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领域

搜索文档
陇神戎发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27.48%
证券之星· 2025-08-24 07:2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4.96亿元 同比下降8.21% [1] - 归母净利润2795.61万元 同比上升27.48% [1] - 扣非净利润3048.72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9.93%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74.61万元 同比飙升1633.74% [1] - 净利率8.25% 同比提升18.99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50.05% 同比下降20.43% [1] - 每股收益0.09元 同比增长27.52%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66.19% 同比下降13.38个百分点 [1] - 历史净利率中位数约5% 产品附加值不高 [3] - ROIC为5.51% 低于上市以来中位数6.27% [3] - 2021年ROIC曾跌至-0.94% [3]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1元 同比恶化129.82% [1] - 货币资金2.15亿元 较同期减少39.05% [1] - 应收账款2.35亿元 同比增长27.52% [1] - 应收账款/利润比率高达910.13% [4] - 有息负债1.32亿元 同比增长21.47% [1] 核心产品优势 - 元胡止痛滴丸为全国独家产品 纳入国家基药目录 具有起效快、无成瘾性优势 [5] - 宣肺止嗽合剂为中药二级保护品种 国家医保品种 止咳效果显著 [5] - 两大主打产品累计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奖项 [5]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开展元胡止痛滴丸二次开发 形成系列专利和技术壁垒 [6] - 推进宣肺止嗽合剂进入国家基药目录的临床研究 [6] - 布瑞哌唑口溶膜获临床试验批准 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 [8] - 依托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链"链主"优势开发药食同源产品 [7] 营销战略布局 - 构建专业化营销平台 强化渠道整合与品牌建设 [6] - 开发等级医院及OTC市场 优化市场布局 [6] - 推出黄芪当归胶囊、植物饮料等大健康产品系列 [7] 行业政策机遇 - 国务院出台专项文件提升中药质量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9] - 人口老龄化加剧提升中医药在慢病治疗领域需求 [9] - 政策支持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9]
拓新药业投资入股仅三生物 发力产业横向拓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12:07
投资动态 - 公司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对仅三生物进行增资,其中22.34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1] - 增资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仅三生物1.75%的股权 [1] - 增资款将全部用于仅三生物主营业务发展及运营 [1] - 本次投资是公司延伸产业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产业横向拓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为核苷系列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2024年新增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及保健食品的研发与生产 [1] - 已储备麦角硫因、谷胱甘肽、辅酶Q10、γ-氨基丁酸等功能食品核心技术 [1] - 部分功能食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1]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整合三轨并行培育新增长点 [2] 技术平台与研发 - 公司建立化学合成技术平台、连续流催化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和药物分析技术平台 [2] - 2024年研发成果转化提升2项 [2] - 依托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两大核心技术生产核苷 [2] - 加快营养强化剂、保健食品等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注册工作 [2] - 未来3年将推出一系列基于核心技术的大健康产品 [2] 被投企业情况 - 仅三生物是专注于麦角硫因研发、生产与产业化应用的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3] - 已实现高纯度麦角硫因的制备,产品包括护肤品、口服胶囊、洗眼液等 [3] - 拥有菌株构建、发酵、提纯及工程化量产等全链条技术 [3] - 公司认为仅三生物具备上游技术优势和下游销售优势 [3] - 未来有望发挥产能补充作用实现业务高效对接 [3]
肖竹青调研古井贡酒:解读古井贡酒全国化以及“白酒+”战略
证券之星· 2025-06-20 15:45
全国化战略 - 全国化战略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规模扩张和业绩增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化覆盖率已达70%以上,省内、省外结构占比为6∶4 [1] - 全国化战略将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省外核心市场将成为高速增长的另一台发动机 [1] - 通过在省外打造规模省区、规模市场、规模客户,有望进一步提高省外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比 [1] "白酒+"战略 - "白酒+"战略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拓展业务边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包括白酒与中药结合、低度化以及与食品产业结合 [1] - 加速深入大健康领域,打造"白酒+大健康"战略,推出中药风味威士忌等创新产品,有望在健康饮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 - 旗下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多款饮品,如100%椰子水、"欣肝保倍"草本发酵饮、维生素饮料等,拓展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2] 产品结构升级 - 以古20为战略支点,抢占次高端消费群体,同时扩大古8、古5、献礼及老名酒等大众产品的市场份额 [1] - 次高端产品增长显著,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需求,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2] 省外市场拓展 - 全国化战略成效显现,核心产品已初步完成全国化布局,品牌势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2] - 在河南、湖北、山东、北京等省外战略市场,渠道和消费者均给予积极反馈 [2] 创新消费场景与体验 - 围绕"白酒+"战略,结合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依托体验消费场景,将品牌和文化深度融合,创造全新消费体验 [3] - 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 [3] 并购整合与资源整合 - 通过并购重组盘活湖北名酒黄鹤楼酒业,为未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300亿营收战略目标提供想象空间 [3] - 公司在资源整合和战略扩张方面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3]
拓展大健康领域,西麦食品能否“再造一个新西麦”?
北京商报· 2025-06-15 20:47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提出"再造一个新西麦"目标,计划未来3-5年持续发展以燕麦为主的健康食品并提升市场份额 [1] - 公司看好冷食燕麦市场前景,将持续拓展大健康领域 [1] - 公司提出2025年营收增长15%的目标 [1] - 公司正在构建燕麦谷物生态圈、开拓大健康朋友圈、发展国际化业务三大增长曲线 [5]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9.73亿元、10.24亿元、11.54亿元、13.27亿元、15.78亿元、18.96亿元 [3] - 同期净利率连续下滑,分别为16.18%、12.91%、9.04%、8.2%、7.32%、7.02% [3] - 2024年营业成本增速达27.13%,高于营收20.16%的增幅,毛利率下降3.22个百分点至41.33% [4] - 2024年市占率达26% [3] 成本压力与供应链 - 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净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大部分原粮来自澳大利亚 [4] - 2024年进口原粮价格上涨对公司利润造成影响 [4] - 公司计划逐步提升国产燕麦用量,张北燕麦生产基地将建成,实现种植、收粮、加工一体化 [4] - 2016-2018年澳大利亚进口燕麦粒占采购总量约90%,存在供应风险 [4] 业务拓展情况 - 冷食燕麦业务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1.47亿元、1.35亿元、0.98亿元、1.2亿元、1.49亿元,占比始终低于15% [6] - 2020-2023年燕麦片市场规模增速放缓,2022年出现负增长 [6] - 公司通过并购进入大健康领域,2024年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89%至1.36亿元,占总营收7.18% [7] - 蛋白粉品类实现170%增长,但规模不足亿元 [7] 行业竞争格局 - 大健康市场竞争激烈,面临汤臣倍健、雀巢、Swisse等品牌竞争 [7] - 公司被指处于品类单一、产品单一、渠道单一、推广单一、场景单一的局面 [7] - 行业专家认为"再造一个新西麦"更多是愿景,当前表现不足以支撑规划 [7]
西麦食品(002956) - 002956西麦食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3 17: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单位包括方正证券、长信基金等多家证券和基金公司,投资者共62人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9日14:00 - 17:30,地点在江苏西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为线下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谢庆奎、董事孙红艳等 [1] 公司未来3 - 5年规划 - 持续发展以燕麦为主的健康食品,夯实现有基础,深耕燕麦消费市场,强化品牌优势 [1] - 巩固燕麦领域绝对第一,提升市场份额 [2] - 巩固线下强掌控终端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拥抱新渠道 [2] - 看好冷食燕麦市场前景,继续研发冷食新品,拓展冷食燕麦市场 [2] - 开发大健康产品,拓展大健康领域 [2] 电商平台利润率提升策略 - 调整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结构,推出更多如复合燕麦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提升其销售占比 [2] - 优化电商平台销售方式,调整直播和达播的占比 [2] 新品开发方向 - 站在行业风口和市场消费需求基础上,开发新品,满足消费者各种场景和自身消费需求 [3] 应对消费群体变化策略 - 持续巩固中老年消费群体,通过研发新品、渠道转移、销售方式调整等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3] - 从天猫数据分析,30 - 40岁人群占比超35%,18 - 25岁人群占比约10% [3] 应对渠道变革策略 - 积极拥抱渠道变化,成为燕麦行业新渠道的先导者,享受先发红 利 [4][5] - 社区和社群渠道、私域渠道、会员仓储店渠道、零食渠道销售高速增长 [5] 原料产地结构规划 - 澳大利亚燕麦产量高、口感色泽好、供应链成熟 [5] - 有计划、逐步提升国产燕麦用量,今年张北燕麦生产基地将建成,实现基地种植、农户收粮、清理加工一体化 [5]
金龙鱼: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厨房食品销量稳步增长,积布局大健康领域-20250512
国信证券· 2025-05-12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受水稻、小麦、玉米价格下跌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承压;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增长;预计2025年原料价格温和上涨,公司业绩有望修复 [1][8] - 厨房食品业务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零售渠道产品利润承压,公司积极布局大健康领域 [2][12] -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2024年销量与盈利同比增长,预计2025年油料压榨利润维持同比修复趋势 [3][15] - 公司作为厨房食品龙头,多元化发展值得期待,但因原料行情波动不确定性,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 [3][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利润总额36.56亿元,同比增长7.05%;归母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扣非净利润9.72亿元,同比下降26.42%;2025Q1营收同比+3.15%至590.79亿元,归母净利同比+11.24%至9.81亿元 [1][8]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为31.43/36.45/39.14亿元(原预计2025 - 2026年为38.28/40.40亿元),对应PE为55/47/44X [3][25] 厨房食品业务 - 2024年总销量2407万吨,同比+4%,主要因餐饮和食品工业渠道产品增长,零售渠道承压;营业收入1476亿元,同比 - 6%,因原料行情回落致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超销量增长;毛利率6.92%,同比+0.51pct [2][12] - 公司积极布局大健康领域,设立专门部门,推出甘油二酯油等高端产品 [2][12]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 - 2024年总销量2965万吨,同比+10%;营业收入916亿元,同比 - 10%;毛利率2.42%,同比+0.23pct,得益于产业链延伸产品利润提升及原材料采购优势 [3][15] - 2024年股权换股交易实现税前利润3.89亿元,缴纳所得税5.50亿元,影响归母净利同比变动 [15] - 预计2025年在大豆原料供给、养殖链需求、居民消费因素推动下,油料压榨利润维持同比修复趋势 [3] 其他财务指标 - 2024年毛利率同比+0.52pct至5.35%,净利率同比 - 0.08pct至1.03%;销售费用率同比+0.22pct至2.63%,管理 + 研发费用率同比+0.13pct至1.64%,财务费用率同比+0.15pct至0.18% [19]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 - 51.4%至49.9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09%;应收周转天数同比+18.2%至15.47天,存货周转天数同比+0.4%至81.23天 [24]
同仁堂国药公布2024年度业绩 多维度提升综合竞争力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证券日报网· 2025-03-28 19:49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同仁堂国药集团业务拓展、品牌影响力深化、内部管理优化,经营水平和发展质量提升,各市场表现良好,生产研发、品牌宣传成果显著,未来将围绕“调整恢复、降本增效”实施四大战略推动发展 [1][9] 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收入16.116亿港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5.292亿港元;拥有人应占利润5.003亿港元;每股盈利0.60港元;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35港元 [1] 各市场表现 中国香港市场 - 实现收入10.697亿港元,同比增长16.9%,零售收入下半年止跌回升,零售终端较上年净增2家 [2] 海外市场 - 实现收入4.026亿港元,海外零售终端47家 [2] 中国内地市场 - 经销业务逐步恢复,实现收入1.394亿港元 [2] 生产研发 生产端 - 位于中国香港大埔的生产研发基地持有多项认证,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产品生产 [3] 研发成果 - 推出新产品扩大自有产品矩阵,当归补血颗粒获中成药注册证丰富品种资源,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获澳门特区政府超1200万澳门元资助,探索健康概念新领域 [4] 知识产权 - 2024年底累计获授权专利75件,开展PCT国际申请8件,未来将继续开发新品和加强知识产权开发 [5] 品牌宣传 品牌活动 - 开展“同仁堂日”和“第九届同仁关爱防中风”活动,参与各地展会活动展示品牌和文化 [6] 品牌营销 - 通过媒体平台展示科研成果、利用节气节日互动,通过港澳户外广告、更新包装、加强电商渠道布局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7] 所获荣誉 - 蝉联香港“01企业金勋大奖——杰出中医药品牌”,首次荣获“No.1中医药创新大奖”,蝉联新加坡“亚洲区最具影响力品牌大奖:中医药类最值得信赖品牌”大奖 [7] 未来展望 行业趋势 - 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攀升,全球健康意识提升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药行业发展潜力大 [9] 公司战略 - 2025年围绕“调整恢复、降本增效”实施关键工作机制优化、大品种群、优化投资、降本增效四大战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