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

搜索文档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903
英大证券· 2025-09-03 02:30
核心观点 - 市场短期或维持高位窄幅震荡 短暂技术性回踩后中期仍有望向上突破 操作上建议适当防御并对持仓进行动态优化[2][10][11] A股市场表现 - 周二沪深三大指数集体调整 上证指数下跌0.45%至3858.13点 深证成指下跌2.14%至12553.84点 创业板指下跌2.85%至2872.22点 科创50下跌2.13%至1328.28点[5] - 两市成交额28750亿元 其中上证成交12227.78亿 深证成交16522.14亿 创业板成交8038.44亿 科创50成交900.62亿[5] - 行业板块分化明显 珠宝首饰 银行 贵金属涨幅居前 通信设备 半导体 电源设备 电子元件等科技板块跌幅居前[4] - 概念股方面 机器人执行器和工业母机概念活跃 CPO F5G 高宽带内存等科技概念回调[4] 板块表现分析 - 银行等高股息率个股走强 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持续获得资金青睐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具备配置价值[6] - 贵金属板块连续上涨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地缘政治摩擦 全球央行购金 美元走弱及通胀压力等多重因素驱动[7][8] - 工业母机概念股表现活跃 2021年四季度以来多次获得政策支持 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20%等税收优惠政策[9] 市场趋势研判 - 短期市场动能减弱 面临技术性回踩压力 但周线月线级别仍保持多头排列 中长期上行趋势未改[2][10] - 市场情绪维持较高热度 但板块分化加剧 赚钱效应较差 预计将维持高位窄幅震荡格局[2][4][10] 操作策略建议 - 持有有业绩支撑且形态良好的真成长龙头个股[3][11] - 降低近期涨幅过大且缺乏基本面支撑标的的风险敞口[3][11] - 关注有业绩支撑的低估值板块和防御性板块 调整充分的白马股龙头有望重获资金青睐[3][11]
坚持价值投资 险资私募钟情高股息大市值公司
证券时报· 2025-09-02 18:00
鸿鹄基金投资布局 - 鸿鹄基金跻身至少6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神华 中国石化 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 [1] - 鸿鹄基金二期二季度末现身中国石油 中国神华前十大股东 [1] - 鸿鹄基金三期1号位列中国石化前十大股东 [1] - 鸿鹄基金一期跻身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前十大股东 [1] 投资标的特征 - 投资标的选取标准为治理良好 经营运作稳健 股息相对稳定 流动性较好且具备良好回报的大盘蓝筹公司 [1] - 投资标的主要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 [1] - 标的公司股息率较高 陕西煤业 中国神华 中国石油股息率超过5% 伊利股份 中国石化在4%左右 中国电信超过3% [1] - 标的公司市值较大 伊利股份市值超千亿元 陕西煤业市值接近2000亿元 中国石化 中国电信 中国神华市值在6000-8000亿元之间 中国石油市值超过1.6万亿元 [1] 基金规模与运作 - 鸿鹄基金已设立一期 二期 三期1号和三期2号等4只基金 合计规模1100亿元 [1] - 基金由国丰兴华担任基金管理人 国丰兴华由国寿资产和新华资产联合设立 [1] - 鸿鹄基金一期规模500亿元 2024年3月开始投资 至今年3月投资已悉数落地 [2] - 鸿鹄基金二期基本完成建仓工作 三期从7月初开始启动且进展顺利 [2] 试点基金表现与规模 - 上半年试点基金风险指标低于基准 收益指标高于基准 实现功能性与盈利性双丰收 [2] - 试点基金业绩有信心保持长期韧性 [2]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有三批 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 [2] - 前两批试点机构均已获批成立私募基金公司 [2] 会计处理与市场影响 - 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通过优化会计处理可有效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收益波动 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2] - 有助于保险公司提升权益投资并实现长期投资 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作用 [2] - 有利于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共同发展 [2]
狂买49亿股!险资二季度重仓买了这些,投资者能“抄作业”吗
贝壳财经· 2025-09-02 14:24
险资持仓规模及变动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共重仓731只股票 合计持仓926.99亿股 较一季度加仓49.24亿股 [2][6]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超36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其中股票投资余额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6406亿元 占比从去年二季度末6.74%提升至8.47% [5] - 险资年内举牌近30次 超2024年全年水平 银行H股为主要举牌标的 [8] 持仓结构及加仓方向 - 主要加仓高股息银行股、钢铁股、电信股 前十重仓股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国联通等 重仓股数均超10亿股 [2][6] - 新重仓174只个股 杭州银行、中国银行等新重仓个股持仓均超1亿股 [6] - 集中加仓221只个股 中信银行、京沪高铁等单季度加仓均超1亿股 [7] 权益资产配置动因 - 利率下行背景下投资权益资产可增厚收益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1.7%以下 [3][11] - 权益投资有助于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高股息股票计入FVOCI科目可平滑利润表波动 [3][12] - 资本市场经调整后具投资价值 科技等领域发展为市场注入信心 [10] 行业投资策略展望 - 保险机构看好沪深300相关股票 重点关注医药生物、电子、银行、计算机等行业 [4][17] - 投资主线聚焦人工智能、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领域 [17] - 多家险企明确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优化权益配置结构 [17] 市场预期与配置计划 - 多数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持乐观态度 预计上证综指维持在3200点至3800点区间 [16][17] - 股票成为保险机构下半年首选投资资产 部分机构计划适度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 [16] - 险资将通过定增、举牌等方式加大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标的的投资力度 [17]
光大银行(601818):业绩稳健,高股息优势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2 14:1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10] 核心观点 - 业绩稳健增长,1H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6%至246.2亿元,营收同比下降5.6%至659.2亿元 [4][6] - 高股息优势突出,当前股息率达5.09%,中期分红即将落地 [1][6] - 息差环比趋稳,2Q25净息差1.39%较1Q25的1.40%基本持平,负债成本改善及资产定价降幅收窄共同支撑 [6][11] -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2Q25不良率环比持平于1.25%,拨备覆盖率172%,前瞻指标关注率和逾期率分别较年初下降4bps和7bps [4][6][10]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1H25压降票据超600亿元,对公贷款新增1976亿元(制造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基建类分别新增491/509/392亿元),零售贷款仅新增135亿元 [6][8][9] 财务表现 - 营收承压但利润微增:1H25营收659.2亿元(同比-5.6%),归母净利润246.2亿元(同比+0.6%) [4][6] - 息差收窄拖累利息收入:1H25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6%,规模扩张贡献2.7pct,但息差收窄负贡献6.5pct [6][7] - 非息收入转负:1H25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6%,其中投资相关非息同比降10.0%(拖累1.6pct),中收降0.9% [6] - 拨备反哺利润:1H25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支撑利润增长9.9pct [6][7] 业务结构 - 对公贷款主导增量:1H25对公贷款新增1976亿元(占比61.1%),零售贷款新增135亿元(占比36.6%) [6][8][9] - 负债成本显著改善:1H25存款成本率较2H24下降19bps至1.92% [6][11] - 贷款收益率降幅收窄:1H25贷款收益率3.69%,较2H24降幅收敛至22bps(2H24降44bps) [6][11] 盈利预测 - 下调未来盈利预期: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1%/2.3%/2.9%(原预测3.3%/4.6%/5.7%) [10][14] - 估值处于低位: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B 0.43倍,低于A股银行板块平均0.68倍 [5][16]
爆买!超1万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9-02 12:48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9月2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92.81亿港元 年度净买入额突破1万亿港元 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最高纪录 [1][2][3] - 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金额接近4.7万亿港元 刷新历史纪录 [1][3]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3]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因 -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度涨幅均超20% 港股市场出现明显回升 [3][5] - 港股低估值和高股息特性形成吸引力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较A股存在明显折价 部分个股股息率高于A股 [5][14] - 港股市场赚钱效应显著 小米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明星股屡创新高 [5] -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红利及港股IPO市场重启为市场注入活力 [6] 市场影响力变化 - 南向资金持有港股总市值达5.94万亿港元 占港股总市值比例超13% [8] - 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市场总成交额比例攀升至45%以上 较2024年的34.63%显著提升 [8] - 南向资金主攻方向为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和高弹性科技资产 推动港股市场风格出现"A股化"趋势 [10] - 海外投资者通过借券做空机制仍对股价短期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南向资金暂无法参与卖空 [10] 资金流向趋势 - 8月出现多次大规模净流出 4日净流出180.92亿港元 13日净流出82.77亿港元 20日净流出146.82亿港元 28日净流出204.42亿港元 [12] - A股市场近期赚钱效应远超港股 上证指数创10年新高 导致资金更倾向集中配置A股 [14] - 南向资金后续净买入空间仍存 但流入速度可能放缓 港股高股息资产对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吸引力持续 [14]
液氯、天然气等涨幅居前,建议关注进口替代、纯内需、高股息等方向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2 01:40
原油市场表现与预测 - 布伦特原油价格68.12美元/桶,周涨幅0.58%;WTI原油价格64.01美元/桶,周涨幅0.55% [1][2] -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反复震荡 [1][2] - 2025年国际油价中枢预计维持在65-70美元/桶 [1][2] 化工产品价格变动 - 液氯(华东)涨幅25.86%,天然气(NYMEX期货)涨幅6.98%,硫磺(CFR中国合同价)涨幅4.35% [2][3] - 硫酸(CFR西欧/北欧合同价)跌幅10.84%,工业级碳酸锂(四川99.0%min)跌幅7.32%,电池级碳酸锂(四川99.5%min)跌幅6.61% [2][3] - 焦炭(山西市场)涨幅3.86%,煤焦油(山西市场)跌幅4.20% [2][3] 行业表现与投资方向 - 化工行业中报业绩整体弱势,细分领域表现分化 [3] - 润滑油等行业业绩超预期 [3] - 推荐关注草甘膦、化肥、进口替代、纯内需及高股息资产方向 [2][3][4] 具体投资标的建议 - 草甘膦行业推荐江山股份、兴发集团、扬农化工 [3][4] -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推荐瑞丰新材,煤制烯烃行业推荐宝丰能源 [4] - 化肥及农药内需板块推荐华鲁恒升、新洋丰、云天化等 [4] - 高股息资产推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以及云天化、兴发集团等细分龙头 [2][4]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半年报季如期收官,新老消费可圈可点-20250901
华鑫证券· 2025-09-01 08:56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食品饮料&商社行业"推荐"投资评级 [9][74] 核心观点 - 白酒板块二季度业绩出清,Q3动销边际回暖,配置性价比显现 [6][72] - 大众品龙头韧性凸显,调味品、速冻及休闲食品渠道变革红利延续 [7][72] - 新消费板块需求高景气,茶饮及连锁餐饮业绩稳步释放 [7][9][73] - 饮料板块旺季临近,零售渠道变革催生新消费机会 [9][74] - 生育政策及原奶周期反转预期催化乳制品需求 [9][74] 行业表现与数据 - 食品饮料(申万)近12个月涨幅13.1%,落后沪深300指数35.4% [3] - 白酒行业2024年产量414.50万吨,同比下降7.72% [34] - 白酒行业2024年营收7964亿元,同比增长5.30% [34] - 1-6月白酒行业销售收入3304.2亿元 [5][20] - 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2595亿增至2024年6871亿,10年CAGR 10.23% [36][37] - 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0.82万亿增至2022年1.2万亿,6年CAGR 6% [49][52] - 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786亿增至2024年1116亿,4年CAGR 7.28% [51][53] - 预制菜市场规模2019-2024年CAGR 23%,预计2026年达7490亿元 [56][57] 细分板块表现 - 休闲食品(申万)涨幅70.42%,饮料乳品(申万)涨幅41.81% [24] - 白酒Ⅱ(申万)涨幅20.89%,调味发酵品Ⅱ(申万)涨幅18.33% [24] - 零食(申万)涨幅55.85%,软饮料(申万)涨幅44.73% [27] 重点公司动态 - 贵州茅台:茅台1935酒(高端)开启预售 [5][20] - 今世缘:2万吨车间将全面投产 [5][19] - 舍得酒业:Q2 T68销售增幅较大,省外收入同比增长5% [20][61] - 盐津铺子:H1辣卤零食营收13.20亿元(+47%),魔芋制品增155% [66] - 海天味业:Q2毛利率同增4pct至40.21%,净利率24.80% [68][69] - 安井食品:Q2速冻菜肴营收15.80亿元(+26%),小龙虾业务恢复增长 [67] 投资建议标的 - 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 [6][72][75] - 弹性白酒标的:酒鬼酒、舍得酒业、水井坊、今世缘 [6][72] - 大众品重点:西麦食品、有友食品、东鹏饮料、锅圈 [9][73] - 新消费标的:沪上阿姨、茶百道、霸王茶姬、小菜园、绿茶集团 [9][73][74] - 乳制品标的: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优然牧业、现代牧业 [9][74]
建发股份(600153):家居业务影响业绩,地产量质双升
华泰证券· 2025-09-01 07:5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4.29元人民币[1][4][6] 核心观点 - 2025年H1营收3153.21亿元同比下滑1.16% 归母净利8.41亿元同比下滑29.87%[1] - 业绩下滑主因家居业务租金下滑导致分部收入下滑21% 产生公允价值变动和减值损失约21亿元[1] - 房地产销售表现亮眼 上半年销售额829亿元同比增长11.7%[2] - 供应链业务稳健发展 营收2678.4亿元同比增长1.62%[3] - 高股息属性提升投资价值 承诺2025年每股派息不低于0.7元 对应股息率达6%[4] 财务表现 - Q2单季营收1715.48亿元(环比+19.32% 同比-8.59%) 归母净利2.57亿元(环比-56.04% 同比-56.85%)[1] - 扣非归母净利6.75亿元 同比下滑20.38%[1]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29.61/36.16/44.78亿元 较前值下调26.59%/24.81%/21.95%[4] - 对应EPS为1.02/1.25/1.54元[4] 房地产业务 - 收入441.4亿元同比下滑13.8% 结算毛利率13.3%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2] - 建发房产销售规模排名提升至全国第6位[2] - 拿地强度达70% 一二线城市土储占比高达83%[2] - 联发集团一二线土储占比同比提升13.6个百分点至79%[2] 供应链业务 - 归母净利14.2亿元基本持平(同比-0.11%)[3] - 毛利率2.01%同比下滑0.26个百分点[3] - 钢材经营货量同比增长10% 农产品经营货量同比增长6%[3] - 海外业务规模超57亿美元 同比增长10%[3] - 拓展仓储网点超350个[3] 融资与估值 - 2025年累计发行80亿元公开债 平均利率仅2.05%[4] - 采用分部估值法:地产开发业务给予2025年15.7倍PE 供应链业务给予10.1倍PE[4] - 考虑家居业务影响 整体估值予以20%折价[4] - 当前股价11.64元(8月29日收盘) 市值337.51亿元[8]
“基金专业买手”,加仓稀土、创新药
天天基金网· 2025-09-01 05:43
公募FOF调仓策略与市场表现 - 公募FOF在上半年实现业绩和规模双增长 认可权益资产吸引力并捕捉结构性行情机会 重仓稀土 创新药 科技 黄金等方向 对短期涨幅过大板块执行再平衡策略 部分基金经理左侧布局消费行业[2] 绩优FOF产品持仓方向 - 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FOF近一个月净值增长率15.85% 近三个月上涨47.29% 近一年涨幅78.46% 8月25日单日净值增长率7.25%[4] - 该FOF前十大重仓基金中包含两只稀土ETF 合计持仓占比近30% 国泰行业轮动股票FOF前三只重仓均为稀土ETF 单只持仓超18% 合计占比56.79%[4] - 稀土投资逻辑基于供给侧改革逼近拐点 推动价格回归 战略价值提升行业控制力 创新药方向看好港股企业世界级竞争力 政策扶持及估值扩张潜力[5] - 黄金白银现货价格明显改善 但A股金银股表现滞后于金属价格 弱于港股 美元中期走弱使资源上游行业值得关注[5] FOF基金经理市场观点 - 工银睿智进取FOF-LOF基金经理预计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关注政策受益 科技成长和供给受限机会[6] - 交银施罗德智选星光FOF-LOF基金经理认为宏观流动性充裕使A股下行风险可控 政策预期可能带来风险偏好回升机会[6] - 民生加银优享FOF-LOF下半年重视高股息价值 关注科技自主和内需提振线索 高股息包括银行保险运营商电力交运建筑等板块 科技关注AI半导体机器人军工创新药等 2025年下半年政策重心或转向需求侧 关注家电汽车消费电子及新消费[6] 公募FOF业绩表现 - 近一年全市场公募FOF全部实现正收益 平均回报21.21% 除三只FOF净值增长率超60%外 另有7只FOF净值增长率超50%[7] - 近三年公募FOF实现显著超额收益 兴证全球基金旗下6只FOF超额收益居前 截至2025年8月25日近九成FOF产品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 49家管理人旗下FOF主份额收益全线飘红[7] - 前海开源裕源混合FOF近三年超额收益22.47% 兴证全球积极配置混合FOF-LOF收益20.63% 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期混合FOF收益12.39%[8] 规模增长与发行情况 - 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FOF合计规模1650.16亿元 较年初1312.52亿元增长超过25%[9] - 今年以来公募FOF产品发行38只 超去年全年33只 发行总份额350.51亿份 超2023年和2024年合计发行的342.29亿份[9] - 发行总额占全市场新发基金比例5.09% 为过去7年最高值 接近2017年FOF问世初期5.73% 显示吸引力逐步增强[9]
“T+0”+分红+高股息,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159281)明日上市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5:29
港股市场表现 - 9月1日港股早盘集体走强 可选消费 有色金属 医药生物 煤炭 钢铁等顺周期板块涨幅居前 [1]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产品特征 -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159281)将于9月2日上市交易 管理费率0.5% 托管费率0.1% [1] - ETF紧密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 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分红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港股通标的 [1] - 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 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 年度调样确保获取完整分红 [5] - 样本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连续分红 且支付率均值及过去一年股利支付率均大于0小于1 杜绝突击性分红 [5] 指数成分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均衡 涵盖银行 交通运输 非银金融 通信 石油石化等高股息优势行业 [1] - 前十大成分股包含中远海控 东方海外国际 中信银行 中国石油股份 中国外运 中国海洋石油 中国神华 建设银行 新华保险 中国联通 [1] - 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达31% [1] 指数历史表现与股息特征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指数股息率超7% [3] - 过去5年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14.27% 年化波动率22.02%(截至2025年7月9日) [3] 机构观点与投资逻辑 - 港股红利持续受益南向资金流入 结构性行情中表现突出 南向定价权增强 [4] - 分红稳定性 结构性机会主线共振 政策承接优势三重因素抬升投资价值 [4] - 债券利息缴税新规增强资金再配置效应 政策重视投资者回报使高股息央企逻辑顺畅 [4] - 下半年港股三大积极因素共振 低估态势有望延续 科技板块或成主线 红利板块受益政策强化分红及低利率环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