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

搜索文档
8月非银存款环比少增万亿,发生了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9-12 22:08
非银存款变动趋势 - 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0.55万亿元但环比少增近万亿元 [1][5] - 前8月非银存款累计新增5.87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且较2015年同期高出约7000亿元 [1][7] - 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为历史第二高水平 [2] 居民存款流向分析 - 8月居民存款未加速流入股市 部分股民可能解套离场 [1][5] -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资金向非银存款转移 [2] - 某股份行三方存管余额较年初增长15% 但8月环比下降 [6] 存款搬家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降至0.2%-0.3%低位 定期利率跌破1% 居民寻求更高收益资产 [9] - 股市表现强劲:8月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刷新10年新高 成交额47.83万亿元创单月纪录 [4] - 债券市场利率低位震荡 固收类产品吸引力下降 资金转向权益市场 [4][9] 历史对比与模式变化 - 2015年5月非银存款新增1.94万亿元(历史第三高)伴随居民存款减少 [4] - 2024年存款搬家呈现双轮驱动:既流入券商保证金账户 也申购理财及基金产品 [9] - 2025年7月以来反内卷等宏观叙事强化 风险偏好提升加速资金流向权益市场 [10] 银行体系结构性影响 - 存款搬家利好具备基金托管资质的大中型银行 [11] - 中小银行因资质不足面临存款流失压力 [1][11] - 存款在部门间流转:购买理财后大部分转化为企业存款 少部分留存为非银存款 [11]
存款搬家继续!8月非银存款再增万亿,哪些产品受欢迎?
搜狐财经· 2025-09-12 19:49
9月12日,央行公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 增长6%,增速环比再提升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提速。 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存款搬家"成为市场热议话题。据wind数据,8月单月居民存款增加1100亿元,虽然止住了上个月的下滑趋势,但同 比少增6000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单月存款继续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居民"存款搬家"现象仍在持续。 | | | | 中国人民银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 | | | | | | |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 法律法組 | 货币政策 | 宏观审慎 | 信贷政策 | 金融市场 | 金融稳定 | 润查绞片 | 银行会计 | 支付体系 | | | 金融科技 | 人民币 | 经理国库 | 国际交往 | 人员招录 | 学术交流 | 征信管理 ...
存款搬家持续流入银行理财 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成存款“搬家”的主要承接方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10:24
经济观察网据证券时报网消息,今年以来,伴随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叠加中小银行多轮跟进"补降","比 价效应"下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存款流入方向,含权益资产的产品颇受欢迎。 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成存款"搬家"的主要承接方。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国有行旗下4家理财公司,8月 份规模增幅合计达1442亿元,占上述14家理财公司合计增幅约一半,其中工银理财单月增长约650亿 元,处于行业增幅首位;其次是民生理财,单月增幅亦超过600亿元。截至8月末,6家2万亿元规模以上 的理财公司按规模顺序排名,分别为招银理财(2.53万亿元)、兴银理财(2.38万亿元)、信银理财(2.25万亿 元)、农银理财(2.1万亿元)、工银理财(2.1万亿元)和中银理财(2.05万亿元)。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市场排名前14的理财公司(包括6家国 有行和8家股份行旗下理财公司)中,有12家在8月份实现存续余额净增长。上述14家理财公司规模合计 增长约2857亿元,总规模增至25.02万亿元。不过,从月度环比增幅来看,8月份增量不及7月份约1.8万 亿元的增量,主要原因是7月份是下半年首月,是银行业受存款季节性出表产 ...
存款搬家持续流入银行理财 “固收+”产品受青睐
证券时报· 2025-09-12 01:53
一是受居民多资产理财需求影响,居民寻求更高收益的理财渠道,为满足此类需求,银行理财2025年以 来加大R3(中等风险)等级产品研发,尤其通过5%~10%仓位配置指数增强、量化中性等产品,较好达到 了业绩比较基准(2.5%~3.0%),使得今年"固收+"方向理财研发积极性显著高于纯债类产品。 二是企业理财需求变化,利率下行与市场不确定性促使企业通过理财提升闲置资金收益,实现降本增 效,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企业更倾向于把美元存款换汇后转向人民币理财。相关对公理财产品以 R1、R2专属产品为主,既有流动性较好的现金增厚产品,也有封闭期较长的纯债类产品(以高等级信用 债为主)。 中信建投(601066)证券研报认为,"固收+"类型产品为存款"搬家"提供新路径。在低利率环境下,传 统债券资产收益率走低,"固收+"多元配置优势凸显。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5年7月理财公司新发权益 类产品共8款,新发混合类产品45款,均超过上半年月均新发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流动性较好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不增反降,产品年化收益率也普遍降至2%以下。据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上述14家理财公司现金类产品余额共计约5.95万亿元,较年初减少超2 ...
从“资产荒”到“负债荒”——银行负债与债市
2025-09-11 22:33
从"资产荒"到"负债荒"——银行负债与债市 20250911 摘要 2025 年一季度银行面临"负债荒",主要因特殊再融资债大量发行及 央行收紧流动性,导致银行体系负担加重,限制了市场融出资金规模, 推高资金利率。 预计未来银行整体负担压力不大,特殊再融资债无新增计划,央行流动 性释放态度趋稳。隔夜资金利率预计在 1.3%至 1.45%区间运行,不会 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存款搬家现象主要体现为银行负债结构变化,资金更多转移至非银产品, 对银行负债压力影响有限,同时对权益市场、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等有 一定利好,但非决定性因素。 2025 年上半年银行调降存款挂牌价,整体负债成本较 2024 年底下降 近 30 个基点。大型银行综合负债成本约 1.65%,存款成本在 1.45%~1.5%之间,同业负债成本低于 1.7%。 2025 年以来,银行通过出售 OCI 账户和 AC 账户中的老券实现投资收 益,弥补交易盘获利不足。若交易盘持续不佳,预计仍将通过卖出老券 维持营收贡献。 Q&A 银行负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银行负债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存款,通常超过 70%,具体比例可能在 73%到 75%之间略有波 ...
管涛:股市上涨并非存款搬家,居民仍在“多存少贷”
和讯· 2025-09-11 17:48
管涛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收支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居民境内人民币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 7800亿元。有人将此解读为"存款搬家",并与近期国内股市行情联系起来。 然而,分析结果显示,打开股市涨跌的"密钥"在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非居民存款变动。同时,月度 数据波动未改变中国居民超额储蓄的发展趋势,且存贷差进一步扩大显示居民部门降杠杆还在继续演 进。 01 居民存款变动难以解释股市涨跌 从人民银行的统计看,自2009年以来,历年7月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均为负值。因此,当月居民存 款下降更多反映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不必赋予过多的内涵。 有意思的是,2009年以来的7月有11个年份股市收涨(占比64.7%),呈现出当月股市胜率较大的 季节性规律。同期出现过三次单月居民存款降幅过万亿元,对应的股市涨跌规律却不明显:2021年 7月,居民存款下降1.36万亿元,当月万得全A指数下跌3.1%; 2014年7月下降1.08万亿元,当月 万得全A指数上涨7.5%;今年7月下降1.11万亿元,当月万得全A指数上涨4.7%。 用居民存款变动来解释股市涨跌恐有"先有观点再找论 ...
流动性和机构行为系列之二:存款和非银资金搬家能持续多久?
西部证券· 2025-09-10 18: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财、固收+、权益等产品对资金吸引较大,2025 年以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净值增速显著下降,固收类理财规模仍增长,保险预定利率调降后吸引力边际降低,权益类、混合类基金资产净值高速上涨 [1] - 存款搬家和股市上涨往往互相促进,本轮存款搬家与多种因素有关,7 月存款搬家加速,后续或持续 [2][30] - 中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非银机构往往调整配置结构,中国债券型、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 2025 年以来有所下降,后续或继续降低 [3] - 短期来看,随着权益市场波动、利率水平变化,非银机构资金搬家或将阶段性减缓,可从股债比价、10 年期国债利率与政策利率利差、30 年期 ETF 规模和 TL 持仓多空比等视角观察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固收+、权益等产品对资金吸引较大 - 非权益资产对资金吸引力降低,现金类产品收益率降至较低水平,债市赚钱效应下降但相对定存仍有优势,保险预定利率调降后吸引力减弱 [12][17][18] - 资金边际或更多进入权益市场,权益基金资产净值高速增长,股市对资金吸引力较大,低利率时代权益资产性价比更高,后续资金边际或更多进入权益市场 [22][25] 存款和非银资金搬家能持续多久 - 存款搬家和股市上涨往往互相促进,本轮存款搬家与多种因素有关,7 月存款搬家加速,后续存款搬家或将持续 [30][36][37] - 中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非银机构往往调整配置结构,非银资产配置调整是低利率时代的典型特征,中国债券型、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 2025 年以来有所下降 [41][49] - 短期来看,非银机构资金搬家何时会阶段性减缓,可从股债比价、10 年期国债利率与政策利率利差、30 年期 ETF 规模和 TL 持仓多空比等视角观察 [4][52][57]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共振上行”,“我们要成为在不同市场周期下均能创造价值的长期主动管理者”
中国基金报· 2025-09-08 08:37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与市场趋势 - 中国股市正进入长期价值重估周期 三大长期要素支撑重估: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系统性风险缓和、政策强托底 [1][3][4] - 港股和A股基于相同基本面与预期逻辑 共振上行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无风险利率锚定美债收益率 美债未来下行空间更大 [1][5][6] - 上证指数于2025年8月站上3800点 市场在政策推动与资金驱动下持续回暖 [1] 居民资产配置与资金流动 - 居民资产配置由债转股趋势明显 正反馈循环积蓄力量 最终导向全社会信心恢复和提升 [7][8] - 大量三年期高息存款陆续到期 存续产品利率回落至1%左右 资金寻求更具吸引力配置方向 可能流入固收加等权益挂钩型产品 [9] - 银行渠道推出含权产品趋势 反映理财市场结构性变化 [9] 外资配置策略与市场定位 - 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策略转向"单独配置" 中国市场成为一类独立资产 根本性转变 [2][10] - 主动型外资尚未大规模流入 但最在意地缘政治风险 已对中国市场有很强信心 等待地缘政治事件更明朗前景 [10]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预计后续有很多配套措施 [10] 安联基金投资策略与操作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于2024年9月成立 依靠前沿性布局和规则化主动管理体系 业绩表现突出 [1][4] - 始终坚持增强型GARP策略 通过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组合配置 动态调整权重 [11] - 始终坚持自下而上基于ROE的深度研究和紧密跟踪 结合估值调整持仓 [11] - 建仓期间配置相对均衡 2025年持仓偏向优质科技资产 三季度继续维持高仓位 [11] - 优质科技板块基本面全面改善 有望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11]
这次的“存款搬家” 有所不同
搜狐财经· 2025-09-08 00:35
居民存款与股市关联性分析 - 7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但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历年7月存款均为负值 属于季节性波动[1][2] - 居民存款变动与股市涨跌无稳定关联 2009年以来7月股市上涨概率64.7% 但三次单月存款降幅超万亿时股市表现各异:2021年降1.36万亿对应股指跌3.1% 2014年降1.08万亿对应涨7.5% 2024年降1.11万亿对应涨4.7%[2] -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变动与股市相关性更强 2024年7月非银机构存款新增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同期万得全A指数上涨4.7%[4][5] 居民储蓄与贷款趋势 - 前7个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同比多增7203亿元 较2015-2019年同期均值扩大4.71万亿元[3] - 同期居民贷款仅增6808亿元 同比少增5794亿元 存贷差扩大至8.98万亿元 同比增加1.3万亿元[3][4] - 2020-2024年前7月存贷差均值较2015-2019年增加5.49万亿元 2024年较过去五年趋势值进一步扩大3.49万亿元[4] 居民部门杠杆率变化 - 2024年二季度居民部门杠杆率61.1% 较2023年一季度62.3%回落1.2个百分点 其中四个季度环比下降 2024年二季度降0.4个百分点[7] - 历史上三轮加杠杆中居民贡献显著:1998-2001年贡献45.2% 2009-2010年贡献23.9% 2020年贡献26.1%[8][9] - 2022年一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新一轮加杠杆中居民仅贡献1.2% 企业部门贡献53.6% 政府部门贡献45.2%[10] 国际杠杆率比较 - 2023年底BIS口径中国居民杠杆率60% 高于G20均值58.3%和新兴市场均值46.6% 低于发达经济体均值67.0%[11] - 2009-2024年中国居民杠杆率逆势增长42.4个百分点 同期G20和发达经济体分别下降2.6和8.9个百分点[11] - 房地产调整经济体普遍经历去杠杆:爱尔兰杠杆率降78.3个百分点 西班牙降39.1个百分点 美国降26.8个百分点[12] 房地产与政策影响 - 中国名义住宅价格指数较2021年三季度高点下跌16.6% 2024年一季度环比跌幅收窄至0.9%[13] - 美国楼市2017年后创新高但居民杠杆率反降7.4个百分点 日本楼市2009年企稳后居民杠杆率仍降2.9个百分点[14] - 政策需推动政府部门加杠杆 2009-2024年美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35个百分点 抵消居民部门26.8个百分点降幅[14]
“存款搬家潮”下,有理财公司规模增近5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23:29
2025.09.07 本文字数:3190,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陈君君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经历了一段起伏。 一季度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但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到 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38%。 与此同时,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屡次突破前期高点,最新收盘日报3812.51点。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 数据显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居民存款 减少1.11万亿元。 这一背景下,理财公司业绩冷热不均。24家已披露上半年数据的银行理财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56.67亿 元,大多数保持增长,但部分公司净利润承压。从理财余额来看,机构间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的实现两 位数增幅,有的则出现缩水。 "强者恒强"格局凸显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盈利继续呈现分化格局。记者根据已披露数据梳理发现,24家理财公司 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56.67亿元,整体延续稳健态势。但从个体表现来看,部分机构保持高速增长,亦有 公司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越发凸显。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招银理财、中银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