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
搜索文档
巨力索具24年度持续加码研发高筑护城河 乘风“深海科技”有望迎新增长极
全景网· 2025-05-06 16:4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2.14亿元 其中工程及金属索具营收10.22亿元 合成纤维吊装带索具营收3.40亿元 钢丝绳及钢丝绳索具营收6.97亿元同比增长15.72% 链条及链条索具营收0.43亿元同比增长11.21% [1] - 制定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收25.69亿元同比增长16.02% 净利润3380万元同比增长173.72% [5] 产品与技术研发 - 形成软索具 链条 钢丝绳 钢丝绳索具 夹具吊梁 锻造索具 缆索 钢拉杆 重型装备 索具设备等10大系列产品 [1] - 拥有有效专利341项 其中发明专利61项 实用新型专利280项 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 2024年重点研发超长超宽超重甲板模块防变形组合吊具 风电运维大部件更换主提升装置 工字通用型叶片吊具等专项技术 [2]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河南子公司建设二期年产5万吨粗直径高端钢丝绳及配套索具项目 厂房主体结构已完成 [4] - 一期项目为年产10万吨钢丝及钢丝绳项目 [4] - 承接三峡引领号 中集来福士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 深蓝2-1号 深蓝2-2号网箱 中海油文昌116 FPSO系泊修复等多个深海项目 [3] 市场战略与业务拓展 - 市场营销围绕国际化布局 一带一路倡议 基础设施建设 海洋工程及新能源领域展开 [4] - 2023年在沙特设立分公司并签约法赫德国王体育场分包合同 强化中东市场 [4] - 深海经济领域构建三大产品线:单股永久系泊钢丝绳 系泊纤维缆 深海系泊系统配件 [3] 政策与行业机遇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上海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目标 重点支持深海装备制造 海洋新能源 海洋观测技术 [3] - 国家战略与地方政策双重加码推动深海系泊领域从技术验证转向产业化应用 [3] - 公司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推动系泊系统技术标准化 增强行业话语权 [4]
中集集团(000039):业绩持续高增,多板块业务经营稳健
长江证券· 2025-05-06 07: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集集团发布2025年一季报,集装箱板块利润持续释放,海工板块景气上行,其他业务板块整体经营向上,有望受益于深海科技发展 [2] - 预计公司2025 - 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8、44.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9倍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360.26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5.44亿元,同比增长550%;扣非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132% [6] 事件评论 - 集装箱板块利润持续释放,2025Q1干货集装箱销量53.12万TEU,同比增长约7.44%;冷藏箱销量3.64万TEU,同比增长约291.40% [11] - 海工板块经营稳健,2025Q1新增生效订单0.6亿美元,累计持有在手订单价值63亿美元,油气业务订单占比三分之二;多个项目完成建造及交付,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新租约 [11] - 多领域业务协同向上,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2%至57.65亿元;空港与物流装备等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物流服务业务盈利指标同比稳步增长;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91亿元 [11] - 产品业务布局广,有望受益于深海科技的发展,公司深耕深海油气及新能源业务,业务布局全面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利润表|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7664|174076|193489|208439| |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2972|3483|4472|5293| |利润表|EPS(元)|0.53|0.65|0.83|0.98|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计(百万元)|174752|178268|191927|201774| |资产负债表|负债合计(百万元)|106732|106373|115043|118930|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9264|5254|8216|9819| |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6630|-4070|-3060|-2150| |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4244|391|-107|-889| |基本指标|市盈率|14.25|11.69|9.10|7.69| |基本指标|市净率|0.79|0.75|0.71|0.67| |基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1.7%|2.0%|2.3%|2.6%| |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5.8%|6.4%|7.8%|8.7%| [15]
时代电气(688187)20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业绩稳健增长 轨交+半导体持续向好
新浪财经· 2025-05-03 20:39
公司业绩表现 - 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7亿元同比增长14.81%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13.42% [1] -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增长29.52% [1] - 25Q1公司综合毛利率33.50%同比提升3.84pct [2] - 销售净利率15.18%同比提升0.47pct环比提升0.37pct [2] 业务板块分析 轨交装备业务 - 25Q1轨交装备业务收入23.47亿元同比增长10.72% [2] - 轨交电气装备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18.89% [2] - 轨道工程机械收入1.53亿元同比下降48% [2] - 通信信号系统收入1.33亿元同比下降6.5% [2] - 其他轨交装备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11.06% [2] 新兴装备业务 - 25Q1新兴装备板块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20.88% [2] - 基础器件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9.86% [2] - 新能源汽车电驱收入3.86亿元同比下降3.92% [2] - 新能源发电收入2.51亿元同比下降2.54% [2] - 工业变流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400.41% [2] - 海工装备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16.49% [2] 费用与研发投入 - 25Q1销售费用率2.39%同比提升0.12pct [2] - 管理费用率4.62%同比提升0.12pct [2] - 财务费用率-1.38%同比下降0.14pct [2] - 研发费用率11.53%同比下降0.21pct [2] 产能与未来发展 - 宜兴IGBT产线产能持续爬坡今年有望达产 [3] - 株洲三期8英寸SiC晶圆产线有望年底拉通 [3] - 25Q1半导体子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2.63% [3] - 海工装备覆盖水下机器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7亿元48.41亿元52.34亿元 [3] - 对应EPS为3.18元3.54元3.82元 [3] - 对应PE为14倍13倍12倍 [3]
海力风电(301155) - 301155海力风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7:12
行业发展前景 - 沿海各省海风发展节奏将提速,有望为2025 - 2026年海风装机贡献重要增量 [2] - 行业将围绕机组大型化、深远海开发、“海上风电 +”融合模式三大方向加速迭代,前景广阔 [2] 公司产能布局 - 公司已在国内主要海上风电集群区域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包括省外的浙江温州、广东湛江等,省内的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江苏省南通市小洋口海力如东、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二期)等,已基本完成基地布局 [4] 行业与公司业绩对比 - 海上风电行业经历2021年抢装潮后进入深度调整期,2022 - 2023年项目延期现象普遍,目前相关问题逐步解决,业绩有望新增长 [5] - 公司扎根海上风电市场,专注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在海风设备市场市占率和竞争力有明显优势 [5] 公司盈利情况 - 2025年预计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营业务盈利水平将增长 [6]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因部分项目受客户航道审批影响,2025年1季度同比大幅上升因江苏部分项目开始批量发货,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比2024年有所增长,截至2024年末约48.8亿元收入将于2025年度确认 [6] 公司盈利增长点 - 加强主营业务海上风电设备制造优势,巩固桩基、塔筒等产品,研发布局深远海市场产品,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加快国内外市场开拓 [6] - 拓展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领域布局发展 [6]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 2024、2025年1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同比明显上升,原因一是加强销售收款管理,已有项目销售回款增加,二是新项目增多,预收款形成的合同负债增加 [7] 启东二期项目 - 投建启东二期项目是基于公司“两海战略”发展规划,响应国家“深海科技”战略,能推动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升级,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 [8] 公司“两海”战略 - 坚定“海上+海外”战略,聚焦海风业务,研发布局深远海市场产品,扩展国内市场覆盖,加速海外市场开拓 [8] - 通州湾海力装备基地、吕四港海力启东一期基地已投产,将作为面向出口的重要门户 [8]
亨通光电(600487):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深耕深海科技领域
国信证券· 2025-04-30 15: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亨通光电总营业收入599.84亿元,同比上升25.96%;归母净利润27.69亿元,同比上升28.57%;扣非归母净利润25.76亿元,同比上升4.29%;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132.68亿元,同比上升12.58%;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上升8.52% [1][8] - 聚焦通信网络与能源互联业务,2024年智能电网、海洋能源与通信、工业与新能源三大业务收入分别为221.8/57.3/6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69.5%/18.1%,海洋能源与通信是成长主要驱动力;国内外业务均良好发展,2024年国内和海外业务占收比分别为80.2%/18.9%,同比分别增长24.1%/38.9% [1][13] - 2024年公司毛利率13.21%,同比下降2.1pct,受铜导体业务收入占比增长和传统光通信业务经营承压影响;2025年Q1毛利率13.62%,环比提升5.09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变化+9.58%/-1.60%/-8.58% [2][18] - 以通信和能源为基石,在光通信、海洋通信、海洋能源方面有突破,深耕深海科技有望受益行业发展;截止2025年Q1,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180亿元,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80亿元 [3] - 传统光通信业务承压,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38.3/44.6亿元(前次预测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41.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10/9X [3][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76.22亿、599.84亿、693.50亿、771.08亿、854.65亿元,增速分别为2.5%、26.0%、15.6%、11.2%、10.8%;净利润分别为21.54亿、27.69亿、32.39亿、38.30亿、44.62亿元,增速分别为36.0%、28.6%、17.0%、18.3%、16.5% [4]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87、1.12、1.31、1.55、1.81元;EBIT Margin分别为5.2%、5.3%、6.1%、6.5%、6.7%;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8.4%、9.7%、10.5%、11.5%、12.3% [4] - 2023 - 2027E市盈率(PE)分别为18.0、14.0、12.0、10.1、8.7;EV/EBITDA分别为18.9、15.5、13.0、11.7、10.7;市净率(PB)分别为1.51、1.36、1.26、1.16、1.07 [4] 业务情况 - 光网络与系统集成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7.369亿、6.562亿、6.628亿、6.760亿、6.963亿元,增速分别为12%、 - 11%、1%、2%、3%,毛利率分别为29%、26%、26%、26%、27% [26] - 智能电网传输与系统集成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19.324亿、22.184亿、25.512亿、29.083亿、32.864亿元,增速分别为 - 13%、15%、15%、14%、13%,毛利率均为13% [26] - 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3.383亿、5.738亿、8.607亿、11.619亿、13.943亿元,增速分别为 - 66%、70%、50%、35%、20%,毛利率分别为32%、34%、33%、33%、33% [26] - 铜导体产品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9.942亿、15.007亿、15.757亿、16.545亿、17.372亿元,增速分别为27%、51%、5%、5%、5%,毛利率分别为2%、1%、1.20%、1%、1% [26] - 工业智能控制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5.728亿、6.766亿、7.781亿、8.792亿、9.759亿元,增速分别为16%、18%、15%、13%、11%,毛利率分别为15%、13%、13%、13%、13% [26] 可比公司比较 | 公司代码 | 公司名称 | 投资评级 | 昨收盘(元) | 总市值(亿元) | 2024归母净利润(亿元) | 2025E归母净利润(亿元) | 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 | 2024PE | 2025EPE | 2026EPE | 2025EPE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1869.SH | 长飞光纤 | 无评级 | 33.4 | 253.1 | 6.8 | 10.7 | 12.8 | 37.5 | 23.6 | 19.8 | 0.6 | | 600522.SH | 中天科技 | 无评级 | 13.9 | 473.4 | 28.4 | 39.0 | 45.5 | 16.7 | 12.1 | 10.4 | 0.5 | | 600487.SH | 亨通光电 | 优于大市 | 15.5 | 383.3 | 27.7 | 32.4 | 38.3 | 13.8 | 11.5 | 9.9 | 0.6 | | 603606.SH | 东方电缆 | 无评级 | 50.7 | 348.5 | 10.1 | 17.2 | 22.0 | 34.6 | 20.3 | 15.8 | 0.4 | [2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2023 - 2027E进行预测,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存货净额等项目变化,以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指标预测 [28] -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显示2023 - 2027E每股收益、每股红利、每股净资产等变化,还有ROIC、ROE、毛利率等指标情况 [28]
万马股份(002276) - 002276万马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2:58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年4月25日以网络远程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举办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面向全体投资者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李刚、独立董事周荣、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赵宇恺、财务负责人谢辉凌 [2] 各业务板块情况 机器人电缆业务 - 竞争优势体现在领先的产品设计研发和工艺实现能力、中国首家TUV认证的机器人电缆实验室、制造实现和品控能力、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和新品研发支持、产品可靠性、参与多个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但该类产品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较小 [2][3] 新能源板块 - 2024年在保持传统市场优势的同时开拓售桩业务,充电设备销售发出额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8.26%,业绩减亏,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3] 海缆业务 - 相关业务和产品为海底电缆使用的海缆材料,由子公司万马高分子生产,包括绝缘层、超光滑半导电屏蔽料、护套产品等 [4] 高分子板块 - 万马高分子是电线电缆领域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产品涵盖绝缘、护套、屏蔽等材料,特色产品众多 [5][6] - 自主研发的超高压电缆相关材料获新产品鉴定,成功应用于国内外高压超高压项目,已成为细分行业内规模第一、品类齐全的综合材料服务商 [6] 装备线缆板块 - 2024年着力开发大客户,在风能、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突破,产品线拓展,实现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向终端主机厂综合服务商转变,具身智能项目产品落地量产,但该类产品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较小 [10] 研发情况 - 2024年线缆板块成功研发16项新产品,9项通过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3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6项达国内领先水平 [7] - 高分子板块完成多项重点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多个项目通过技术鉴定或取得突破,装备线缆研究院拥有多项专利 [7] 产能与市场占有率 - 超高压绝缘料目前产能4万吨,第三期项目产能2万吨预计今年投产,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0% [8][9] 财务情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17.46%,但受铜价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和新业务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38.57%,长期来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将助力业绩改善 [14] 行业前景与发展 -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时代发展机遇 [11] - 预计202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比2024年增长6%左右,高端、特种线缆产品在整个线缆行业中的产值占比将从2024年的30%提升至35%-40% [12] - 电力电缆行业头部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效应扩大优势,下游细分品类挖掘增长点 [12] 其他布局 - 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基于机器人线缆线束的万马机器人智连CCa系统化解决方案,目前营收占比小 [11] - 在深海科技领域,万马高分子的海底电缆用材料应用于海风电缆,关键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应用于多个重大项目 [12]
集智股份(300553):深海科技基石+高端国产替代+机器人放量“吹哨人”
华源证券· 2025-04-29 19: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集智股份,给予“买入”评级 [6][1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集智股份是国内全自动平衡机头部企业,在传统领域品牌知名度高,近年向深海谛听、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开拓,已逐步进入收获期 [7][15] - 公司前期研发等成本高致费用率高,但随着新下游订单放量,高费用率拖累或成业绩弹性潜在超预期项 [7][16]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0.97/1.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9.77%/81.09%/76.14%,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2/46/26倍,考虑增长驱动力及可比公司估值,鉴于赛道稀缺性和业绩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11][13][8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产动平衡机领军者,高费用率蕴含业绩弹性 - 集智股份是国内唯一主营全自动平衡机的A股上市企业,2004年成立,2016年上市,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联合子公司向多领域开拓 [2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实控人楼荣伟合计持股28.15%,部分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持股,高管多为行业专家,为国产替代提供技术底蕴 [23] - 业务包括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自动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及服务,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61.86%、8.76%、14.72%、6.16%,传统主业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和机器人放量,信息系统及服务业务占比有望提升 [24] - 2016 - 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13.13%,归母净利复合增速 - 4.36%,三费平均占营收39.05%,随着新业务收获期到来,高费用率或成业绩增长驱动力 [30] 谛听是深海科技之基石,有望开启放量 水下攻防体系关乎国家安全,顶层重视度不断提升 - 现代潜艇技术使传统探潜手段效能锐减,我国海域频现他国侦察装置,需构建跨域协同水下攻防对抗体系,形成“探测 - 决策 - 打击 - 评估”闭环链路 [31] - 全球军事强国加速布局深海战场,美国水下信息网络研究成果领先且具备作战能力,我国高度重视相关领域发展 [36] 水声通信是深海科技基石,谛听布局正开启放量 - 水声通信以声波为载体实现水下信息传输,是成熟的水下远距离通信手段,在军事、石油深海勘探、深海载人科考等领域应用广泛 [38] - 水声信道环境复杂,信号处理是核心难题,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理论和产品较美国落后约5年 [39][40] - 2025年全球水下通信市场规模预计约34亿美元,北美主导,软件市场规模占比高,测算2025年中国水声信息软件及服务市场规模约27.7亿元,后续行业价值量有望提速 [42] - 集智股份2020年与之江实验室合作研发“智能水声信号处理系统”,2023年完成初代产品并获资质,2024年承接项目并确认收入,有望引领国产替代并放量 [47] 受益于国产替代及机器人发展,公司成长天花板打开 被忽视的机械设备“把关人”,公司正引领国产替代 - 动平衡机用于回转零部件不平衡量检测及修正,行业渗透率在提升,全自动平衡机行业技术、人才等壁垒高 [48][50] - 集智股份掌握全自动平衡机核心技术,产品达国际同类水平,凭借技术和性价比优势进入众多国内外企业,下游客户积累进入“滚雪球”阶段 [52] 高速动平衡机国产替代壁垒高、空间大 - 动平衡机分低速和高速,高速动平衡机用于大型装备回转零部件平衡,对技术和稳定性要求高 [55] - 高速动平衡机技术难度高,全球市场以海外企业为主导,2024年全球动平衡机市场空间约23亿美元,测算中国高速动平衡机市场空间约14.58亿元 [56][57] - 集智股份动平衡机用于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检测,2024年完成首台高速动平衡样机研制,有望打破海外垄断,国产替代趋势明朗 [63][64] 机器人打开行业新空间,量产“吹哨人”有望优先受益 - 人形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大,电机、减速器与丝杠是其执行器核心组件,动平衡机是机器人零部件生产必备设备,需求是行业放量先行指标 [66][67][70] - 集智股份开发的多款动平衡机和校直机已推向市场,技术领先,有望享受人形机器人发展红利 [72] - 测算当人形机器人达百万需求量时,动平衡机市场空间约26.5亿元,行业空间保守可提升至79.4亿元,增量占2024年行业空间48% [76][77] - 公司布局生产线建设,2025年一季度承接单条空心杯电子转子线,测算当人形机器人达百万需求量时,生产线市场空间为22.9 - 51.6亿元 [78]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全自动平衡机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50%/50%,毛利率分别为45%/46%/47% [79][84] - 预计2025 - 2027年自动化设备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40%/50%,毛利率分别为30%/32%/35% [84] - 预计2025 - 2027年测试机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50%/50%,毛利率分别为55%/56%/57% [84] - 预计2025 - 2027年信息系统及服务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0%/100%/50%,毛利率分别为35%/40%/42% [84] - 预计2025 - 2027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5%/5%,毛利率维持在57.5% [84]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业务稳健经营 资产结构优化发展动能十足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8: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亿元,主要因计提1.44亿元减值损失(商誉减值6742.13万元、存货跌价5975.46万元、固定资产减值1022.39万元、无形资产减值614.67万元),占利润总额亏损的61.3% [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866.62万元,完成4.34亿元定增,年末货币资金达6.24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768.15万元,同比增长18.66% [2] 业务调整 - 逐步关停低效业务线,聚焦核心产品(多相计量产品、井下测/试井、增产仪器等),强化高附加值领域优势 [1][2] - 多相计量产品在中东市场与沙特阿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推动非常规油田应用 [2] - 计划处置油田特种车辆和环保设备业务 [1] 战略布局 - 联合国内能源研究机构开发自适应补偿模型,提升复杂工况监测可靠性 [3] - 响应国家深海技术装备战略,推广国产多相流量计以降低进口依赖 [3] - 未来可能通过外延式并购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3] 管理层动向 - 高管及家属计划半年内增持股票,总金额最高2200万元,显示对公司前景信心 [3]
光芯片概念活跃,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上涨0.20%,5G通信ETF(515050)近19个交易日净流入2.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29 14:21
市场表现 - 4月29日A股市场热点分散 宠物经济 光芯片 机器人等概念表现活跃 [3] -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上涨0.20% 成分股兆易创新上涨7.20% 移远通信上涨3.64% 崇达技术上涨3.13% 光环新网上涨2.93% 卓胜微上涨2.08% [3] - 5G通信ETF最新报价0.98元 近1年累计上涨4.38% [3] 行业观点 - AI行业被视为年度投资主线 伴随DeepSeek R2/V4 Agent 多模态等进展 AI行业及AIDC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3] - 25年或成为国内AI基础设施竞赛元年及应用开花结果之年 中美AI进展不断 推理端持续推进 [3]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深海科技" 海风行业25年开始明确改善趋势 关注海风海缆产业链头部厂商 [3] ETF概况 - 5G通信ETF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5G通信主题ETF 覆盖AI算力 6G 消费电子 半导体 PCB 通信设备 服务器 光模块 物联网等细分行业龙头 [4] - 5G通信ETF盘中换手0.76% 成交4545.89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1.61亿元 [4] - 最新规模达59.52亿元 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本月份额增长2.78亿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4] - 最新资金净流入392.12万元 近19个交易日有10日净流入 合计2.70亿元 日均净流入1423.00万元 [4]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15% 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4] - 跟踪的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最新市盈率24.61倍 处于近1年1.92%分位 估值低于近1年98.08%以上的时间 处于历史低位 [4] 成分股表现 - 立讯精密权重10.08% 下跌1.16% 中兴通讯权重7.09% 上涨0.51% 中际旭创权重5.69% 下跌0.49% [6] - 工业富联权重5.07% 上涨0.33% 兆易创新权重4.99% 上涨7.20% 新易盛权重4.47% 下跌1.58% [6] - 歌尔股份权重4.09% 上涨1.27% 紫光股份权重4.03% 下跌2.05% 中航光电权重3.35% 下跌1.34% 东山精密权重2.87% 下跌0.04% [6]
中集集团: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550%-20250429
华泰证券· 2025-04-29 12: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人民币 8.96 元、港币 6.62 元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贸易政策扰动下公司集装箱业务展现韧性,能源与海工在手订单逐步释放,且创新业务布局不断发力,有望实现多元化增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 年 Q1 实现营收 360.26 亿元(yoy+11.04%、qoq-26.01%),归母净利 5.44 亿元(yoy+550.21%、qoq-52.48%),扣非净利 5.23 亿元(yoy+132.42%、qoq-70.27%) [1] - 25Q1 公司毛利率 12.10%,同比+1.92pp,环比-2.23pp;期间费用率 8.55%,同比+0.58pp,环比+2.62pp;销售费用率 1.74%,同比-0.06pp,环比+0.15pp;管理费用率 4.45%,同比+0.25pp,环比+0.16pp;研发费用率 1.37%,同比-0.13pp,环比-0.45pp;财务费用率 0.99%,同比+0.52pp,环比+2.76pp [2] 业务板块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或短期冲击全球集装箱用箱需求,但受益于 24 年订单延续与去年同期低基数,25Q1 集装箱分部收入与净利润均同比上升,干货集装箱销量 53.12 万 TEU,同比+7.44%,冷藏箱销量 3.64 万 TEU,同比+291.40% [3] - 能源板块子公司中集安瑞科 25Q1 实现收入 57.65 亿元,同比+24.2%,主要系水上清洁能源业务及高端低温装备销售大幅增长 [3] - 截至 25Q1 末,子公司中集安瑞科在手订单 283.09 亿元,同比+5.2%;海工制造方面,25Q1 末在手订单 63 亿美元,同比+34.04%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30.09/36.02/39.95 亿元,对应 EPS 为 0.56/0.67/0.74 元 [5] - 可比公司 25 年 Wind 一致预期 PE 为 14 倍,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海工业务有望受益于“深海科技”,给予公司 16xPE,目标价为 8.96 元;参考 23 年至今 H/A 股 PE 比率均值 71%,港元汇率取 0.93,对应 H 股 25 年 PE11 及 H 股目标价 6.62 港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127,810|177,664|177,716|195,677|212,860| |+/-%|(9.70)|39.01|0.03|10.11|8.78|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421.25|2,972|3,009|3,602|3,995| |+/-%|(86.91)|605.60|1.24|19.72|10.90|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0.08|0.55|0.56|0.67|0.74| |ROE (%)|0.87|5.98|5.67|6.45|6.81| |PE (倍)|97.03|13.75|13.58|11.35|10.23| |PB (倍)|0.85|0.79|0.75|0.72|0.68| |EV EBITDA (倍)|9.91|6.49|6.73|6.47|5.59| [7] 基本数据 |(港币/人民币)|2039 HK|000039 CH| |----|----|----| |目标价|6.62|8.96| |收盘价 (截至 4 月 28 日)|4.87|7.58| |市值 (百万)|26,262|40,875| |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百万)|12.17|319.29| |52 周价格范围|4.31 - 8.43|6.86 - 10.47| |BVPS|8.81|9.31| [10]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代码|公司简称|股价 (元)|市值 (亿元)|归母净利润(亿元)(2023/2024E/A/2025E/2026E)|PE(倍)(2023/2024E/A/2025E/2026E)| |----|----|----|----|----|----| |600150 CH|中国船舶|28.97|1296|29.57/39.40/76.02/106.05|44/33/17/12| |600031 CH|三一重工|19.05|1614|59.75/84.41/105.63/128.87|27/19/15/13| |000338 CH|潍柴动力|15.15|1298|114.03/126.62/144.02/158.23|11/10/9/8| |平均值| - | - | - | - |27/21/14/11| [14] 盈利预测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 2025E 营业收入 177,716 百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3,009 百万元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