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降级
icon
搜索文档
摩托车行业专题研究:隆鑫通用:自主品牌出海,成长空间广阔
天风证券· 2025-05-11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品力、性价比和品牌力驱动无极出海高增长,减值压力充分消化且在手现金充足,股权整合落地后双方业务有望充分协同,隆鑫通用成长空间广阔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有摩托车和通机两大主业,2023 年以来摩托车业务贡献 70%以上营收,通机业务贡献 20%左右营收 [2] - 公司发展历程丰富,1993 年成立以生产摩托车发动机起家,历经多阶段发展,2024 年 12 月股权重整落地 [10] 财务表现 - 业务拆分上,摩托车业务占比 2020 年以来逐年提升,2024 年摩托车/通机占比分别为 75%/21% [20] - 公司盈利能力稳步向上、费用管控能力强,2025Q1 净利率 10.9%,较 2024 年全年提升 4.2pct,费用率从 2024 年的 7.3%下降到 2025Q1 的 4.8% [20] - 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11.2 亿,同比 +93%,业绩增长受益于营收规模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计提减值损失减少 [20] 核心看点 - 产品矩阵丰富,打造爆款能力强,无极品牌定位高端,产品覆盖多品类,国内产品智能化转型,海外营收增速亮眼且知名度较高 [27] - 欧洲摩托车市场含金量高,大排量占比高,同时欧洲消费降级,中国品牌高性价比优势被放大,无极部分产品可作为日系竞品平替 [28][35][36] - 公司有 20 年宝马合作经验,制造能力强、品牌认可度高,渠道布局广泛、社群营销能力强 [3][46][53] 减值压力与现金情况 - 2019 - 2023 年公司每年减值 3 - 6 亿元,主要系商誉减值,截至 2024 年报商誉账面价值清零 [4][62] - 公司现金流量健康、在手货币资金充足,2025Q1 在手现金 77 亿元,占总资产的 45%,2024 年现金红利 8.21 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 73.3% [68] 股权重整与业务协同 - 2024 年 12 月公司资产重整股权交割完毕,宗申新智造成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左宗申成为实控人 [74] - 据 2025 年前两个月销售数据,隆鑫和宗申分别是行业规模第二、第三的公司,双方摩托车业务整合有望在多方面协同 [79]
全网都在吹的2元面包,开始出现倒闭潮
36氪· 2025-05-10 19:59
烘焙行业趋势 - 2025年烘焙市场热度持续升温,2元面包从二三线城市扩张至一线城市热门商圈[6][7] - 2元面包出现新变种,如"2元牛马套餐"组合,涵盖奶香小吐司、肉松面包、紫薯芋泥等多样化产品[10][11] - 广东地区菠萝包成为2元面包门面担当,品牌"山海姬"年销超1000万个,"乐见余小满"推出充值优惠锁定客群[13] 商业模式创新 - 2元菠萝包采用中筋面粉降低成本18%,红豆馅料含量从35%压缩至22%,原料成本控制在0.58元/个,较传统下降42%[15][16] - 无人自助面包模式兴起,品牌"叁首富"一年拓展50家门店,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化[17][20] - 24小时营业、扫码支付、智能监控等全流程自助体验成为新趋势[19] 行业问题暴露 - 2元面包加盟模式出现倒闭潮,广州多家门店营业不足两三个月即关闭[24] - 加盟商反映产品更新慢(3个月仅2款新品)、同质化严重(17种半成品可网购)、品质不稳定(发霉、口感差)[25] - 品牌方对加盟商反馈处理敷衍,导致顾客流失和复购率低下[28] 性价比竞争格局 - 墨茉点心局旗下品牌降价至4-18元区间,巴黎贝甜等推出9.9元面包盲盒,折扣率达3-4折[30] - 烘焙工厂店模式在非一线城市快速扩张,如十豆川超级糕工厂店全场9.9元任选[30] - 每周购买烘焙消费者占比达93.2%,低价策略契合高频消费需求[3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成功低价品牌依赖庞大供应链体系(如蜜雪冰城),而非单纯价格战[32] - 当前2元面包缺乏系统性支撑,难以实现"总成本领先"优势[32] - 行业进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阶段,盲目入局易成市场"炮灰"[32]
白酒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各大酒企探寻周期破局之道
证券时报· 2025-05-10 02:03
白酒行业现状 - 2024年成都春糖会酒店展人气下滑 参展酒企热情降低 贵州茅台等头部酒企品牌活动投入减少 [1][3] - 春糖会总参展商超6600家 展览面积32.5万平方米创历年之最 但人流量同比下滑20%多 [3][4] - 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 高端白酒需求不足出现价格倒挂和库存积压 [1][4] 市场数据表现 - 202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1.8% 销售收入7964亿元同比增长5.3% 利润总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7.76% [7] - A股24家白酒上市公司中8家营收下降 10家净利润下降 *ST岩石营收下降82.54% 金种子酒净利润亏损扩大2.36亿元 [9]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酒企发力百元以内高性价比产品 洋河推出59元和99元产品 泸州老窖推出69元产品 挤压县级小酒厂市场 [5] - 四大名酒等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抢占渠道资源 强化品牌势能 行业呈现"大鱼吃小鱼"态势 [6] - 传统商务宴请场景萎缩 酒企需转向家庭小酌、兴趣聚会等新消费场景 [10] 企业转型策略 - 贵州茅台提出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创新低度化产品拥抱年轻消费者 [11] - 泸州老窖实施五码数字化营销 连接120万终端 通过扫码返佣促进动销 [13] - 舍得酒业执行"稳价格、控库存、强动销"策略 水井坊计划推出梯度化明星单品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呈现"双理性"特征 消费者更关注健康因素和社会责任感 [8] - 行业面临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等八大矛盾 需重构价值体系和销售渠道 [8][11] - 中国酒业协会呼吁防止内卷式竞争 倡导品质提升而非规模扩张 [11][12]
品渥食品 2024 年业绩透视:扭亏背后的进口食品转型之痛
新浪证券· 2025-05-09 17: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76亿元,同比下降21.98%,延续2022年以来的下滑趋势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84万元,较2023年7337.08万元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1] 核心品牌表现 - 德亚乳品业务营收同比下滑近25%,拖累公司整体营收缩水超两成 [2] - 瓦伦丁啤酒营收降幅达2.96%,受精酿啤酒与国产高端啤酒夹击 [2] - 第二增长曲线"亨利谷物""品利橄榄油"等品类增速放缓 [2] 渠道结构 - 线上收入占比65.18%,同比下滑22.7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 - 直播电商渠道收入仅占12%,低于行业头部快消品30%的平均水平 [3] - 线下收入占比34.75%,同比下降20.56%,商超系统萎缩明显 [3] 消费趋势 - 进口乳制品均价同比上涨8.3%,但销量下降15.6%,显示消费降级趋势 [3] - 消费者转向价格更低的国产替代品,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市场份额合计提升12个百分点 [3] - Z世代消费者偏好即饮渠道,德亚牛奶的早餐佐餐场景被短保鲜奶、植物蛋白饮料分流 [4] 行业挑战 - 2024年中国奶类食品进口额同比下降9.7%,行业面临国产替代、供应链风险、消费场景裂变三大挑战 [4] - 德亚常温奶与伊利金典的价格差从2019年的30%缩至2024年的12%,性价比优势丧失 [4] - 国际物流成本上升和汇率波动导致进口采购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 [4] 公司战略 - 公司提出从"进口优选"到"全球共享"的战略转型,需重新定义与中国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4]
招银国际每日投资策略-20250509
招银国际· 2025-05-09 13:09
核心观点 - 可选消费行业短线趋势向好,是加仓布局龙头公司的好时机,但中长线需保守看待,关注贸易战、政策支持和线上渠道变化等因素 [2][6] - 推荐瑞幸咖啡、百胜中国、达势股份、安踏、亚朵酒店、JS环球等公司 [6] - 看好百济神州的收入增长前景及研发进展,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 [8][9][10] 行业点评 可选消费行业 - 4月各子行业消费数据环比改善,五一黄金周数据维持或转好,原因包括假期增多、天气转好、基数低、国家补贴和入境游强劲等 [2] - 分行业看,服装和旅游 - 酒店行业好于预期,体育用品和家电行业符合预期,餐饮低于预期 [2] - 短线对5月和2季度展望略为正面,利好因素有望延续,是加仓布局龙头公司的好时机 [2] - 中长线较为保守,关注贸易战、政策支持和线上抖音渠道增长放慢等因素,对出口和制造、家电等子行业看法保守 [6] 旅游行业 -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创新高或次高,但人均消费力略低于2019年水平,消费降级趋势仍存但幅度收窄 [7] - 跨区域出行人数增速加快,主要由入境游、航空和水运带动,假期延长、入境政策宽松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利好 [8] 电影行业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电影票房大幅下滑,创2016年以来新低,观影人次下降,消费者对娱乐方式更理性挑剔 [8] 公司点评 百济神州 - 1Q25产品收入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8%,泽布替尼销售收入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表现优于竞品,在美国市场领跑且全球份额提升 [8][9] - 1Q25首次实现季度GAAP盈利,GAAP经营利润1100万美元,GAAP净利润100万美元,费用控制持续优化 [9] - 2025年研发管线将迎来多项关键进展,早期研发管线有望快速扩张 [10]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59.47美元 [10] 市场表现 环球主要股市 - 上日恒生指数收22776,升0.37%,年内升33.60%;恒生国企收8300,升0.70%,年内升43.89%等 [3] 港股分类指数 - 上日恒生金融收38692,跌0.17%,年内升29.74%;恒生工商业收13061,升0.71%,年内升41.45%等 [4] 5月8日市场表现 - 中国股市上涨,港股资讯科技、可选消费与医疗保健领涨,A股通信、国防军工与电力设备涨幅居前,中概股收涨,国债期货走高,人民币小幅下跌 [5] - 欧股反弹,意大利与德国股市领涨,欧盟或公布对美反制措施,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欧债收益率回升,欧元和英镑下跌 [5] - 美股连续上涨,可选消费、工业与能源领涨,尾盘涨幅回落,油价上涨,金价回落,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超预期下降 [5] 焦点股份 - 招银国际环球市场列出吉利汽车、小鹏汽车、中联重科等多家公司的股价、目标价、评级等信息,均给予买入评级 [11]
从“制造优势”到“品牌优势”:中国品牌的新征程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5-09 10:04
中国制造与国货崛起 - 2025年是"中国制造战略"收官之年,中国制造在产品品质上已能与进口产品比肩甚至超越 [1] - 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快消品需求持续上升,反映出国货认同感增强 [1] - 预计未来3-5年中国品牌增长空间将持续扩大,当前宏观环境提供百年不遇发展契机 [1] 品牌溢价与差异化策略 - 部分中国品牌通过"东方文化元素"成功塑造差异性,如香水品牌闻献以"禅酷"美学为核心,30毫升香水定价1590-2250元直接对标顶级奢侈品牌 [1] - 健康议题受关注,67%中国消费者积极改善身体状况(比全球高12%),中国品牌擅长中式健康叙事,如好望水运用传统"轻补"食材切入中草药饮品赛道 [2] - 品牌差异性需建立在目标人群识别和深挖需求两大前提上,通过聚焦核心人群策略提升溢价力 [2] 产品矩阵设计 - 产品矩阵需明确角色分工:拉新产品负责渗透率,复购产品负责用户价值提升 [3] - 产品数量并非越多越好,10支核心产品可覆盖90%品类用户需求,低效产品优化可释放资源 [12] - 应评估产品增量贡献,将资源集中于驱动用户增量的产品及新品培育 [8] 渠道策略 - 新兴渠道(会员店、即时零售等)本质是存量市场再分配,2024年会员店/零食店渠道实现展店营收双增长,但未创造纯粹增量 [13] - 品牌需评估新兴渠道带来的生意增量、客群适配性及产品供应策略,在"求新"与"求效"间找平衡 [15] - 渠道扩张需考虑对现有渠道伙伴的影响,明确资源投入姿态 [15]
拼多多遇上一道坎儿
虎嗅APP· 2025-05-09 07:54
营收增长动力 - 营收结构巨变:广告收入占比从2019年89%降至2024年50.3%,佣金收入占比从11%升至49.7%,商品销售业务逐步归零[6][8] - 佣金成为主要驱动力:2023年佣金收入对营收增长贡献率达56.8%首次超过广告,2024年贡献率接近70%[10] - 佣金增长分三阶段:零佣金政策阶段、多多买菜业务阶段(佣金率约10%)、Temu全托管模式阶段(佣金率约9%)[12] 盈利能力变化 - 毛利润五年涨九倍:从2019年238亿增至2024年2400亿,年均增长159%[13][16] - 经营利润大幅提升:从2021年69亿增至2024年1084亿,利润率从7.3%提升至27.5%[19][20] - 现金流表现优异: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19亿,相当于净利润108%[22][24] Temu业务影响 - Temu采用全托管模式:卖家发货至国内仓库,平台负责营销和履约,拥有最终定价权[26] - 佣金收入过山车:2023年Q3佣金收入同比增长315%,2024年Q4增幅回落至33%[27] - 跨境业务价值突出:Temu上线后佣金收入对营收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32] 市场反应与前景 - 股价表现稳定:关税政策公布后股价收涨4.67%,利空消息当日仅下跌1.73%[30][33] - 其他市场潜力:欧洲预计贡献Temu全球35%-40%收入,东南亚市场空间广阔[34] - 政策影响或短暂: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因消费者抵制而难以持续[34][35]
电动两轮车经销商访谈:行业近况及市场展望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动两轮车行业 - **公司**:爱玛、小牛、9号、雅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增长情况 - **2025年增长预期**:预计整体增长率在10% - 20%之间,换购需求和新国标执行推动消费节奏提前,一季度增长平稳在10% - 20%,二、三季度是旺季或出现提前消费现象[1][4][5] - **2026年增速预测**:预计增速下滑30%,因以旧换新政策、新国标提前刺激消费及经济环境影响,消费者提前购车并延长现有车辆使用周期,减少未来购置需求[24] 品牌发展情况 - **渠道端增长差异**:爱玛和小牛预计2025年增长约20%,9号因产品线扩展和渠道扩张预期增长高达80%[1][6] - **渠道数量变化**:爱玛、小牛、9号都有渠道开发指标,预计门店数量提升。爱玛门店数量稳定增长,小牛目标从160家增至200家(约30%),9号计划2025年门店数量增长30%[8][9] - **渠道建设选址差异**:三个品牌选址策略集中于“老市场”“老店”“老人”,小牛和9号侧重城区或城乡结合部,爱玛侧重开发三线、四线市场[10] 消费者购车因素 - **看重因素排序**:依次为里程、品牌、外观和价格,里程焦虑是首要问题[11] - **里程成本关系**:各品牌里程无显著差异,但长里程增加电池成本,电动车成本约一半来自电池[12] - **电池类型选择**:上海地区铅酸与锂电池选择无明显倾向性变化,爱玛90%车型用铅酸,小牛70%用锂电池,9号各占50%,同样里程下锂电池成本约为铅酸两倍,质保期较长[13] - **充电政策影响**:上海严格管理充电设施,锂电池便捷性优势减弱,但消费者仍认为其适合高端车型[14] 品牌策略与市场表现 - **品牌延展策略**:从高端向低端延展较易成功,如9号推出2000 - 3000元价位段产品迎合消费降级趋势实现销量增长;雅迪尝试进入高端市场因时机和品牌低价认知难以成功[15][16] - **高端市场容量**:高端市场容量稳定,约占总销量10%,受消费降级影响较小,9号在高端领域增长通过抢占其他品牌份额实现[1][22] 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内容**:上海自2024年9月实施,国家提供500元补贴,消费者需有上海牌照和旧车,流程包括资质审查、门店置换、新车减补贴,旧车残值90 - 320元[17] - **实施情况**:门店参与积极性低,因资金垫付、发票紧张、流程繁琐、补贴力度小,且上海已进行过两轮换购,置换需求受限[17][18] - **资金回款周期**:通过E网结算,需资质认证、资料上传、车辆报废拆解等,资金回款周期两到三个月[19] - **优化可能性**:目前无明确迹象加大优化力度,虽有传言学习江苏或浙江模式,但因之前置换行动使存量少,限制优化空间,环境改善且需求增加时可能有积极措施[20] 行业其他情况 - **中小企业退出**:国家政策提高安全性和去产能,提高制造准入门槛和价格战使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大型品牌抢夺份额压缩其生存空间[25] - **价格战情况**:终端市场价格战加剧,厂家为清库存降价,预计中小企业退出后2026年价格战可能缓和,目前爱玛单车利润增长因销量增加,价格战主要在三四线品牌间[28][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品牌用户画像**:雅迪和爱玛面向居家带娃及通勤上班人群,9号、小牛吸引因禁摩政策转向电动车人群,9号还吸引外卖群体、学生群体并推出适合女性车型[32] - **品牌单店盈利**:爱玛单车毛利率5% - 8%,平均每辆约300元毛利;9号和小牛单车毛利率10% - 15%,平均每辆约500元毛利[35] - **品牌单店销量**:雅迪和爱玛单店平均销量约340辆,小牛约360辆,9号约410辆[36] - **品牌渠道管理**:爱玛采用传统压货模式,小牛以门店利润为主导,9号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线上广告投流等支持零售并严格管控价格与渠道督查[38] - **品牌骑行体验**:9号和小牛智能化优势显著,采用摩托车标准设计,骑行体验更好;9号智能化更前沿,模块升级到4G并向5G过渡,提供更多个性化设置[42][43]
30元一碗面卖不动,遇见小面抢跑上市
36氪· 2025-05-07 20:55
中式面馆行业现状 - 行业经历两年增长困境后,遇见小面以冲刺港股IPO姿态重回大众视野,2024年净利润6070万元,同比增长32.2% [5] - 遇见小面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门店数从170家增至380家 [5][10] - 行业头部企业和府捞面两次上市失败,三年亏损7亿元,五爷拌面门店从1500家缩减至800多家 [5][9] 资本与市场表现 - 2021年资本密集投资面馆赛道,和府捞面融资20亿元估值70亿元,遇见小面估值30亿元,马记永等超10亿元 [8] - 2022年后赛道融资停滞,前五名面馆品牌市场份额总和不足3%,遇见小面2024年市场份额仅0.5% [11] - 中式面馆总商品交易额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2.7%,预计2025-2029年降至10.9% [11] 经营策略调整 - 行业普遍降价:和府捞面主流产品降价27%-32%至16-29元,遇见小面订单平均消费额从36.1元降至32元 [15][16] - 开放加盟但效果有限:和府捞面加盟店仅60家,陈香贵新开店数量从169家腰斩至15家 [18] - 品类扩展:和府捞面新增砂锅饭,陈香贵增加锅仔、精酿啤酒等 [18] 单店运营与挑战 - 遇见小面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1.39万元降至2024年1.24万元,同店销售额2024年同比下降4.2% [5][21] - 陈香贵单店月营业额下滑10-15%,行业普遍依赖预制菜导致同质化严重 [21][23] - 加盟门槛降低:和府捞面加盟费从200万元降至110万元,陈香贵取消加盟费仅收1.85万元服务费 [24]
国产女包,落入涨价“陷阱”
36氪· 2025-05-07 17:14
行业格局变化 - 国内女包市场长期两极分化,高端被海外奢品占据,低端被国产低价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相对空白 [2] - 2025年2月天猫千元以上女包品牌销售额TOP15中,7个为国产品牌,山下有松、裘真进入TOP3,仅次于COACH [2] - 国产品牌如山下有松、裘真、A.cloud等凭借实用、质量好、低调等优点逐渐改变消费者对国产包的印象 [2][3] 品牌表现与价格趋势 - 山下有松一款1680元的菜篮子包成为爆款,助力品牌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3] - 2022年山下有松产品均价1550元,1800-2000元价格带销量占近1/3,2024年最贵双肩包达3900元 [5] - 2022Q2-2024Q4天猫平台数据显示,半坡饰族女包均价从541.6元涨至1584.8元,食草堂从295.4元涨至871.7元,山下有松从1658.6元涨至2213元 [5] - 多个国产品牌如PECO、山水集等价格从几百元涨至1000+元 [5] 营销策略 - 山下有松官宣李娜为品牌挚友,在阿那亚举办限时展,邀请各界名人 [6] - 裘真与董洁合作,通过"慢直播"展现品牌调性 [6] - 小红书等平台国产女包话题阅读量超几千万 [6]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境内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17%至5127亿元,全球仅增长3% [7] - 消费者更注重预算和实用性,对奢侈品祛魅,转向千元左右质价比高的国产包 [7][9] - 消费者质疑国产包涨价合理性,认为缺乏实质性升级,部分消费者已放弃涨价过多的品牌 [9] 品牌定位与挑战 - 国产女包品牌通过讲述故事(如裘真"女记者标配"、山下有松"姥姥创业")试图抬高身价 [10][12] - 国产包品质已能媲美轻奢或奢侈品,但缺乏时间沉淀品牌价值 [12] - 国产包以实用为卖点,与奢侈品营造高级感、稀缺性的打法不同 [13] - 国产包刚摆脱廉价感,如何让消费者觉得"不掉价"比追求高溢价更迫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