泰证券策略首席何康认为中国科技板块处于主题驱动向盈利驱动过渡期,若下半年企业盈利修复,重估行情或扩散至股债汇多类资产 [10] -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叶凡指出2025年消费对经济回升贡献度将持续提升,财政赤字率或达4%,社融及新增信贷创2002年以来新高 [13] - 西南证券策略首席程睿智建议关注供给出清较深的机械、材料股,若机器人或低空经济盈利斜率突破0.025,可布局上游及配套环节 [13] 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应用 - 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强调资本市场改革需转向"财富管理机制",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构建风险收益匹配生态 [13] - 西南证券研究院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开展智库研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1]
港股持续走牛,多只ETF却表现迥异,啥情况?
证券时报· 2025-03-11 21:1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今年以来呈现强劲上涨势头,恒生指数自1月14日以来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40% [3] - 3月11日港股市场在欧美股市大跌背景下逆势反弹,恒生科技指数收涨1.39% [3] - 恒指成份股中阿里健康年内涨幅超70%,中芯国际、阿里巴巴、快手涨幅超60%,小米集团涨幅超50%,药明生物、周大福、比亚迪股份涨幅超30% [3] 上涨驱动因素 - 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领域突破缩小中美差距,推动港股吸引力上升,AI资本开支周期或正在展开 [3] - 港股估值优势凸显,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高促使资金转向港股避险 [4]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提供强劲支撑,年内港股通净流入达3395.09亿港元,累计净流入规模约4.04万亿港元 [4] - 科技股成为本轮行情焦点,涨幅与成交活跃度显著领先其他板块 [4] ETF资金流向分化 -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流通份额较2024年底减少207.56亿份至442.31亿份 [6] - 华夏恒生科技ETF、恒生ETF等多只ETF份额同步缩减 [7]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份额增加115.58亿份至435.27亿份 [8]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份额同步增长 [9] - 份额分化或与业绩差异相关,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近1年涨幅91.04%高于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的69.14% [9] 机构观点 - 中金公司认为本轮反弹基于科技趋势乐观情绪,需关注AI叙事空间与估值重估节奏 [9] - 信达国际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及国产模型突破将催化科技股重估,但需警惕短期获利回吐压力 [10]
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券商火速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3-06 21:47
在记者问答环节,证监会主席吴清系统阐述了"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的核心要求,为资本市场锚定了服务 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深化改革创新的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吴清在记者会上强调,要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卡点,多渠道增强战 略性力量储备,完善行之有效的稳市机制。 "这一系列举措既着眼当前市场的现实需求,也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武汉金控集 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源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梅林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梅林认为,长期以来,中长期资金的占比偏低,市场受短期资金博弈影响较大,波动性较强,打通社保、保 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卡点,将从制度上优化中长期资金进入渠道,打破制约长期投资的障碍,为 资本市场提供更坚实的流动性基础。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征,引导其更高比例地 配置权益资产,不仅能降低市场短期波动风险,也有助于推动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 体经济的能力。此外,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与完善稳市机制将提高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赋予市场更强的 韧性,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这两天,谁要是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