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1060.HK):大麦及IP衍生业务成为核心成长点 公司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格隆汇· 2025-05-24 17:55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研究员:崔世峰 核心观点 IP 衍生业务:IP 延续高增长,新签IP 将逐步释放潜力。 FY25 IP 衍生业务营收14.33 亿元,yoy+73%; 分部业绩3.8 亿,yoy+75%。主要系FY25 阿里鱼授权IP 商品零售额大幅增加,带动阿里鱼收入增长超 90%。 阿里鱼IP 矩阵不断扩大,目前已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 等多个全球优 质头部IP。 去年新签Chiikawa/蜡笔小新等已开始贡献高增量,今年年初新签《黑神话》,公司背靠阿里体系增厚IP 营销和销售渠道实力,新签IP 有1-2 年成长时间,后续将逐步释放潜力,推动业绩高增长。 公司提出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四个未来重要战略方向,考虑到公司 的基本盘韧性足,大麦+阿里鱼新增长极已锋芒初露,我们认为阿里影业的增长前景可见度高,超前的 多元化布局,有望为未来贡献可持续增长后劲。 5 月21 日公告拟将公司由"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有利于公司进 一步在全娱乐生态,特别是线下娱乐市场提升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及重塑品牌策略。我们认为阿里影业已 ...
首批入驻小红书娱播的公会,赚到钱了吗?
36氪· 2025-05-23 19:26
自入场娱乐直播赛道,并且开放第一批公会入驻后,小红书娱播受到了众多公会的关注。 据悉,小红书第一批入驻的公会大概有十几家。 首批进场的公会们,已经率先感受到了小红书娱播的"水温":政策利好,分成比例高达81%;用户体量 大,但打赏习惯还有待养成;还有公会为怎么发笔记而发愁...... 近期,有公会运营告诉新播场,小红书很快会开启第二批公会内测。 在头部平台竞争加剧、行业增长变缓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经营阵地和增长曲线就成为了突围的关键。对 于公会而言,小红书会不会是下一个抖音尚且不清楚,但还是值得一试。 小红书娱播如何? "怎么感觉今晚小红书突然涌入一大批团播跳舞直播?是我之前没注意吗?" 近日,有小红书用户发布笔记,称自己刷到了众多团播直播间。在其笔记评论区,不少用户也深有同 感:"我也老刷到"、"好像真的是从5月开始的,之前都没有"...... 在推荐页,这类直播间的封面大多是几位男主播、女主播的海报,有些会配上"新人开播"、"最帅的男 团"等标题。 团播看似突然出现,实则是小红书布局娱乐直播的结果——4月底,小红书被曝招募多个娱乐直播相关 岗位,并内测邀请公会入驻。(详情可回顾:小红书盯上秀场直播,图钱还是 ...
猫眼娱乐(01896.HK):首次分红重视股东回报 关注重点内容票房表现
格隆汇· 2025-05-23 10:20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14.2%,落入业绩预告40.5至41.5亿元区间 [1] - 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80.0%,落入业绩预告1.5至2亿元区间 [1] - Non-IFRS净利润3.1亿元,基本符合预期 [1] 主营业务分析 - 电影票务收入2025年预计同比恢复25%至30%,基于550亿元电影大盘票房预测 [1] - 平均票价涨幅与进口影片票房表现可能影响实际出票量及收入增速 [1]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15.4%,2025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10%以上 [1] - 2025年在线娱乐票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4%至21.9亿元 [1] 娱乐内容服务 - 2024年参与出品发行国产影片63部,数量持续提升 [2] - 储备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得闲谨制》《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等 [2] - 已定档影片《水饺皇后》《猎金游戏》《时间之子》《熊猫计划2》等建议关注票房表现 [2] 股东回报计划 - 首次宣布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2港元,按3月27日收盘价计股息率超4% [3] - 2025至2027年派息计划目标为分派不少于该财年净利润的20% [3] - 2024年分红回购总额占累计未分配利润的50%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6年Non-IFRS净利润预测32.9%/31.6%至6.95/8.02亿元 [3]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11.9/10.2倍Non-IFRS P/E [3] - 目标价10.2港元,对应2025/2026年15.7/13.5倍Non-IFRS P/E,较现价有33.0%上行空间 [3]
SEA(SE.N)2025Q1 财报点评:游戏流水超预期,电商利润亮眼
国信证券· 2025-05-23 08:45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5月21日 电商业务:GMV 同比+21%,规模效应持续释放。本季度电商业务营收 35 亿 美元,同比+28%,我们认为主要与 GMV 较快增长、货币化率持续提升有 关,25Q1 GMV yoy+21%左右,平台货币化率从去年同期 10.3%提升至 10.9%,主要来自广告货币化率拉动,广告收入增长超过 50%;本季度电 商经调整 EBITDA 为 2.64 亿美元,经调 EBITDA 利润率 7.5%,利润率同 环比继续显著提升,主要是在亚洲和巴西提升了盈利能力,公司在 Q1 将 Shopee 在亚洲和巴西的每笔订单物流成本同比降低了 6%和 21%。 SEA(SE.N) 优于大市 2025Q1 财报点评:游戏流水超预期,电商利润亮眼 数字金融:更名 Monee 协同电商业务,收入利润稳健增长。2025Q1 公司数 字金融业务实现收入 7.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主要受信贷业务驱动。 经调整 EBITDA 为 2.41 亿美元,利润率 31%,同比+1pct。截至 2025Q1 末,应收贷款总额为 58 亿美元,同比+75%;逾期 90 天以上的不良贷款 率 1.1%, ...
游戏板块盘中拉升,游戏ETF(516010)涨超1.3%,一季度游戏业绩显著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0:24
游戏板块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游戏板块实现营收267 19亿元 同比上涨21 93%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47 08%至34 82亿元 逐步修复至近五年均值水平 [1] 传媒行业资金配置 - 2025年一季度传媒行业适配比例为1 71% 基金重仓比例为1 04% 低配比例为0 68% 环比有所修复 [1] - 游戏板块与广告营销维持超配 其余子板块持续低配 [1] 游戏ETF跟踪指数 - 游戏ETF(516010)跟踪动漫游戏指数(930901) 覆盖文化传媒和软件开发等行业 [1] - 该指数成分股兼具高成长性与创新性特征 能有效捕捉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趋势 [1]
影市下滑,阿里影业“走出”电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7:47
公司战略调整 -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因"影业"已无法涵盖公司多元化业务场景(演出、商业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1] - 未来战略聚焦"娱乐和AI"两大关键词,目标是成为亚洲领先的科技基因现实娱乐公司[1] - 现实娱乐(Real-life Experience)定义为强调现场体验、互动体验和沉浸体验的现场娱乐方式[1] 业务表现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营收27.12亿元(同比下滑10%),分部业绩0.73亿元(同比下滑91%),主因电影项目不及预期及行业整体疲软[2] - 大麦业务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分部业绩12.3亿元(同比增长339%),受益于演出市场景气(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增15.4%,大型演唱会增78.1%)[2] - 计提投资减值4.28亿元,主要涉及持有的博纳影业股权[3] 行业背景 - 2025年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下滑51.1%),日均票房1.5亿元接近10年最低(不含2020及2022年)[1] 市场反应 - 阿里影业股价单日涨幅22.95%(报收0.75港元/股),反映资本市场对更名的积极回应[3] - 上证消费80指数同日涨幅0.34%(报收4871.08点)[5]
消费参考丨影市下滑,阿里影业“走出”电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7:46
阿里影业更名与战略调整 -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原因为业务版图扩充 "影业"已不能涵盖全部业务场景 公司业务包括演出 商业衍生 剧集 艺人经纪等多个板块 [1] - 未来战略将以"娱乐和AI"为关键词 目标是成为亚洲领先的具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 现实娱乐定义为强调现场体验 互动体验和沉浸体验的现场娱乐方式 [1] - 电影市场低迷导致业绩下滑 最新财年电影相关分部营收27.12亿元同比下滑10% 分部业绩0.73亿元同比下滑91% 主要原因为部分电影项目不及预期及行业整体偏弱 [2] - 大麦业务表现亮眼 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 分部业绩12.3亿元同比增长339% 增长主因是演出市场景气带动票务GMV及现场演出内容业务增长 [2] - 资本市场对更名反应热烈 5月21日阿里影业股价报收0.75港元/股 涨幅22.95% [3] 电影与演出市场表现 - 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下滑51.1% 日均票房1.5亿元接近10年来最低(不含2020及2022年) [2]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5.4% 大型演唱会同比增长78.1% [2] - 《哪吒之魔童闹海》延长上映至6月30日 当前累计总票房154.05亿元 [30] 电商零售 - 天猫618商家出海超5万个商家海外销售额翻倍 美容护肤 运动鞋 婴童纸尿裤 奶粉等11个类目跨境成交额同比翻倍 [20] - 饿了么旗下江苏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增至2.1亿元 增幅2000% [21]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蒙牛瑞哺恩发布母源科研创新成果 "Sn-2 DHA"和"母源MLCT"两大科研成果推动婴配粉研发进入新阶段 [10] - 东鹏饮料鲲鹏投资减持公司股份196.8万股(0.3785%)及519.98万股(0.9999%) 当前持股比例5.0613% [11] - 小罐茶发布高香无糖茶系列 首次推出便携瓶装产品 [12] - 可口可乐在北美限时推出"雪碧+茶"新品 [13] - 盼盼旗下椰子跳动推出新品泰式香椰水 [14] 餐饮行业动态 - Tims咖啡招募医院等特渠加盟 已有多家医院特渠门店开业 [15] - 肯德基申请"冷静星期四"商标 此前已成功注册多枚"疯狂星期四"商标 [16] - 奈雪推出果奶新品玳玳花蟠桃冰奶 售价19元/中杯 [17] - 茉莉奶白上新青红苹果双新品 售价17元/中杯和21元/中杯 [18] - Tims天好咖啡推出有料能量碗系列 [19] 物流与奢侈品 - 中通快递第一季度收入108.92亿元同比增长9.4% 调整后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6% [22] - Palm Angels将与露华浓合作推出香水系列 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香水 [23] - Tory Burch与BonBon合作推出胶囊系列 [24] - 路易威登为摩纳哥大奖赛推出定制奖杯行李箱 [25] 运动与文娱 - 滔搏年度总收入270.13亿元同比下滑6.64% 净利润12.86亿元同比下滑41.89% [26] - 爱奇艺一季度营收71.9亿元同比下滑9% 净利润1.821亿元(去年同期6.553亿元) [28] - 微博一季度营收3.969亿美元同比持平 净利润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6% [29]
阿里影业20250521
2025-05-21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现场娱乐、IP 衍生品、电影行业、演出市场、中国品牌授权市场 - 公司:阿里影业(更名后为大麦娱乐)、大麦网、阿里鱼、锦鲤拿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 财年开始并表大麦,2025 财年大麦业务 100%并表,营收占比显著提升,整体营收约 67 亿元,大麦贡献超 20 亿元;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合并科目,2025 财年收入约 27 亿元,占比低于一半;电影相关部分分部业绩约 7000 万元,同比降幅大,大麦业务贡献利润达 12.3 亿元[3] 改名原因 - 为更准确反映业务结构变化,原有名称易掩盖真实业务构成,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成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4] 现场娱乐及 IP 衍生品重要性 - 2025 财年大麦营收超 20 亿元,占总营收约 30%,利润贡献 12.3 亿元;IP 衍生品营收 14.3 亿元,阿里鱼转授权业务增速近 190%;两块业务合计占总收入一半以上,且为高增长领域[5] 现场演出市场前景 - 2024 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增长 15%,大型演唱会增速 78%,拉动大麦整体收入增长,25 财年增长 236%,按 100%票房计算增速达三十几个百分点,是情绪价值消费重要场景,市场前景广阔[6] 大麦平台市场供需 - 需求旺盛,仅 20%用户能成功购票,80%用户无法抢到票,原因是演出场次和场馆容量限制;未来将增加一二线城市演出场次密度,拓展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市场[7][8] 大麦平台增长动力 - 品类拓展,覆盖旅游演出、体育赛事、脱口秀等全品类现场娱乐活动;国际化扩展,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推出新客户端,合并电影与演出票务[9] 阿里影业核心业务逻辑及前景 - 从以电影为主转向以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为主,大麦和 IP 衍生品业务合计超半壁江山并贡献主要利润,预计 2025 财年综合增速 50%-60%,估值逻辑有望向新消费龙头靠拢[10] IP 衍生品业务发展及预期 - 阿里鱼 2025 财年增速达 90%,得益于新 IP 授权协议和 To C 业务转型;预计 2026 财年 IP 转授权业务仍有望实现 30%-40%增长,全产业链贯通可能带来数亿利润增量[11] 阿里影业战略转型 - 从传统电影业务向新消费现场娱乐和 IP 衍生品领域拓展,短期内依赖 ToC 电商平台和 ToB 线下渠道,未来可能品牌化并建立自己的渠道[12] 电影行业对阿里影业影响 - 短期内电影行业低迷,2024 年投资项目亏损拖累业绩,今年 4 月至今票房不佳;电影相关业务对估值贡献不显著,公司采取审慎内容投资策略[13][14] 阿里影业财务表现及预期 - 过去两天股价大幅上涨反映小幅超预期业绩,加回约 4.3 亿减值后净利润约 8 亿元,EBIT 口径约 8.1 亿元,实际归母净利润约 6.5 亿元;2025 年预计持续较快增长,IP 衍生品授权增速超 30%,估值有望提升至 25 到 30 多倍区间[15] 公司更名影响 - 更贴合现实业务情况,反映逻辑转变,使市场看清业务结构变化,给予匹配估值;26 财年归母净利润预计 8.7 亿左右,考虑渠道拓展投入内生利润可能超 10 亿,相比 2024 年增长超 50%[16]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大麦是核心业务,贡献约百分之六七十业绩;IP 衍生及创新业务营收 14.33 亿元;剧集制作与优酷合作,体量较小;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包括内容投资、淘票票等业务[17] 大麦网业务表现 - 是中国领先的现场娱乐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多领域,演出票务占行业龙头地位,头部项目覆盖率近 100%,2024 年头部演唱会票房增速超 70%,一二线城市场馆使用率接近 100%[19] 大麦网竞争优势及业务推动 - 多元化产品业务布局、优质内容和庞大用户群体,VIP 会员规模突破 2000 万,黑钻会员突破 300 万,整合淘票票系统,实现娱乐票务场景全覆盖并打通会员系统[20] 演出市场规模及潜力 - 规模有望持续拓展,全国演出市场恢复良好且稳定增长,头部演唱会领域需求旺盛但购票率低,高票价反映悦己消费需求强烈[21][22] IP 衍生业务前景 - 核心驱动力是头部 IP 资源,通过扩大 IP 矩阵和推行 C 端战略打开成长和估值空间,2025 财年营收 14.33 亿元,同比增长约 73%,内生增速约 40%[23] 中国品牌授权市场及阿里鱼表现 - 2024 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约 1550 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约 60 亿元,连续 7 年稳健增长,是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阿里鱼是国内最大 IP 授权平台,与数百家国内外优质 IP 及近万家品牌和渠道商合作,2023 年全球授权代理商零售总额排名从第 25 名提升至第 11 名[24] 阿里鱼商业模式及优势 - 背靠阿里集团,搭建“IP ToB 再 ToC”全链路业务模式,为优质 IP 开拓中国业务并拓展合作伙伴,为品牌商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续约率高,通过多种授权类型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25] 阿里影业转授权收入模式 - 通过转授权给下游使用方获取收入,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分成通常为 GMV 的 5%到 10%,衍生品业务中潮玩品牌锦鲤拿趣运营效果不错[26]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发展 - 合并电影投资制作与淘票票及影院管理系统提升行业地位,受 2024 年后电影行业低迷影响,2025 财年电影影视制作和宣发业务面临压力,但部分影片收益率良好,储备约 40 部电影,电影存货金额约为 20 部[27][28] 电影制作、投资和宣发策略 - 消化已有存货,新制作项目更谨慎,考虑项目收益率;优化智能票务系统,通过云智进行客户服务,云智国内影院出票系统排名第一,计划拓展至东南亚地区[29] 利用优酷进行内容生产和 IP 价值放大 - 通过工作室模式与优酷深度合作,进行头部精品内容投入,如《飞驰人生 2》与《飞驰人生热爱篇》素材库共享、宣发端 IP 热度叠加共振;重点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30] 未来盈利预测及评级 - 预计 2026 年至 2028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66 亿元、10.81 亿元和 12.55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阿里影业发展历程分为 2014 年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2018 年启动基础设施服务战略、2022 年后坚定执行内容加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三个阶段[17] - 2023 年 11 月 30 日阿里巴巴完成对大麦的收购,持有公司约 54%股权,收购后公司进行多项动作,包括更名为虎鲸文化,将大麦网作为品牌名称[17][18]
阿里大文娱,官宣更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57
品牌焕新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强调以创业心态聚焦核心业务[1][3] - 品牌焕新与阿里巴巴"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理念一脉相承,旨在通过更清晰形象贴近用户与合作伙伴[3][6] - 选择"虎鲸"象征数智、共生、快乐理念,体现公司追求灵活适应环境与生态协作的特质[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阿里影业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33%),归母净利润3.64亿元(+27.7%),但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营收27.12亿元(-10%),业绩0.73亿元(-91%)[8][9] - 大麦业务表现亮眼: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236%),分部业绩12.3亿元(+339%),受益于演出市场复苏[9] - 阿里大文娱集团2025财年收入222.67亿元(+5%),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至5.54亿元(2024财年亏损15.39亿元)[11] 核心业务进展 - 优酷实现季度盈利:2025年一季度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8.84亿元),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增长与成本控制[12][13] - 科技赋能成果显著:虚拟拍摄服务占比近40%,灯塔平台服务上千影视合作伙伴,节省20%以上宣发预算[6] - 战略聚焦"内容+科技"双轮驱动,强化线上线下全场景娱乐体验与全产业链服务[4][6]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长视频行业承压:爱奇艺2024Q4营收66.1亿元(-14%),净亏损1.894亿元;芒果超媒2025Q1营收29亿元(-12.76%)[12] - 演出市场高速增长: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同比+15.4%,大型演唱会同比+78.1%,推动大麦业务爆发[9] - 广告市场分化: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110亿元萎缩至2023年40多亿元,优酷逆势实现广告增长[13]
万达电影(002739) - 万达电影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521
2025-05-21 19:52
业务拓展与创新 - 2025 年计划新建直营影院 20 - 25 家,重点布局高线城市及空白区域,不排除并购提升份额 [8] - 2025 年在全国铺设 100 家“时光里艺术商店”,打造季度性整合营销活动与 IP 联名合作 [1] - 6 月将有首批自研休闲食品及饮品“三口小时光”与“水说 H2OTALKS”上架全国影城柜台 [2] - 预计今年在旗下影城大堂开设 308 家“好运椰”门店,与“52TOYS”开展多方面合作 [2] - 6 月上海电影节举办战略发布会展示战略和品牌落地成果 [2] 衍生品与 IP 业务 - 时光网以 IP 全产业链为核心,聚焦 IP 孵化与运营、AI 交互体验、全域消费触达三大维度 [3] - 2025 年与腾讯、网易等旗下 5 款头部游戏开发联名 IP 产品,《第五人格》活动衍生品 GMV 突破 1000 万 [5] - 孵化“毛绒色界”“栖境”“萌心物语”等自有 IP 产品线,构建虚拟艺人经纪体系 [5] - 2025 年与“呆萌町”“三丽鸥”“小马宝莉”等联合推出衍生品 [5] - 计划与全球超 100 位知名、新锐艺术家签约,已签约金田凉子等,首批作品吸引超 10 万客群参观 [5] 影片与内容储备 - 2025 年已官宣定档影片:7 月 5 日《恶意》,7 月 12 日《聊斋:兰若寺》,7 月 25 日《长安的荔枝》,8 月 8 日《奇遇》,8 月 29 日《有朵云像你》 [13] - 储备《浪浪人生》《蛮荒禁地》等多部差异化题材影片 [13] - 与儒意影视合作《西游记真假美猴王》《包公传 - 铡美案》,与追光动画合作《聊斋:兰若寺》等 [14] - 上海电影节发布后续 20 余部主控 IP 片单 [12] 会员与用户运营 - 2024 年新增会员超 1000 万人,带动线上自渠票房占比突破 30% [10] - 2025 年以获客引流为核心,优化 APP/小程序体验,强化异业合作,完善私域画像 [10] 其他业务 - 推出影游互动电影《千万别打开那扇门》 [16] - 多部剧集进入排播、拍摄、筹备阶段,预计年内上线 [17] - 旗下互爱互动 2025 年加大游戏海外发行力度,储备多款优质项目 [18] 公司管理与合作 - 2024 年起重点布局非票业务,打造超级娱乐空间,培育多元化利润增长点 [18] - 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推进市值管理工作 [19] - 计划三年内解决与儒意的同业竞争问题,目前评估业务 [19] - 连续 4 年开展股东回馈活动,2025 年方案预计 6 月上线 [19] - 结合多方因素对品牌更名进行整体规划 [20] - 与前控股股东超 60%影院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租金标准为净票房 11%,合同剩余期限不低于 10 年且可续展 [21] - 根据长期战略和股东利益决定澳洲院线发展计划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