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未来产业澎湃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7-07 05:38
未来产业在安徽的崛起 - 安徽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1] - 安徽建立健全企业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协同创新机制,强调"科学—技术—产业"良性循环 [1] - 安徽加快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打造创新生态,形成政策引领、资本赋能、企业落地的"黄金闭环" [1] 量子信息科技发展 - 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推出量子密话密信等产品,用户规模近600万,服务单位超3000家 [2] - 企业视角与科学家不同,更关注应用和市场,大大压缩科技成果转化周期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2] - 科大讯飞获近10年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 - 企业通过"AI+教育""AI+医疗"等强化应用场景创新 [2] 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 聚变新能公司采用"沿途下蛋"模式,将大科学装置建设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二次开发应用到新领域 [3] - 智象未来公司自主研发的HiDream—I1模型开源24小时内登顶全球权威榜单,在图像质量、语义理解、艺术表现三大维度刷新行业纪录 [3] 未来产业布局策略 - 安徽省印发《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在"7+N"领域实行细分赛道"一业一策" [3] -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公司从家用冰箱服务商转型为特种电磁线行业"单项冠军",新产品可用于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4] 产业发展成效 - 一大批未来产业相关企业扎根安徽,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1] - 安徽实现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4]
四川出台方案明确23个重点突破方向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四川日报· 2025-07-06 09:18
四川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总体目标 - 到2027年,四川省新兴产业将成链集群发展,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1] - 未来产业将实现创新突破发展,培育10家以上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能力初步形成 [1] 重点突破方向 - 新兴产业涵盖15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核医疗、商业航天、新型航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激光装备、增材制造、生物农业、先进材料等 [2] - 未来产业涵盖8个领域,包括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超高速轨道交通、深地科学等 [2] - 新兴产业中,集成电路、核医疗、商业航天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将侧重全产业链发展 [2] - 未来产业中,量子科技、6G、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将侧重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志性产品打造 [2] 重点任务 -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整体效能、促进产业量质齐升 [3] - 从关键技术突破、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企业梯次培育、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应用带动等方面明确分工,构建从创新策源到转化应用的产业培育链条 [3] - 举措旨在解决科研院所技术研发与产业结合不够、经济科技"两张皮"等难题 [4]
中小企业是未来产业“轻骑兵”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7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未来产业的战略优势与挑战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规模 - 中国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 [1] - 中小企业被喻为"轻骑兵",在技术探索和验证中具有独特优势 [1] 中小企业在未来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 "船小好掉头":试错成本低,管理结构扁平,决策链条短,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趋势 [1] - 专注细分领域:长期深耕新兴技术或应用场景,更易识别潜力技术,诞生"隐形冠军"和颠覆性技术雏形 [1] - 创新机制灵活:与大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作,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提供关键技术配套和服务细分市场 [2] 中小企业面临的三大发展瓶颈 - **资金难题**: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融资难度高,需政府专项基金、税收减免、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 [2] - **人才短缺**:高端技术人才倾向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需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聘用、共享科研平台等方式突破限制 [3] - **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先进研发设备,需通过联合实验室、技术共享联盟实现专利交叉许可和成果转化 [3] 政策与生态支持方向 - 政府需通过产业基金、研发补贴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2] - 鼓励直接融资方式(股权众筹、专项债券)拓宽资金来源 [2] - 推动产学研合作,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资源 [3] 未来产业战略意义 - 中小企业突破桎梏后,可激活产业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3]
浙江出台政府投资基金新政,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
搜狐财经· 2025-07-02 14:12
政府投资基金战略定位 - 浙江省政府投资基金紧密围绕重大战略部署 重点投向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 [1] - 通过政府引导积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1] 基金分类及投资方向 - 产业投资类基金重点服务"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加强产业引导培育 对重大战略性项目加大投资力度 [1] - 创业投资类基金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布局 聚焦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 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 [1] 创业投资策略 - 坚持"五投"原则:投早期项目 投小微企业 投长期发展 投硬核科技 投科创平台和创新人才 [1] 基金退出机制优化 - 鼓励设立并购基金和私募股权市场二级基金 提供更多元化退出渠道 [1] - 省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将提升服务能力 为基金份额转让和股权投资退出提供更好平台支撑 [1] 资金来源管理 - 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为耐心资本作用 积极争取全国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及各类国家级基金在浙江落地或联合设立子基金 [2] - 对需要长期布局的重点领域采取接续投资 合理延长存续期等方式确保投资连续性 [2] 存量基金整合优化 - 同一政府原则上不在同一行业或领域重复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2] - 对运营效果不达预期的基金采取管理人更换 团队调整或提前退出等措施 [2] 政策意义 - 标志着浙江省政府投资基金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2] - 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2]
余杭打造“机遇之城”再添硕果
杭州日报· 2025-07-02 10:50
重大项目签约与投资 - 余杭区在2025年"双招双引"暨重大项目半年度工作推进会上签约10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135亿元,推进16个重点工程,总投资超80亿元 [2] - 今年以来余杭共签约项目超200个,推进重点工程36个 [4] 产业布局与发展 - 余杭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前沿产业发展 [2] - 依托"数字经济第一区"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未来产业"集群发展,包括超声AI辅助诊断、少儿编程教育、无人机研发运营、智慧家居、母婴人工智能产业研发等领域 [2] - 在医疗健康领域签约基于人工智能的认知障碍早期检测及干预项目,通过AI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认知障碍早期筛查 [2] 低空经济领域发展 - 北京卓翼智能科技将在未来科技城建设华东地区运营总部,拓展低空经济相关业务 [3] - 寻飞燕AI无人机项目创新性地将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应用于机器人巡检领域,开创全新巡检市场细分领域 [3] 人才引进与创新 - 余杭加快吸引优秀人才项目落地,二季度招引的人才项目中含院士领衔项目3个,省级及以上人才领衔项目8个 [3] - 外籍院士高鹏领衔的手性醇及手性胺生物制造项目填补国际空白 [3] 文化项目建设 - 余杭推进余杭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文化空间)项目和良渚博物院二期项目等重大文化工程 [3] - 良渚博物院二期项目总投资9亿元,建成后将增强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世界遗产、文明圣地"的辐射带动效应 [3] 未来发展目标 - 余杭将以重大项目(工程)为依托,提升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综合能级,打造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的"机遇之城" [4]
国调基金董事长郭祥玉:国调二期、国调协同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快讯· 2025-06-27 21:08
据中国诚通消息,6月23日,国调一期、国调二期、国调协同(以下合称"国调基金")2024年度股东 会、董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国调基金董事长郭祥玉指出,国调基金要认真 研究各股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国调一期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 求,加大力度、统筹推进项目退出工作。国调二期、国调协同要践行使命定位,加强形势分析和行业研 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强化股东协同赋能,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发挥科 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贡献诚通力量。 ...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全国推介项目金额已超十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6-26 10:39
国家政策支持民间投资 - 国家发改委搭建"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截至6月25日推介项目总投资额超10万亿元,其中优质项目超3200个,总投资额超3万亿元 [1][4] - 国家发改委将建立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和融资支持 [4]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专设"投资融资促进"章节,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10] 民间投资领域分布 - 推介项目涵盖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4] - 新基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提升,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 [6] - 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加速,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备受追捧 [12] 地方层面举措 - 天津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限制,推进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 [6] - 湖北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清单、产业项目清单、特许经营项目清单 [6] - 山西公布2025年第二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952.2亿元,计划引入民间资本460.2亿元 [6] - 浙江发布8个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总投资349.76亿元 [7] 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 - 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民营资本股权比例2%,二期工程提高到10%,目前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 [10] - 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资金占比超过80% [10] - 国家发改委累计推荐92个基础设施REITs项目,70个已发行上市,发售基金总额1794亿元,预计带动新项目投资超1万亿元 [12] 民间投资数据表现 - 1-5月份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同比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5.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基础设施增长10.0%,制造业增长8.1% [18] - 5月份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企业平均增速快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72.3%,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分别高1.3和0.7个百分点 [18] 新兴产业投资趋势 - 上海通过算力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在大模型研发和训练应用投入,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 [14] - 江苏今年由民企投资的省级重大项目228个,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 [14] - 山东年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支持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14]
郑州向“新”求质 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郑州日报· 2025-06-26 08:59
制造强基 - 郑州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并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1] -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装备制造、铝加工、耐材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3] - 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聚链成群 [3] 未来产业布局 - 锚定六大方向、十五条赛道,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4] - 强化创新引领,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加快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中原细胞和免疫治疗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4] - 强化金融资本赋能,将未来产业纳入市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天使基金支持范畴,统筹设立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氢能等未来产业相关子基金 [4] 农业与粮食安全 - 郑州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6] - 强化科技支撑,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6] -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3元,同比增长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3.6% [8] 乡村特色产业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中牟姚家镇和官渡镇的草莓产业、巩义鲁庄镇桑家沟的花卉产业、登封环嵩山乡村的民宿产业等 [7] - 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强镇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黄河鲤鱼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观赏鱼锦鲤年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8] 农产品加工业 -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郑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8家,产值约千亿元 [10] - 郑州速冻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方便面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枣制品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10]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喜万年食品年出口脱水蔬菜9.3亿元,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32.2亿元 [1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16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着力纠治限制企业迁移、歧视性对待外地企业等问题,全面清理资质认定等显性隐性进入壁垒 [1] - 加强竞争执法和合规引导,一体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取市场优势 [1] - 完善要素市场化体系建设,优化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动区域或行业技术交易平台互联互通 [2]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技术攻关 - 建立参与国家技术决策长效机制,设立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咨询委员会,提高民企专家占比 [3] - 搭建攻关项目供需对接平台,精准识别具备攻关潜力的民企,支持其牵头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3] - 推广使用后补助、创新券等新型财政补助方式,优化招投标领域支持政策,提高采购民企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比例 [4]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技术转移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技术需求快速对接 [5] - 创新利益捆绑机制,探索技术路线决定权、技术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合理配置的运营模式 [6] - 精准对接供给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高校院所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6]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强化对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优化考核制度,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10] - 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 [10] - 关注低利率及利率下行趋势影响,畅通利率传导机制,引导居民适应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 [10] 加速未来产业培育 - 强化政府战略引导,构建分段接力投入体系,提供多元市场融资,利用好硬科技企业上市通道 [11] - 创新市场资本参与模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和证券化"三位一体"机制 [11] - 深化制度创新,健全政府引导基金容错机制,建立"未来产业国家项目库" [12] 突破AI行业大模型瓶颈 - 建立数据贡献激励机制,构建行业数据共享联盟,建设跨机构数据平台和高质量行业知识库 [13] - 推广算力券发放,为中小企业提供阶梯式算力补贴,共建共享算力基础设施 [13] - 促进行业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协同发展,确立技术接口标准和数据共享规则 [14] 深化农技体制机制改革 - 创新服务体系体制机制,推进基层农技推广管办分离,建立三级网络和特色产业服务包制度 [15] - 构建新型合作服务模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补充服务"的混合农技供给模式 [15] - 强化人才队伍保障机制,搭建"县管乡用、区域调配"的管理架构,实施"农技人才振兴计划" [16] 发挥县城的城乡融合战略支点作用 - 围绕城乡融合规划体系,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功能,形成以县城为龙头的发展新格局 [17] - 围绕现代化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17] - 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17]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推动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就业资源向高校毕业生群体倾斜,挖掘基层就业空间 [19] - 发挥重点民营企业的就业带动力,充分利用平台企业链接中小微商家的优势 [19] - 更高效率地推进产教融合,引厂入校,引校入厂,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加大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改善型住房品质 [20] - 构建"租购并举、市场与保障并行、制度与监管并重"的新生态,稳定市场预期 [20] - 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住房资源向人口净流入城市集聚,服务新型城镇化与共同富裕 [20] 助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提高共建"一带一路"投资质量和效率,鼓励以股权投资带动债权投资,以国企投资带动民企投资 [21] - 以数字贸易为主导拓宽服务贸易新业态,共建大数据开发服务中心、跨境电商服务中心 [21] - 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资和结算,促进与更多共建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和结算协议 [21] 推动外资外贸稳中提质 - 将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点转移到高端服务业,引入国际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扎根中国 [23] - 鼓励并引导本土优势制造企业出海,在各地考核中更加重视GNP [23] - 建立实体化运作的海外商务服务中心,聚焦吸引外资和国内企业组团出海 [23]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全国推介项目金额已超十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6-25 22:31
民间投资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搭建"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截至6月25日推介项目总投资额超10万亿元,其中优质项目超3200个,总投资超3万亿元 [1][4] - 国家发改委建立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和融资支持 [4]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专设"投资融资促进"章节,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 [9] 项目领域与结构 - 推介项目涵盖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基建、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领域,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4][6] - 新基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推介项目中占比提升 [1][6]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从2022年版117项缩减至2025年版106项,民间资本可参投事项增多 [6] 地方层面举措 - 天津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限制,湖北建立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 [6] - 山西公布第二批60个推介项目,总投资9522亿元,计划引入民间资本4602亿元 [6] - 浙江发布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4976亿元,涉及杭州富春湾科创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 [7] 民间资本参与度提升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从一期2%提升至二期10%,部分项目已达20% [8] - 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资金占比超80% [8] - 基础设施REITs累计推荐92个项目,70个已上市,发售基金总额1794亿元,带动新项目投资超1万亿元 [11] 投资趋势与行业表现 - 民间资本偏好新基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加速 [10] - 1-5月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8%,住宿餐饮业增长253%,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10%,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0%,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1% [15] - 5月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快于全国企业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723% [15]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 - 上海通过算力补贴支持民企大模型研发,江苏民企投资省级重大项目228个,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12] - 山东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年均实施技改项目12万个,支持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12] - 国家发改委支持民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牵头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平等使用科研设施 [12] 营商环境优化 -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耐心资本、完善基础设施、便捷审批等 [13] -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投资核准机制一致性,避免新兴领域"准入不准投",建立试错空间监管机制 [13] - 浙江力争2024年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提升至"三个80%",包括专项基金、用地、能耗支持比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