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星网宇达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41% 聚焦民用领域加速业务转型
证券日报· 2025-08-29 16: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13.54万元 同比增长6.41% [2] - 信息感知业务收入5211.70万元 同比增长14.32% [2] - 卫星通信业务收入2505.71万元 同比下降46.15% [2] - 无人系统业务收入6726.70万元 同比增长52.71% 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2] 业务转型与布局 - 军工业务订单受军队采购资质限制影响减少 公司加速向民用领域转型 [2] - 重点布局低空经济、低轨互联、自动驾驶、AI及机器人等新领域 [2] - 设立低空经济专班整合技术资源 深化产业应用场景布局 [3] - 完成对控股子公司星网智控30%权益收购 交易金额725万元 实现全资控股强化业务协同 [3] 研发创新与产品进展 - 上半年获得20余项授权专利包括飞行器折叠机翼、无人机对称性检验系统等 [3] - 成功研制新一代高性价比战术级惯性测量单元、标定机器人、船载光纤罗经等新产品 [3] - 应急救灾无人机在多地洪涝救援中表现卓越 亚音速巡航靶弹及垂直起降无人机完成试飞 [3] - 开发智慧养殖智能终端软件 推出要地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及玄武系列低空安防雷达 [3] 资本运作与资金管理 - 推进非公开发行工作 调整保荐代表人 [3] -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及协定存款存放提高资金效率 [3] - 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累计回购121.87万股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3] 募投项目调整 - 终止无人机产业化项目 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4] - 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项目投资进度10.41% 因设备购置延后及宏观环境影响进展放缓 [4]
调研速递|中汽股份接受民生证券等13家机构调研,透露多项业务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9 12:08
业务驱动因素与业绩表现 - 收入端保持20%以上增速 主要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验证需求从自愿性测试向强制性合规测试升级 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加速带来研发测试需求增加 以及产能释放与新客户拓展成效显著[1] - 二期项目上半年收入约2600万元 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产能释放节奏与行业政策及标准法规推进深度相关[2] - 极限检验中心2025年1-4月实现营业收入7134.38万元 净利润1526.65万元 为去年全年两倍 主要因1-4月高寒试验季节性集中开展 净资产收益率达15.08% 并表后将提升公司利润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2] 行业趋势与公司布局 - 智能网联辅助驾驶强制标准明确多项测试需在封闭场地完成 公司长三角智能网联试验场已建成相关测试环境 未来有望承接L3/L4级自动驾驶业务增量[3] - 公司参与或牵头多项汽车行业国际国家及团体标准制定 承担起草验证工作 为多个标准化委员会成员 依托试验场支撑智能网联国家标准验证[3] - 通过并购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有限公司 业务延伸至"四高"测试领域 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 未来将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构建全国性场地试验技术服务网络[3] 产能与海外布局 - 一期试验场产能利用率存在提升空间 二期处于爬坡期 公司通过优化道路调度机制 动态调整测试车辆间距 推行错峰测试等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产能利用率[4] - 随着车企海外设厂 公司将探索海外布局可行性 并纳入十五五战略规划[5] 新兴领域与应收账款管理 - 在飞行汽车测试领域搭建道路测试场景与飞行监管平台 参与工信部课题研究 目前相关业务对收入影响较小[6] - 应收账款管理整体健康 回款风险小 虽水平较高但与业务模式和规模相关 主要客户信用资质良好 长期看若"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政策落地将提升回款效率[6]
何小鹏,上了马斯克的贼船?!
搜狐财经· 2025-08-29 11:44
全新小鹏P7预售表现 - 全新小鹏P7上市7分钟内获得1万台大定订单 [1] 历史产品大定表现对比 - 小米SU7去年上市时4分钟获得1万台大定 [3] - 小鹏MONA M03去年上市时52分钟获得1万台大定 [3] 技术路线转型 - 小鹏汽车从激光雷达支持者转变为纯视觉方案坚定支持者 [8] - 公司前年已决策坚持纯视觉路线用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 [16] - 预计2027年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之争将消失 [8] 纯视觉方案优势 - 视觉上限远超激光雷达 [8] - 纯视觉方案模拟人类驾驶逻辑更适应现有交通环境 [18] - 算力提升10倍后纯视觉方案可处理夜间、大逆光、雨雪天等复杂条件 [21] - 视觉系统未来能识别路面钉子和挪动的沙井盖等细节 [16] 算力突破 - 当前算力比以往提高10倍 [19] - 预计5-10年后算力比现在再提高10倍 [19] - 自研图灵芯片单颗有效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 X芯片 [23] - 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图灵芯片,车端算力达2250TOPS [25] - 自研算力领先行业平均3-10倍 [30] 芯片自研优势 - 算力利用率高于通用芯片 [25] - 专为自家产品开发避免功能冗余 [28] - 芯片与软件团队协同挖掘芯片潜力 [28] VLA大模型应用 - 端到端大模型赋能辅助驾驶系统 [30] - 全新小鹏P7搭载全场景VLA系统可实时识别水坑深度、行人位置和公交车盲区 [31] - 系统能自动降速避让和提前制动 [31] 自动驾驶规划 - 辅助驾驶能力年底预计比第一阵营强10倍以上 [33] - 支持L4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 [34] - 获得政策批准后在部分区域试点Robotaxi运营 [34] 财务表现 - 最近一年半销量等于过去9年总和 [39] - 二季度交付量超10万台,同比增长241.6% [39] - 二季度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 [39] - 毛利率17.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39] - 现金流475.7亿元创历史新高 [39] 发展战略 - 未来发展聚焦科技和颜值两大关键词 [40] - 不排除寻找合作方进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 [37] - 持续研发投入认真做好每款车 [42] 行业竞争态势 - 特斯拉和小鹏在Robotaxi领域可能面临业务撞车 [36] - 特斯拉计划2026年底Robotaxi车队达数百万辆 [36] - 行业未来5年内可能进行激烈淘汰赛 [43]
全新小鹏P7的“Ultra”革命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1:29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全新小鹏P7正式上市 共推出四款车型 起售价21.98万元 最高售价30.18万元[2] - 车型包括702长续航Ultra售价21.98万元 820超长续航Ultra售价23.98万元 750四驱高性能Ultra售价25.98万元 750四驱鹏翼Ultra售价30.18万元[2] - 开启订购后7分钟大定量破万 刷新小鹏历史记录[2] 产品设计与性能 - 采用"The Next Design"极致未来感原创设计 长高比3.57 宽高比1.40 轮宽比0.28 轮高比0.52[3] - 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创下1分38秒767圈速成绩 成为50万元以内最快量产轿跑[4] - 搭载超跑级中置电驱布局 50:50轴荷分配 双腔空悬+AI智能底盘组合[4] - 实现90km/h麋鹿测试通过 33.16米制动距离[4] - 全系标配双腔空气弹簧与DCC智能阻尼 前245后275前后运动轮胎组合[4] 三电技术与续航 - 首搭858高性能电池包 集成800V高压平台 820km续航与5C超充AI电池[6] - 800V 5C超快充系统10分钟补能525km SOC 10%-80%充电仅需11分钟[6] - 在180kW国网桩上22.5分钟完成10%-80%补能[6] - 24小时耐力测试以平均220km/h车速累计行驶3961km 累计充电32次 单次充电11-13分钟[5] 智能化配置 - 全系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有效算力达到2250 TOPS[6] - 高效驱动本地端VLA大模型 具备湿滑路面AES功能 增强版AEB工作范围覆盖至130公里每小时[6] - 搭载VLM座舱全能管家 87英寸AR-HUD 三轴灵动中控屏支持多角度调节[7] - 配备"路怒消消气"功能 通过HUD和发射道具实现互动体验[7]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6年与2027年为新产品大年 产品线覆盖10万以上到200万以下 包含全尺寸SUV[13] - 明年推出RoboTaxi相关能力[14] - 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生产策略 确保新车型上市即交付[15] - 当前工厂产能充足 可支持P7冲击同级轿车前三目标[16]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今年在VLA投入接近50亿元[20] - 同时使用英伟达和国产GPU[24] - 预计未来汽车公司研发费用将达500亿元一年 其中300多亿来自AI领域[24] - 认为真正的VLA能力要比当前第一阵营强10倍以上[20] 市场竞争与定位 - P7车型被视为品牌图腾 代表最高技术水平[12] - 轿车产品策略强调颜值第一与科技属性[12] - 在细分市场实现量效双优[13] - 目标在细分市场"保三争二"[9] 财务预期 - 随着新车交付 月销达到4万辆并无困难[9] - 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并无悬念[9]
二泉汽车亮相第七届中阿博览会
环球网· 2025-08-29 11:21
中阿博览会平台价值 - 中阿博览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和促进互联互通的关键平台 聚焦经贸合作与科技融合 [3] - 博览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与国际市场对接和展示先进技术与产品的机会 [3] 二泉汽车技术成果 - 公司展示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清扫车 搭载4颗192线短距纯固态激光雷达实现360度无死角环境感知 [4] - 融合传统聚类算法与深度学习技术提升障碍物识别精度与多场景适应性 [4] - 采用高度集成域控架构支持精准时空同步与复杂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感知 [4] - 探索电驱系统与自动驾驶算法耦合 推动动态能量回收与路径规划协同优化实现能耗优化 [4] - 1Gbps以太网电子电气架构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满足自动驾驶研发对实时性与可靠性需求 [4] 公司战略合作与布局 - 与开沃汽车集团 广州星程智能 九天创新科技等合作伙伴战略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 [4] - 推进1个通用平台加1套智驾产品加N个应用场景的战略布局 [4] - 致力于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广至环卫 物流 特种作业等多个领域 [4] 核心发展战略 - 以绿色智造为核心战略 致力于专用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 轻量化升级 [5] - 产品覆盖新能源环卫车 物流车 中重型卡车及特种装备车等多类专用车型 [5] - 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方向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5] 国际市场拓展 - 智能环卫和绿色交通产品符合阿拉伯国家城市化与智慧化建设需求 [7] - 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性能与场景化应用能力为开拓中东 北非市场提供发展空间 [7] - 未来聚焦自动驾驶与专用车电动化深度融合 强化平台化 通用化研发路线 [7]
睿创微纳上半年营收25.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6.46%
巨潮资讯· 2025-08-29 11:1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5.44亿元 同比增长25.82% 主要因红外热成像及光电业务销售收入增长[3][4] - 归母净利润3.51亿元 同比增长56.46% 扣非净利润3.28亿元 同比增长57.96%[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28.46%[4] - 总资产93.44亿元 同比增长6.11% 净资产57.61亿元 同比增长6.6%[3][4]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研发投入5.08亿元 同比增长36.95% 研发人员1738人 占比51.54%[5] - 非制冷红外器件完成8μm系列量产 1920×1080等三款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第二代8μm 200万像素探测器完成样品开发[5] - 完成12μm 640×512面阵高帧频小型化陶瓷封装探测器开发 384×288面阵SWLP产品实现小批量生产[5] - 光子器件领域研制10μm 400×400及1280×1024 InGaAs探测器 成功开发30μm 320×256高温中波超晶格气体成像探测器[6]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第三代红外图像处理SOC芯片架构持续优化 AI-ISP底层架构达国际先进水准[7] - 完成近内存计算单元原型设计 通过CIM技术降低芯片功耗[7] - 推出行业首个红外热成像 可见光与4D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融合算法与产品[7] - 在机器人领域投入智能感知 多模态分析与决策等算法研发[7] 车载业务进展 - 车载红外热成像实现全分辨率覆盖 256×192至1920×1080分辨率产品完备[8] - 8μm热成像芯片和ISP专用芯片通过AEC-Q100 Grade2车规级认证[8] - 完成第一代车载4D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FA77研制 采用先进CMOS制程及FMCW体制[8] - 完成第一代4D毫米波成像雷达产品RA223F研制 第二代RA225F启动研发[8] 微波技术突破 - 化合物半导体扩展GaAs MMIC GaN MMIC等产品线 获得头部客户合格供应商认证[9] - 完成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项目验收 与合作伙伴协同研制基带模组[9] - 推出X波段20W DS-SiP原型产品 显著提升SWaP-C指标[9] - Ku及Ka频段低轨卫通相控阵终端完成原型机测试 成功实现卫星连通并完成基础业务验证[9] 产品线扩展 - 激光测距产品线布局铒玻璃激光器及测距模组 能量覆盖100μJ-1mJ 最大测程1-20km[10] - 产品应用于民用无人机 光电吊舱转台 边海防等多个领域[10]
自动驾驶成负面资产!调查显示:FSD降低消费者购买特斯拉(TSLA.US)意愿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0:20
消费者对特斯拉FSD技术的态度 - 仅14%受访者表示FSD技术会提高购买特斯拉意愿 而35%表示会降低购买意愿 51%表示无影响 [1] - 近一半消费者认为FSD技术应被列为非法技术 [1] - 认为特斯拉汽车"不安全"的消费者比例从34%升至36% 认为"非常安全"的比例从17%降至13% [1] 特斯拉品牌声誉与市场表现 - 特斯拉在欧洲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0% 为连续第七个月下降 [2] - 公司品牌声誉在美国电动车制造商中最差 且今年以来出现显著下滑 [4] - 因马斯克的煽动性政治言论、与特朗普政府合作及对德国极右翼政党支持 品牌声誉受损 [2] 自动驾驶技术竞争与监管环境 -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落后于Waymo和Apollo Go 目前仅在得州奥斯汀和旧金山湾区进行测试 [2] - 大多数消费者要求美国对自动驾驶汽车实施明确严格的监管规则 强烈支持要求厂商对事故负责 [4] - 特斯拉因夸大自动驾驶能力面临诉讼 指控其自2016年起持续宣传"全自动驾驶硬件"但实际技术不符 [4] 特斯拉业务现状与FSD推广挑战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电动车销售 FSD被描述为重要竞争优势但面临市场教育不足问题 [3] - 绝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FSD存在 即使特斯拉车主中也有约一半从未尝试使用 [3] - 特斯拉在用户手册中列出FSD可能不可靠的使用条件 警告用户必须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3] 法律风险与安全事故 - 佛罗里达州陪审团裁定特斯拉对2019年自动驾驶致死事故承担部分责任 判赔2.43亿美元 [4] - 加州车主联合诉讼指控特斯拉过去8年通过夸大自动驾驶技术能力误导消费者 [4] - 公司营销存在模糊性与缺乏诚实问题 被指为影响消费者态度的重要因素 [3]
Q2净利润达11亿元!理想汽车首曝自研智驾芯片进展 李想再谈舆情防御、新车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9:58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3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环比增长16.7% [1][2] - 车辆销售收入2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环比增长17.0% [2][4] - 毛利率20.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4] - 经营利润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7%,环比增长204.4% [2][4] - 净利润1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69.6% [2][5]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30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7.1% [2] - 自由现金流-38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4% [2] - 现金储备1069亿元人民币 [3] 交付与销量 - 第二季度交付量111,074辆,同比增长2.3% [1][6] - 第三季度交付量指引9万至9.5万辆,同比下降41.1%至37.8% [6]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248亿至2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1%至38.8% [6] 产品与技术 - 计划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迭代速度以应对竞争 [1] - 9月推出理想i6车型以扩充产品阵容 [3][8] - 自研智驾芯片已完成流片和回片,正在进行车载测试,预计明年部署于旗舰车型 [7] - 自研芯片在运行大语言模型时性能为市场最强芯片的两倍,运行视觉模型时性能为三倍 [7] - 增程全系AD Max车型9月起升级VL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7] - 2025年研发投入计划110亿至120亿元人民币,其中AI投入超过60亿元 [5] 业务战略 - 营销端强调区域化策略,北方聚焦增程车型,南方侧重纯电车型 [10] - 销服体系调整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实施因地制宜策略 [10] - 渠道端优化一二三线城市门店组合,加快四五线城市覆盖采用轻量化繁星店模式 [11] - 纯电产品理想MEGA月销稳定在3000辆以上,理想i8力争9月底累计交付8000至10000辆 [8] - 第三季度汽车毛利率预计保持在19%左右,现金流状况预计显著改善 [6]
理想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8-29 09:54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面临销量压力但问题可控 主要源于产品迭代周期而非基本面恶化 通过双赛道策略、销售体系优化及技术自研有望实现复苏 [2][3][6] - 新产品i8市场反馈积极(试驾满意度超97%)且交付计划明确 预计9月底累计交付8000-10000辆 [3][8] - 技术层面自研芯片进展超预期 计划明年量产 性能达市场最强芯片2倍 VLA驾驶大模型参数量40亿且9月全面推送 [3][5][16] - 海外战略分三阶段推进 2025年开启全球化 重点布局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 [12] 财务表现 - 三季度销量指引9-9.5万辆 收入指引248-262亿元 毛利率预计维持19%左右 [10] - 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30亿元 主因供应商付款周期调整(已优化至60天) 预计四季度随销量改善好转 [13] 产品与技术策略 - EREV赛道聚焦智能化升级:9月全系AD Max增程车型推送VLA大模型 通过世界模型仿真加速迭代 [3][16] - BEV赛道双车驱动:MEGA月销稳超3000辆(50万元以上纯电冠军) i6定位大五座SUV且9月底发布 [3][11] - SKU策略回归"单一强SKU"逻辑 核心配置拉满 加快产品与技术双迭代 [9] - 自研芯片采用数据流架构 软硬件协同提升AI推理效率 支撑VLA持续升级 [5] 销售与运营体系 - 销售体系主动升级:总部直管30区域 通过"四步法"提升线索量、转化效率及团队稳定性 [6][7] - 渠道优化存量门店并加速下沉(百城繁星计划覆盖四五线城市) 营销分区域定制策略 [4] - 超充站超3100座(特斯拉1.5倍) 高速覆盖"九纵九横" 城市覆盖266座 开放外部品牌但保留车主专属体验 [15][17] 自动驾驶进展 - VLA落地节奏不变:9月推送完整版(新增指令功能) 10月大版本更新 目标2年内安全性提至人类10倍 [14][16] - 团队调整仅少量流动 新负责人具备国际化视野 监管趋严反促技术成熟度提升 [14]
自动驾驶成特斯拉负面资产?调查称FSD降低购车意愿
凤凰网· 2025-08-29 09:46
消费者对特斯拉FSD技术态度 - 仅14%受访者表示FSD技术提高购买特斯拉意愿 [1] - 35%受访者表示FSD技术降低购买特斯拉意愿 [1] - 51%受访者认为FSD技术对购车决策无影响 [2] FSD技术社会接受度 - 近半数受访消费者认为FSD技术应被列为非法技术 [2][3] 特斯拉市场表现 - 特斯拉电动车产品线老化及竞争对手加剧导致销量大幅下滑 [3] - 特斯拉7月欧洲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0% 连续第七个月下降 [4] 自动驾驶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落后于Waymo及百度萝卜快跑 [4] - 特斯拉于得州奥斯汀和旧金山湾区开展早期网约车试点 两地分别配备人类监督员和传统司机 [4] 品牌声誉影响因素 - 公司高管政治言论及与特定政党关联对品牌声誉造成损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