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产性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发展“最佳助攻”,如此赋能!
南京日报· 2025-09-08 07:56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 南京市服务业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5.8% 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高科技服务业 金融业 物流运输业发挥重要作用[6] -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融合化 数字化 专业化服务推动区域产业效率变革与价值提升 被称为"经济增长的灵魂"[15] 物流行业赋能制造业案例 - 申通快递采用"驻厂收件"模式 将分拣打包审核订单环节前置 全链路配送效率提升7小时[7][8] - 为校服企业设置500平方米前置仓 管理超1500个SKU 通过ERP系统实现库存实时查看和分拣溯源 错发率显著降低[8] - 采用"快递费包干"模式为客户提供仓配一体服务 不另收仓租和人工费 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融合[9] 工业软件数字化转型案例 - 金恒科技为晋钢部署C2M电商系统 实现5分钟完成电子合同签署 用户下单效率提升60%以上[10][11][12] - 系统上线后客户满意度提升20%-30% 废旧物资在线竞拍溢价明显 处理流程从1周压缩至2天内[12] - 业务员从低效重复劳动中解放 转向客户维系与市场拓展 实现资源流转优化和工作重心聚焦[12] 医药智慧物流体系创新 - 南京医药"共享智慧中药房"日处理处方超6000张 患者满意度达99% 通过智慧物流实现"当日达"配送[13] - 服务覆盖8000家制药企业和34000家医疗机构 提供半日达 次日达及指定时间多级配送 冷链物流保障温敏药品安全[14] - 拥有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仓储和1万平方米专业冷库 应用AGV机器人和智能分拣系统提升药品周转准确率[14][15]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6] - 方案注重培育35家百亿级企业 强化数字化转型与AI应用 鼓励建设开源生态和鸿蒙平台落地[16] - 通过自贸区优势吸引外资基金与国际人才 扩大跨境电商和低空物流试点 对接环保低碳服务与碳中和目标[16]
冲刺“十万亿”,沿海经济大省瞄准“关键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6 08:37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政策 - 山东制定《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1] - 聚焦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四大骨干行业 实施"一业一策"并挖掘服务消费潜力[1] - 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科技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细化11个细分赛道举措[1] - 深化"制造+服务"双向渗透 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1] - 2024年山东服务业增加值5.23万亿元 占GDP比重53.1%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0.2%[2] - 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占GDP比重54.4%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2] - 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短板 2024年山东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仅19家 制造业68家[3] - 将投入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下半年新增1亿元瞄准高成长性企业[3] - 计划年底前新培育3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2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3] 全国碳市场建设 - 中央印发碳市场领域首份文件 明确强制碳市场2027年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4] - 自愿碳市场将扩展至生物质利用、固废处理等领域 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4][5] 区域经济与产业动态 - 海南自贸港拟扩大旅游免签入境政策 经批准国家公民可免签入境旅游[6] - 江苏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计划每年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不少于300场次[8] - 安徽启动汽车品牌集体包装计划 2025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居全国首位[9] 服务贸易数据 - 2025年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 同比增长8.2%[10] -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 增长6.8% 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12.6%[10] - 旅行服务进出口12594.6亿元 增长10.4% 出口增速达62.9%[10] 人工智能行业 - 全球消费级AI应用榜单显示移动端Top50中22款为中国开发者产品[11][13] - 网页端Top50中DeepSeek位列第三 仅次于ChatGPT和Gemini[12][13] - 中国开发者在消费级AI领域展示巨大影响力 大厂竞争加剧[13]
山东加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产性领域培育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9-05 16:26
服务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提升[3]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 10大行业门类中9个实现正增长[3] - 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1.6万余家 近三年增长44%[3] 重点行业增长态势 - 批发零售 交通运输 现代金融等骨干行业稳健增长[3] - 租赁商务 信息软件 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明显[3] 重点项目投资进展 - 85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1-7月完成投资超600亿元[3] - 全年预计建成投产37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 聚焦人工智能 科技研发 大数据服务 现代物流 商务咨询等11个细分赛道[3] - 年底前新认定3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2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3] - 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深化制造与服务双向渗透[3] 政府支持措施 - 完善服务业运行监测机制 针对趋势性变化和异常波动精准施策[3] - 对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 协调解决经营困难[3] - 持续遴选引领性强的优质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
新华社· 2025-08-29 00:18
城市发展政策导向 - 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 [1] -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1]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1]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 - 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1] 制造业与建筑业发展 -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1] - 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1] 服务业与消费经济 -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 -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齐短板 提高水平 [1] -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1] - 培育消费新场景 [1]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第一届世界五百强:美国独占151家,日本149家,中国只有3家,现在呢?
搜狐财经· 2025-08-24 07:28
世界500强企业国家格局演变 - 1995年第一届世界500强榜单中美国和日本占据主导地位 两国合计300家企业上榜 占全球60%份额 [3][6] - 日本在1995年达到巅峰状态 拥有149家上榜企业 仅比美国少2家 且在前十名中占据6席 [6][7][8] - 2024年最新榜单显示中国拥有133家上榜企业 美国139家 日本仅40家 格局从美日主导转变为中美主导 [13][14] 中国企业数量增长轨迹 -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从1995年的3家国有企业发展至2018年首次超越美国 并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3][11][13] -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2003-2007年连续5年GDP增长率超10% 2007年GDP增长达14.15% [11] - 2008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11] 企业盈利质量对比 - 中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39亿美元 远低于美国企业的88亿美元 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距 [16] - 中国企业的利润贡献主要来自国有大银行 若剔除银行则平均利润更低 [16] - 上榜中国企业以国企和央企为主 集中在能源、基建、金融等领域 民营企业占比仍然较低 [16][17] 产业升级方向 - 生产性服务业被定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具有五大战略性功能 [18][19] - 全球市值领先企业如苹果、微软等通过控制研发和销售环节获取最大利润 制造环节委托代工 [19] - 中国计划在2040年将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6-7个百分点 2050年达到40% 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 全球企业营收排名数据 - 2024年世界500强前十二位企业营收数据:沃尔玛6481.25亿美元 亚马逊5747.85亿美元 国家电网5459.475亿美元 [14] - 沙特阿美以4948.901亿美元营收位列第四 但以1206.993亿美元利润成为全球最盈利企业 [14] - 苹果公司营收3832.85亿美元 利润969.95亿美元 利润率显著高于能源和零售企业 [14]
从主引擎到新引擎,广东现代服务业如何开启“破茧”之旅?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21:25
行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10.6%,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9% [2][3]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连续42年全国居首,超1.5亿实时在粤人口构成消费市场底座 [3] - 前海合作区2025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达65.5%,接近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水平 [3] 产业结构与融合 - 生产性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现代生活服务业为核心引擎 [3] - 数字经济规模达6.9万亿元,连续8年全国第一,华为、腾讯等9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 [4] - 截至2025年6月制造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4.6%),其中中长期单位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7.8%) [4] -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和18家世界500强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创集群全球创新指数连续5年排名第2 [4] 发展瓶颈 - 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科技转化率低、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卡脖子、数字产业硬制造强而软服务薄弱问题 [5] - 生活性服务业面临高端护理、智慧养老供给缺口大,社区居家养老缺乏长期盈利模式 [8] - 智慧康养、定制旅游、银发经济等新消费受制于法规政策及监管环境限制 [8] - 金融、跨境服务高端人才短缺,家政餐饮等行业存在优质服务人员短缺和年轻劳动力吸引力不足问题 [8] 突破路径 - 建议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高端软件国产化替代,构建生产性互联网平台+产业集群模式 [11] - 利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深化粤港澳规则衔接,发挥香港金融法律咨询服务业优势 [11] - 推进人工智能+消费场景创新,发展智慧商圈、互联网+医疗、数字教育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14] - 建议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大平台参与、品牌让利三重模式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 [14] - 支持高校与头部企业共建细分领域学院,健全产教评融合机制培育复合型人才 [17]
透视深圳各区半年报:第三产业梯度分布明显,工业区逆袭“抢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1:48
城市经济排名与服务业发展 - 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位列上半年经济总量前五,五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第二产业[1] - 深圳以18322.26亿元GDP居全国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11806.37亿元占GDP比重超60%,增速6.1%超过第二产业及GDP整体增速[1] - 深圳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龙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超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反哺制造业趋势明显[1] 深圳服务业"双引擎"格局 - 南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921.88亿元占全市超30%,福田区以2694.78亿元位列第二,两者构成深圳服务业第一梯队[3][4] - 南山区第三产业增速提升0.9个百分点至4.7%,占GDP比重从75.9%升至78.8%,腾讯控股、微众银行、大疆等龙头企业推动发展[5] - 福田区第三产业增速8.8%高出全市均值2.7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44.8%,资本市场服务增速比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3][5] 新兴服务业增长动力 - 福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6.9%,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营收增长35.3%,中国平安保险和独角兽企业荣耀(计划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构建AI生态)成为代表企业[6] - 龙岗区第三产业增速5.4%超过第二产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83.7%,机器人6S店和"空中高德"平台推动服务赋能制造[9][10] - 龙华区第三产业增速7.9%,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长5.1%,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完善[10] 产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 - 深圳工业大区(宝安、龙华、大鹏新区、龙岗)第三产业增速超全市均值,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补链强链"关键环节[8][10] - 龙岗区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龙华区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4.8%),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极[9][10] 相关ETF表现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幅8.81%,市盈率125.65倍,估值分位92.11%[13]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幅3.22%,市盈率46.17倍,估值分位68.4%[1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和食品饮料ETF(515170)分别上涨3.17%和1.56%,后者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27.2万元[12]
GDP增长5.1%,深圳上半年成绩单背后有哪些关键内核?
南方都市报· 2025-07-31 13:56
深圳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GDP达18322.26亿元 同比增长5.1% 增速在外部不确定因素下展现韧性 [1][3] - 进出口总额2.17万亿元 占全国9.9% 出口1.31万亿元 进口8588.6亿元(同比+9.5%) 规模均居内地城市首位 [5] 外贸与跨境电商表现 - 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货值同比激增19.5倍 受益于海关取消备案要求、简化单证等便利化措施 [3] - 企业通过提前备货海外仓拓展俄罗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海关精准帮扶数十家头部电商平台 [3] 高技术产业动态 - 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59%、38%、35.8% [8] - 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南山"机器人谷"集聚越疆科技、优必选等上市企业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实现工业场景协同作业 [6][8] 服务业与消费亮点 - 服务业增加值11806.37亿元(同比+6.1%) 金融业(+10.9%)、物流业(+9.0%)、信息技术业(+8.1%)领涨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8.68亿元(同比+3.5%) 夜间消费指数全国第三 吸引港人"北上"带动口岸出入境人次达1.3亿(同比+16.2%) [11] - 机场旅客吞吐量+10.9%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8% 地铁日均客运量866.17万人次(同比+8.1%) [11]
进入冲刺时刻,“北方第三城”离上位有多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23:53
城市GDP竞争格局 - 青岛2025年上半年GDP达8587.33亿元,同比增长5.3%,与天津差距缩窄至119亿元[1] - 宁波上半年GDP8861.0亿元增速5.1%,天津8706.60亿元增速5.3%,三城排序未变但青岛与天津差距同比收窄约100亿元[2][6] - 青岛2008年GDP曾居全国第9,2011年后被成都、武汉等超越,近年仅反超无锡[6] 城市发展战略 - 山东2023年规划要求青岛202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进位,定位为"强龙头"[1][6] - 青岛2023年印发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目标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29%,工业增加值占比30%[12] - 青岛规划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6800亿元,年均增速超7%,占服务业比重62%[20] 产业结构分析 - 青岛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首破万亿达10495.5亿元,占GDP62.8%,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率74.2%[19] - 2025年上半年青岛服务业占比64.6%,其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增速分别达6.3%、5.9%[17] - 青岛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同比增长13.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5.9%,高技术制造业增8.6%[14] 制造业表现 - 青岛上半年规上工业增速7.7%,高于宁波2个百分点、天津2.6个百分点[14] -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4.9倍,虚拟现实设备增2.5倍,工业机器人增20.9%[14] - 2025年前5个月青岛汽车产量38.42万辆同比增41.5%,已超2024年全年产量[15] 城市对比研究 - 专家指出宁波财政优势明显: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0.5亿元(青岛1339.3亿元),财政收入1434.2亿元(青岛937.8亿元)[10] - 三城二产占比变化:宁波从2010年55.4%降至2024年43.4%,青岛从46.4%降至34.2%,天津从53.1%降至34.5%[11] - 宁波2017年超青岛、2024年超天津,目前正向全国GDP十强冲刺[7]
广州市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咨询会议
广州日报· 2025-07-26 09:52
广州市"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议 - 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主持召开"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咨询会议,听取各领域专家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 [2] - 与会专家包括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机构的资深专家 [2] - 专家建议涵盖城乡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改革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城市更新等领域 [2] "十五五"规划战略重点 - "十五五"是广州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 - 规划将紧扣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强"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 [3] - 围绕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愿景和"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目标谋划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 [3] 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等领域 [3] - 专家建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2] - 强调用改革思维、创新办法、开放视野解决突出问题 [3] 规划编制要求 - 要求各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3] - 规划需与国家、省"十五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衔接 [3] - 强调巩固优势、补强短板,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