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权益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主题行情催化下,部分相关绩优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5-12 19:59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主动权益基金加权净值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规模加权计算主动权益基金的净值表现,反映整体市场表现[14][1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限定基金池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四类 - 以每季度初的规模作为权重加总计算收益率 - 换算为净值形式展示 **模型评价**:有效捕捉市场整体表现,但未区分行业主题基金的影响 2. **模型名称**:净申购计算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量化基金吸金能力,剔除自然规模增长的影响[3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净申购 = 当期规模 - 上期规模 \times (1 + 当期涨跌幅)$$ 其中: - 当期规模: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 - 上期规模:上季度末基金资产净值 - 当期涨跌幅:基金净值涨跌幅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主动权益基金加权净值模型**: - 2025Q1规模加权涨跌幅:3.78%[14] - 中位数涨跌幅:2.92%[14] - 超额收益(vs沪深300):4.99%[23] 2. **净申购计算模型**: - 2025Q1 Top10基金净申购总额:402.20亿元[39] - 收益率中位值:9.48%[39]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行业配置比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统计基金持仓行业占比变化,区分主动/被动调仓[43]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采用长江行业分类标准 - 计算被动调仓比例 = 行业指数涨跌幅 × 上期持仓比例 - 主动调仓比例 = 实际配置比变动 - 被动调仓比例 2. **因子名称**:重仓股集中度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基金对行业龙头股的偏好程度[4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筛选各行业持仓市值Top30个股 - 计算指标: $$持有市值TOP3基金公司占比 = \frac{TOP3基金公司持有市值}{该股票公募总持有市值}$$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行业配置比因子**: - 主动加仓最高行业:机械设备(+0.70pct)[44] - 主动减仓最高行业:电力及新能源设备(-1.35pct)[44] 2. **重仓股集中度因子**: - 电子行业TOP3集中度:32.18%(立讯精密)[61] - 银行行业TOP3集中度:38.59%(招商银行)[52] 指标取值(统一口径:2025Q1) | 模型/因子 | 规模加权涨跌幅 | 主动调仓比例 | TOP3集中度 | |--------------------|----------------|--------------|------------| | 主动权益净值模型 | 3.78%[14] | - | - | | 行业配置比因子 | - | +0.70pct[44] | - | | 重仓股集中度因子 | - | - | 32.18%[61] | 注:所有数据测算截至2025年4月22日,行业配置比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47]
2025Q1主动权益基金深度分析:超额回归持仓港股市值创历史新高
东莞证券· 2025-05-06 19:03
报告核心观点 2025Q1除纯债型基金外主要基金指数正收益,主动权益基金跑出超额;公募基金总规模稳定,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微涨但占比低有发展空间;主动权益基金持仓有变化,行业和个股集中度提高;新发基金市场回暖但结构分化,主动权益基金新募集规模极低 [3] 一季度基金市场概览 一季度市场基金业绩表现 - 2025Q1除纯债基金微跌0.2%外,主要基金指数正收益,另类投资基金指数涨9.07% [7] - 主动权益基金跑赢被动指数型基金,实现约2%超额收益 [7] - 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从2024年末1.56%缩窄至1.49% [7] 一季度基金市场总体规模变动 - 公募基金总规模从32.09万亿减至31.60万亿,减少2.13% [8] - 主动权益基金净值规模从3.42万亿增至3.48万亿,增长1.68% [8] - 类固定收益基金占比68.8%,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占比仅11% [9] 主动权益基金一季度持仓分析 重仓持股资产配置概况 - 主动权益基金重仓2638家上市公司,持股总市值约2.96万亿,增长2.18% [13] - 股票仓位从84.84%提至85.18%,除港股外其他资产市值不同程度减少 [13] 重仓持股上市板块分析 - 持港股市值超3181亿元,环比增33.96%,占比从14.42%增至19.09% [16] - 一季度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4113.25亿元,主动权益基金非主力 [16] - 科创版和北交所持仓边际增加 [16] 企业性质分析 - 2025Q1国央企表现弱,季度跌幅1.42%,主动权益基金持有市值缩减434.93万亿 [20] - 中证民企涨4.71%,带动民企市值增加220.77万亿 [20] 重仓持股行业分布分析 - 通信行业退出前十大重仓行业,有色金属新晋 [25] - 前十大重仓行业仅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下跌,汽车行业涨幅11.4% [25] - 商贸零售和轻工制造板块逆市市值增长 [25] 重仓持股分析 - 腾讯控股成第一大重仓个股,寒武纪等退出,阿里巴巴等新晋升 [26] - 前十大重仓个股仅宁德时代和五粮液下跌,阿里等涨幅靠前 [26] - 美的集团和立讯精密逆市减仓 [26] 集中度分析 - 前十大重仓个股占比从18.41%提至20.14%,前十大重仓行业占比从70.19%提至73.21% [32] 新发市场分析 - 2025Q1新发基金313只,总规模2596.65亿元,环比增38.2亿元 [32] - 新发基金以债券型和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主,主动权益基金新募集规模极低 [32]
翻身仗!一季度超70%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百亿俱乐部变阵
搜狐财经· 2025-04-30 08:41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一季度A股行情震荡,公募基金展现韧性,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升,投资者追涨杀跌现象明显,百亿规模以上主动权益基金榜单有变,千亿管理人榜单相对稳定 [3][4][5][14]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较上季度明显回升,8097只基金中6070只取得正回报,占比74.97%,166只产品回报率超20%,989只产品回报率超10% [3] - 一季度成长风格占优,中盘成长、小盘成长产品收益率中位数领先,分别达14.49%和13.31%,大盘价值风格产品表现不佳,业绩中位数约1.50% [3]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情况 -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管理总规模31.61万亿元,同比增长9.60%,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3.49万亿元,同比下降5.16% [4] 百亿规模以上主动权益基金变动 - 期末百亿规模以上主动权益基金数量从27只减至26只,前海开源公用事业等3只基金退出,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和鹏华碳中和主题加入 [5] - 鹏华碳中和主题A一季度收益60.26%居首,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一季度收益52.32%位列第五,两只基金净申购额均超70亿元,规模大幅增长 [8][10] - 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最大,期末资产净值389.08亿元,中欧医疗健康规模311.79亿元,是唯二超300亿元主动权益基金 [10] - 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兴全合润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期末合并资产净值超200亿元,但一季度均小幅规模缩水 [11] - 兴全趋势投资、银华富裕主题A和安信稳健增值A一季度负收益,规模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余23只百亿基金正收益 [12] - 大成高鑫和兴全合宜规模增速突出,分别增长35.59%和17.45% [13] 千亿管理人榜单情况 - 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千亿管理人榜单稳定,由易方达等十家管理人霸榜,仅内部排名略有变化 [14] - 易方达基金旗下主动权益产品多,张坤在管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432.75亿元居首,含QDII产品达608.22亿元 [14] - 富国、中欧、景顺长城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正增长,部分产品规模有增减变化 [15][16] - 按主动权益基金在管规模排序,超300亿元基金经理有8人,超200亿元有9人,部分基金经理一季度在管规模增幅居前 [16][17]
分化加剧!首批公募2024年成绩单曝光
券商中国· 2025-03-26 20:35
基金公司2024年经营情况 - 基金公司盈利分化明显,头部公司因产品线多元业绩变动幅度不大,中小型公司因业务单一受降费影响业绩大幅下滑 [2] - 2024年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32.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3%,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10] 头部基金公司表现 - 招商基金2024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下滑5.87%,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5574.25亿元,下降3.15% [4] - 华夏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80.31亿元(+9.61%),净利润21.58亿元(+7.20%),ETF规模达6581.66亿元(+63.8%),管理总资产2.46万亿元 [4] - 头部公司固收和被动投资业务快速发展,抵消主动权益业务下滑影响 [3] 中小型基金公司困境 - 信达澳亚基金营业收入6.44亿元(-31.27%),净利润1.01亿元(-41.95%) [7] - 交银施罗德基金净利润8.79亿元(-26.81%),连续三年下滑,管理规模5374亿元 [7] - 万家基金净利润3.27亿元(-9.31%),管理规模4998.63亿元(+26.81%) [7] - 南华基金亏损1048.51万元,富安达基金亏损3499.04万元 [8] 业务结构优化方向 - 招商基金加强权益投研,推出中证A500ETF、REITs及海外ETF产品 [10] - 信达澳亚基金推动固收+及量化布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0] - 交银施罗德基金加速布局被动指数产品,纳入养老金投资名录 [10] - 万家基金计划提升投研能力、丰富产品线及强化人才建设 [11] 行业趋势 - 被动投资崛起,政策红利与产品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10] - 固收和ETF业务成为头部公司业绩稳定器,中小公司需转型多元化 [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