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
搜索文档
踏遍层峰辟新天|中国重汽集团2025年合作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齐鲁晚报· 2025-10-19 13:3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汇总收入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3] - 2025年1-9月公司整车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22.8% [3] - 2025年1-9月公司重卡出口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4.5% [3] - 2025年9月公司重卡单月出口首次突破1.5万辆,创行业新纪录 [3]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重卡出口销量将突破15万辆 [3]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化、数智化、服务化、国际化、多元化五大转型战略 [3] - 公司将国际化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支点 [7]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出口重卡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 [7] - 公司设定2030年海外后市场收入目标为10亿美元 [7] -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技术含量更高、品牌价值更优、投资回报更强的商用车整体解决方案 [3] 产品与市场布局 - 公司产品展示会聚焦端到端物流、基建场景、矿产开采、综合物流、舒适生活、特种作业、新能源七大核心应用场景 [8] - 公司展出牵引车、自卸车、皮卡等不同车型,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电驱桥等关键总成与零部件 [8] - 公司重点推出新能源、物流车、工程车、轻型车四大领域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7] - 公司向合作伙伴赠送搏胜皮卡S系列产品作为奖励,共准备60余辆 [7] 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620位合作伙伴现场参会 [1] - 公司计划携手合作伙伴实现全系列产品突破升级、全生命周期共赢升级以及营销体系全方位升级 [7] - 公司为合作伙伴颁发2025年最佳服务奖、最佳营销奖、杰出贡献奖 [7] - 公司旨在构建更为紧密的全球合作生态,实现全价值链共赢 [7]
重汽重卡前9月产销全球第一 2025出口将破15万辆!未来5年怎么干?|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19 08:0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汇总收入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1] - 2025年1-9月公司整车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22.8% [1] - 2025年1-9月公司重卡出口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4.5% [1] - 2025年9月公司重卡单月出口首次突破1.5万辆,创行业新纪录 [1]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重卡出口销量将突破15万辆 [1] - 公司重卡产销量已跃居全球第一 [11]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公司推动“绿色化、数智化、服务化、国际化、多元化”五大转型战略 [3] - 公司将“国际化转型”作为核心支点,计划到2030年出口重卡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 [5] - 公司2030年海外后市场收入目标为10亿美元 [5] -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技术含量更高、品牌价值更优、投资回报更强的商用车整体解决方案 [3] 产品与市场布局 - 公司产品展示聚焦端到端物流、基建场景、矿产开采、综合物流、舒适生活、特种作业、新能源七大核心应用场景 [9] - 公司重点推出新能源、物流车、工程车、轻型车四大领域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7] - 公司展出牵引车、自卸车、皮卡等车型及发动机、变速箱、电驱桥等关键总成 [9] - 公司向合作伙伴赠送搏胜皮卡S系列产品,共准备60余辆作为奖励 [7] 合作伙伴与行业活动 - 公司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620位合作伙伴参会 [1] - 大会为合作伙伴颁发“最佳服务奖”、“最佳营销奖”、“杰出贡献奖” [7]
手握创新“王牌”把握机遇与“光”同行 我国光纤光缆行业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央视网· 2025-10-18 11:48
行业宏观背景 - “十四五”期间中国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到459.8万个,网络能力迈入“双千兆”时代 [1] - 光纤是信息高速传输的重要载体,行业实现跨越式增长,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1][8] - 国家“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为行业带来持续投入和市场牵引 [9]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掌握光纤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预制棒环节,自主研发的预制棒尺寸为全球最大,单根可拉丝近1万公里光纤 [4][8] - 公司实现空芯光纤技术突破,其传输速度比传统实芯光纤提高约50%,衰减特别低 [17] - 公司产品技术领先,一根光纤能同时容纳全球80亿人的通话需求 [4] - 公司光纤拉丝成本全球最低,生产设备均为自主革新 [7] 公司研发与创新 - 公司明确以销售收入不低于5%的比例投入研发,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为6.5%,金额近8亿元 [12] - 公司技术策略为“商用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并抓住AI驱动和新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机遇 [12] -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投入设备数字孪生,每年以亿元为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目标发展无人工厂 [11] - 公司于2025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制造工厂 [9] 公司市场与国际化 - 公司海外扩张成效显著,已在6个国家布局8个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上升至超40% [14] - 中国制造装备水平在海外受欢迎,公司向收购的巴西企业提供自主设计组装的光缆设备,使其效率大幅提升 [16] - 公司业务需求存在周期性波动,高时年增长超25%,低时为负增长,但公司坚持在挑战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2] 公司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五年瞄准与“光”技术相关的多个产业,计划通过多元化发展把握更大机遇 [18] - 数据中心连接的光通信产品及电信运营商干线升级为公司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12]
中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发展新趋势指向何方?
第一财经· 2025-10-17 18:17
行业转型核心方向 - 年轻化、数智化、国际化是酒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1] 年轻化趋势 - 行业进入消费态度理性、消费价格理性、消费选择理性的三理性时代,酒企需关注年轻消费者需求和喜好 [3] - 白酒主力消费群体代际更迭,1985-1994年出生人群占比达34%,1995年后出生成年群体占比达18% [3] - 多家白酒企业通过开发适配宴会佐餐、加班学习、朋友聚会等生活场景的低度酒品类拥抱年轻化 [4] - 低度酒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 [5] - 威士忌和精酿啤酒受年轻人追捧,2025年上半年威士忌以2.09亿美元和1714万升的进口量登顶进口烈酒品类榜首 [5] - 国产威士忌凭借本土企业渠道优势,在三四线市场发现更多机会 [5] 数智化转型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白酒行业列入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 [7] - 数字化转型针对传统制曲工艺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标准等问题,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掘工艺规律 [7] - 五粮液集团数字化转型两年后,制曲车间优质曲占比提高5%(产生直接价值5000万元),巡检成本降低30% [7] - 泸州老窖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对各区域产品销售及库存的准确监控,由经销商配额制转为终端配额制 [7] - 泸州老窖上线五码产品推广场景码应用,以消费者开瓶扫码为动力推动销售向"右侧策略"转变 [7] 国际化进展 - 酒博会国际化参与程度较高,邀请超过20家驻华使领馆及国际展团联合参展,并增设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国国际展区 [8]
北方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56.90%-70.74%
第一财经· 2025-10-17 16:23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0亿元至1.85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56.90%至70.74% [1]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利润稳步增长 [1] 战略与运营 - 公司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1] - 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1] - 内部运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升级,生产效率提升 [1] 研发与产品 - 重点产品研发推进顺利 [1] -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增强 [1]
昔日超级大牛股,拟赴港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10-15 18:33
【导读】长春高新拟赴港上市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曾经的超级大牛股长春高新,近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境外上市(H股)申请。 自2021年至今,长春高新股价持续下滑,至今跌幅超过70%。 股价大跌的背后,是长春高新核心产品生长激素在相关省份陆续被纳入集采,导致其售价大幅下滑,致使公司在2024年出现了近20年来营收与净利润首次 双双下滑,且这一态势已延续至2025年上半年。 10月15日,长春高新股价以127.16元/股收盘,最新市值为519亿元。 近20年来营收净利首次双降 新增长点表现不佳 长春高新销售药品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91.6%,持续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88.6%。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 2023年 | | 2024年 | | 2024年 | | 2025年 | | | | 毛利 | 毛利率 | 毛利 | 毛利率 | 毛利 | 毛利率 | 毛利 | 毛利率 | ...
迈瑞医疗拟赴港二次上市 押注数智化破局医疗“不可能三角”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17:41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式宣布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旨在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1] - 此次H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及补充运营资金,与公司"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三大战略方向一致[1] - 若赴港上市成功,将有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完善"A+H"架构以吸引全球人才,并借助香港市场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3] 财务实力与股东回报 -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390亿元[1] - 公司今年已两度分红合计33亿元,分红比例为65.1%,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分红比例将不低于65%[1] - 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未进行再融资,连续七年分红,累计分红总额将达357亿元(含回购股份20亿元),为IPO募资额59.34亿元的6倍[1] 业务布局与全球化进展 - 公司已形成体外诊断、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三大主营业务,拥有同行业最全产品线[2] - 公司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14国布局生产基地,拥有全球12大研发中心,在超40个国家设立64家境外子公司[2] - 通过并购Datascope、Zonare等海外企业,公司完善了全球渠道,监护仪、超声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维持前三,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50%[2] 研发创新与数智化转型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7.7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0.61%,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总研发投入达206.46亿元[3] - 公司已完成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以三大专科信息系统结合AI垂域大模型,实现从单一设备供应向全场景数智解决方案的跨越[3] - 公司的数智化转型旨在打破医疗"不可能三角",即兼顾诊疗质量、效率与成本[3]
迈瑞医疗(300760):上半年国际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约50%
格隆汇· 2025-10-14 15:38
公司国际收入现状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际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约50% [1] - 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占国际收入的比重已提升至29% [1] - 国际动物医疗、微创外科等高潜力业务占国际收入的比重已提升至12% [1] - 未来几年国际收入占整体的比重有望不断提升,其中发展中国家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1] - 伴随更多的高端客户突破,国际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望迎来稳步提升 [1] - 长期来看,公司的国际营收占比目标是要达到七成 [2]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布局 - 公司的国际化征程已持续25年,目前进入深度本地化阶段 [2] - 公司目前在全球主要市场已深深扎根,但已布局的业务在海外市场占有率仅有2-3% [2] - 鉴于国际可及市场规模数倍于国内,未来国际收入理应占公司收入至少一半以上 [2] - 公司已在全球14个国家规划了本地化生产基地,目前有11个国家已启动生产 [2] - 本地化布局旨在满足高端客户对供应及时性和成本的要求,并符合海外当地政府的本地化要求 [2]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市场观点 - 公司有足够的经验、能力和资源,通过制定应对措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并从变化中抓住潜在机遇 [3] - 公司有充足的信心能够把自身做好,并相信稳健的经营业绩、健康的盈利水平及积极进取的文化能带来长远可观的投资收益 [3]
迈瑞医疗:国际收入占比提升至约50%
搜狐财经· 2025-10-14 15:25
公司营收地域分布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际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约50% [1] - 长期来看公司的国际营收占比目标要达到七成 [1] - 未来国际收入理应占公司收入至少一半以上 [1] 国际业务细分表现 - 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占国际收入的比重已提升至29% [1] - 国际动物医疗、微创外科等高潜力业务占国际收入的比重已提升至12% [1] - 发展中国家将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1] 国际化战略与本地化布局 - 公司的国际化征程已持续25年目前进入深度本地化阶段 [1] - 已在全球14个国家规划了本地化生产基地其中11个国家已启动生产 [1] - 当前已布局的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仅有2-3% [1] 未来增长动力与目标 - 国际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望迎来稳步提升 [1] - 未来海外市场占有率尤其是高端市场占有率应当加速提升 [1] - 国际可及市场规模数倍于国内 [1] 公司经营与股价观点 - 股价波动受到公司业绩、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 [1] - 长期来看二级市场的股价围绕企业真实价值上下波动 [1] - 公司有充足的信心能够把自身做好并相信稳健的经营业绩能带来长远可观的投资收益 [1]
太保海外进阶玩法:“左手分红,右手发债”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14 08:07
融资动作与背景 - 中国太保于9月11日宣布在香港发行总额156亿港币的零息可转债,债券期限至2030年到期,可转换为公司H股 [5] - 此次融资是继中国平安去年在港发行35亿美元可转债后,内地险企第二个在香港利用此方式融资的案例 [8] - 今年上半年,太保的净资产较年初下降3.3%,是几家大型险企中净资产出现下降的公司之一,显示其资本结构承压明显 [6] 融资工具选择逻辑 - 在“左手分红,右手发债”的行业资本运作节奏下,可转债能在会计层面计入资本、推迟摊薄效应,零息设计则使发行方在存续期间无需支付利息,对现金流压力最小 [7] - 选择通过香港上市主体发行美元可转债,相比在A股主体融资,股本摊薄压力更小,同时能直接在境外形成资金池,用于支持出海业务 [15] - 美元可转债资金存在一直留在境外使用的操作空间,减少了资金跨境流动的摩擦成本,并利用了监管政策的灵活性 [16] 国际化战略与布局 - 太保在国际化进程上相较平安和国寿显得滞后,截至2025年8月末,集团内三家主要公司合计QDII批准额度为26.27亿美元,仅略超总资产规模为其一半的新华保险 [11][12] - 今年下半年以来,太保海外业务布局明显提速,包括3月太保香港资管获批发行代币化美元货币基金,7月协助协鑫科技推动RWA全球发行,以及产险在泰国开展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 [14] - 此次融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推动“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 [5][10] 行业趋势与监管展望 - 从平安到太保,短短两年内出现两例境外可转债融资,若未来中国人寿、新华等险企跟进,此模式可能从个别创新转化为趋势性集体动作 [17] - 随着跟进者增多,监管部门可能会重新审视相关口径,明确资金用途、跨境流向以及资本监管的边界 [16][17] - 业内认为,以加密币为代表的“创新”业务风险不可控,前景需观望,并有传闻称中资机构在港的加密资产业务近期被要求收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