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
icon
搜索文档
健信超导营收下降关联方贡献50%收入 IPO前分红6000万研发费率垫底同业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MR行业龙头,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MRI设备核心部件成本的比例在50%左右 [5] - 在超导领域,公司已形成包括1.5T零挥发超导磁体、1.5T无液氦超导磁体、3.0T零挥发超导磁体和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在内的丰富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磁共振行业内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5] - 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解决了医用MRI超导磁体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问题 [5] - 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约4.2%,位列全球第五、国内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4.36%、25.55%,2024年下降5.58%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3.50万元、4873.47万元、5578.3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78.15%、40.71%、14.46% [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999.97万元、1999.96万元、1999.96万元,三年分红约6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43.12% [12][13] 客户结构 - 公司超过70%的营业收入来自5家客户,其中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一家就贡献了超过40%的收入 [1][8] -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金额分别为2.65亿元、3.46亿元、3.39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为73.75%、76.68%、79.62%,不断攀升 [8] - 2023年、2024年,公司50%左右的销售收入来自两大客户,且与公司存在关联 [10] 研发投入 - 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033.18万元、2441.93万元、2764.5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66%、5.42%、6.50% [18] - 2024年,行业可比公司联影医疗、辰光医疗、奕瑞科技、康众医疗的研发费率分别为17.10%、24.74%、16.94%、14.67%,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率平均值为18.36% [18] - 公司研发费率均不到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一半 [19] IPO及估值 - 公司拟募资8.65亿元,其中9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1] - 2023年3月,公司估值约为15亿元,本次IPO估值达34.6亿元,2年增加19.6亿元,增长130.67% [3][7]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许健益、许卉及许电波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 [13] 产能情况 - 报告期,公司超导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98.75%、89.33%,产销率分别为91.88%、103.8%、91.42% [16] - 永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9.67%、98.67%、94.67%,产销率分别为99.67%、100.34%、92.25% [16] - 2024年,公司两大产品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均出现明显下降 [17]
今天,一个900亿IPO诞生
投资界· 2025-06-23 08:29
三花智控港股上市 - 公司于6月23日以每股22.53港元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筹资约92亿港元,A股市值达931亿人民币 [2] - H股公开发售获超747倍认购,引入1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Schroders、GIC、景林资产等 [2] - 此次上市使公司成为"A+H"双上市企业,2024年收入279.5亿元,净利润31.12亿元 [7][8] 公司发展历程 - 起源于1984年浙江新昌制冷配件厂,1995年自主突破"四通换向阀"技术打破美国兰柯公司垄断 [5] - 2007年反向收购兰柯公司四通阀业务,2014年研发车用电子膨胀阀获汽车行业PACE大奖 [6] - 2017年成为特斯拉、比亚迪核心供应商,2022年布局具身智能赛道作为第三增长曲线 [6][7] 财务与行业地位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6.1亿元、245.6亿元、279.5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5%-27% [7][8] - 收入结构:制冷空调零部件占49.3%,汽车零部件占40.7%(2024年) [7] - 全球最大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制造商,第五大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商(按2024年收入) [8] A+H上市潮行业动态 - 2025年港股IPO市场活跃,上半年预计40家企业募资1087亿港元,同比上涨711% [13] - 海天味业、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相继赴港,基石投资者认购火爆(海天超额930倍) [11][12] - 驱动因素包括企业国际化需求、港交所审批流程优化及降低上市门槛等政策支持 [14]
能之光IPO:分红3300万元,补流3300万,如此赤裸裸?
搜狐财经· 2025-06-23 07:30
公司IPO过会情况 - 公司IPO在北交所上市委2025年第10次审议会议上成功过会,延续"上会即过会"的审核节奏 [1] - 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因短线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多次收到监管警示函及工作提示 [1] - 公司实控人配偶与子女均为加拿大国籍并长期在国外生活,引发市场对实控人可能移居海外的担忧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5.10%)、5.69亿元(+2.34%)、6.11亿元(+7.38%),增速呈现波动 [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86.49万元(-9.45%)、4980.77万元(+127.80%)、5594.09万元(+12.31%),2023年出现异常高增长 [2] - 2023年毛利率从12.03%跃升至16.85%,驱动净利润翻倍增长但营收仅增2.34% [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53%至1.33亿元,净利润骤降23.21%至1189万元,出现业绩变脸迹象 [2] 研发状况 - 在研项目出现"逆生长"现象:环境友好产品项目从中试退回小试,相容剂项目研发进度同样倒退 [3][4]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仅1.86%、1.92%、2.16%,低于同业平均(2.72%-3.05%)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4%) [5][6] - 直接研发费用占比持续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29.32%、16.92%、16.00%,2023-2024年直接投入金额低于2022年302.88万元 [7] 产能与募投项目 - 报告期总产能未突破5万吨(宁波3万吨+赣州2万吨),但官网宣传年产能超9万吨,存在数据矛盾 [8][10] - 赣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2022年70.95%、2023年68.28%、2024年75.94%) [9] - 募投项目拟新增赣州工厂3万吨产能,但现有产能已利用率不足,消化新增产能存疑 [12] - 募资1.60亿元中3350万元用于补流,但公司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仅17.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890.74万元且应收账款超2亿元,显示资金充裕 [12] - 报告期内公司连续两年现金分红合计3299.43万元,募资补流被质疑损害投资者利益 [13]
北交所IPO审核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北交所IPO受理提速 - 6月1日-6月20日北交所受理17家企业IPO申请,较5月明显提速,其中6月19日单日集中受理5家[1] - 6月20日奥图股份IPO获受理,能之光和巴兰仕IPO近日相继通过审核[1][3] - 受理企业包括龙鑫智能、新富科技、莱恩精工、嘉晨智能、同富股份等[1] 细分领域企业概况 奥图股份 - 主营业务为汽车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及配套装备、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工业安全防护围栏的研发设计制造[1]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430.13万元、1769.64万元和1854.86万元[4] 龙鑫智能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新能源等行业提供智能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6亿元、5.82亿元和6.04亿元[2] - 拟募资4.58亿元用于智能微纳米材料生产设备扩建等项目[2] 新富科技 - 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研发生产,产品包括电池液冷管、液冷板[2] - 拟募资4.63亿元用于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扩产[2] 莱恩精工 - 主营精密铝合金制品,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03亿元、8.49亿元、11.59亿元[3] - 研发费用分别为3788.93万元、3847.71万元及3798.24万元,占营收比3.78%、4.53%及3.28%[5][6] - 拟募资3.59亿元用于铝型材及深加工产品项目等[3] 巴兰仕 - 专注于汽车维修检测保养设备研发生产,产品包括拆胎机、平衡机等[3]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347.79万元、2844.81万元和3582.70万元[6] - 拟募资3亿元用于维修保养设备智能化改造等项目[3] 能之光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4] - 拥有57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自主研发51项[6] - 客户包括金发科技、LG、巴斯夫等知名企业[4] 行业技术特点 - 受理企业普遍注重研发创新,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强度[4][5][6] - 企业核心技术包括汽车冲压自动化、微纳米材料制备、高分子接枝改性等[1][2][6] - 多家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支持技术创新[6]
IPO周报 | 巴奴火锅冲刺港交所;曹操出行、圣贝拉、周六福上市在即
IPO早知道· 2025-06-22 20:08
曹操出行 - 计划于2025年6月25日以股票代码"2643"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4417.86万股,其中香港发售441.79万股,国际发售3976.07万股 [3] - 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52亿港元,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未来资产证券、无极资本等,发行价41.94港元,预计募集18.53亿港元,IPO估值228.23亿港元 [3] - 中国最大网约车平台之一,覆盖136座城市,2024年GTV达170亿元同比增长38.8%,市场份额升至行业第二,拥有超过34,000辆定制车车队 [4] - 2024年营收146.57亿元,毛利率8.1%较2023年提升,2025年一季度GTV同比增长54.9%至48亿元 [4][5][6] - 布局自动驾驶领域,上线曹操智行平台并试点Robotaxi服务,预计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5] 圣贝拉 - 计划于2025年6月26日以股票代码"2508"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9542万股,发行价6.58港元,预计募集6.27亿港元,IPO估值39.18亿港元 [8] - 引入7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3.23亿港元,包括58同城、华夏基金等,IPO前获腾讯、高榕创投等机构投资 [8][9] - 中国最大产后护理集团,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2024年收入7.99亿元,市场份额1.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4225万元 [9][10] 周六福 - 计划于2025年6月26日以股票代码"6168"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4680.8万股,发行价24港元,预计募集11.23亿港元,IPO估值102.13亿港元 [12][13] - 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5.73亿港元,包括深圳罗湖国资、永诚资本等 [13] - 中国第五大珠宝品牌,拥有4129家门店,2024年营收57.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5.8%,净利润7.06亿元 [13][14][15] 云知声 - 于2025年6月20-25日招股,计划6月30日以股票代码"9678"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156.1万股,招股价区间165-205港元,预计募集3.2亿港元,IPO估值117-145亿港元 [17][18] - 引入3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550万港元,包括商汤、臻一资管等,IPO前获启明创投、京东等投资 [18][19] - 中国AGI技术先行者,拥有184 PFLOPS算力的智算集群,推出600亿参数山海大模型,2024年收入9.39亿元,毛利率38.8% [19][20][21][22] if - 于2025年6月20-25日招股,计划6月30日以股票代码"6603"在港交所上市,发行4166.68万股,招股价区间25.3-27.8港元,预计募集11.58亿港元,IPO估值74亿港元 [25][26] - 引入11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3.1亿港元,包括UBS、红杉中国等 [26] - 全球第二大椰子水公司,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34%,2024年营收1.58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净利润0.33亿美元 [27][28]
6月IPO受理家数已超去年同期!首单未盈利典型案例或本月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6-22 16:17
IPO受理节奏加速 - 6月沪深北交易所合计新受理34家IPO企业,创今年以来单月新高,超过去年6月同期水平(30家)[3] - 1-4月全市场IPO受理数量为个位数(1家、0家、7家、3家),5月改善至16家,6月显著加速[4] - 北交所6月受理数量占比达50%(17家),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各受理3家,科创板6家,创业板5家[5] 分板块财务表现 - 深市主板新受理企业扣非净利润均值最高(3.14亿元),惠康科技达4.42亿元[7] - 沪市主板企业均值2.29亿元,百菲乳业近3亿元[8] - 北交所17家企业均值1.01亿元,接近创业板水平(1.33亿元),同富股份以2.33亿元居首[9] - 科创板6家企业中兆芯集成亏损10.65亿元,采用第四套上市标准(市值≥30亿元且营收≥3亿元)[8] 政策动态与申报特点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未盈利企业适用)并扩大至AI、商业航天等领域,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11] - 6月为传统申报高峰因财务数据有效期截止(需在6月30日前提交),但受理量仍低于2022年(324家)和2023年(246家)[6] - 券商预计未盈利企业IPO新案例将出现,对下半年申报具参考意义[12] 行业分布与典型案例 - 惠康科技主营制冷设备(制冰机、冰箱等),百菲乳业聚焦乳制品,同富股份为跨境B2B电商(不锈钢保温器皿)[7][8][9] - 春光集团为创业板最小利润规模企业(9275.71万元),主营软磁铁氧体磁粉[8] - 此前39家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生物医药占20家[11]
青岛海湾化学IPO退档,原计划募资30亿元,多次大额分红
搜狐财经· 2025-06-22 00:24
IPO进程终止 - 海湾化学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申请撤销上市申请文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IPO审核 [1] - 公司原计划募资30亿元 于2023年1月预披露招股书 2月平移递交招股书 [3] - 2023年7月收到第一轮问询函但未回复 期间因财务资料过期多次被中止审核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 前身为国营青岛化工厂 注册资本1.44亿元 [3] - 主要股东包括海湾集团(62%) 青岛海湾留丰投资中心(13.09%) 国新双百基金(8%) 青岛国投(5%) Bright Sunshine(5%) [4] - 2021年混改后股权结构为海湾集团62% 外部投资者13% 青岛国投5% 员工持股平台20% [5]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 有机化工原料 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5]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 苯乙烯 聚苯乙烯 烧碱 偏硅酸钠 [5] - 2019-2022H1营收分别为70.38亿 60.53亿 130.28亿 69.6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85亿 3.01亿 20.76亿 10.06亿元 [5][6] - 2022年预计营收124.45-144.10亿元(-4.47%至+10.61%) 归母净利润10.83-12.54亿元(-47.85%至-39.62%) [7] 财务指标与分红 - 2022H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3% 2021年达61.27% [6]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0.35%降至2022H1的0.29% [6] - 2019-2022H1现金分红分别为7.41亿 5.08亿 4.81亿 15.77亿元 其中2022H1分红金额超过同期净利润 [6] 历史股东变动 - 中国华融曾持股38.23% 2017年以2.41亿元估值退出 海湾集团持股增至100% [4][5] - 2002年中国华融以债权出资1.69亿元入股海晶化工(海湾化学前身) [4]
晴天科技IPO退档,原计划募资6.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1 21:28
公司IPO进程终止 - 晴天科技及其保荐人民生证券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公司于2022年7月1日预披露招股书 2023年3月平移递交招股书 原计划募资6.40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 注册资本6496.9895万元 法定代表人丁一波 [3] - 主要股东包括晴科控股(33.9399%)、丁一波(6.4292%)、道合投资(5.4245%)、粤民投(4.2985%)、华桐创投(2.7548%)等 [4] - 实际控制人丁一波合计控制58.614%股份表决权 曾担任上海维旺光电副总经理 [4] 主营业务与经营数据 - 主营业务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系统集成(收入占比93.26%)、投资运营和运维服务 [6] - 截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634.64MW 2023年上半年新增505.11MW 占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23% [5] - 2020-2023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96亿元、9.61亿元、16.74亿元和10.20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445.27万元、1.12亿元、1.43亿元和7574.53万元 [5] 财务指标 - 2023年上半年资产总额21.58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07亿元 合并资产负债率71.74% [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2986.84万元 研发投入占比1.11% [6] - 2020-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4.68%、37.12%、31.33% [6]
又一家IPO终止!净利润一度逾20亿,实控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梧桐树下V· 2025-06-21 20:38
公司IPO终止审核 -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于2024年6月20日终止审核,直接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申请撤回申报/保荐 [1] - 公司IPO申报于2023年2月28日获得受理,7月20日收到首轮问询,但上交所网站未公布问询问题及回复 [1] - 本次IPO拟募资30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烧碱,同时利用部分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 [2] - 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乙烯法第一位 [3] - 所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竞争性行业 [2] 财务表现 - 2019-2022年6月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5亿元、2.47亿元、20.40亿元和9.70亿元 [2] - 2021年营业收入130.28亿元,净利润20.76亿元 [3]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62亿元,净利润10.06亿元 [3] - 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5%至39.62%,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4][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前身系由国营青岛化工厂改制设立,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9][11] - 2021年11月完成混改,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和外部投资者 [13] - 混改后股权结构为:海湾集团62%、外部投资者13%、青岛国投5%、员工持股平台20% [13] - 截至2023年2月,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海湾集团间接控制公司67%股权 [12] 监管警示事项 - 2024年5月被上交所监管警示,涉及未完整披露员工持股平台股权质押解除情况 [6][7] - 存在多项会计核算不准确情形,涉及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多个科目 [8] - 员工持股平台60%的出资款5.67亿元来自以公司股权质押向银行的借款 [7]
共探改革机遇,同筑发展新程 中汇“聚生态之力、赋资本新程”IPO高端论坛顺利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6-21 11:33
资本市场改革与IPO生态重塑 - 资本市场及IPO相关制度持续深化改革,制度型开放步伐显著加快,从根本上重塑资本市场生态 [1] - 2024年新"国九条"出台实现合规要求、上市标准、行业定位等维度的实质性变革,重塑企业IPO生态环境 [5] - 注册制全面推行简化上市流程,但对信息披露合规性、持续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9] 论坛核心内容与政策解读 - 论坛重点围绕资本市场最新政策动态、审核要点与实务操作展开研讨,搭建IPO相关各方高效对话平台 [3] - 当前A股IPO审核呈现"严格把关、质量优先"特点,需多维度对比分析A股与港股、美股的上市地点选择 [7] - 新"国九条"实施后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三分之一,企业需从财务真实性、规范运营等多维度系统应对 [9] IPO审核关键维度 - 审核核心围绕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财务真实性及规范治理三大维度 [9] - 股权架构审核聚焦实际控制人认定、创始股东股权设计、股权激励及对赌条款等核心问题 [15] - 规范运作审核涵盖人员管理、财务内控、资产权属等实务要点 [15] 财务与税务合规要点 - 税务合规构成上市审核核心准入要件,需通过顶层架构设计实现税负优化与风险防控双重目标 [11] - 非货币资产出资、关联交易定价等评估类型需关注净利润预测、折现率等关键因素对估值的影响 [13] - 并购商誉减值风险需结合股份支付公允价值综合判定 [13] 国际化与数字化转型 - 圆桌研讨聚焦全球资本流动新格局下的港股市场破局策略,助力企业合规运营与价值提升 [17]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对接资本通道 [19] - 数字化转型赋能成为论坛重要议题,推动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19] 行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论坛汇聚交易所、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多方资源 [19] - 注册制改革背景下需构建政策、资本、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19] -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