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服务

搜索文档
权威发布丨扩大服务消费从供需两端发力
人民日报· 2025-09-18 09:27
人民日报记者 王珂 此外,商务部还将指导地方举办美食荟、旅游季、展演季、养老月、时尚周等形式新颖、特色鲜 明、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加力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增加多元服 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品质生活圈;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具有全 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介绍,将重点从3个方面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 容。 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 的若干政策措施》。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扩大服务消费有关政策措施。 "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近年来,我国消费市 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入境 旅客成倍增长,旅游市场亮点纷呈。政策措施以推动扩大服务消费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服务消费 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政策措施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 ...
若干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堵点卡点问题 扩大服务消费从供需两端发力(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9-18 05:53
"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 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入境旅客 成倍增长,旅游市场亮点纷呈。政策措施以推动扩大服务消费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服务消费发展 的堵点卡点问题。 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 干政策措施》。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扩大服务消费有关政策措施。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政策措施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 面",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举措,这些 举措既满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提高生活品质,又能推动释放消费潜力。 坚持优化供给和激发需求相结合。政策措施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以扩大优质供给为切入 点,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增加优质文旅、 体育等消费资源供给。 ...
央行: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36
钛媒体App 9月17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5月份,人 民银行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 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 款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另一个就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2024 年4月,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设备更新 项目的信贷支持,今年扩大规模至8000亿元,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也可以享受政策优 惠。今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100项,签 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中国网)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以专项行动精准支持,打通消费“毛细血管”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45
个体工商户政策支持 - 市场监管总局两次举办个体工商户座谈会 与平台企业 金融机构等代表深入交流 强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任务[2][3][6] - 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流量扶持 运营费用减免 金融赋能和能力短板补充 取得良好成效[4] - 地方部门出台针对性金融支持政策 如江苏金融监管局开展融资对接专项行动 农商银行深入市场排摸资金需求[4] - 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地方部门分类梳理个体工商户与平台企业对接需求 集成各方力量成规模引导平台企业助力发展[5] - 商务部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 金融等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7] 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占比65%[4] - 服务业就业占比48.8% 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率增长明显[7] - 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弱 易受市场波动和供应链问题影响 金融扶持主要依赖抵押贷款[2] - 地区将个体工商户融入文化旅游元素 突出餐饮 民宿 手工艺制作等"名特优新"个体户 与地域美食 非遗街区等打卡地融合[7] 消费市场影响 - 餐饮增速预计逐月回升 有望好于6-7月 生育补贴规模900亿元 按70%消费倾向下半年释放 可拉动社零同比0.3个百分点[2] - 消费贷贴息政策带动增长 8月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释放积极信号[2][8] - 商务部支持消费新业态 新模式 新场景建设 推动商旅文体融合 开展服务消费季 中华美食汇等活动[7] - 进一步增加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等多元服务供给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8]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 政策大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20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整体采取更谨慎态度 [1] - 政策调整旨在提高导向性与精准性 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 [1] - 增值税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 年收入规模超6万亿元 今年前7个月国内增值税收入42551亿元同比增长3% [1]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为2021年办理规模的3.8倍 [2] - 近年财政收支矛盾加大 且出现企业骗税案例 需完善制度防范风险 [2] 制造业等四大行业政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继续享受按月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 [3] - 该政策体现国家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6] 房地产开发行业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享受单独留抵退税政策 新增留抵税额退还比例为60% [4] - 申请条件要求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额不低于50万元 [4]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总体规模可观 政策实施对行业经营稳定和高质量发展起支撑作用 [5] 其他行业政策调整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修理业 教育 卫生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娱乐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3] - 除四大行业和房地产外的所有行业 新增留抵税额退税比例分级:不超过1亿元部分退60% 超过1亿元部分退30% [6] - 新增50万元政策门槛 减少偶发性及低金额退税申请 [7]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大规模减税政策适时退出 [6]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大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8-23 15:38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整体采取更谨慎的退税策略 [3]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较2021年规模增长3.8倍 系疫情期间企业纾困重要措施 [5] - 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承压 叠加出现骗税案例 促使政策完善需求 [5] 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政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四大行业维持按月全额退税政策 [5] - 政策延续体现国家优先支持高端制造 科技创新及绿色发展的产业导向 [5][6] 房地产行业特殊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适用单独退税政策 按新增留抵税额的60%比例退还 [7] - 要求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额不低于50万元 [7]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规模可观 政策延续性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8][9] 其他行业政策变化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改为按比例部分退税 [6] - 新增退税门槛:要求连续六个月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10][11] - 退税比例分级:新增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部分按60%退还 超过1亿元部分按30%退还 [10]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疫情后经济企稳背景下政策退出趋势 [10] - 设置50万元门槛可减少低金额退税申请频次 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 [11] - 2023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42551亿元同比增长3% [11]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北京商报· 2025-08-22 20:11
金融促消费政策导向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印发专项活动通知 以金融助力提振和扩大居民消费 支持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 - 政策依据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 消费需求侧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需优化完善并整合创新金融促消费举措 加力推出面向居民个人的消费补贴等优惠 [1] - 要求用好国家及上海市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 助力释放上海市民消费潜力 [1] 消费供给侧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需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开展融资对接 着力满足服务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1] - 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具体工具包括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消费领域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及上海市餐饮企业短期经营性贷款贴息 [1] 重点实施领域与方式 - 金融机构需配合各区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 围绕重点商圈、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创新金融促消费方法和手段 [2] - 针对银发消费、生活服务消费、文体旅游消费等业态特点推出针对性促消费活动 [2] - 下一步将聚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及养老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 政策协同与资源运用 -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将加强与上海市行业主管部门在提振消费领域的工作协同 [2] - 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服务业主体贷款贴息、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及上海市各项支持性政策 [2]
九部门发文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长江商报· 2025-08-13 16:3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 - 政策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1][2] -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实施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 贷款申请条件 - 贷款需由经办银行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经营主体涵盖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民办非企业法人养老服务机构同等享受政策 [2] 贴息标准细则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贴息政策适用于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但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21:5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潜力[1] - 政策是财政政策的增量发力 通过贴息对经营主体进行减负 有助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并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1] - 政策基于三方面考虑:提振消费需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人民群众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有诉求 服务业经营主体对降低融资成本有期待[1] 政策实施机制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3] - 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3]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合规贷款[2] 支持范围与行业覆盖 - 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 - 餐饮住宿等5个领域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特定行业类别 旅游和健康领域参照专项统计分类标准 养老领域需符合央行贷款统计标准[4] - 政策聚焦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符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培育服务消费的要求 与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形成互补[3] 政策影响与市场效果 - 贴息1个百分点有望明显降低相关服务业存量贷款的付息压力 当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6%[3] - 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通过对经营主体贴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2] - 涉及财政、金融、商务等多部门协同 需尽快确定政策细则和实施路线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2]
消费领域迎来重磅政策!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经营主体也迎利好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9:03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部分可享受贴息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3]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扩大政策覆盖面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政策 明确对住宿、养老、旅游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符合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 [1][5] - 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贷款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6][7][8]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涵盖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8] - 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已享受地方财政贴息的贷款需扣除已有贴息部分 [9] 政策实施目标与灵活性 - 政策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对提振消费的支持引导作用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促进经济加快向好发展 [2] - 两项政策均明确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体现政策灵活性 [2][7]