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伊利股份张晨光:以数字牧场、低碳包装与全程监控,构筑可持续供应链新范式,赢得年轻消费者信任
新浪证券· 2025-11-12 19:54
专题:专题|2025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11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的圆桌论坛上,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 发展业务负责人张晨光介绍了伊利在供应链安全、产品质量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践。 张晨光表示,伊利始终将品质视为企业信条,建立了"三条标准线"质量体系——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提升 50%作为企业管理线,再在此基础上上调20%形成内部控制线,全面守护产品质量与供应链安全。 他举例称,每头奶牛都有电子身份证,健康信息可追溯;运输车辆配备卫星定位与电子铅封系统,运输 全程7×24小时监控,确保奶源可追溯、安全可控。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伊利积极推动低碳产品创 新。2024年,公司推出"经典零碳有机奶",该产品通过中国、欧盟有机及原生态认证,并在经典牧场探 索低碳供应链标准,通过有机肥还田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现比普通牧场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包 装环节采用可持续森林认证材料,去除漂白涂层、减少油墨使用,以降低碳足迹。 张晨光指出,这款低碳有机奶正成为伊利与年轻消费者的绿色纽带, ...
其实AI并不缺电
36氪· 2025-11-12 16:36
AI电力需求增长与结构性矛盾 - 微软因电力短缺导致大量AI芯片闲置,凸显AI算力对电力的高度依赖[1] - 高盛预测AI在数据中心用电占比将从2024年14%提升至2027年27%,到2030年可能达50%[1] - 尽管AI用电量快速增长,但IEA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占全球总用电量比例仅3%,AI占比约1.5%[1] 电力供需地域不平衡问题 - 中美两国将贡献2030年全球电力增长的80%,是主要AI数据中心市场[4] - 中国数据需求集中在北上广深杭等东部地区,但发电资源富集于内蒙古、新疆、四川等西部省份[6] - 美国数据中心集中在弗吉尼亚、德克萨斯、俄勒冈等州,电网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跨州输电不便[8] - 中国通过"西电东送"和"东数西算"工程优化资源配置,特高压输电技术成熟[6] 电力供需时间不平衡与解决方案 - 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光伏仅白天发电,风电水电有季节性波动[10] - AI数据中心用电呈"尖峰负载"特性,训练时功耗猛增,推理时相对平稳[10] - 中国储能产能占全球90%以上,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等公司为全球头部玩家[12] 新经济领域电力需求增长点 - 数据中心空调制冷系统耗电占比高达40%,液冷技术普及提升能效但总量仍增长[14]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00万辆,截至2025年6月保有量达3,689万辆[14] - 新能源汽车制造能耗高于传统汽车,贡献三分之一新增用电量[14] - 芯片代工厂耗电巨大,台积电2024年使用台湾省8%电力,预计2030年将达10%~12%[17] - ASML最新一代EUV光刻机耗电量为前代产品10倍[17] 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机会 - 新能源ETF(516160)2024年累计上涨54.85%,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19.32%的涨幅[1] - 储能设备及上游原材料、输电设备成为涨幅最大细分领域,下游发电涨幅相对落后[12] - 中证新能源指数(399808)为行业基准,跟踪规模最大的新能源ETF规模超60亿元,年化跟踪误差0.32%[19]
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火热报名中丨系列培训
中国能源报· 2025-11-12 15:37
关于举办《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一、培训形式及时间 培训地点: 线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 务,提高终端消费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成为现代能源产 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电力、冷热、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 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 之间的协同,以及生产侧和消费侧的互动,正成为行业趋势。 目前,在我国熟悉用户用能特性,掌握能源规划、转化、智能控制等技术,并具备能效碳 排放评估,通晓末端节能减碳、投资、建设、运营等跨学科专业应用人才匮乏,严重影响 各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和发展的进程。为此,中国能源报社特开展《分布式能源 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颁发《分布式能源规划员》(综合能源服务方向)培训证书。 培训时间:2 0 2 5年1 2月1 0日—13日 二、培训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人力资源和 ...
“制造强国”实干系列周报-2025111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2 15:15
小鹏机器人 - 小鹏IRON机器人具备仿人设计,包括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等六大特点,预计2026年开启量产进程[3][7] - IRON机器人集成多种硬科技,包括22自由度灵巧手、全固态电池(重量降低30%,电量提升30%)、2250 TOPs算力及物理世界大模型[7] 机械设备行业表现 - 申万机械设备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 - 申万机械设备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4] - 申万机械设备行业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61亿元,股息支付率为61%[13] HVDC电源 - AI芯片功耗快速上升,NVIDIA芯片TDP从2020年A100的400W预计增至2025年GB300的1400W,是HVDC需求根本驱动力[3][28] - AI服务器机柜功率密度迈向兆瓦时代,预计2027年达900kW,HVDC架构可将系统转换效率提升至95%以上,总拥有成本较传统架构降低高达30%[28][32] - 市场分化为OCP联盟的±400V DC和英伟达的800V单极直流两大阵营,预计2026年为HVDC量产元年,2027年渗透率快速提升[37] 挖掘机市场 - 2025年10月挖掘机总销量18,096台,同比增长7.77%;其中国内销量8,468台(同比增长2.44%),出口量9,628台(同比增长12.9%)[3][61] - 2025年1-10月挖掘机累计销量192,135台,同比增长17%;其中国内销量98,345台(同比增长19.6%),出口93,790台(同比增长14.4%)[61] - 10月内销以小挖为主,占比59%,同比增长26%;销量回升受二手机出口去库存、设备更新周期及产品小型化等因素推动[65][73] 两机产业(航发与燃机) - 美国AI基建扩张导致电力缺口,海外燃机市场需求扩容,供应链交付周期长、产能不足,供需缺口扩大,三菱重工、西门子能源与GEV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合计市占率约81.6%[3][92] - 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空间达8,384亿元;未来二十年商用飞机发动机市场空间达20,601亿元[80][83] - 中国航发产业链公司(如三角防务、航宇科技、应流股份等)正持续切入全球燃机供应链,参与叶片、环锻件、高温合金等环节[77][93]
太阳能跌2.04%,成交额2.6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95.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11:38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4.81元/股,成交额2.66亿元,换手率1.40%,总市值188.6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595.65万元,特大单和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特大单卖出占比21.42%,大单卖出占比23.2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51%,近5日、20日和60日分别变动-0.21%、+1.69%和+7.13% [2]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销售,太阳能电力销售占营收84.48%,太阳能产品销售占15.10%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光伏发电,概念板块包括BIPV概念、碳中和、绿色电力等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15.27万户,较上期减少5.53%,人均流通股25,672股,较上期增加15.18%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889.47万股,较上期增加1022.28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光伏ETF分别为第五、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较上期分别减少94.99万股和72.54万股,天弘中证光伏A为新进第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1.01亿元,同比减少14.08%,归母净利润11.25亿元,同比减少12.8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5.14亿元 [3]
远光软件跌2.15%,成交额1.7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96.3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11:3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15%至6.38元/股,成交1.77亿元,换手率1.55%,总市值121.8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96.30万元,特大单净卖出1337.89万元,大单净买入341.58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34%,近5个交易日下跌3.19%,近20日下跌2.74%,近60日上涨0.63%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成立于1998年12月29日,于2006年8月23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国内电力行业财务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数字企业82.10%,智慧能源9.32%,人工智能5.77%,数据资源整合及服务1.85%,其他0.96%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概念板块包括碳中和、央企改革、低价、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9.11万,较上期增加0.87%,人均流通股19363股,较上期减少0.8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260.86万股,较上期增加761.67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220.51万股,较上期减少37.91万股 [3] - 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724.51万股,较上期减少1.18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5.70亿元,同比增长1.99%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11.8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0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86亿元 [3]
Nature子刊:太空中建数据中心,无限能源,浙大首次证实可行
36氪· 2025-11-12 11:19
浙江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研究旨在探索空间碳中和数据中心的可行性。太空环境具备两大独特优势:丰富的太阳能可为计算设备提供 清洁稳定的电力;接近绝对零度的深空环境则为服务器废热提供了理想的散热条件。我们提出两种实施方案:一是在遥感卫星上集成AI加速 器,构建「轨道边缘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采集源头直接处理;二是组建计算卫星星座,形成「轨道云数据中心」,兼具处理太空数据与承 接地面计算任务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太空云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碳效率评估体系。 空间技术与信息技术面临着日益凸显的可持续性压力。 一方面,近地轨道正在被大规模卫星星座快速占据,这些卫星在通信、遥感、气象监测等领域持续产生海量的「太空原生数据」,其规模可达每星每日数 十太字节(TB)。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AI)与高性能计算(HPC)等技术的迅猛发展,驱动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密集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浪潮,导致其电力消耗与碳排放足迹 急剧攀升。 传统的「弯管」式数据处理模式,即将所有太空数据下行传输至地面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不仅引入了显著的通信延迟,不利于灾害应急响应等实时性要求 高的应用,更关键的是,它进一步加剧了地面数据中心本就沉重的能源与环境负 ...
氢能行业:智启氢程:AI技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毕马威· 2025-11-12 1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持有、卖出)[1][6][7][8][9][10][11][12] 报告核心观点 - AI技术与氢能的深度融合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趋势,AI是驱动氢能产业降本增效、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力量[8][10][11] - AI在氢能全产业链(制氢、储运、加氢、应用)均有广泛应用,当前应用成熟度与价值潜力各异,其中制氢环节的预测性维护和交通领域的应用成熟度相对较高[8][47][48][49][51][52][53] - 全球“AI+氢能”发展呈现不同路径:欧洲侧重政策引导与项目优化,中日韩聚焦具体产品与系统融合,美国企业在分子筛选与电解槽优化上取得进展[9] - “AI+氢能”深度融合面临数据、技术转化、标准法规、人才及应用场景等多重挑战,需通过提升数据质量、加速成果转化、完善标准、培养人才和拓展场景来推动高质量发展[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的战略价值 - 氢能是实现深度脱碳的核心载体,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全球能源转型规划中地位重要,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到2030年绿氢产量预计将扩大到2024年的5倍[17] - 氢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中国在202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氢能的能源地位[18] AI技术的发展与行业应用 - AI被界定为整合的、有目标的系统,其发展经历了从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演进,智能化具备自学习、自适应的核心特征[23][24] - 毕马威国际调查显示,能源行业AI应用成熟度相对滞后,56%的受访能源企业在试用AI,但79%的能源企业已通过AI实现效率改善,76%计划增加AI投入[25][26][30][31] - AI技术在能源行业的投资回报显著,60%的受访能源企业已获得10%以上的投资回报[30] AI在氢能产业链的应用概览 - 学术研究关注度激增,Scopus和IEEE Xplore关于AI在氢能领域应用的文献数量从2020年的41篇大幅跃升至2024年的291篇[40] - 中国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贡献者,出版物数量全球占比17.6%,位居首位[42] - AI应用覆盖制氢、储运、加氢、应用全链条,场景成熟度与价值潜力分析显示,制氢环节的催化剂研发价值潜力大但成熟度低,预测性维护成熟度高且已成为应用热点[47][48][49][51] 制氢环节的AI应用 - **研发环节**:AI正推动催化剂研发范式革命,从传统试错转向数据与AI驱动,例如Google的GNoME模型预测了220万种新型无机材料,Meta的Open Catalyst Project利用AI模拟加速研发[55][56][60] - **生产环节**:AI用于预测可再生能源输入以优化电解槽运行,并借助生成式AI工具加速氢工厂设计,某公司工具可将设计周期从900秒压缩至138.5秒[71][73][75] - **运营环节**:AI通过数字孪生、深度学习等技术优化电解槽性能,例如使碱性电解槽启停次数降低28.11%至36.52%,提升系统寿命[76][77][78] - **维护环节**:AI实现从反应性维护到预测性维护的转变,可将运营成本降低25%,设备故障率降低30%[80][85][86] 储运环节的AI应用 - **材料研发**:AI加速高性能储氢材料筛选,例如通过机器学习识别了8,568种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用于储氢,并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选型中发挥重要作用[88][89][90] - **运输与安全**:AI用于规划最优氢气运输路线,并通过实时监测储氢罐参数预测泄漏,提升运输安全性[93][94] 加氢站环节的AI应用 - AI管理系统有望实现加氢站供需动态匹配与安全风险预警,但当前加氢站数量较少限制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8]
宝丰能源涨2.07%,成交额6.2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715.9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10:4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20.20元/股,成交额6.27亿元,换手率0.43%,总市值1481.3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715.91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937.63万元(买入5691.13万元占比9.07%,卖出3753.50万元占比5.98%),大单净买入6800万元(买入2.14亿元占比34.10%,卖出1.46亿元占比23.30%)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5.08%,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10.44%、16.43%、32.89%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宁夏银川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成立于2005年11月2日,于2019年5月16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煤制烯烃,收入构成为主要产品占比85.00%,其他产品占比14.96%,租赁收入占比0.04%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煤化工,概念板块包括沥青概念、氢能源、碳中和、QFII持股、甲醇概念等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5.45亿元,同比增长46.43% [2] - 2025年1-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89.50亿元,同比增长97.27% [2] 股东与分红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股东户数为6.54万户,较上期增加3.70%,人均流通股112206股,较上期减少3.5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3.4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1.45亿元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股东,持股1.77亿股,较上期减少2562.41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第八大股东,持股3728.15万股,较上期减少193.12万股;化工ETF为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3298.71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3]
纯电与增程“龙虎斗”造车新势力“技术对调”打破“路线围城”
证券时报网· 2025-11-12 10:31
行业技术路线动态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技术路线对调现象,曾聚焦纯电技术的小鹏汽车推出首款超级增程车型,而靠增程式混动出圈的理想汽车则加速投入纯电赛道[2] - 业内将纯电车型视为政策导向的终极目标,但现阶段市场仍对增程等混动技术有强烈需求,技术路线演变为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元解决方案[4] - 多位受访人士判断,以技术对调打破路线围城未来将继续演绎,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竞争最终使消费者和整个产业受益[4] 小鹏汽车的战略转向 - 小鹏汽车推出全新一代增程技术解决方案鲲鹏超级增程,首款增程车型X9搭载增程专属超快充磷酸铁锂大电池,实现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5] - 公司创始人何小鹏认为油车仍占据很大市场份额,油车用户转向新能源的第一站通常是增程,未来产品将有选择性地采用纯电与增程双线并行策略[5] - 增程被视为解锁增量的新钥匙,借鉴了问界品牌销量起飞和零跑在增程+纯电双路线下销量持续领先的经验[9] - 公司将X9作为首发载体,意在为超级增程系统树立高端行业初印象,未来G6与P7+等超级增程版可能推出[9] - 资本市场对该战略表示认可,叠加其他预期,公司股价涨势明显,其中11月11日一度上涨18%,市值反超理想汽车[9] 理想汽车的战略调整 - 理想汽车早期因电池成本过高被动转向增程式,但目前加码纯电的意愿强烈[5] - 理想在增程式市场面临鸿蒙智行等强劲对手分流,而其纯电车型尚未形成足够势能,需要依靠其他技术路线的尝试进行攻守[10] 蔚来汽车的路线坚持 - 在蔚小理阵营中,蔚来没有出现技术路线折返跑,公司认为用户从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收益已大于加电不便带来体验损失的拐点[6] - 公司指出以大三排SUV为代表的纯电产品销量开始跃升,增速远超增程、插混和燃油大三排,纯电时代正在到来[6] 市场数据与趋势 -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批发销量结构中,纯电占比已超过六成,增程的市场份额呈缩小趋势[6] - 以纯电大三排SUV为例,2025年9月销量达2.8万台,同比增长200%,而增程大三排车型销量增速停滞[6] - 岚图汽车董事长卢放表示市场对于岚图增程式认可,岚图泰山采用超混技术,用更大电池以获得更好纯电驾驶体验[6] - 从工信部披露的新车目录看,理想、问界、小米等未来可能在增程市场加码,增程技术路线赛道预计越来越拥挤[6] 战略背后的逻辑与影响 - 对于此前聚焦纯电的车企,纯电兜住底线,增程决定上限,如何利用好油箱和电池两种动力决定着能否顺利迈入决赛圈[10] - 在充电网络完善前,增程式是规模扩张的利器;而在电池技术突破后,纯电车型将主导高端市场[12] - 超充和换电着眼于未来,而增程则立足于当下,在过渡期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仍将扮演重要角色[12] - 技术创新不应是非此即彼之争,而是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元解决方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