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能效“优等生”的提分空间在哪里?
经济网· 2025-06-25 18:31
能效提升与节能降耗 - 公司前5个月实施节能降耗措施47项,降低加工成本上亿元 [1] - 通过流程优化和能量优化,每天可增产乙烯30多吨、丙烯10吨 [1] - 乙烯装置应用在线实时优化技术,连续6个月日产超4000吨,创历史新高 [5] - 优化裂解炉清焦周期,单次清焦节约燃料气消耗10万元 [6] - 智能巡检机器人投用4个月,集成红外热成像等技术提高巡检质量 [5] 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 - 前5个月开发化工产品10余个,高端化工产品率超70% [3] - 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采用国产催化剂生产茂金属膜料mPE-LLD2703F,降低成本并获国家级认证 [2] - 国内率先实现茂金属聚烯烃系列化生产,开发14个茂金属聚乙烯产品 [2] - 聚苯乙烯新材料改造后聚合转化率提高20%,可灵活切换产品牌号 [5] - 完成15项"三剂"国产化替代和615项设备配件国产化替代,年降成本上亿元 [7] 生产优化与运营管理 - 乙烯一部调整废碱汽提塔甲烷气提量,每小时减少循环量250千克 [4] - 空压机组运行模式调整后,百万吨乙烯装置加工负荷提高0.43吨/小时,日增产乙烯2.4吨 [4] - 生产运行实现15分钟智能排产,原油加工边际效益显著提升 [5] - 炼油一部循环氢脱硫项目优化后降低新氢压缩机能耗 [6] - 铁路装车流程优化使柴油装车效率提升18%,年节约延时费用上百万元 [7] 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 - 推行"战略采购+精准储备"模式,单批次采购成本下降12% [6] - 动态成本核算每日跟踪蒸汽、电力等关键指标,闭环整改异常数据 [6] - 热电厂突破高钠煤掺烧比例瓶颈,年降成本上亿元 [7] - 5月盈利水平和新材料产量在集团炼化企业中排名领先,能耗指标达优率同比增10个百分点 [5] - 专用航煤生产测试中优化重芳烃掺炼方案,实现单批次生产节约创效 [6]
中国石化(600028):业绩环比显著改善,高分红彰显长期价值
德邦证券· 2025-06-25 17: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3][7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油气化工龙头企业,具备一体化优势,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511.03、572.76、629.66亿元,同比+1.6%、+12.1%、+9.9%,对应EPS分别为0.42、0.47、0.5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石化:国资控股的石化一体化龙头企业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公司之一,1998年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发起设立股份制公司,同年H股上市,2001年A股上市,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有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是国内第一大炼油公司和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 [8] - 截至2025Q1,石化集团直接持有公司68.52%股份,为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与受益人,公司下设超100家分支机构,经营资产和主要市场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 [9] - 公司设有勘探及开发、炼油、营销及分销、化工四大事业部,各事业部紧密联系、协同发展,具备一体化优势 [13] 炼化板块景气偏弱,短期盈利有所承压 勘探及开发:增储上产稳步推进,上游盈利同比提升 - 2024年公司资本支出1750亿元,同比-1.0%,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823亿元,同比+4.7%,油气当量产量515百万桶,同比+2.2%,其中原油产量282百万桶,同比+0.3%,天然气产量14004亿立方英尺,同比+4.7%,2025年计划资本支出1643亿元,勘探及开发板块767亿元 [19][21] - 2021年来油气现金操作成本持续下降,2024年为745.4元/吨,同比-1.3% [32] - 2024年勘探与开发业务经营收入2972亿元,同比-0.9%,经营收益564亿元,同比+25.4% [33] 炼油:需求低迷价差收窄,炼油板块盈利承压 - 2024年全国成品油消费3.6亿吨,同比-2.8%,汽油、柴油、煤油消费量同比分别-1.9%、-6.1%、+11.4%,汽油、柴油、煤油裂解价差同比分别-1.8%、-7.7%、-14.6% [35] - 2024年公司加工原油2.52亿吨,生产成品油1.53亿吨,汽油/柴油/煤油产量同比分别+2.6%、-10.3%、+8.6%,炼油板块经营收入14815亿元,同比-3.2%,经营收益67亿元,同比-67.4% [43] 化工:供需格局趋向宽松,化工板块景气磨底 - 2024年国内乙烯产能5499万吨,同比+8.5%,2025 - 2027年分别规划新增产能1440、670、200万吨 [48] - 2024年公司化工产品经营总量8345万吨,同比+0.5%,化工板块经营收入5239亿元,同比+1.7%,经营收益-100亿元,同比-65.6% [50] 营销与分销:稳步推进结构转型,拓展充换电与非油业务 - 2024年公司推动“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建设,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加强易捷服务生态建设,拓展充换电和非油业务,成品油总经销量239.3百万吨,同比+0.1%,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收入17144亿元,同比-5.7%,经营收益186亿元,同比-28.1% [55] 市值管理方案落地,长期重视股东回报 - 2024年公司提出“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及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净利润的65%,2025年发布市值管理办法,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投资价值和投资者回报 [62] - 2024年拟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286元,现金分红347亿元,按不同准则计算现金派息率分别约69%和71%,自2014年以来股利支付率始终在50%以上,合并计算后利润分派率分别约73%和75% [6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勘探及开发业务收入分别为2944、2926、2928亿元,同比-1.0%、-0.6%、+0.1%,毛利率分别为31.3%、31.0%、31.1% [68] - 预计2025 - 2027年炼油业务收入分别为14661、14622、14656亿元,同比-1.0%、-0.3%、+0.2%,毛利率分别为17.9%、18.2%、18.5% [68] - 预计2025 - 2027年化工业务收入分别为5142、5118、5118亿元,同比-1.9%、-0.5%、持平,毛利率分别为1.4%、1.9%、2.2% [68] - 预计2025 - 2027年营销及分销业务收入分别为16873、16749、16627亿元,同比-1.6%、-0.7%、-0.7%,毛利率分别为4.8%、4.8%、4.7% [69]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03、572.76、629.66亿元,同比+1.6%、+12.1%、+9.9%,对应EPS分别为0.42、0.47、0.52元,以2025/6/20收盘价测算,公司PB为0.83,低于可比公司,具备估值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
风电装机持续高增长 广大特材2025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约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0:27
公司业绩与展望 - 广大特材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亿元左右 同比增加32.91% 归母净利润2亿元左右 同比增加367.51% [2] - 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并实施降本增效措施 毛利率修复 盈利能力增强 风电齿轮箱零部件项目产能释放 订单放量 设备利用率提升 海上风电铸件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产线优化提升产能利用率 熔炼产能满负荷运转 [2] - 公司2025年持续回购股票 1月2日至6月19日实际回购18,128,037股 均价22.06元/股 6月再次发布回购公告 [2] 股票回购计划 - 实际控制人徐卫明提议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 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或可转换债券 回购资金总额2亿至4亿元 期限12个月 回购价格上限从25.86元/股调高至38.61元/股 [3] 风电行业趋势 - 2025年1-5月国内25个省市新增核准风电项目68.4GW 同比增长72% 行业装机量高增长确定性增强 风机板块盈利有望迎来拐点 [3] - 风电行业三大趋势:核准与招标数据超预期 风机价格触底回升 海上风电进入建设大年 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超1400万千瓦 以8.5MW及以上机组为主 山东、广东、海南、江苏新增装机容量领先 江苏青洲五/七、广东帆石一等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全国已核准待招标项目超25GW [4] - 风电板块估值隐含对2026年需求下降的悲观预期 但招标及核准数据超预期可能驱动估值上移 关注主机、零部件、海缆、桩基等环节龙头企业 特别是出海占优企业 [4]
又一家公募关停APP!什么原因?
券商中国· 2025-06-24 20:54
公募基金APP直销业务收缩趋势 - 千亿级体量公募基金公司开始逐步退出APP直销业务 从百亿级小公募延伸到3000亿体量中型公募[1][2] - 前海开源基金宣布暂停APP运营 迁移至微信小程序及公众号 该公司2024年末资管规模超1000亿元[3] - 国寿安保基金等多家公募终止APP业务 其中国寿安保资管规模超3000亿 成为关停APP业务中规模最大的公募之一[3][7] 中小公募APP运营困境 - 基金APP运营维护费用高昂 年成本少则百万多则近千万 但直销客户数少 投入产出比低[4] -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结束 获客难度和成本持续抬升 2019年起中小公募开始陆续退出APP业务[4] - 信达澳银基金2019年终止APP运营 成为行业风向标 反映中小公募在电商直销业务上的实际贡献有限[4] 第三方代销渠道头部效应 - 蚂蚁基金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7388亿元 超招商银行81.77% 是天天基金的两倍多[6] - 天天基金2024年营收下降21.56%至28.53亿元 净利润降27.4%至1.51亿元 日均活跃用户连续三年大幅减少[6] - 中小公募在APP直销业务上被市场流量边缘化 产品数量和互联网品牌弱势导致生存空间受挤压[7] 中小公募差异化生存策略 - 指南针收购先锋基金95.01%股权 交易价1.61亿元 旨在强化综合财富管理能力[8] - 中小公募通过股权层面拥抱互联网平台 如蚂蚁控股天弘基金 东方财富布局东财基金[8][9] - 行业人士指出APP运营非中小公募优势 未来可能仅剩极少数大型平台维持该业务[10]
高空庆生送惊喜,航司们为了留住旅客有多拼?
虎嗅· 2025-06-24 15:55
航司生日惊喜服务 - 多家航司推出机上生日惊喜服务,包括东航、国航、深航、厦航、海航、川航等,服务形式涵盖小蛋糕、手写贺卡、特调饮品等 [6][7][11] - 服务特点为免费、无需提前申请、随机触发,经济舱与头等舱乘客均有机会享受,但礼物内容和完整度存在不确定性 [21][22][24] - 部分航司特色服务:川航提供现煮长寿面、厦航全机广播祝福、海航机上点歌服务 [15][16][18] 个性化客舱服务趋势 - 航司拓展多样化客舱活动,如春秋航空健身操、东航节日主题航班(母亲节送花)、机上求婚等增值服务 [41][42][46] - 针对常旅客的定制化服务升级,包括记录座位偏好、饮品习惯,并提供手写便条等细节关怀 [48][49] - 服务边界模糊化导致空乘压力增加,如会员专属问候、投诉机制等引发一线人员负担 [50][51][52] 行业盈利策略与成本控制 - 亚太地区航司单客收益仅2.6美元,利润率不足2%,国内三大航司盈利承压,海航2023年亏损超9亿元 [55][56] - 降本措施包括减少餐食分量、采用轻型座椅(如南航薄椅背)、优化燃油消耗(取消客舱杂志等) [57][58] - 商务旅客为核心收入来源,高级舱位乘客占比3%但贡献15%收入,航司通过低成本个性化服务维系高价值客户 [61][62][63] 服务与硬件差异化矛盾 - 航司在服务端强化"软性体验"(如生日惊喜),但硬件配置向廉航靠拢,餐食与经济舱空间持续缩水 [5][54] - 国际航司对比:亚航提供付费生日套餐(约202.5元),需提前申请且限制条件较多 [27][28] - 乘客反馈分化,部分认为服务过度干扰(如点歌影响他人),部分则因未获预期服务投诉 [35][32][34]
中国宏桥(01378):20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
国盛证券· 2025-06-24 12: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宏桥业绩超预期,净利润达123.6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因铝合金产品销售价量齐升及电价下降 [1] - 铝价同比增长、电价下降带来成本降低,推动公司业绩增长,25H1电解铝利润同比增长8% [1] - 云南电解铝产能转移项目加速推进,关停部分产能并置换启动新产能 [2] - 产能兑现及降本增效是竞争关键,公司有望通过海外拓展与上下游深度赋能实现跨越式增长,且港股具有低估值优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或实现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长35%,业绩增长系铝合金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销售数量同比增加及电价下降所致 [1] - 2025-2027年预计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217/231/250亿元,对应PE为6.8/6.4/5.9倍 [3] 价格与成本 - 截至6月23日,2025年上半年电解铝价格为2.03万元/吨,同比增长2.5%;氧化铝价格为3449元/吨,同比下降1% [1] - 截至6月20日,25H1山东自备电发电成本(含税)为0.34元/度,同比减少30%,环比减少20%;25H1山东外购电含税电价为0.62元/度,环比减少1.1%;25Q1和25Q2云南含税电价分别为0.44元/度和0.42元/度,环比减少4.5% [1] 产能转移 - 2025年3月18日,公司关停滨州宏诺72.3万吨原铝生产线项目C系列24.1万吨产能,置换启动宏泰E系列12.147万吨、D系列11.906万吨产能 [2]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3,624|156,169|150,949|152,110|155,250| |增长率yoy(%)|1.5|16.9|-3.3|0.8|2.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461|22,372|21,676|23,122|25,039| |增长率yoy(%)|31.7|95.2|-3.1|6.7|8.3| |EPS最新摊薄(元/股)|1.23|2.41|2.33|2.49|2.70| |净资产收益率(%)|12.4|20.8|16.7|15.1|14.1| |P/E(倍)|12.9|6.6|6.8|6.4|5.9| |P/B(倍)|1.6|1.4|1.1|1.0|0.8| [4] 股票信息 - 行业为工业金属,前次评级为买入,06月23日收盘价为15.90港元,总市值147,684.11百万港元,总股本9,288.31百万股,自由流通股占比100%,30日日均成交量28.19百万股 [5]
对话卫哲:判断一家公司效率好不好,看这1点就够了
36氪· 2025-06-24 12:24
存量经济时代的降本增效误区 - 企业在降本增效过程中常陷入形式主义误区 如削减灯管数量 取消餐费报销等表面措施 实际效果有限且影响员工士气 [1] - 真正的降本增效需聚焦关键开支领域 而非形式化操作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核心问题 [1] - 企业经营者需清晰掌握资金流向和最大开支项 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成本优化 [1] 第一效率指标的定义与重要性 - 第一效率指标应从公司财务角度出发 选择开支最大或占用资金最多的领域作为核心优化方向 [3] - 互联网行业因人力资源开支占比高 通常将人效作为第一效率指标 如阿里B2B业务设定人均年创收100万 [4][5] - 零售业因租金成本高 坪效成为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店铺总收入除以单店面积 [6][7] 不同行业的第一效率指标差异 - 制造业关注固定资产利用率 机械设备开工率是关键指标 [8] - 贸易公司侧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周转率 [8] - 电商品牌以营销费用ROI为核心效率指标 [8] - 指标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管理重心和运营模式 需根据行业特性精准定位 [10][11] 第一效率指标的设定方法 - 纵向对比法:以企业自身历史数据为基准 要求今年指标优于去年 如阿里"今天最好表现是明天最低要求"的理念 [14][16] - 横向对比法:在企业内部可比部门间进行PK 采用次高效率部门(第二名)作为标准 排除特殊性的最高效部门 [20][21][24] - 行业对标法:与同行业企业比较 目标是在核心效率指标上超越竞争对手 如人效 坪效等关键数据 [25][27][28] 效率管理的实施路径 - 企业应优先聚焦第一效率指标 再逐步优化第二 第三效率指标 形成系统性的效率提升体系 [29] - 在存量经济时代 效率竞争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 需通过科学指标设定实现业务健康增长 [9][29] - 创始人必须亲自参与效率指标制定 深入理解成本结构和资源效能 这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性工作 [10]
AI来了,裁蓝领还是白领?
36氪· 2025-06-24 11:08
组织冗余与量化检测 - 大量企业存在组织设计冗余,导致巨大浪费,不解决则降本增效难以见效[1] - 穆胜组织精炼检测罗盘为2024年原创量化指标体系,用于多维度检测组织冗余[1] - 模型关注组织结构设计原理而非具体形态,违背原理将导致运转问题[3] AI替代率指标 - AI替代率是罗盘新增核心指标,反映技术进步对岗位的系统性冲击[3] - 数字化和AI算法进化可处理复杂事务,标准化领域已显著提升人效[4] - 非直接接触客户/供应商的岗位大部分工作可被AI替代,替代率越高则冗员越多[5] - 企业可通过JD比对或跟班调查快速测算岗位AI替代比例[5] 中国企业AI应用现状 - 仅4.1%企业核心业务AI应用已顺畅运行,27.9%正在建设,68%处于观望[6] - 42.9%企业1年内无AI替代岗位计划,38.1%计划替代<10%岗位,19.1%计划替代>10%[8] - 51%企业对中后台职能部门无AI替代计划,高于全司平均的42.9%[11] 职能部门AI冲击 - 部分企业认为AI工具(如DeepSeek)比平庸职能部门员工更可靠[13] - 拥抱AI的企业对中后台编制压缩决策更坚决[13]
山东能源齐翔腾达:拧紧成本“水龙头” 激活增效“动力源”
中国化工报· 2025-06-24 10:57
公司战略与措施 - 公司以"经营优质"为目标,围绕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从生产经营上寻求提质增效突破点,将清仓利库作为主阵地和突破口 [1] - 公司推进物资供应领用一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让物资"动起来",打响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攻坚战 [1] - 公司开展全员大讨论,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树牢逆势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1] - 公司成立"存量物资盘活"考核领导小组,统筹各方资源,协调解决行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1] 库存管理优化 - 公司坚持"先利库后采购""谁产生谁负责"原则为库房"减肥瘦身",制定最低警戒库存量,建立健全物资消耗储备定额 [2] - 公司实现全公司物资统一调配,将编码上传至WMS仓储管理系统,分类码放,提高物资利用效率 [2] - 公司坚持硬性约束物资费用指标与严控采购计划相结合,让库存物资"动起来"、周转"快起来" [2] - 公司对闲置物资进行技术鉴定和分类处置,梳理各类清单,将闲置物资利用纳入绩效考核 [2] 废旧物资利用 - 公司成立"设备修旧利废专班",对故障设备采取"评估—修复—再上岗"流程,实现"老设备新使命" [3] - 公司建立边角料回收体系,对废旧零件进行"二次复活",仅修复西门子色谱分析仪电子压力控制模块一项就节约采购成本超3万元 [3] - 公司充分利用技术革新、创意改造、循环利用等手段,使废旧物资创造新价值,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3]
神农集团拟投5.5亿加速扩产 降本增效冲刺年产能350万头
长江商报· 2025-06-24 07:30
公司产能扩张 - 公司拟投资5.5亿元建设三个仔猪扩繁项目,新增年出栏87万头仔猪产能 [1] - 三个项目分别为文山树皮马恒项目(2.8亿元/45万头)、文山树皮项目(1.5亿元/24万头)、广西大新龙门猪场(1.2亿元/18万头),建设周期89个月,预计2026年投产 [2] - 2025年出栏目标为320万—350万头,2027年目标突破500万头 [1][3] - 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量达227.15万头,同比增长49.4% [3] 区域战略布局 - 公司采取"云南+广西"双线战略,云南产能占比超60%,广西依托港口和低成本原料成为新增长引擎 [2][3] - 云南已形成文山、曲靖、红河等核心养殖网络,广西大新饲料厂建成后将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2][3] -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达12.8万头,新增产能对应约3万头母猪 [2] 产业链协同 - 公司构建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到食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2] - 云南和广西已建成6个饲料生产基地,年产能160万吨,自养现代化猪厂29个,合作养殖户超500家 [2] - 屠宰板块现有产能250万头,未来计划增建50万头屠宰场 [2] 成本控制成效 - 2025年一季度完全成本降至12.3元/公斤,逼近行业成本底线,阶段性目标为12元/公斤 [1][6] - 2024年完全成本从2023年的16.2元/公斤降至14元/公斤以内 [6] - 通过优化种猪基因、提升猪群健康度、智能化管理等方式持续降本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72亿元(同比+35.97%),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6510.85%) [1][5] - 2024年营收55.84亿元(同比+43.51%),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271.16%) [5] -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2025年3月商品猪售价14.83元/公斤(2024年同期14.01元/公斤),出栏量35.14万头(2024年同期17.08万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