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新时代国有煤化工企业群团建设的路径优化与实践研究
齐鲁晚报· 2025-09-12 18:40
将群团建设纳入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党委领导—工会牵头—团委协同"机制:党委定期研究群团工作, 明确"服务生产、凝聚职工"目标;工会牵头制定年度计划,团委聚焦青年职工开展"技术拜师""创新攻 坚"活动,如组织青年技术骨干成立"环保技改突击队",攻克煤化工安全生产难题。 2.2需求导向,提升服务精准度 通过职工问卷、座谈会精准摸排需求:针对一线操作工,开展"安全技能培训""职业健康讲座",配置倒班宿 舍休闲设施;针对技术人员,搭建"创新成果交流平台",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针对女职工,提供"母婴 关爱室""女性健康体检"等专属服务,实现"按需服务、精准滴灌"。 新时代国有煤化工企业群团建设难以适配企业发展与职工需求:一是活动形式固化,多以文体活动为主,如 节日联欢、运动会,与职工技能提升、职业发展需求脱节,参与率不高;二是服务精准度低,未针对一线操 作工、技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分类服务,如忽视倒班职工的休息保障需求;三是与生产融合弱,群团活 动未紧扣安全生产、环保技改等核心任务,无法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如未开展针对性的节能降耗创 新竞赛[1]。 二、群团建设的路径优化策略 2.1党建引领,锚定群团建设方向 ...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在德成功召开
半导体芯闻· 2025-09-12 18:12
大会背景与意义 -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于9月10日在慕尼黑会展中心召开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联合举办 [1] - 大会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交流合作与绿色智能转型的关键平台 致力于实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50%的目标(NEV50@2035) [8] 中德产业合作动态 - 中德汽车产业通过深度协作应对全球挑战 116家中国企业参展本届IAA MOBILITY展会 体现两国合作深度与广度 [4] - 德国汽车工业全球化布局与中国创新活力形成互补 双方在电动化、自动驾驶及人工智能领域建立实质性合作 [4] - 产业链深度嵌合与互利共生关系凸显 去年启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 深化自动网联驾驶及数据跨境流动合作 [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清洁能源加速重塑全球汽车产业 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5] - 需把握技术趋势与路线选择 整合跨领域创新资源以构建竞争力 中德合作聚焦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议题 [5][6] 企业参与与活动安排 - 大众、奔驰、宝马、博世、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14家企业高管发表专题演讲 涵盖产业链供应链跨国协同议题 [6] - 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27-29日在海南海口举办 包含3场主论坛、15场专题论坛及多场同期会议 聚焦多元路径、前瞻科技与自贸港机遇 [9][10]
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9-12 17:25
今天分享的是: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 报告共计:13页 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总结 2025年初,商道咨询发布《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方向,为企业实践提供关键指引。 自然议题热度攀升,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协同治理形成广泛共识,2025年自然议题将成焦点,逐步追赶气候议题热度。企业需先识别评估自身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再制定可行策略目标,加快相关信息披露并开展生态保护项目。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创新驱动成为重要趋势,数字技术与人工智 能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加速产品与产业创新。 出海成为中国企业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企业将突破发展困境全力出海,ESG则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通用语言。企业出海需遵守当地规范标准,做好信息披 露,保障社会运营许可,践行包容性发展理念。供应链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供应链面临重构,构建基于ESG原则、灵活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以增强韧性是 关键,链主企业需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也要提升ESG意识与能力,共同应对合规挑战。 ESG信息披露领域,2024年披露工作全面推进,2025年新 ...
大连电瓷副董事长、总经理应莹庭:从一座工厂,看百年绝缘子企业突围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6:2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资本与产业深度绑定推动低碳化、数智化、全球化三大战略落地[3] - 江西工厂作为产能延伸和能源变革前沿阵地 一期工程2023年投产 2024年实现产能爬坡和盈亏平衡 二期工程2025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3][21] - 目标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能力出海" 构建全球运营体系 成为全球绝缘子领域主流供应商[21] 绿色低碳转型 - 江西工厂建成6.98兆瓦光伏板 配套充电桩和储能系统 构建智慧微电网体系[7][10] - 实现清洁能源"自发自用、余电存储"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获"江西省绿色工厂"称号[10] - 通过光储一体化建设形成绿色转型-吸引长期资金-提升市值稳定性正向循环体系[11] - 计划将碳排放成本纳入投资决策 为主要生产基地全面部署"光储一体"+智慧微电网[12] - 目标从低碳工厂迈向零碳标杆 成为绝缘子行业零碳工厂示范企业[11] 数智化升级 - 智能制造车间采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传感器覆盖全生产流程[15] - 数智化管理平台集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物流仓储等环节[18] - 在线检测设备实时上传数据 支持质量追溯与工艺精进[19] - 数智化核心目标是聚焦主业降本提效 实现精准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18] - 规划从数字化制造迈向智能化生态 构建研发-生产-供应链-客户服务全链条智能体系[19] 全球化布局 - 拥有超过70年出口经验 产品覆盖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21] - 绿色认证助力符合海外高端市场环保准入标准 数智化转型提升产品品质[21] - 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多元化增长空间 平滑国内建设周期波动[21] - 十四五期间资本投入围绕提升绝缘子主业全球竞争力展开[22]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福建晋江质量强市工作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3:51
核心观点 - 晋江市通过系统化质量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3年5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9] 质量战略演进 - 1996年率先提出"质量立市"战略 开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5] - 1998年升级为"品牌立市" 引导企业从做产品转向创品牌[6] - 2002年提出打造"品牌之都" 推动晋江制造走向国际[6] - 2009年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7] - 2016年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7] - 2024年优化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官"高位推动机制[7] 产业体系构建 - 形成"4341"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陶瓷、食品饮料) 三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 四大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数字创意) 一批未来产业[8] - 拥有1个年产值超3000亿元鞋服产业集群 1个年产值超1000亿元纺织产业集群 多个百亿元产业集群[9] - 获16项"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包括"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9] - 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居全国第三 连续30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9] 品牌建设成果 -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0万件居全国县域榜首[12] - 两家企业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 - 2025年1-7月鞋服产业增长7.9% 安踏、三六一度等主品牌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12] 标准制定成就 - 企业参与制修订12项国际标准 491项国家标准 357项行业标准[13] - 设立13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13] - 27家企业获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13] - 安踏主导制定《可持续性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鞋类》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13] 知识产权发展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19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48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4] - 16个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4] - 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设计专利加快预审数量居全国前列[14] - "知创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0推动专利技术转化[14] 创新平台建设 - 引进"四大高校"和11家国家级、省级高水平研发与检测平台[16]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暨"质量之光"展厅 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16] - 线上"闽质通"晋江模块同步运行[16] 企业服务措施 - 实施"民营企业质量合作伙伴计划" 提供8个服务项目46项具体内容[17] - 累计培育首席质量官320人次[17] - 开展"扶龙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质量诊断与帮扶[17] -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案例入选全国优良辅导案例[17] 金融支持创新 - 推出"质量贷"金融产品 将质量信用、品牌价值、标准话语权、专利数量纳入银行授信评估[18] - 累计为93家企业提供265亿元授信额度 实际发放贷款54.37亿元[18] - 2024年推动30家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5亿元[18] 产业链协同 - 实施"链长+链主+链辅"协同工作机制[23] - 建立12条由"链主"企业牵头的示范产业链[23] - 安踏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3000余家核心供应商[25] - 为供应商提供培训超万人次[25] - 建立QMPP持续供应链量化评价体系和SPAR自主质量管控体系[25] 技术攻关突破 - 安踏牵头10家供应商攻克羽绒服"钻绒"行业难题[26] - 通过优化设备参数与工艺 建立"设计开发标准库" 完善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26] - 大幅降低"钻绒"率并提升生产稳定性[26] 绿色转型进展 - 列为全国4个纺织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之一[27] - 构建"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碳标识认证体系[27] - 首批21家重点企业参与试点 安踏等15家龙头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27] - 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27]
最新GDP揭晓!全国30强城市洗牌:重庆领先广州,郑州16,唐山29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18
2025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 上海以26222.15亿元GDP位居榜首 北京25029.2亿元和深圳18322.26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1][3] - 重庆以15929.58亿元超越广州(15080.99亿元)首次跻身全国前四 成为中西部首个进入前四的城市 [1][4] - 前30强城市GDP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杭州(11.5%)、西安(11.21%)和温州(12.42%)名义增长率位列前三 [1][2][3] 区域经济格局特征 - 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挥经济"双引擎"作用 苏州(13002.35亿元)、杭州(11302.72亿元)和宁波(8860.97亿元)增速显著 [1][3] - 中西部城市表现亮眼 成都(12108.21亿元,+8.57%)、武汉(10592.8亿元,+6.19%)和长沙(7640.38亿元,+6.56%)保持强劲增长 [1][2] - 东部沿海城市如青岛(8587.33亿元,+7.63%)、福州(6556.13亿元,+7.1%)和泉州(6357.04亿元,+7.29%)维持稳定发展 [2] 重点城市发展动态 -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贡献突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4] - 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68% 通过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转型 [4] - 郑州国际航空货运网络通达全球135个城市 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23% 物流枢纽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 [5] - 唐山通过2000万吨钢铁产能置换升级 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占比提升至35% 氢能产业链和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环渤海区域38% [7]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8%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研发投入强度达3.1% [5] - 多个城市聚焦科技创新 如郑州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5] - 传统工业城市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增长 如唐山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8000亿元 [7]
外资深耕中国信心足!投洽会揭示绿色、医疗等领域合作新空间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2:43
营商环境优化 - 中国在法治化、透明度和便利化方面显著改善 为外企深耕中国市场注入信心[1] - 以外商投资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不断缩减的负面清单为外资提供更宽松的市场准入[2] - 上海自贸区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新产品上市周期从半年以上缩短到一两个月[2] - 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放方面的改进令人印象深刻 投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2] 医疗健康产业合作 -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资本优势与韩国的研发能力形成天然互补[5] - 北戴河新区"7+6"政策大幅降低外资医疗企业准入门槛[5] - 中韩在医药和医疗设备领域合作潜力巨大[5] - 韩国JK医美集团正与中方共建抗衰与再生医学项目 联合探索干细胞及细胞治疗市场[6] 绿色能源投资机遇 - 中国在风能技术和投资规模上走在全球前列 成为国际风电企业必须布局的重要市场[7] - 法国Hyper Wind公司正推动新一代风力发电技术在华落地应用[7] - 意大利Minervas公司关注智能交通减碳领域 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为创新企业打开市场空间[9] - 中国无人机应用已超越传统领域 深入物流配送和日常生活服务 为跨界减碳合作提供新思路[9] 外资战略转型 - 韩国电池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战略重心从低成本制造转向为中国市场定制创新产品[9] - 中韩在氢能、储能、碳捕获、数字健康等领域具有长期合作前景[10] -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持续改善的制度环境与创新活力成为国际企业深耕中国的核心驱动力[10]
机器人上演“十八般武艺”,唐山成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19:57
机器人产业发展 - 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 提供工业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一站式展示体验和购销服务 目前参展企业50家 展品130余件[3] - 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汇聚1000余名技术人才和800台智能设备 为京津冀中小企业提供非标零件加工 样机试制到共享仓储物流一站式服务[3] - 共享工厂模式服务200余家企业 带动产值2亿元 有效缩短研发周期15% 降低单位成本8%[4] 特种机器人技术突破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消防灭火机器人消防水炮最大流量每秒80升 射程达85米 相当于8名消防员工作量[4] - 煤矿作业机器人可代替井下工人执行巡检 喷浆 异物分拣任务 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300米[4] - 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融合北京机器人感知控制规划技术 天津新能源技术及唐山制造基地场景适配能力 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5] 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 首钢京唐公司实现手持iPad炼钢操作 通过四个确认按钮完成整炉钢冶炼 降低人力成本并改善作业环境[5] - 公司完成铁路进码头项目 实现铁海多式联运 成品码头成为河北地区钢材下水量最大单体码头[6] - 与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首钢股份合作开发高性能汽车底盘用钢技术 实现高耐蚀长寿命汽车底盘用钢国产化[6] 区域协同创新模式 - 唐山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 融合北京研发资源 天津制造基础与河北场景空间[6] - 百川共享工厂工作人员加强天津办事处区域合作 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服务京津乃至全国地铁系统[6] - 特种机器人产业成为京津冀协同特色代表产物 形成三地优势互补的完整产业链条[5][6]
陈茂波:热烈欢迎海南省以至全国的企业和项目来港、发行债券、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8:56
尊敬的冯飞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徐卫刚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部 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海南省人民政府2025年全球投资者路演活动。首先,请让我对远道而来、亲临 香港路演的冯飞书记和海南的嘉宾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也对长期以来支持和推动琼港合作的朋友 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海南省是我们发展债券市场的好伙伴,一直以来对香港的金融服务和债券市场高度信任和支持。正如刚 才冯书记所说,连同这一次,海南省人民政府自二○二二年起,已经连续四年在香港发行债券,累计发 行额预计达到180亿元人民币。这次发债所得除了继续支持海南的绿色和蓝色项目外,也首次加入以航 天为主题的10年期债券。这有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为内地地方政府集资在领域和渠道上拉开了新维 度;二是让我国航天的重点科研和基建通过香港走进国际投资者的视线,提升我国前沿科技的能见度;三 是丰富了人民币债券和投资产品的谱系,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人民政府2025年全球 投资者路演会议时致辞称,海南省是我们发展债券市场的好伙伴,一直 ...
21专访|毕马威中国李瑶:绿地投资成中企出海的“破局之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7:00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趋势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 吸引7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参会[1] - 2024年1-6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1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7%(折合622.9亿美元 增长14.8%)[1] - 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3%(折合115.7亿美元 增长15.4%)占总额18.6%[1] 绿地投资模式转变 - 绿地投资正取代跨境并购成为主要出海方式 通过自主建设生产基地与供应链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2] - 投资布局呈现区域聚焦特征 东南亚、欧洲和中东成为核心目的地[2] - 东南亚吸引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与镍资源加工项目 欧洲成为高端制造布局重点 中东受经济多元化转型驱动[2] 民营企业主导地位 - 民营企业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 从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海外布局[4] - 2024年大型绿地投资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链 包括动力电池与汽车制造、金属矿产等领域[4] - 民营企业有望成为对外绿地投资主力军[2][4] 本土化运营战略 - 企业从"走出去"转向"走进去" 需融入当地生态系统推进本土化运营[6] - 必须符合当地市场需求 遵从法律法规 采取灵活策略实现高质量运营[6] - 通过新建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直接理解当地需求 树立品牌形象并降低跨国协作成本[6] 自由贸易协定机遇 - FTA提供零关税待遇降低商品服务成本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7] - 投资保护条款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降低投资风险[7] - 中国积极对接DEPA和CPTPP等多边经贸安排 在电子商务、产权保护等领域创造投资空间[7] 供应链重构应对 - 企业采用分散产能模式应对供应链风险 通过多地区布局形成风险缓冲[8][9] - 供应链布局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韧性 构建覆盖不同关税区的多元备份体系[9] - 墨西哥生产基地承接北美市场需求 东盟投资兼具本地市场辐射与转口贸易功能[10] 一带一路投资机遇 - 新能源企业在中东和东南亚投资光伏项目 电池企业在非洲、拉美、中亚收购锂钴资源[11] - 电动汽车生产商在东南亚、拉美、中东欧建立生产和研发中心[11] - 东南亚、南亚和拉美国家为电商企业提供市场机遇 移动支付和金融科技合作取得进展[12] - 中东国家在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12] 风险管理措施 - 投资前需深入调研目标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13] -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 组建本地化团队[13] - 借助专业机构预判风险 与当地政府、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