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管理

搜索文档
知输而赢:交易迷局中的智慧博弈——读《最懂输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上海证券报· 2025-05-19 02:08
交易哲学与市场洞察 -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全球资金流向通过数千块显示屏实时跳动,纽约证券交易所是金融市场的神经中枢[5] - 交易世界的真正胜利在于优雅接纳失败并从挫折中提炼智慧,而非单纯追求盈亏[6] - 市场本质是概率游戏,每一次预测都蕴含不确定性,认识到这一点是成功交易的第一步[9] 风险管理与交易策略 - 专业交易者平均每周花费52小时在技术分析上,用于风险管理的时间不足10小时[8] - 霍加德提出"止损包裹"管理方法,将每日止损额度分成若干部分,强制暂停交易以控制风险[10] - "波动性共生"策略将市场不确定性转化为盈利机遇,在中东地缘冲突案例中实现40%回报[14] 交易心理学与行为训练 - 交易者应培养"反脆弱性",设计能从市场波动中获益而非仅抵抗波动的交易系统[13] - "逆向交易日"训练方法要求交易者每周一天违反习惯规则操作,以发现新的盈利机会[14] - 情绪量化系统为恐惧、贪婪等情绪赋予0-10分值,当贪婪指数超8分时自动提示降仓50%[18] 量化数据与市场案例 - 2023年硅谷银行危机期间,采用情绪量化系统的对冲基金在恐慌指数9.2时建仓,三周内获12%收益[19] - 2023年第四季度高盛集团75%股票交易由算法执行,但人性因素在交易中的重要性不减反增[20] - 英伟达股价半年内上涨超200%,微软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随后经历剧烈调整[20] 方法论应用与局限 - "反脆弱"策略在新兴市场成功率仅为发达市场的60%左右[21] - "波动性共生"策略在高流动性市场表现优异,但在低流动性个股中难以实施[21] - 70%个人投资者无法坚持霍加德建议的严格记录和复盘流程超过三个月[22]
一财社论:对通胀降温的判断考验美联储
第一财经· 2025-05-14 23:45
美国4月通胀数据 - 4月美国CPI同比增长2.3%,连续三个月低于预期,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4月CPI环比增长0.2%,低于市场预期 [1] - 商品价格处于通胀扩张区域边缘,服务业通胀持续下降 [1] 美联储降息决策 - 通胀持续降温趋势为美联储降息提供有利时机,但受特朗普关税战干扰 [1] - 美联储认为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尚未完全反映在通胀数据中,传导存在时滞 [1] - 美国高国债收益率曲线使政府赤字财政代价高昂,降息可缓解压力 [1] 美联储决策机制挑战 - 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震荡期,特朗普政策加剧复杂性 [2] - 美联储沿用传统决策机制,适应新环境能力受市场争议 [2] - 鲍威尔时期货币政策出现极速紧缩和降息的颠簸状态 [2] 关税战对通胀影响 - 特朗普关税战实施后,市场主体行为会立即变化,通胀预期跳高 [3] - 关税商品流入市场后通胀趋向平稳,呈现"买预期卖事实"特征 [3] 全球经济环境变化 - 全球产业链生态链重塑,AI等技术带来不可预知影响 [3] - 特朗普政策重构美国及全球经济结构,增加决策流变性 [3]
一财社论:对通胀降温的判断考验美联储
第一财经· 2025-05-14 22:04
美联储决策与通胀数据 - 4月美国CPI同比增长2.3%,连续三个月低于预期,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2] - 4月CPI环比增长0.2%,低于市场预期,商品价格处于通胀扩张边缘,服务业通胀持续下降 [2] - 核心通胀呈现持续降温趋势,市场关注美联储是否开启降息通道 [2] 特朗普关税战对美联储的干扰 - 美联储决策受到特朗普政府关税战的严重干扰,传导时滞导致通胀数据尚未显现影响 [2] - 特朗普对外增加关税、对内减税等政策极具爆炸性和破坏力,导致美联储决策环境复杂化 [3] - 关税战实施后,市场主体行为会立即变化,通胀预期可能跳高,随后趋向平稳 [4] 美联储决策机制与市场争议 - 美联储沿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决策机制,适应新挑战的能力引发市场争议 [3] - 鲍威尔时期货币政策出现极速紧缩和降息的颠簸状态,2021年通胀反应速度存在分歧 [3] - 美联储决策依赖预期管理,但不同认知框架对数据和预期的解释差异较大 [3] 全球经济环境与美联储挑战 - 全球经济进入急剧变化的动荡期,产业链生态链重塑和AI技术带来不可预知影响 [4] - 美国赤字不可持续、国债利息支出负重,加剧美联储决策的不确定性 [4] - 特朗普政策重构美国及全球经济结构,美联储决策环境更具流变性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资本市场发展应将预期因素纳入分析监测体系 把预期管理作为监管重点落实到体制机制层面
快讯· 2025-05-10 15:17
资本市场预期管理 - 资本市场发展应将预期因素纳入分析监测体系,把预期管理作为监管重点落实到体制机制层面 [1] - 中国股市波动背后的实质是预期和信心问题,预期已成为主导资本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 [1] - 当前资本市场制度改革需注重供需平衡调控,更要重视预期管理和引导 [1] 经济与股市联动 - 稳预期、强信心与稳股市、稳经济需实现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1] - 随着经济发展,预期因素影响增大,预期管理愈发重要 [1]
美元年内贬值9%,美联储三次拒绝降息,特朗普这次真搞砸了
搜狐财经· 2025-05-09 16:14
中美关税战与美元政策 - 中美关税战首次接触正在进行中 美联储决定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美元指数从年初至今下跌9% [1] - 特朗普政策核心围绕美联储和美元指数展开 试图通过降息增强出口竞争力 但遭遇中国反击和鲍威尔政策坚持 [3] - 关税政策旨在施压各国解决贸易差额 手段包括企业搬迁 增加美债持有或商品进口 配合国内减税形成闭环 [5] 特朗普经济计划的漏洞 - 计划存在时间缺陷 国家间谈判进度缓慢 对等关税政策出台一个月未达成实质协议 [6] - 企业搬迁和贸易调整需时较长 但联邦债务累积和美元下跌的冲击即时发生 政策效果滞后于经济恶化速度 [8] - 中国对等反制推高美国通胀 美联储因此维持利率 特朗普无法协调政策与市场规律 导致经济加速下滑 [9] 美国经济现状与债务危机 - 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7万亿美元 国债呈现借新还旧模式 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10] - 特朗普预期管理仅短期利好股市 但无法扭转商品流动和货币涨跌的基本规律 [9] - 政策未能解决制造业回流与财政可持续性的矛盾 财政盈余目标脱离现实 [6][8]
央行宣布降准降息,股市和楼市谁受到的影响更大?
搜狐财经· 2025-05-08 07:37
央行降准降息政策分析 政策内容与市场反应 -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释放1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 [2]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LPR小幅下行,减轻存量房贷购房者压力 [2]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首套房5年期以上利率从2.85%降至2.6% [2] - A股市场呈现高开低走走势,政策利好已被市场提前消化 [2][3] 对股市的影响 - 短期流动性提升显著,股市对政策反应速度快于楼市 [5] - 市场情绪受政策预期主导,短期走势波动较大 [3] - 中长期表现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3] 对楼市的影响 - LPR下行带动存量房贷利率下降,间接提振购房信心 [6] - 公积金利率下调激活潜在购房需求,属于中长期利好 [6] - 楼市政策传导较慢,呈现"慢热"特征 [5]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 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银行贷款效率,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3] - 政策组合拳旨在稳定市场并缩短调整周期 [6] 未来政策预期 - 市场期待更大力度宽松政策出台 [3] - 后续可能继续推出稳股市、稳楼市的措施 [6]
@投资者 三部门齐聚“发红包”,中长期资金如何影响A股
贝壳财经· 2025-05-07 19:57
政策组合拳释放 - 央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包括下调政策利率0 1个百分点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0 25个百分点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 25个百分点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等 [3][5]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八项增量政策 包括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3][10] - 证监会表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完善并购重组政策 [3][6] 市场影响分析 - A股短期有望延续4月上旬以来的回稳态势 政策受益领域包括成长(AI 鸿蒙 自主可控 风电) 金融 军工 [2][4] - 货币政策在数量型 价格型和结构性三个方向全面发力 是对政治局会议"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部署的具体落实 [5] - 多部门合力应对关税战背景下的外部不确定性 提前预防金融市场动荡 [7] 中长期资金引入 - 更大力度"引长钱" 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 推动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 [9][10] - 中长期资金具备稳定性 专业性和可持续性优势 能优化市场投资结构 减少非理性行为 [10][11] - 保险资金投资规则优化 试点范围扩大 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10] 监管基调与预期管理 - 会议延续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来的"预期管理"思路 政策层对资本市场关注度上升 [3] - 证监会坚持"两强两严"监管基调 既体现市场运行的"稳" 又强化市场功能的"进" [4] - 央行明确支持汇金公司增持股票指数基金 并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 [6][7]
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丨胡敏:在关键时间窗口推动各项政策早出手、快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4-28 14:59
经济形势与政策基调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前召开反映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性 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2] - 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5_4% 但4月以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特朗普政府对华高额关税导致进出口承压 沿海外贸企业面临经营和就业压力 [2] - 政策基调延续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3] 稳预期与政策组合拳 - 国务院强调预期管理重要性 要求宏观部门平衡供需调控与预期引导 实现稳预期与稳经济的良性循环 [3] - 政策组合拳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扩大消费措施聚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 发展服务消费 扩围提质"两新"政策 加力"两重"建设 [3] 产业升级与风险防范 - 培育新质生产力方向明确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3] - 强化底线思维 完善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箱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欠款 房地产风险 稳定资本市场 [4] - 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推进 融资支持力度加大 [3] 干部执行力与改革导向 - 会议强调党员干部需迎难而上 树立正确政绩观 用改革创新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4] - 领导干部需统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贸斗争 突破惯性思维桎梏 确保高质量发展 [4]
关税对冲政策的核心逻辑及前瞻(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4-25 11:58
外交应对关税冲击 - 美国"对等关税"于4月9日生效,本质是博弈而非贸易,其他国家态度随之变化:英国寻求深化对华伙伴关系,欧盟推进经贸与气候合作,日本拒绝对美贸易让步 [4][5]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全球贸易秩序重构,冲击美元体系,为中国提供历史机遇 [5] - 中国通过周边外交构建命运共同体(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签署联合声明),巩固与非美国家关系以对冲美国关税对出口的冲击 [5][6] 时效性储备政策落地 - 国务院强调预期管理,要求政策早出手、快出手,股市稳定战略地位提升,"国家队"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7][8] - 楼市政策持续加码,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连续两季度改善 [8] - 外贸企业定向纾困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稳岗补贴及内销渠道拓宽,国常会要求"一业一策"支持 [10][11] 服务消费与流动性管理 - 服务消费成为政策重点,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国常会明确促进养老、旅游等领域消费 [11] - 超长期特别国债4月24日首发,地方政府专项债二季度进入发行高峰,货币政策或配合降准/逆回购 [12] 财政加码与消费提振 - "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出口转内销产品,政策核心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转移性收入补贴)与意愿(完善社保体系) [14][15] - 财政预留充足工具空间,赤字、专项债等可进一步扩张,政策力度取决于外交成果与出口数据 [15]
关税对冲政策的核心逻辑(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4-25 11:58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外部关税博弈和内部对冲政策影响市场走势,近期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增量政策逻辑逐渐清晰 [2] 分组1:外交工作是应对关税冲击的头等大事 - 4月9日美国对中国“对等关税”生效,同时暂停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等关税”90天,“对等关税”本质是博弈,美国此举加速全球贸易秩序重构,影响美元体系货币秩序,对中国是历史机遇 [3] - 中国宣布反制后,英国、欧盟、日本态度转变,英国要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伙伴关系,欧盟愿与中方推进各领域高层对话,日本在美日贸易谈判上不打算重大让步 [3] - 4月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明确“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与非美国家外交成果决定政策是对冲短期出口下滑还是应对长期外部风险,外交关系越巩固,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冲击越小,稳增长压力越小,反之超常规政策“组合拳”可能加快落地 [3] - 4月14 - 18日总书记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中越、中马、中柬分别发布联合声明 [4] 分组2:时效性强的储备政策将靠前落地 稳定市场预期,稳定股市楼市 - 4月17日国务院第十三次专题学习强调加强预期管理,推动政策早出手、快出手;4月18日国常会将“持续稳定股市”置于“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之前,“国家队”将继续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4月15日总理强调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6] - 去年“924”一揽子政策落地后,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连续两个季度改善 [7] 稳定外贸就业,扩大服务消费 - 针对外贸企业出台纾困政策必要性和紧迫性强,4月18日国常会指出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增量政策抓手包括加大税收优惠、支持信贷投放、发放稳岗补贴、拓宽内销渠道等 [8] - 近期政策密集释放提振服务消费信号,4月14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表示服务消费发展空间大,4月16日商务部部长文章指出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同日9部门印发工作方案,4月18日国常会明确促进养老等服务消费 [9] 加强流动性管理 - 超长期特别国债4月24日首发,二季度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高峰期,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发债节奏进入流动性宽松窗口期,短期内可能降准或加大买断式逆回购力度,降息时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 [10][12] 分组3:重要性高的增量政策配合财政加码 - “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将出口转内销产品纳入消费支持范围,提振消费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提高消费能力以转移性收入为抓手,提高消费意愿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抓手 [14] - 政策遵循“储备在先、落地在后”原则,4月18日国常会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现5%经济增长目标是“政策锚”,储备政策空间充足,财政赤字等视情仍有扩张空间,政策力度取决于外交和基本面情况 [14] - 政策落地时间遵循“以我为主”原则,发力时点取决于出口数据转弱时间,特朗普宣布暂停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后,“抢转口”将影响二季度出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