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一文了解→
新浪财经· 2025-04-26 09:51
中国经济超预期表现 - 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达5.4%,超出国内外机构预测 [2] - 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早于往年,释放积极信号 [2] 中央政治局会议新表述 - 首次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斗争",反映对国际形势严峻性判断升级 [5] - 强调"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体现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 [5] - "稳就业"被置于首位,将提高受关税影响企业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5] 宏观政策动向 - 财政政策加速落地:首期12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将保持快节奏 [7] - 货币政策预留空间:提及"适时降准降息"和创设新型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9] - 政策工具箱充足:明确将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9] 内需提振措施 - 聚焦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和服务消费发展,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9] - 计划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9] - 推进"两新"政策扩围提质和"两重"建设加力实施 [9] 改革开放深化 - "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进展显著:5000多个项目中99%已完成目标 [11]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较2018版压减30%,取消多项限制性措施 [12] - 服务业开放提速:推出155项试点任务,电信/医疗/金融领域外资准入大幅放宽 [12] 战略定力体现 -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双轨并行 [10] - 通过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完成"十四五"为"十五五"奠基 [13]
中金:联合解读政治局会议
中金点睛· 2025-04-26 07:38
从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两个角度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延续"适时降准降息"的表述。我们认为,自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来, 人民币汇率展现出一定韧性,这为降息进一步打开空间,降息的节奏将进一步取决于内部基本面的形势。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需要关注如何解 决风险溢价。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我们认为这反映出了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 是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工具精准支持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通过降低风险溢价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本次会议的表述来看,相关的金融工具 可能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方面。 中金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1]。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具体可能如何影响?中金公司总量以及行业 为您联合解读。 宏观 着力"四稳" 中共中央政治局 4 月 25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重提 "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 ,着力 " 四稳 " ,强化了对于企业主体和金融市 场稳定的关注。财政政策或有增量预案,当前或主要聚焦于加快已有工具的运用, ...
【广发宏观郭磊】四个细节和四个抓手: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理解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25 23:46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肯定年初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同时强调外部冲击影响加大,需强化底线思维 [1][4] - 政策主线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具备广谱性和快速见效特征 [3][9] 四个关键政策表述细节 - **稳就业优先**: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占全国就业20%以上),是稳定宏观基本盘的核心 [2][5][6] - **加紧实施存量政策**:加快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地节奏,"用好用足"现有工具,体现稳增长紧迫性 [2][6] - **创设新型结构性工具**:聚焦科技创新(已有再贷款)、服务消费(养老再贷款)、外贸(中小微企业流动性支持),政策性银行或主导类似2022年基建金融工具的模式 [2][6][9] -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明确将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参考"924"稳增长时段的政策量级 [2][6] 四大内需对冲政策抓手 广义财政与基建投资 - 加快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推进"两重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基建链条短且见效快 [2][6][8][9] - 一季度化债类地方债占比高,二季度需加快项目类债券落地以稳定固定资产投资 [2]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 三管齐下: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增量市场)、优化存量房收购政策(改进定价/贷款利率)、推进城中村改造(衍生需求) [3][9] 消费提振双路径 - **收入端**:调整最低工资、提高农村养老金,刺激大众消费品需求 - **服务消费**:2024年服务性消费占比达46.1%,设立专项再贷款支持养老等服务领域 [3][9] 新兴支柱产业培育 - 高技术产业表现突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9.7%、投资增速6.5%,快于整体 - 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债券市场科创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9] 政策实施节奏预判 - 4月底后"短久期政策"将密集落地,包括专项债发行、降息降准、存量房收储等 - 年中政治局会议或部署更长期的"长久期政策"框架 [3][9]
4月政治局会议学习体会:储备充足,蓄势待发
国信证券· 2025-04-25 20:31
经济形势 -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4%,持平2024年四季度高点,第二产业GDP增速上行,工业GDP增速升至6.3%创2023年以来新高[4] - 2020 - 2024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对GDP同比拉动平均值分别为2.7、1.5、0.8个百分点,合计约5.0%,一季度内需对GDP当季同比拉动提升0.4个百分点至3.3%[5] - 1 - 3月出口累计同比达+5.8%,3月当月同比达+12.4%,进口累计同比为 - 7.0%[6] 外贸应对 - 特朗普4月宣布加征关税后,我国出口形势转冷,美国纽约联储制造业PMI新订单预期大幅下落至 - 6.6[9] - 会议提出加强对企业“走出去”服务,维护多边主义,帮扶困难企业,提高受关税影响企业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11] 房地产市场 - 截至4月25日,土地储备项目披露2975亿,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575亿;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万亿,棚改专项债924亿[12] - 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 - 9.9%,跌幅收窄但未触底,年初至今一二手房成交分化[12] 财政政策 - 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1%,支出同比增长4.2%,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为5.6%,政府债净融资截至第16周累计4.8万亿,广义赤字累计3.3万亿,进度达27.6%,4月24日发行特别国债2860亿[19] - 后续加速存量政策落地,新增地方债还有3.7万亿待发,特别国债剩余超1.5万亿,若财政加码大概率在下半年,可能需万亿级增量财政政策对冲关税冲击[23][26] 货币政策 - 二季度可能“降准 + 结构性降息”,预计降准50BP,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优先通过结构性降息工具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8][32] - 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2%,低于自律机制考核合意区间,调降存款利率有压力,需创设新工具定向支持重点领域[29][32]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理解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4-25 17:57
政策基调 - 会议对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对内强调"办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定力,将"稳就业"置于"四稳"之首 [2] - 首次采用"国际经贸斗争"表述,与"反腐败斗争"措辞一致,显示对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的应对策略 [2] - 政策工具箱将呈现灵活性与超常规双重特征,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2] 财政政策 - 会议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25省市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较一季度规模增长36.5% [3] - 特别国债于4-10月发行,发行节奏较2024年提早近1个月,融资提速或可有效支撑二季度财政支出 [3] - 增量资金若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则具备时点灵活优势,流程短、落地快;若涉及预算调整则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3] 货币政策 - 政治局会议延续政府工作报告表述,强调"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3] - 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相关工具或定向滴灌生活性服务业和养老产业,以扩大服务业投资的方式激发消费 [3] - 预计货币政策会灵活选择降准降息的时点,以保证增长和预期的稳定性 [3] 消费政策 - 促消费重心进一步向服务消费倾斜,2024年居民商品消费已基本恢复,而人均服务消费较疫情前趋势值存在1923元缺口 [4] - 服务消费促进类政策后续或围绕两方面:需求端补贴(餐饮、住宿、旅游等)和供给适配度提升(教育、文化娱乐、家政养老等) [4][5] - "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将发挥稳定整体消费效果 [5] 就业政策 - 会议通稿三度提及稳就业,将就业问题位于"四稳"之首 [5] - 针对关税"冲击",提出"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5] - 考虑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上升到48%,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亦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5] 房地产政策 - 房地产领域工作部署延续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5] - 3月地产销售面积及价格延续修复,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分别上升4.2pct、1pct [5] - 后续政策重点在于城市更新行动、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以及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 [5][8]
守底线,有预案——4月政治局会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5 17:51
报 告 正 文 有"底线思维",有"预案"。 会议将国际经贸斗争与国内经济工作并列,强化底线思维以应对外部冲击,当下已经提前做好各类预案和储备政策, 当然这不代表所 有储备政策都要马上出台实行。 会议认为应对外部冲击的抓手是"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即稳定发展国内经济。具体提出"四稳", 其中稳就业和稳企业在前,这 也是经济从供给端对应的思路 ,而稳市场和稳预期在后。 政策力度加大,态度更加积极 。 从 未来部署 来看, 一方面 ,政策力度加大。会议提到政策要加强 超常规逆周期 调节,以抵消" 外部冲击 "。 另一方面 ,态度 上更加积极,更注重政策出台的 时机和效果 ,需要根据实际经济和国际形势变化 及时推出、用好用足 相关政策。 货币创设新工具,财政节奏有望加快。 货币政策方面, 央行工具箱继续丰富,后续将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工具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 科技创新、消费和外贸 领域。此外,货币政策仍将适时降准降息。对于适时,我们理解仍是关注美联储降息时点,并综合考虑实体供给约束。 财政政策方面 ,会议提到要加快地方政府 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年初至今,政府债发行的主力是普通国债和用于化债的置换 ...
政治局会议:适时降准降息
华尔街见闻· 2025-04-25 13:56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 议。 会议指出,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 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 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衔接。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 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会议强调, 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 适时降准降息, 保 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 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 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 ...
专家建言财政政策再加码,选项含“房地产稳定基金”
第一财经· 2025-04-23 11:27
财政政策发力与经济支撑 - 中国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提振内需促进消费,稳定经济,效果正在显现 [3] - 一季度全国广义财政支出约9.3万亿元,同比增加近0.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6%,与经济增速(5.4%)相近 [3] - 财政支出进度显著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财政支出强度与结构 -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水平 [5] - 3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7%,较前两个月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主要源于社保与就业、教育等民生相关支出的快速增长 [5] - 3月份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三项基建类支出增速较前两个月大幅增加,四项基建类相关支出合计同比增长0.5%,较1~2月加快6.1个百分点 [5] 政府性基金支出与专项债券 - 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769亿元,同比增长11.1% [6] - 3月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7.9%,较1-2月加快26.7个百分点,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大幅增长有关 [6] - 3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规模达到7719.3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5倍 [6] 基建投资与宏观经济稳定 - 一季度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5%,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 [8] - 一季度基建投资提速是带动整体投资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8] - 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 [9] 增量政策与应对关税战 - 面对美国高额关税,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12] - 二季度地方债中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9748亿元,较一季度发行规模增长36.5% [13] - 1.3万亿元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开启发行,10月10日发行完毕,较2024年提早近1个月发行完毕 [13] 财政发力的重点领域 - 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 [15] - 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15] - 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 [15] 促消费与稳楼市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耐用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可能扩围至服务业 [16] - 今年财政促消费的整体额度可能会从3000亿元提高到7000亿元至1万亿元 [16] - 建议增发国债,探索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先期规模可在2万亿左右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