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
搜索文档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10-27 10:4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1]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1] -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1] - 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 绿色发展与能源体系 -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
第14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论坛即将启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09:59
论坛背景与核心目标 - "十五五"规划研究制定中 碳达峰 碳中和 全链条污染防控等关键词与污染防治密切相关[1] - 机动车是交通领域碳排放主要来源 重卡是道路交通头号碳排放大户 插电混动及增程式汽车的污染排放防控问题受关注[1] - 论坛旨在通过"技术路径 + 项目落地"双重指导模式 解决城市降低PM2.5治理痛点 助力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常态[1][2] 论坛规格与参与方 - 第14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6日在昆明召开[1] - 论坛汇聚2名院士 政府部门代表 高校教授 企业高管等众多行业精英[1] - 得到西南林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支持[3] 核心议题与讨论重点 - 围绕"双碳"目标 国七标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1] - 议题涵盖机动车 船舶 非道路机械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全链条研究 并针对高原机动车排放 长江船舶污染等特定区域问题定制解决方案[2] - 重点探索AI赋能内燃机 车路协同减排 数字化降碳路径等前沿领域 展现行业数智化治理新趋势[3] 合作模式与影响 - "双一流"高校与中汽中心 东风集团等科研院校和企业强强联合 在全国设立11个分会场[2] - 通过产学研用深度协同 打破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壁垒 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治理转化[2] - 论坛搭建"技术落地 - 项目申报 - 政策支持"的衔接桥梁 帮助参会者精准对接政策资源 推动治理措施高效落地[2] 论坛主题与愿景 - 在"智能降碳 绿色赋能"的主题引领下 为城市交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3] - 论坛将汇聚智慧 碰撞思想 引领创新 是一场行业盛会 携手推动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市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南京日报· 2025-10-25 09:00
南京市“十五五”规划方向 - 市发改委将围绕“创新、文化、枢纽、国际”四个关键词谋划南京市“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2] - 市工信局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加快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3] - 市国资委将锚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 [4] 产业发展目标与路径 - 市工信局推动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分别突破万亿级和5000亿级 [3] - 市工信局加快构建“双千亿”“双500亿”“双百亿”链主企业及其生态企业群 [3] - 产业发展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 企业具体发展举措 - 南钢集团深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产业链生态化、品牌化“六化”协同 [7] - 金陵石化打造高端碳材料、绿色洗化、特油润滑油、化工新材料等四大专精特新产业链 [7] - 南化公司加速南京本地、福建异地“双轮驱动”发展,推进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建设 [8] - 运满满通过提升车货匹配效率降低货运“三空”情况,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 [8] 对外开放与海关服务 - 金陵海关支持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改革发展,推动“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经贸功能提升 [9] - 新生圩海关支持拓展口岸服务功能,助推南京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大对内支线河海联运等物流模式支持力度 [10] - 南京禄口机场海关助力国际航线增开扩容,实施“制度化7×24小时”货物通关保障,打造跨境电商开放平台 [11] 金融与安全支撑 - 市金融产业链党委创新“党建+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实体经济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4] - 市应急管理局突出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实施风险量化评估与分级监管,创新“以房管安”模式 [5]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5 04:13
公司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41亿元,同比增长53.12% [6] - 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4.40亿元,同比增长71.73% [6] - 2025年1-9月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74.38亿元,同比增长11.20% [6] 2025年前三季度业务分部表现 - 电力工程与装备线缆业务收入35.3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7.54% [6] - 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业务收入35.4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7.71% [6] - 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业务营收3.5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4.75% [6] 公司累计利润与在手订单 - 2025年1-9月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14亿元,同比下降1.95% [6] - 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02亿元,同比增长6.45% [6] - 截止2025年10月23日公司在手订单约195.51亿元 [7] 各业务板块在手订单分布 - 电力工程与装备线缆在手订单38.86亿元 [7] - 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在手订单117.37亿元 [7] - 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在手订单39.28亿元 [7] 公司重大资本运作 - 董事会审议通过对全资子公司广东东方海缆有限公司增资30,000万元人民币 [14][18] - 增资完成后广东东方海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0,000万元增加至50,000万元 [18] - 增资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增资后公司仍持有其100%股权 [19] 子公司增资的战略意义 - 增资有利于支持广东东方推进业务发展,扩大业务规模 [19] - 增资便于子公司更好地发展南方及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等重点市场 [22] - 此次增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 [22] 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计划于2025年10月30日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27] - 业绩说明会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以视频直播和网络互动方式召开 [27][28] -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将出席说明会 [28]
“世界核电第一大塔”落子湛江,将如何重塑粤西能源版图?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23:17
项目规划与规模 - 一期工程建设两台125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计划2028年投运,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0万户居民年用电需求 [1] - 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850万千瓦,总投资约1300亿元 [2] - 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700亿千瓦时,可满足整个粤西地区用电需求 [1][2][3] 环境效益与减排 - 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预计可节约标煤约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0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15万吨 [1][3] - 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4.8万公顷 [3] - 项目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排水量仅为传统核电站的四十分之一,排水温度接近自然海水 [1][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在国内首次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并首次开发使用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被誉为“世界核电第一大塔” [4] - 高位集水设计使循环水泵扬程降低12.7米,年节电量达600万度,运行噪声比常规冷却塔降低4~8分贝 [4] - 该技术以大气为最终热阱,显著降低取水量,减少因海生物涌入导致的运行风险,提升电力供应安全性与稳定性 [4] 区域经济带动作用 - 项目落地后合作共建高速出口、疏港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合作项目总投资共计8亿元 [6] - 渝湛高速公路龙头沙港互通式立交连接线项目总投资2.8亿元,全线通车后从湛江主城区至车板镇通行时间减少约30分钟 [6] - 大件码头工程完工为发展临港工业提供重要基础,淡水引水工程为解决营仔、车板等三镇区域性缺水问题奠定基础 [7] 地方经济发展成效 - 项目所在地廉江市车板镇今年1—7月规上工业产值7041万元,同比增长89.6%,固定资产投资38.54亿元,同比增长38.7% [6] - 公共财政收入2548万元,同比增长96% [6] - 便利交通带动当地养殖业和果业发展,养殖场生猪销路打开,红橙果园迎来大批电商上门收购 [6] 能源结构背景 - 广东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743万千瓦,同比增长50.5%,已超越煤电成为省内最大电源类型 [2] - 湛江市方案明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54.7%以上 [2] - 项目作为国家电投在广东开发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对优化全省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
银行理财前三季度收益超5600亿,投资者增加1400万个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6:5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较年初增长2.18万亿元 [2][3]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较年初增加1400万个 [2]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2] 产品结构与机构占比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较年初提升3.28个百分点 [5] - 银行机构存续产品规模降至2.85万亿元同比减少28.01% [5]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比例达97.14% [6] - 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0.83万亿元和0.07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3.7%和16.7% [6] 资产配置与收益表现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为主余额分别为13.86万亿元9.45万亿元4.50万亿元占比分别为40.4%27.5%13.1% [7] - 2025年三季度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前三季度单季收益分别为2060亿元1836亿元1792亿元呈逐步下降趋势 [7][9] - 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不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分别为1.45%和2.48%较6月末分别下降0.09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9] 配置趋势与投资者行为 - 截至2025年9月末理财产品配置债券比例较年初下降3.1个百分点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比例则提升3.6个百分点 [10] - 理财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为2.1%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配置公募基金比例为3.9%较年初上升1个百分点 [10][11] - 2025年前三季度单季新增理财投资者数分别为100万个1000万个300万个三季度新增数量较二季度明显减少 [11] 服务实体经济与产品创新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11] - 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三季度末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11] - 2025年三季度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11]
因油而生 新疆克拉玛依的70年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3:57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建成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7万人,超过70%毕业生留疆就业 [4] - 公司建成包括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室、6个院士工作站在内的200余个创新平台,引进千余名高层次人才 [4] - 公司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已建成6大数据中心,拥有6.5万个标准机柜,存力达6200PB,智能算力规模1.7万P,位居全疆首位、西北前列 [5] 油气生产与资源储备 - 公司70年来累计生产原油超过4.5亿吨、天然气超过1100亿立方米 [4] - 公司近年来陆续勘探发现玛湖等两个10亿吨级大油气田,2024年油气生产当量即将突破2000万吨 [4] - 公司两大炼厂总共研发出15大类、500多个石油化工产品,其中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乃至全球领先 [4] 民生与社会服务 - 公司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0%以上,基层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 [3] - 公司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多项指标走在全疆乃至全国前列 [3]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公司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通过CCUS技术捕集50多万吨二氧化碳注碳驱油,相当于500多万棵树一年的固碳量 [5] - 公司实现从“戈壁油城”到“算力新城”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支点,通过“疆算入京”“疆算入沪”等模式与北京、上海、深圳、甘肃等地结成算力对子 [5] 文旅资源与城市形象 - 公司拥有黑油山、克一号井等石油文化打卡点,乌尔禾胡杨林、世界魔鬼城等自然景观,以及马拉松、冰雪运动等特色活动,打造“荒野之旅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 [6]
徐华清: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正转型
凤凰网财经· 2025-10-24 13:50
峰会主旨 - 峰会主题为“十年共识·五年同行”,旨在汇聚智慧探讨气候治理新格局下的战略与行动,助力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全球减排目标实现 [1] 中国气候目标与挑战 -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雄心目标,其中“前”字体现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 [3] - 到2035年需通过强有力政策措施实现超过10亿吨的减排量,规模相当于日本一年的排放总量,任务极具挑战 [3] 中国能源转型进展 - 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高达676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3] - 截至2023年底,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4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2.63倍,提前六年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为2020年底的6倍 [3] 中国对全球绿色转型的贡献 - 中国供应全球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 [4] - 中国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光伏装机容量、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以及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4] - 中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质产能助力世界绿色低碳发展 [4] 中国国际气候合作 - 自2016年以来,中国通过南南合作提供并动员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资金,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覆盖44个国家 [4] - 中国累计为发展中国家举办300多期能力建设研讨班 [4] - 中国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燃煤电厂,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实质性贡献 [4]
徐威:气候变化波及全球各地,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做空谈家,必须做行动派
凤凰网财经· 2025-10-24 12:46
峰会概况 - 凤凰卫视集团联合多家国际机构举办"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5",主题为"十年共识·五年同行" [1] - 峰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探讨气候治理新格局下的战略与行动,助力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全球减排目标实现 [1] 行业趋势与进展 - 知名能源智库Ember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增长已超过全球电力需求增长 [4] -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要电力来源,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挥引领作用 [4] - 中国在2024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12亿千瓦目标,提前6年兑现承诺 [5] - 今年9月,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国际社会评价认为这一承诺"重振了全球减排信心" [5] 公司行动与平台建设 - 凤凰卫视在全球拥有63个记者站,积极关注并传播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5] - 公司通过举办零碳峰会、参与"地球一小时"等国际环保行动、《我们谈碳》新媒体节目向世界青年群体传播气候行动 [5] - 公司连续数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办可持续发展目标媒体对话会,零碳峰会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具有影响力的"行前会"和跨界国际传播平台 [4][5] 国际政策与行动案例 - 2月14日,巴西联邦政府启动新计划,支持各地对接国家规划,让"适应气候变化"从国家下沉到地方 [5] - 9月29日,欧盟理事会通过新法案,降低合规成本、简化实施细则,让减碳减排更好落地执行 [5]
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 落基山研究所李婷: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系统
凤凰网财经· 2025-10-24 11:40
峰会背景与核心议题 - 峰会主题为“十年共识·五年同行”,旨在探讨气候治理新格局下的战略与行动,助力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全球减排目标实现 [1] - 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中国“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宣布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五周年,是特殊且关键的一年 [7] 全球气候形势的严峻性 - 2024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攀升至人类历史最高水平,上一次出现是300万至500万年前的上新世 [5] - 温水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已成为全球首个被突破的气候临界点,全球已识别的气候临界点共17个,此次突破标志气候危机进入新阶段 [5]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 - 过去1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增长35倍,风能发电量增长9倍 [6] - 中国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年度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的经济体,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建成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6] - 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减排与经济增长可双赢,为目标、政策与市场机制高度协同提供了样板,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6] 未来合作与转型方向 - 中国近期出台的新一轮自主贡献目标,标志着正全面迈向更清洁、安全、高效、低碳的能源体系与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入深化阶段 [7] - 落基山研究所、凤凰卫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举办该峰会已五年,为零碳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将继续在多个能源相关领域深入开展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