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产业链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通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16:40
行业分析 - 通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形成"桑-蚕-茧-丝"完整产业链条 [2] - 园区积极探索"蚕桑+玉米""蚕桑+红薯"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1] - 充分挖掘桑叶、蚕蛹、茧丝等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等领域的用途 [1] - 园区桑蚕养殖基地已扩大到8000余亩,预计年底突破1万亩 [2] 公司运营 - 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农户+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农带农机制 [1] - 运用智能化测控系统精准控制感光、匀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提升蚕卵孵化率和蚕茧品质 [1] - 与传统一年两次养蚕模式相比,现在每年4月至10月可实行不间断喂养,全年达十批次 [1] - 每批次养育120张左右蚕纸,一张蚕纸约合2.5万条幼蚕 [1] - 公司蚕茧年产值将超400万元 [1] 产能扩张 - 园区扩建1800余平方米蚕房和2600余平方米蚕茧烘干厂房 [1] - 扩建后每年可增加养蚕300张纸,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 [1] - 经济效益可提升150万元以上 [1] 经济效益 - 全部投产后将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于20万元 [2] - 惠及300余户村民入园务工,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2]
宏创控股: 山东宏创铝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21 21:16
交易方案概况 - 宏创控股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山东宏拓实业100%股权,交易作价6351.79亿元,涉及9名交易对方包括魏桥铝电、嘉汇投资等[1][5] - 交易标的宏拓实业主营业务为电解铝、氧化铝及铝深加工产品生产销售,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11] 交易结构设计 - 发行股份价格为5.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39] - 拟发行股份数量118.9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91.28%[12] - 交易对方股份锁定期安排为:魏桥铝电36个月(含6个月自动延期条款),其他交易对方12个月[44] 财务影响分析 - 交易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将从31.27亿元增至10802.63亿元,增长3354.49%[17] - 营业收入从34.86亿元增至1503.3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69亿元转为盈利180.82亿元[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3.46%提升至35.57%,每股收益从-0.06元增至1.39元[17] 战略协同效应 - 实现从单一铝加工向电解铝-氧化铝-深加工全产业链转型,电解铝年产能将达645.9万吨,氧化铝年产能1900万吨[13][33] - 消除同业竞争并减少关联交易,关联采购占比从交易前的52.96%大幅下降[29] - 通过整合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绿色铝产业链[33]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近期出台《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鼓励产能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31][36] - 铝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原铝消费量达4518万吨占全球62.2%[32] - 电解铝行业受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限制,标的公司产能优势显著[32]
首农食品集团:全产业链守护百姓“奶瓶子”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5:27
产业链布局 - 构建覆盖"牧草种植—育种科研—智慧养殖—生产加工—多元渠道"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建立3.18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年平均亩产达1吨以上,商品率超90% [2] - 北京奶牛中心拥有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10个,全国占比超30%,优势核心群单产突破14吨 [3] 科技创新 - 北京奶牛中心2023年发布我国首款奶牛育种液相芯片,突破国外种源"卡脖子"技术 [3] - 智能饲喂系统使饲料转化率提高15%,奶牛卧床监测设备将乳房炎发病率降低30% [3] - 采用瑞典自愿式挤奶机器人,原料奶菌落总数控制在1万以下,远超欧盟标准 [3] 产品创新 - 推出PET瓶装和屋装"72℃鲜牛乳",保留更多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物质 [5] - 开发三元益糖平风味发酵乳,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特性 [5] - 推出有机A2奶,因A2β-酪蛋白更易消化吸收成为高端市场新宠 [5] 品牌发展 - 2024年"三元"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6] - 2025年品牌价值从547.06亿元提升至610.75亿元,增长约11% [6] - 液态奶北京市场渗透率达90%,低温鲜奶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 [1][5] 渠道拓展 - 开设"三元梅园·智绘概念馆",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3000人 [6] - "北京市牛奶公司"茶饮店现打鲜奶成为网红打卡点 [6] - 餐饮渠道2024年营收增长明显,八喜冰淇淋营收达14.75亿元 [7] 未来规划 - 到2027年有机奶占比提升至20%,数字化覆盖全产业链 [8] - 布局植物基蛋白、精准营养等前沿领域 [8]
链博会观察|一杯茶的沉浮 健康理念让传统文化“沏”出新味道
贝壳财经· 2025-07-19 09:38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中国茶叶行业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309.6亿元 [2] - 健康生活理念和年轻化趋势推动即饮茶饮料、奶茶等创新产品需求增长 [2][6] - 养生茶饮相关企业注册量2024年同比增长6.1倍,存量企业同比增长44.4% [22] 产业链转型与创新 - 传统茶企从种植、批发向全产业链布局转型,涵盖研发、深加工、境内外销售等环节 [3][7][9] - 湖北省茶业集团开发茶衍生品如茶啤酒、茶曲奇、茶冰淇淋等,并建立海内外营销渠道 [7] - 新宝堂打造陈皮全产业链,涵盖种植、批发、食品研发、生物科技等领域 [9][14] 供应链合作与品牌联动 - 茶叶、中药材企业成为健康饮品品牌供应商,如星巴克使用广西茉莉花茶、福建铁观音作为茶咖原料 [17][20] - 农夫山泉在云南采购茶叶7000余吨,投资1亿元建设茶叶初制厂 [21] - 茶百道与凤庆合作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解决茶农"卖茶难"问题 [21] 产品创新与消费场景 - AI泡茶机、茶咖、茶味冰淇淋等创新产品涌现,拓宽茶饮消费场景 [1][7] - 星巴克推出本土化茶咖饮品,包装实现100%中国采购与加工 [19][28] - 东阿阿胶开发阿胶入茶饮品,正大集团探索养生纯茶饮料 [26] 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 - 年轻消费者通过奶茶、茶饮料等非传统方式接触茶文化 [7][20] - 老字号企业如新宝堂通过陈皮饮料等创新产品实现传统技艺年轻化转型 [14][23] - 茶饮与咖啡、中药等跨界融合,推动产品功能化、个性化发展 [17][27]
华友钴业:全产业链赋能 铸就大圆柱电池材料行业领导者
证券日报网· 2025-07-18 21:32
大圆柱电池市场趋势 - 大圆柱电池及圆柱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成本优势,正成为动力电池领域重要技术路线[1] - 韩国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签署6年8GWh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2023年全球需求进入百GWh量级[1] - 2030年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较2025年将有4-5倍增长空间,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元级别[1][5] 华友钴业市场地位 - 子公司巴莫科技大圆柱电池及圆柱电池用正极材料销量占公司正极材料总销量近40%,应用于国内外知名电动车品牌[1][4]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优势和技术创新,成为大圆柱电池材料行业标准定义者[1] - 巴莫科技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全球最高镍含量规模化量产,为电动车带来30-40公里续航提升[3] 全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 构建"钴镍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三元正极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保障原料供应和成本优化[2] - 历经三次技术升级,超高镍正极材料量产工艺达全球领先水平,解决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痛点[3] - 匈牙利工厂推进将实现欧洲本地化供应,强化全球客户服务能力[4] 全球合作与客户生态 - 与亿纬锂能合作实现大圆柱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量产,产品通过国际品牌验证[4] - 与LG新能源及国内头部电池企业联合开发的超高镍材料完成验证,2023年内量产[4] - 技术合作覆盖国内领军企业和国际巨头,形成全球核心供应链体系[4] 未来战略方向 - 聚焦"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提前锁定大圆柱电池千亿级市场增长[5] - 持续突破高容量、高倍率、低成本、高安全材料技术,支撑新能源汽车续航升级[5] - 全产业链协同为技术迭代提供动力,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5]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机器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机器人厂商供应链的本地化率最高已超六成
快讯· 2025-07-16 12:11
全产业链优势 - 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是唯一具备完整产业体系的国家,已形成200多个成熟产业集群 [1] -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显著,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构建"4小时产业圈"的紧密协作网络 [1] - 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本地化率突破60%,显示本土化配套能力持续提升 [1] 产业配套能力 - 完备的物流运输网络和数字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支撑 [1] - 全产业链优势可降低综合成本15-20%,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1] 双循环发展格局 - 全产业链通过强化供给能力对内循环形成核心支撑,同时带动外循环发展 [1] - 产业体系完备性增强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外资企业本地采购比例年均提升5-8个百分点 [1]
和远气体(002971) - 002971和远气体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6
2025-07-16 10:03
战略布局与产业优势 - 以宜昌、潜江化工园资源为依托打造全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供气和尾气回收模式降低成本,形成园区化竞争力 [2][3] - 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部分产品已量产稳产,部分进入稳产阶段;宜昌产业园主产线稳定运行,部分产品试生产顺利,力争下半年稳产并启动认证 [3] 技术研发与产能规模 - 拥有气体分离等核心技术,产品对标国际企业,覆盖多领域,投资超1亿元建设研发检测中心 [3] - 潜江产业园达产后年产值预计12 - 15亿元(2025 - 2027年释放),宜昌产业园一期达产后年产值预计25 - 40亿元(2025 - 2028年释放)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导入 - 光伏领域已完成头部企业导入,半导体/面板领域加速产品认证,新兴领域布局产业气体需求 [3] - 与兴福电子合资成立公司布局电子大宗气体赛道 [3] 政策与行业 - 契合国家战略,融入产业集群,受地方政府支持,产品规划契合新兴产业需求 [4] -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电子特气需求快速扩容 [4] - 多渠道融资保障现金流,实控人定增项目落地后资产负债率将降至70%以内 [4] 风险提示 - 项目投产进度受技术和安全审核影响,半导体认证周期长,产能放量可能滞后,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4] - 项目进展介绍和业绩预测以公司信息披露为准,投资者需理性判断,注意风险 [4]
海南澄迈咖啡产业向亿元级迈进
咖啡产业链发展 - 澄迈县培育"从一颗咖啡生豆到一杯咖啡"的全产业链,推动普通咖啡向精品咖啡转型升级,探索咖旅融合新玩法 [1] - 海南远丰食品有限公司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首次以整柜形式进口19.2吨咖啡生豆,货物价值超过110万元 [2] - 澄迈县已有10家企业获批成为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其中咖啡企业占据4席 [2] 政策优势与产业升级 - 海南远丰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第四批试点企业之一,咖啡豆加工增值30%及以上可免征进口关税 [2] - 澄迈县计划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鼓励咖啡企业扩大产能,发展冻干粉、咖啡液、胶囊咖啡等精深加工产品 [2] - 澄迈县发布的《澄迈县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完整咖啡产业链 [3] 三产融合与共富模式 - 福山咖咖园共享农庄从荒地蜕变为省级共享农庄和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园区,带动1599户农户增收 [3] - 澄迈县计划建设国际咖啡贸易基地和全球代加工基地,并设立咖啡研发创新、品牌展示和旅游体验三大中心 [3] - 铂澜咖啡学院海南分院与福山来福咖啡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提升海南咖啡产业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 [4] 咖旅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 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吸引40%的学员为咖啡爱好者,60%为从业或即将从业者 [4] - 游客可在风情镇参与咖啡制作、露营、烧烤和咖啡主题研学活动 [4] - 澄迈县创新打造"咖啡主题文旅景区与农文旅体商"双轮驱动模式,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5]
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支持合作伙伴”荣誉称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1 11:37
公司荣誉与峰会参与 - 公司作为潍坊市食品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在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获得推荐展示并荣获"支持合作伙伴"荣誉称号 [1] - 峰会主题为"跨国公司与中国—链接世界 合作共赢"旨在搭建政策对话、产业对接、项目合作平台传递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信号 [1] - 公司在峰会推介中获得重点展示体现其在食品行业的重要地位 [1] 产业链与战略布局 - 公司构建了完整的食品产业链体系包括生猪养殖、屠宰到肉制品精深加工 [1] - 实施"立足屠宰、发力低温肉制品、延伸预制食品"的战略布局 [1] - 探索"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标准化、餐饮业预制化"发展路径推动农业与食品加工业深度融合 [1] 生产基地与市场覆盖 - 依托山东、北京、陕西、吉林、江西五大生产基地实现全国化市场覆盖 [2] - 为不同地域消费者提供符合当地口味的高品质产品 [2] -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探索高效扩张公司海外版图的新路径 [2]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以全产业链优势、创新驱动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向"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食品集团"目标迈进 [2] - 作为峰会支持合作伙伴将促进中国食品产业与国际市场深度对接 [2] - 推动全球食品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实现"链接世界 合作共赢"愿景 [2]
一朵金银花成了一张金名片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 - 甘肃定西通渭县推广金银花种植12年 累计面积达15万亩[2] - 种植环节已实现产值9亿元 总产值突破20亿元[2] - 带动23万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跻身全国四大主产区[2] 产业链建设 - 形成种植 加工 销售全产业链 10多个乡镇建烘干厂[2] - 鲜花烘干后价格提升15% 深加工后价值涨20倍[2] - 企业投入600多万元研发 推出含片 除臭剂等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2] 种植技术及效益 - 采用花叶分离机使采花效率提高3倍[1] - 推广弱苗补强 篱架吊蔓栽种技术提升质量[3] - 亩产鲜花500斤 盛花期亩收入较传统作物翻番[1]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政府免费提供种苗 全程农技指导[1] - 计划加强科技投入 推动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3] - 目标实现规模化 市场化 特色化产业升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