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
搜索文档
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居民存款搬家暂缓,社融受基数效应回落
爱建证券· 2025-10-17 14: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9月金融数据整体中性,延续“信贷偏弱、M1同比回升”特征,受基数效应影响,后续社融同比增速预计回落 [30] - 建议持续跟踪M1同比、存款结构变化与短期贷款趋势,以确认“存款搬家”进程是否延续 [30] - 债市实体融资需求偏弱有基本面支撑,但非当前定价核心,四季度债市表现或改善但仍属弱势资产,预计震荡为主,投资者应谨慎乐观,操作关注关税动向、基金销售费率调整、通胀走势及权益市场表现 [30] 各部分总结 金融数据点评 - 2025年9月社融存量同比+8.68%,预期+8.64%,前值+8.81%;当月新增35338亿元,预期32777.78亿元,前值25668亿元;剔除政府债券当月社融同比增速5.94%,社融同比少增受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错位影响,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1886亿元,占比33.64%,同比少增3471亿元 [4][9][10] - 2025年9月M0同比+11.50%,M1同比+7.20%,预期+6.00%,前值+6.00%;M2同比+8.40%,预期+8.51%,前值+8.80%;M1延续高增,同比增速回升1.2个百分点,M1与M2同比剪刀差扩至-1.2%,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和9月财政政策发力影响 [3][5][17]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略低于预期,同比少增3000亿元;企业端为信贷增量主要支撑,居民端低迷;企业贷款新增12200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712亿元,信贷投放更注重实质融资需求 [6][20] - 9月人民币存款结构性分化,居民部门存款增加29600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00亿元,同比少增19700亿元,“一增一减”受季节性因素与去年同期高基数扰动,“存款搬家”进程待验证 [6][27] 金融数据与债市展望 - 9月金融数据延续“信贷偏弱、M1同比回升”特征,受基数效应影响,后续社融同比增速预计回落 [30] - 债市实体融资需求偏弱有基本面支撑,但非定价核心,四季度债市或改善但仍属弱势资产,预计震荡为主,投资者应谨慎乐观,操作关注关税动向、基金销售费率调整、通胀走势及权益市场表现 [30]
9月金融数据点评:存款搬家暂缓,债市仍未顺风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7 14:29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5年9月金融数据呈现结构性亮点但整体偏弱,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和实体信贷需求不强影响 [3][4] - 报告指出债市当前主要定价赎回压力而非基本面,在缺乏有力降息的情况下难言回归“基本面+流动性”定价,建议2025年第四季度继续降低久期,债券性价比排序为:转债 > 短端信用债 > 存单 > 短端利率债 > 长端及超长端利率 > 长端信用债 [4] 社融与信贷分析 - 2025年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低于2024年9月的1.59万亿元;新增社融3.53万亿元,低于2024年9月的3.76万亿元;社融同比增速为8.7%,较2025年8月的8.8%下降0.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较8月的8.8%下降 [3][4] - 社融增速下降受高基数及实体部门信贷需求不强共同影响,政府债净融资1.17万亿元继续支撑社融,但规模低于2024年8月的1.50万亿元 [4] - 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较弱,但新增短期贷款回暖;票据贴现利率回升压制票据融资需求,与短期贷款形成跷跷板效应,合并看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有所改善 [4] - 居民部门受核心一线城市放松限购政策影响,中长期贷款随地产销售从季节性低位回升而改善,但受库存和价格因素制约,改善持续性待观察 [4] 存款与市场流动性 - 9月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减弱,居民广义存款入市趋势暂缓,新增非银存款规模大幅回落,与新增住户存款形成跷跷板效应 [4] - 由于存款利率和理财目标收益率下调,居民持有活期存款机会成本下降,叠加对权益市场仍存强势预期,居民在放缓存款入市过程中倾向持有大量活期存款 [4] - M1同比增速抬升,M1-M2剪刀差收缩至2022年以来历史低位,但报告指出近年来该剪刀差与制造业PMI、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相关性转弱,其抬升或主要反映低基数效应及居民存款搬家暂缓导致的活期存款增多,信号意义强于经济现实意义 [4] 债券市场展望 - 2025年第四季度债市可能仍在回补年初行情透支,机构博弈心态重,降久期速度偏缓 [4] - 在流动性宽松状态下,短端确定性较高(短端信用债+短端利率债),但长债和超长债与短债利差仍在修正过程中,长端及超长端波动加大 [4]
中资券商股集体走低 非银存款下半年首现负增长 市场关注存款搬家进程
智通财经· 2025-10-17 14:05
中资券商股市场表现 - 中资券商股集体走低,广发证券跌5.15%报19.88港元,中信建投证券跌4.23%报13.37港元,国泰海通跌3.07%报15.18港元,光大证券跌2.22%报10.58港元 [1] 9月金融数据解读 - 9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结构显著分化,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1] - 该格局并非存款向资本市场迁移进程的逆转,而是受季节性因素与去年同期高基数共同扰动,尚不能断定“存款搬家”趋势终结 [1] 券商行业前景与投资建议 - 市场风险偏好波动但不改增量资金入市趋势,券商板块景气度有望震荡上行但估值滞涨 [2] - 资本市场稳定性提升下券商板块兼具工具属性,建议关注第三季度业绩弹性催化 [2] - 建议关注华泰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等投资机会 [2]
港股异动 | 中资券商股集体走低 非银存款下半年首现负增长 市场关注存款搬家进程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4:04
中资券商股市场表现 - 中资券商股集体走低,广发证券跌5.15%报19.88港元,中信建投证券跌4.23%报13.37港元,国泰海通跌3.07%报15.18港元,光大证券跌2.22%报10.58港元 [1] 金融数据表现 - 9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结构显著分化,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1] - 爱建证券认为该格局并非存款向资本市场迁移进程的逆转,而是受季节性因素与去年同期高基数共同扰动,其持续性需后续数据验证 [1]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广发证券表示市场风险偏好波动但不改增量资金入市趋势,券商板块景气度有望震荡上行但估值滞涨 [1] - 资本市场稳定性提升下券商板块兼具工具属性,建议关注第三季度业绩弹性催化及华泰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证券等投资机会 [1]
四季度AH配置展望:“共振”还是“跷跷板”
长江证券· 2025-10-17 13:11
AH溢价率分析 - AH溢价率指数触及120的历史低位,打破过去三年130%-140%的中枢区间[20] - 溢价率收敛主因成分股扩容,9月调整后成分股数量增至244只(新增44只),行业权重中金融、能源占比下降[41][44] - 溢价率受流动性差异、投资者结构、税收政策影响,但不宜作为港股择时指标[5][39] 基本面比较 - 港股中报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恒生科技成分同比增速从2024年41.22%降至22.37%;A股全A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创业板指增速从4.05%翻倍提升[52][57] - 2025年预期EPS增速:科创50(65.75倍)和创业板指(30.16倍)显著高于恒生科技(24.89倍)[67][68] - 港股营收增速同比由负转正,恒生科技修复弹性较大;A股业绩边际改善更强[55][57] 资金面动态 - 南下资金三季度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超50%,近一年净流入非必需消费、金融、资讯科技、医疗保健行业均超1000亿港币[12][86] - A股流动性占优:7-8月两融交易活跃,新开户数265万户(同比增165%),证券结算资金余额同比增23%[77][80] - 居民存款增速与M2同比差收窄至1.0%(2022年6月以来最低),但资金流入理财规模更显著,前14大理财公司8月规模增2857亿元至25.02万亿元[73][76] 估值与配置性价比 - 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以中美无风险利率衡量)处于低位,外资配置性价比不足;恒生科技对南下资金风险溢价高于创业板指[12][100] - 预测市盈率:恒生科技(24.89倍)低于创业板指(30.16倍)和科创50(65.75倍)[68] - 港股成长板块(如生物科技、媒体)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及上调幅度靠前[116][119] 四季度配置策略 - 建议均衡配置,从科技成长向消费、再通胀、红利板块切换,关注四中全会(10月)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政策窗口[7][106] - 港股红利板块因股息率息差优势吸引配置,优先顺序:AH两地上市→央国企→本地股[121][124] - 港股成长结构侧重软科技(应用软件占比超50%)、生物医药;A股成长以硬件制造为主,依赖流动性驱动[108][113]
居民存款最新数据传递出何信息
证券日报· 2025-10-17 00:16
存款增长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总额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 [1] - 9月份单月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 [1] 居民金融行为分析 - 存款在银行储蓄与非银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被称为"存款搬家",是居民根据金融市场收益率变化进行资产重新配置的灵活表现 [1] - 居民资产配置灵活,会根据收益风险平衡需求在存款与其他资产形式间转换 [1] 信贷与消费需求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占全部信贷比重为7.5% [2] - 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显示居民消费需求偏弱 [2] - 居民消费更趋理性,"预防性储蓄"心态存在,大额消费需求尚未完全释放 [2] 经济潜力与政策方向 - 12.73万亿元住户存款被视为庞大的资金"蓄水池",蕴藏强劲潜在购买力 [2] -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指出经济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挑战 [2] - 未来存款若流向消费或投资,将对需求端形成强有力支撑,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后劲" [2]
M1与M2剪刀差明显收敛 9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8.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53
社会融资规模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1]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支撑 [4] - 超过一半的新增社融由政府和企业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渠道提供 [4] 货币供应量 -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8] - 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 [8] - M1与M2剪刀差明显收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和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8] 贷款利率 - 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3] - 9月份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3] -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3][6] 信贷与融资结构 -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影响后增速约7.7% [5] - 直接融资加快发展,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1][4] - 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约25%,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 [5] 存款与资金流向 - 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出现居民存款向股市等资产“搬家”现象 [9] - 存款“搬家”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进行的资产重新配置,资金会由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 [9] -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弹性增大,资金流动呈双向动态变化 [9]
“存款搬家”背后原因浮出水面
财联社· 2025-10-16 22:21
金融数据分析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1] - 9月末住户存款增长12.73万亿元,较8月末的9.77万亿元大幅增加近3万亿元 [1] - 9月份非银存款数据出现明显回落,而居民存款大幅反弹 [1][2] 非银存款增长原因 - 非银存款高增主要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并非专指证券公司的保证金类存款大幅增加 [1][2] - 7月份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月份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2] - 银行在政府债、专项债发行高峰期,因居民存款增长一般,有扩充负债规模的需要,导致非银数据增长 [3] 居民资产配置行为 - “存款搬家”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将储蓄存款转换为其他资产的资产重新配置行为 [1] - 部分存款可能绕道基金、理财存入同业,因同业存款利率相比居民存款利率相对较高 [3] - 三季度债券市场相对低迷,可能导致部分客户选择将资金赎回至银行账户 [6] 银行理财与基金销售情况 - 9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降至30.82万亿元 [4] - 含权类产品销售占比年内有一定提升,但无爆发式增长,基金产品整体销量未出现大幅变化 [5][6] - 在含权类基金产品中,挂钩指数的产品比例相对较高,直接投向股市某个板块的产品并不受欢迎 [6]
“存款搬家”进程暂缓?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6 20:41
存款结构变化 - 9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结构显著分化,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2][3] - 此变化与近月趋势形成对比,此前居民存款少增、非银存款多增的现象被市场视为存款向股市“搬家”,9月该进程出现暂缓迹象 [2][6] - 9月非银存款大幅缩水是下半年以来单月首次出现负增长,而居民存款单月新增额创下半年以来首次超2万亿元的纪录 [3] 变化驱动因素 - 市场分析指出,“存款搬家”节奏放缓或与股指高位震荡引发的“赚钱效应”回落有关 [2] - 非银存款显著下滑是去年高基数效应、权益市场震荡与资管产品调整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5] - 财政政策发力是重要因素,9月财政多支少收,政府存款向居民和企业转移,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62亿元,导致居民和企业存款多增 [4][5]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 存款结构变化助推M1与M2增速呈现“一升一降”,9月末M2同比增速为8.4%,较8月下行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为7.2%,较8月提升1.2个百分点 [8] - M1-M2剪刀差为-1.2%,较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资金活性有所增强 [8] - M1增速回升受居民存款同比多增及财政存款加速支出流入企业账户共同推动,而非银存款流失等因素导致M2增速回落 [8] 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分析 - 所谓“存款搬家”本质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变化进行的资产重新配置,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间的流动是双向动态的 [6][7] -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可能倾向于持币寻找新投资机会,减少对货基、现金类理财等固收资管产品的配置 [5] - 从9月新成立偏股基金份额、新增开户数仍改善来看,居民资产再配置过程仍在延续 [6]
楼市最后防线破了?结婚人数增多、居民存款率却在下降,什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0-16 20:07
楼市政策调整 - 北京于8月9日出台新政,允许符合条件的家庭在五环外购买商品房不限套数 [4] - 上海于8月25日跟进,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并将成年单身人士按居民家庭计算限购 [4] - 政策松绑集中于郊区,核心区域限购政策保持不变,旨在将购房需求引导至郊区 [4] - 苏州解除了为期两年的限售政策,导致二手房挂牌量在24小时内增加3000多套,总量突破21万套,成交价格下跌11.8% [7][9] - 2024年前7个月,苏州新房成交面积仅为178.1万平米,同比下降10%,库存去化周期长达23个月,部分新盘价格降幅超过15% [7] - 多个新一线城市如合肥、重庆、成都正在研究优化土地供应、推动“好房子”项目等新政策 [12] 结婚登记数据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353.9万对,较2024年同期增加10.9万对 [15] - 2025年第二季度结婚登记单季增加26.8万对,同比增长18.3% [15] - 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为1980年以来最低水平 [13] - 政策变动是主因,新《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实施,取消户口本要求并实现全国通办,显著降低登记门槛 [15] - 广州市第二季度结婚人数增长近40%,其中跨省登记占比较高 [18] - 2025年上半年离婚登记数为133.1万对,同比增加5.7万对,增幅4.5% [20] 居民存款与贷款趋势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较6月减少1.12万亿元,为过去20个月内首次单月减少超万亿元 [25] - 2025年7月居民贷款减少0.49万亿元 [25]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总额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 [27] - 低利率环境是存款变化关键因素,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 [27] - 资金流向非银金融机构,前三季度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30] - 截至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24.94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较前期放缓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