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
搜索文档
贝泰妮(300957.SZ):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金雨基金
格隆汇APP· 2025-10-13 20:46
投资概况 - 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多个投资方共同出资设立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投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1] - 基金由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1] 投资目的与战略意义 - 投资旨在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把握战略合作机会[1] - 合伙企业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含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领域[1] - 其他重点投资方向包括药物(含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等)、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AI制药等领域[1]
贝泰妮: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金雨基金
格隆汇· 2025-10-13 20:4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多家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投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1] - 此次投资旨在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把握战略合作机会[1] 基金概况与投资方向 - 金雨基金由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1] - 合伙企业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含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领域[1] - 合伙企业投资方向还包括药物(含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等)、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AI制药等领域[1]
贝泰妮拟5000万元参投金雨基金
北京商报· 2025-10-13 20:17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于近日签署协议 投资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 [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 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 [1] - 本次投资完成后 公司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 [1] 投资基金概况 - 金雨基金由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1] - 该合伙企业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领域 含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 [1] - 投资方向还包括药物领域 含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等 [1] - 投资范围覆盖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AI制药等领域 [1]
贝泰妮(300957.SZ)拟5000万元参投金雨基金 投向多个医疗相关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8:57
投资行为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1] - 本次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1] 基金概况 - 金雨基金由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1] - 该合伙企业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领域[1] 投资领域 - 基金投资方向包含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1] - 基金投资方向包含药物领域 如合成生物学和创新药[1] - 基金投资方向包含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及AI制药等领域[1]
贝泰妮拟5000万元参投金雨基金 投向多个医疗相关领域
智通财经· 2025-10-13 18:56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签署协议成为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 [1]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 [1] - 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 [1] 基金投资方向 - 基金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领域 包括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 [1] - 基金投资方向涵盖药物领域 包括合成生物学和创新药等 [1] - 基金还将投资于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以及AI制药等领域 [1]
晶泰控股(02228):公司深度:全球稀缺AI创新药研发公司,AI模型与自动化实验室深度融合
信达证券· 2025-10-13 16:5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6][101] 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是全球稀缺的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药物研发创新企业,以前沿技术打破传统药物研发效率瓶颈,构建“人工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的一体化研发体系 [4][13][15] - 公司AI能力体现在超过200个垂直领域AI模型对海量生物医学、化学数据进行高效挖掘,以及人工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实验过程自动化,研发效率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 [4] - 2025年8月与DoveTree Medicines完成总订单规模约470亿港元(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签约,创下人工智能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并已收到首付款约4亿港元(5100万美元) [4][5][1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7.81/10.93/14.96亿元,同比增长193%/40%/37%;归母净利润为-0.43/-0.03/1.00亿元,2027年对应当前股价PE为465.62倍 [6][101] 业务与技术平台 - 业务分为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两大板块,药物发现解决方案覆盖靶点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与优化等全流程,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固态研发服务、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等 [16][18] - ID4Inno™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由ID4Idea™和ID4Gibbs™两大子平台组成,将AI效率与量子物理准确性结合,案例显示28天内完成非共价GPX4抑制剂发现 [31][32][35] - Xtalfold大分子药物AI平台将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已授权强生、优时比等公司使用 [14][25][27]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收入8186万元,同比增长95.9%,自主研发的各类自动化设备实现固液加样、反应合成、结晶、检测等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4][13][52] 研发效率与案例 - AI赋能药物研发将传统药物发现阶段时间从数年缩短至数月,例如与希格生科合作的弥漫性胃癌靶向药物6个多月获得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并进入一期临床 [37] - 专利数据提取工具PatSight可在1小时内完成90%专利的化合物数据提取,结构识别准确率超95%,活性数据识别准确率超97% [38][41][42] - 自动化合成工作站XmartChem®在客户项目中9天交付392个目标化合物,传统实验室需3周,效率提升超4倍 [52][56][58]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药物研发支出预计从2023年260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394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1%;中国药物研发支出预计从2023年366亿美元增至2030年67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9.1% [74][76][79] - 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512亿美元增至2030年3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3.3%;药物发现外包服务增速更快,预计从2023年123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32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4.9% [77][78][80] - 全球固态研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38亿美元增至2030年20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7.7%;中国固态研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2.1% [85][86][88] - 全球自动化研发实验室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9亿美元增至2030年6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9.6% [90][91][96]
赋能新药研发 AI助力破解传统制药困局
中国新闻网· 2025-10-12 21:12
AI制药行业概述 - 传统创新药研发面临高投入、长周期、低成功率的瓶颈,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时间超过10年,且约90%的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失败[1] - AI(人工智能)有望成为破解传统制药困局的得力助手[1] - AI结合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可7×24小时执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协助乃至替代人工实验,是AI赋能生物医药的缩影[1] AI制药的优势与驱动因素 - AI制药极大提升研发速度与效率,在靶点发现、确定、求证以及新分子结构发现速度上优势明显,能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并生成标准化数据驱动模型进化[3] - "AI+制药"已成为多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方向,中国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欧美国家也在完善政策支持和指引[3] - 在需求和政策推动下,AI制药投资持续增长,招商银行研究院预计2028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有望达56.2亿美元,麦肯锡预测长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亿至530亿美元[3] 全球与中国市场格局 - AI药物研发是全球必然趋势,全球一线药企巨头都在推动AI制药技术发展并积极布局相关赛道[3] - 中国AI制药企业数量超过100家,主要集聚于北京、长三角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3] - 中国AI制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中研普华研究预测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制药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大关,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4] 中国AI制药的竞争优势与发展关键 - 高柔性、高精度的机器人在中国有非常完整的供应链,形成了中国在AI药物研发领域的规模与成本优势,使中国与全球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具备某些优势[5] - 机器人是产生数据的重要入口,在药物研发应用中可能是重要的胜负手,国内企业需利用好中国机器人供应链完整的优势[5] - AI赋能医药创新需要数据积累的过程,包括医药行业标准化的正向和负向数据的积累,数据很关键[5]
AI再造「司美格鲁肽」?百亿美金涌向AI制药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2 19:42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Pro ,作者海若镜 36氪Pro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文 | 海若镜 封面来源 | Pixabay AI制药,临界点终于来了。 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火热,其中,AI制药公司正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2025年3月至8月期间,元思生肽、华深智药海外子公司、晶泰科技等接连 完成总金额数十亿美金的BD交易。 其中,元思、华深成立仅四五年时间,便在跨国药企严格的BD挑选中取得成绩,正是通过AI改写了大分子药物研发范式、提高了研发成功率。这些交易也 给予了资本市场以信心,时隔三四年,数家AI制药公司近期重新拿到了融资。 | 披露时间 | 卖方 | 买方 | 首付款/近期付款 | 潜在里程碑 及销售分成等总额 | 平台(管线阶段) | | --- | --- | --- | --- | --- | --- | | 2025/8/5 | 晶泰科技 | Dove Tree | 5100万美元 | 58.9亿美元 | 多款临床前/早期的大 分子与小分子创新药 | | | | | | | 资产(DoveTree 指 定的多个靶点,晶泰 | | | | | | | ...
AI纳米“火箭” 让创新药研发从3年提速至3个月
经济观察网· 2025-10-10 21:58
公司概况与核心技术 - 公司剂泰科技成立于2020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赖才达、王文首及美国工程院院士陈红敏联合创立,专注于利用AI纳米递送技术解决药物成药性问题[1] - 公司专攻的纳米递送技术旨在让药物精准作用于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副作用并提升疗效[2] - 核心技术理念是将药物有效成分与递送技术比作卫星与火箭的关系,强调递送技术是药物成功的关键[2] 融资历程与市场地位 - 成立5年内公司累计融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AI制药领域处于前列[2] - 在创新药一级市场整体冷清的近两年,公司仍完成了C轮和D轮融资,其中2025年8月完成的D轮融资额为4亿元,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大兴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领投[2] 技术优势与研发突破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千万级纳米脂质库,若用传统方法逐一合成验证成本将高达数千亿元且耗时数十年,而通过AI模型与机器人实验平台可快速筛选最优解[8] - 公司技术平台能将免疫靶向药物分子开发至临床前阶段的周期从传统的24-36个月缩短到3个月[8] - 在肝、肺靶向递送效率上已超越目前的国际金标准,并在动物模型上成功开发出靶向免疫器官、心脏、肌肉、肿瘤、中枢神经和胃肠道等多个器官或组织的脂质纳米粒[8] 创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 创业构想源于2017年赖才达与陈红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交流,预感到AI在纳米材料递送领域潜力巨大[4] - 选择在中国创业是看中中国在数据生成成本与效率上的巨大优势,同样实验在中国耗时3个月且成本仅为美国的1/5至1/7,这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医药研发外包体系[5] - 创业初期面临无数据、无模型、无算法的“三无”挑战,经过三年迭代才完成技术平台构建,期间在2020年至2022年通过6轮融资获得超1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6] 商业模式与未来愿景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创造收入:为药企提供递送系统技术支持(技术授权或共同开发),以及推进自有管线并通过对外授权实现价值[9] - 公司明确不涉足药物的后期商业化销售,定位为核心技术平台提供者[9] - 未来两三年目标是实现技术平台的初期商业化,五年愿景是成为定义“AI纳米递送”的先行者,并在临床上取得突破性药效数据[9] 行业环境与外部认可 - 纳米递送技术领域受到市场关注,例如2025年6月跨国企业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了核心管线为纳米递送技术创新细胞疗法的公司Capstan[2] - 公司技术平台产出的肝外靶向递送能力被北京招商团队看中,于2025年7月赴北京布局研发业务,其技术方向与北京市加快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发展方案重点培育领域相符[6]
五大未来产业齐聚!第八届长三角科交会10月15日开幕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21:58
展会概况 - 第八届长三角科交会于10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 [1] - 主题展区规模超过10000平方米 [1] - 长三角地区41个核心城市的科技部门、科研机构及创新主体共同参与 [1] - 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带动科技成果交易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 [10] 主题与赛道 - 本届科交会主题为“科创无限,智链未来”,聚焦科技创新与智能化产业链 [2] - 重点布局五大未来产业赛道:未来智能(AI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未来能源(氢能装备、固态电池)、未来材料(碳纤维、气凝胶)、未来健康(合成生物、AI制药)、未来空间(商业航天、深海装备) [4] 展区设置 - 现场设置五大展区:长三角合作城市专区、长三角国创中心专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区、长三角前沿科技示范展区、长三角科技生态展区 [2] - 长三角合作城市专区汇聚南通、昆山、太仓等兄弟城市,展示地方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成果 [4] - 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区结合“科创集市”平台,汇聚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技术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构 [4] - 长三角科技生态展区整合人才、金融、知识产权、法律等专业领域科技服务,搭建全要素交流平台 [4] 活动与特色 - 本届科交会将打造总数约60场的品牌活动矩阵,采用3天主会场与科交会活动月联动模式 [8] - 活动特色包括聚焦嘉昆太协同创新、聚焦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聚焦科创人才 [8] - 将举办开幕式、长三角青年科学家论坛、长三角“嘉创星空”主题论坛等重点活动 [7] - 通过专题路演活动集中展示推介高质量、高潜力的科技成果 [8] 平台机制与影响 - 发挥长三角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协同能力,带动国有创投基金、社会化投融机构等社会资源参与 [6] - 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共赢格局 [6] - 打造“3+365”科技服务,常态化推动科技成果、技术需求、技术要素的落地交易转化 [9] - 品牌影响力已辐射至南通、苏州、温州、芜湖、合肥、无锡等6个城市 [10] - 累计吸引参展机构1000余家次,举办活动近400场,对接服务高校院所及科技企业4000余家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