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

搜索文档
融资6亿美元,诺贝尔奖团队开发AI制药大模型
36氪· 2025-07-03 09:22
Demis Hassabis的AI发展历程 - 4岁学棋、7岁编程、16岁考入剑桥计算机科学系、22岁创办游戏公司、30岁攻读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创办DeepMind [1] - 2016年DeepMind开发的AlphaGo以4:1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展示AI在复杂策略领域的潜力 [4] - 2018年AlphaFold在CASP比赛中夺冠,成功预测蛋白质3D结构,解决生物学界50年难题 [5] - 2024年因AlphaFold技术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5][10] Isomorphic Labs的创立与发展 - 2021年创立Isomorphic Labs,专注AI药物研发,依托AlphaFold技术成果 [3][10] - 2024年1月与诺华、礼来达成战略合作,分别获得3750万美元和4500万美元预付款,聚焦小分子疗法研发 [10] - 2024年5月与谷歌DeepMind联合发布AlphaFold 3,可精准解析药物中常见分子的相互作用 [10] - 2025年2月诺华宣布扩大合作范围,新增最多三个研究项目 [11] AlphaFold 3的技术突破 - Evoformer核心模块改进,高效处理分子信息,捕捉分子间复杂相互作用 [13] - 扩散网络生成分子3D结构,迭代优化原子位置,生成精确3D结构 [14] - 覆盖全类别生物分子,包括DNA、RNA、配体等,较AlphaFold 2范围更广 [14] - 分子相互作用预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至少50%,部分场景下精度翻倍 [14] AI药物设计引擎的核心优势 - 技术层面:凭借AlphaFold 3高精度预测能力,解析药物与靶点结合模式,提升设计成功率 [16] - 效率层面:替代人工实验,缩短药物发现周期,从5-10年降至1-2年甚至更短 [16] - 应用层面:兼容全类别生物分子,可探索肿瘤、免疫病、罕见病等多个领域 [17] AI制药行业趋势 - 2025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19] - AI技术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药物研发重要驱动力,覆盖从靶点发现到临床研究的全链条 [20] - 谷歌和Meta等公司公开大量蛋白质结构数据,为研究提供支持 [20] - 斯坦福医学院和英矽智能等机构已利用AI技术取得显著药物研发成果 [20]
AI“零样本”发现新抗体,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正加速走向临床
第一财经· 2025-07-02 19:56
AI驱动的药物分子设计突破 - 药物分子设计正从"概率碰撞"迈向"原子级精准工程",开启更快、更准、更智能的时代 [1][2] - AI制药公司Chai Discovery利用Chai-2大模型将抗体发现效率提升100倍以上,"de novo"抗体设计成功率从低于0.1%提升至16% [1] - Chai-2的核心技术在于多模态生成架构,集成全原子结构预测和生成模型,实现"从零开始"设计全新靶点和分子 [1] AI制药临床进展 - AI发现的药物进入临床后期仍有限,主要因发展时间短和存在虚假AI项目 [2] - 《自然医学》评论指出AI发现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在二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和疗效迹象,标志临床治疗迈出重要一步 [2] - 英矽智能AI平台发现的Rentosertib在2a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和剂量依赖性药效,最高剂量组患者肺活量有临床意义改善 [3]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传统分子设计依赖动物免疫和高通量筛选,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新靶点成功率极低等痛点 [1] - 微芯生物CEO指出AI算力和算法进步使制药行业能考虑接近极限的全部可能性 [2] - 英矽智能表示其AI平台已大幅进化,能开发更复杂疗法,并借助中国生物技术基础设施实现高效研发 [3]
海洋经济迎来重磅政策利好,产业链望持续受益;两部门提出16条措施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08:53
重要市场新闻 - 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纳指跌0.82%,道指涨0.91%,标普500指数跌0.11% [1] - 特斯拉跌超5%,奈飞跌超3%,英伟达跌超2%,微软跌逾1%,苹果涨逾1% [1] - 中概股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2%,虎牙直播涨近13%,蔚来、小鹏汽车涨超2%,老虎证券跌超2%,富途控股跌超1% [1] - 美联储鲍威尔表示关税影响导致美国通胀率预测大幅上升,不排除7月降息可能性 [1] - 国际金价走高,现货黄金涨1.06%报3337.33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涨1.28%报3349.90美元/盎司 [2] - 国际油价小幅走强,美油主力合约收涨0.65%报65.5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0.69%报67.20美元/桶 [2] - 欧洲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德国DAX指数跌0.99%,法国CAC40指数跌0.0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8% [2] 行业掘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GDP7.8% [3] - 海洋经济对GDP拉动作用达11.5%,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运业等领域 [3] - 国家医保局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研发、准入和使用 [4] - AI制药领域取得突破,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合作开发小分子候选药物 [4] - 谷歌与联邦聚变系统公司签署电力采购协议,推动核聚变能源发展 [5] - 中国核电建设提速,2024年核准核电机组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建机组数量全球第一 [6] 避雷针 - 无锡振华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 [7] - 复洁环保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7] - 龙迅股份多名股东及高管拟减持合计不超过2%股份 [7] - 杭州热电多名股东拟减持合计不超过4.09%股份 [8]
东阳光药(06887):开创全新上市方案维护股东权益,港市喜迎高值稀缺创新药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7:12
港股创新药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价值重估浪潮,具有"投资确定性"的标杆药企更受市场青睐 [1] - 东阳光药作为国内生物创新药龙头公司登陆港股市场,为投资者提供稀缺高价值投资标的 [1][4] 东阳光药上市方案 - 公司采用"合并子公司+介绍方式"的创新方案赴港上市,通过吸收合并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持股51.41%)实现私有化 [4] - 向全体换股股东发行1.127亿股H股作为对价,不涉及新股发行及募资,为港股市场首例此类上市方案 [4][5] - H股预计于2024年8月7日在联交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变更为"06887"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7.24亿元,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80亿元,流动资产总额达49.79亿元 [5] - 充沛的现金储备和稳健现金流为公司选择介绍上市模式提供支撑 [5] 研发实力与产品管线 - 公司建立覆盖大小分子药物完整生命周期的自主研发平台,拥有超1100人的跨学科研发团队 [7] - 全球拥有药物150款,在研药物超过100款,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 [7] - 3款创新药已进入中国上市审评阶段,10款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 [7] - 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446项,已获授权1401项,2014-2023年中国专利公开和授权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一 [7] 核心治疗领域布局 - 重点布局感染、慢病和肿瘤三大领域,建立多元化创新产品组合 [6] - 包括小分子靶向药、AIDD、小核酸、ADC、PROTAC及特异性抗体等先进技术领域 [7] - 代表性产品FGF21/GLP-1双特异性融合蛋白HEC88473达成9.38亿美元里程碑许可协议 [9] -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伊非尼酮体外活性是现有药物吡非尼酮的200-500倍,已推进至临床III期 [9] 战略转型与国际化 - 公司从"流感专家"向技术型创新药企转型,布局AI制药技术 [10]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整合入药物研发全流程,构建多个先进AI驱动模型 [10] - 通过海外许可合作(如与Apollo Therapeutics的9.38亿美元交易)加速国际化进程 [9] - 建立全球化创新研发、海外注册及商业化体系,转向创新药+AI医疗的新增长逻辑 [10]
平安基金周思聪——创新药投资有望迎来收入放量盈利突破估值抬升元年
证券时报· 2025-06-30 01:55
创新药行业投资前景 - 创新药赛道正迎来黄金投资窗口,2025年有望成为行业收入放量、盈利突破、估值抬升的元年,行业有望开启系统性投资机会 [1] - 2025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三个元年"——收入放量元年、盈利跨越元年和估值抬升元年,80%的A股和港股创新药公司在2024年医保谈判后迎来产品收入放量期 [2] - 2025年至2028年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迈入盈利期的关键阶段,商业保险的推进是长期估值提升的核心变量 [2] 创新药细分赛道布局方向 - 重点布局大病种领域,核心关注四大方向:双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药、自身免疫病 [3] - 双抗领域:中国首款双抗获批,多款产品进入临床三期或获海外高额授权,中国企业从"靶点发现"转向"组合实验" [3] - ADC领域:全球新一代ADC在研国产占比领先,亚洲企业从"机制发掘"转向"工艺探索" [3] - 靶向药领域:全球肿瘤药市场规模超1500亿美元,2030年中国靶向+免疫治疗预计占比85.8% [3] - 自身免疫病领域:与癌症并列最大创新药细分方向,肾病创新药公司云顶新耀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涨幅超7倍 [4] 创新药投资筛选标准 - 聚焦大市场空间如肿瘤、代谢疾病,商业价值覆盖研发风险 [6] - 优选竞争格局清晰赛道如孤儿药/罕见病用药,要求3年内无竞品或临床进度全球前三 [6] - 锁定临床数据最优产品,未达顶尖水平则不考虑,投资需聚焦"最快"或"最好"的"优等生" [6] AI与创新药融合 - AI与药物研发的高关联性将显著提升制药行业效率,尤其利好医药外包(CXO)领域 [5] - AI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场景应用落地性较强,慢病管理、早癌筛查等领域高度依赖AI数据分析 [5] - 创新药投资的核心是概率判断,评估药物成功可能性,"从0到1"阶段公司股价弹性更大 [5]
晶泰科技(02228)与美国生物制药传奇Gregory Verdine旗下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联手打造最强AI制药平台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4
晶泰科技与DoveTree LLC战略合作 - 晶泰科技与DoveTree LLC达成总额数十亿美元的战略合作,涉及肿瘤、自免及神经疾病领域多个管线的全球独家权益 [1] - 晶泰科技将在签约后10日和180日内分别获得5100万及49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数十亿里程碑款项及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分成 [1] - 合作方Gregory Verdine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先驱,学术成果商业转化成功,拥有多家上市公司 [1] Gregory Verdine的学术与商业成就 - Verdine 29岁获哈佛正教授聘书,35岁成为哈佛化学系半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2] - 开创表观遗传调控与DNA修复的新疗法,开发"订书肽"技术,开辟价值千亿美元的不可成药靶点赛道 [2] - 创立12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7家成功上市,1家被收购,在癌症治疗领域贡献卓著 [3] Verdine的商业成功案例 - Enanta Pharmaceuticals持有丙肝药Paritaprevir核心专利,助力艾伯维Viekira Pak®上市首年销售额达16亿美元 [4] - Aileron Therapeutics(后更名为Rein Therapeutics)与辉瑞合作推进乳腺癌药物组合疗法至临床阶段 [4] - WaVe Life Sciences巅峰市值达25亿美元,Warp Drive Bio被Revolution Medicine收购,后者市值飙升至75亿美元 [4] - FogPharma累计融资超5亿美元,突破β-Catenin靶点,成为α螺旋肽全球引领者 [4] Verdine的药物研发影响力 - 主导研发的T-细胞淋巴瘤药物罗米地辛(Istodax®)累计销售额达数亿美元 [7] - 帕立瑞韦(Paritaprevir)和格卡瑞韦(Glecaprevir)作为艾伯维丙肝药物核心引擎,累计销售额超100亿美元 [7] - 艾伯维Mavyret® 2018年销售额达34.38亿美元,位居全球抗病毒药物销售额第三位 [8] - Verdine连续20年担任罗氏、默沙东、辉瑞顾问,其企业有超过10条临床在研管线 [8] Verdine的风投与AI制药布局 - Verdine是顶尖风投a16z投资合伙人,专注生物健康赛道,曾执掌Third Rock Ventures、Apple Tree Partners [9] - a16z总管理规模达165亿美元,投资案例包括Facebook、Airbnb等科技巨头,并积极布局AI制药领域 [9] - 与晶泰科技合作验证"美国IP+中国效率"模型,有望打开千亿级不可成药靶点市场 [10] - 晶泰科技通过合作获得首付款及潜在数十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支持持续研发创新 [10]
解码创新药并购整合的生态共建逻辑——专访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
上海证券报· 2025-06-24 03:20
政策优化 - 中国创新药行业进入从有到优、追求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转型阶段,行业内部整合需求日益迫切 [2] - 一系列重磅政策出台为创新药并购市场注入强心剂,促进行业整合和发展,目标是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 - 政策支持"强强联合"的监管环境,例如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补足心血管介入领域短板并加速创新技术商业化 [2] 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并购差异 - 跨国药企资金实力雄厚且并购经验丰富,本土药企受限于资金体量和并购经验,对大规模并购持审慎态度 [3] - 本土头部创新药企技术实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升,"中国创新"价值被全球市场认可,预计未来本土药企主动并购行为将增加 [3] 企业战略与整合逻辑 - 成功并购的关键在于从注重控制权转向产业思维和生态共建思维,需满足价值认同、路径清晰和估值合理三重条件 [4] - 并购是新能力构建的起点,启明创投在资源对接中超越财务投资者角色,搭建全球化产业合作平台促成深度对接 [5] AI制药与产业新变量 - AI在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等环节应用潜力巨大,能缩短早期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但药物价值仍需临床验证确立 [7] - 英矽智能利用AI平台设计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已进入全球多中心临床II期,成为领域标杆案例 [7] - 未来AI制药公司将分化为技术平台型和生态合作型两类模式,传统药企需理解AI技术边界及合作模式 [7] 行业整合驱动因素 - 政策优化、企业战略升级和AI技术变革共同构成驱动中国创新药行业深度整合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点 [8] - 行业更看重技术、产品的突破及能否提供临床上的独特价值,支持让患者切实受益的企业 [8]
英矽智能闯进决赛圈
虎嗅APP· 2025-06-23 22:38
核心观点 - 英矽智能的AI药物Rentosertib在2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超出预期的积极结果,成为全球进展最快的AI药物,有望逆转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病情 [3][4][6] - Rentosertib是全球首个实现概念性验证的AI药物,其成功将推动AI制药行业的发展 [4][8] - AI技术改变了新药研发的逻辑,扩大了靶点发现和化合物设计的边界 [12][13] 临床试验结果 - Rentosertib的2a期临床试验显示,每日60mg剂量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均值增加98.4毫升,而对照组下降20.3毫升 [6] - 试验在中国的22个研究中心进行,71名患者随机分成4组,结果显示药物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7][8] - 试验结果表现出逆转病情的潜力,且观察到剂量依赖性反应 [8] AI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 Rentosertib的靶点TNIK是通过AI平台PadnaOmics从20个推荐靶点中筛选出来的 [13] - 分子生成AI平台Chemistry42基于结构从头设计了78个候选化合物,其中第55个就是Rentosertib [13] - TNIK靶点具有成为超级靶点的潜力,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癌症、肥胖、阿尔茨海默病等 [14] 公司发展 - 英矽智能计划今年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部门沟通,争取直接进入临床三期研究 [4] - 公司已完成E轮融资1.23亿美元,将用于AI平台升级和药物研发管线创新 [20] - 目前公司有超过30个研发管线,10个已进入临床阶段 [16] 行业现状 - 全球AI制药行业面临资金紧张、裁员等问题,急需AI药物获批来提振信心 [15][16] - 全球已有300多个AI药物管线在推进中,但新药研发成功率仍然较低 [23] - 英矽智能的成功可能成为AI制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18]
英矽智能闯进决赛圈
虎嗅· 2025-06-23 21:05
核心观点 - 英矽智能的AI药物Rentosertib在2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超出预期的积极结果,成为全球进展最快的AI药物,有望成为首款实现概念性验证的AI药物 [1][3][4] - Rentosertib可能逆转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病情,这是现有药物无法实现的 [1][3] - 公司计划2024年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部门沟通,争取直接推进临床三期试验 [1] - 首款AI赋能发现的药物有望在2028年获批 [2] 临床试验数据 - 2a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每日使用60mg Rentosertib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均值增加98.4毫升,而对照组下降20.3毫升 [3] - 试验在中国的22个研究中心进行,71名患者随机分成4组,结果显示药物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4] - 试验观察到剂量依赖性反应,实现了对AI药物的概念性验证 [4] - 研究样本量较小是当前试验的主要瑕疵 [15] 药物研发过程 - Rentosertib是一种新型结构的TNIK抑制剂,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临床应用TNIK抑制剂 [10] - 靶点发现通过数据挖掘和荟萃分析完成,从20个候选靶点中筛选出TNIK [10] - 通过AI平台Chemistry42设计了78个候选化合物,其中第55个就是Rentosertib [10] - TNIK靶点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癌症、肥胖、阿尔茨海默病等,可能成为超级靶点 [11]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总金额约5.3亿美元(约38.09亿元人民币),最新E轮融资1.23亿美元(约8.83亿元人民币) [16][17] - 目前有超过30个研发管线,10个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 [13] - 除Rentosertib外,一款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已完成全球多中心1期临床试验 [13] 行业影响 - Rentosertib的成功可能提振整个AI制药行业的信心 [18] - 全球已有300多个AI药物管线在推进中,但新药研发成功率仅7.5% [18] - 美国临床试验进度落后于中国,跨国大药企在美国更具优势 [18] - 行业面临资金紧张、裁员等问题,急需概念性验证来证明AI价值 [12]
380亿豪赌背后,跨国大厂抱紧中国药神
虎嗅APP· 2025-06-20 17:47
AI制药行业动态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AI制药合作,潜在交易总价值达53.3亿美元(首付款1.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6.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36亿美元),创AI制药领域新纪录[4] - 阿斯利康2023年以27项合作成为AI合作最多的跨国药企,但此前单笔合作金额普遍低于10亿美元[4] - 跨国药企AI合作首付款通常在5000万美元以下,Nature子刊数据显示最高仅6500万美元[4] 石药集团AI技术实力 - AI平台通过分析蛋白-化合物结合模式优化小分子药物,已产出多个获国际认可的候选药物[7] - 2023年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临床前阶段LP(a)抑制剂,有望成为GLP-1级别的现象级药物[8] - 早期AI发现的MAT2A抑制剂获得国内药企1.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款近17亿美元[8] AI对制药业的影响 - AI可缩短药物发现周期至传统方式的1/3(如英矽智能案例仅18个月),研发成本从数亿美元降至260万美元[9] - 头部药企临床项目终止率平均21%,AI可显著降低研发失败带来的百万级美元损失[9] - 阿斯利康通过数字化使新药临床三期完成率从4%(2005-2010)提升至31%(2016-2020)[9] - 生成式AI为阿斯利康临床团队节省25%研究方案制定时间[10] 跨国药企战略布局 - 赛诺菲宣布"All in AI",辉瑞/诺华/勃林格殷格翰等加速AI领域布局[13] - 诺和诺德/礼来近期分别签署8.12亿/6.5亿美元AI合作协议[14] - 药企通过AI介入疾病诊断/筛查/慢病管理全流程,提升治疗胜算与需求发现能力[14] - 诺华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亿美元,布局AI旨在提高新药发现可能性[14] 阿斯利康发展现状 - 2023年全球收入450亿美元(较10年前翻番),2024年预计增至540亿美元[10] - 中国区2023年8个新药获批+9个新适应症进医保,200+管线推进中[15] - 91个后期研发项目预计年均带来10亿美元收入,目标2030年收入达800亿美元[15] - 当前股价仅为礼来1/6-1/7,CEO因股价表现降薪16%[15][16] 行业挑战与机遇 - LP(a)抑制剂/口服免疫药/代谢类/罕见病药物被视为潜在"黄金靶点"[18] - 制药业存在决策缓慢/工作方式转型困难等AI应用障碍[18] - GLP-1赛道已有成功案例但辉瑞仍三战三败,显示现象级药物开发不确定性[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